嗨,我是。
以前是的廣播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一刻鐘》20年,因此自詡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節(jié)目主持人”。
我這個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節(jié)目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寫出來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積。整理了一些,出版了《林雨語林(左右卷)》,我就收官啦。
但閑散了沒幾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國山東網(wǎng)的召喚,說要把《林雨一刻鐘》在網(wǎng)站和雜志上同步開設(shè)專欄,有聲的節(jié)目變成了融合文字與聲音的世界,這使我受寵若驚又惴惴不安:高興的是竟然變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專欄寫手,不安的是怕寫不好有辱使命。
好了,閑言碎語不要講。《林雨一刻鐘》希望得到大家的會心一笑、會意一瞥。
祝各位旅途愉快!
經(jīng)常聽不少年輕朋友吐槽自家父母,說爸媽整天在家看手機,刷那些俗的視頻短劇。
聽到這些就笑,啊呀呀,給孩子戒網(wǎng)癮的時代呼啦轉(zhuǎn)入該給老年人戒網(wǎng)癮了,真是風水輪流轉(zhuǎn)啊。
別輕易看不起刷短視頻的老爸老媽,那些短視頻,雖然好像有的沒的瞎編亂造隨便什么人都在演似的,但有些卻是大家都熟悉的情節(jié),老年人刷屏看,也是在看自己的生活。雖然俗點,但接地氣,某些短劇就是把張家長李家短給演活了啊。
老年父母的照護,多子女家庭的房產(chǎn)和遺產(chǎn),年輕人不婚不育,中年人的早老婚姻現(xiàn)實,老年人喪偶求偶的困境…還有孩子的教育,學校的選擇,職場的明爭暗斗,自我情緒失控和救贖太多我們生活里真實的場景俯拾皆是被捕捉和演繹,雖然有點俗,但基本真實。
有個很早的電影《楚門的世界》,獲過不少獎,看過的人不少。
楚門很鈍感,是一個電視連續(xù)劇的主人公,身邊每天的事情都是編劇寫的,周圍的人都是演員,只有他對此一無所知。最后,在經(jīng)歷種種被編輯的一系列戲劇性情節(jié)之后,楚門推開了現(xiàn)實的那扇門,回到真實的生活。
看電影時曾想過:也許我們現(xiàn)在也都是在一出劇里,別人在觀看著我們。
看過這個電影后確信:每個人都在生活里演自己,不過戲碼不同,舞臺不一樣,觀眾有的在明處有的在暗處。
人回到家里,是去掉偽裝和粉飾的自然狀態(tài),因而家里的情景劇很真實。
之前單位宿舍房子比較簡陋,隔音很差,鄰里之間的情景劇經(jīng)常會因為音量巨大而被動共享—
有一次半夜被砸東西的聲音驚醒,聽見是左鄰傳來的,女聲嗚咽男聲狂吼,說“老爺們兒喝個酒你管不著”…就那種典型的大丈夫語氣。看看表,已經(jīng)是12點多了,關(guān)燈睡覺第二天還要上早班。
第二天在辦公樓里遇到鄰居,他說:“你聽見我們吵架了嗎?”
不知道該說什么,就尷尬地笑了笑,我那鄰居說:“你聽見了咋不去拉架?真不夠意思。”
哎,自己家的情景劇咋還需要觀眾呢?
可不是么,那些年不注重隱私還愛互相幫助,誰家吵嘴打架鄰居會去勸解,有些勸勸就偃旗息鼓了,有些越勸越來勁,我那愛喝酒的左鄰就是喜歡被圍觀的一種。
因此那會兒的情景劇,有時會變成飯后茶余的談資,大家都知道:誰又喝醉了,誰家公婆和兒媳鬧別扭,誰家孩子帶著男朋友來家了,誰在家坐月子生了龍鳳胎,誰家來了不認識的漂亮女人……
幾十年過去,大家都成老頭老太太了,有的拄棍有的不拄棍,有的坐輪椅有的不坐輪椅,院里看見點點頭就過去了,不聊天兒。
住房條件越來越好了,隱私觀念也普遍建立起來,情景劇都是閉門上演,還盡可能放低音量,不對外播放,更不會有觀眾現(xiàn)場調(diào)劑情緒價值了。
但家庭的情景劇一刻也沒有停止,并且情節(jié)更加多元,演員的演技更加高超了。關(guān)起門來過日子,誰家的戲碼誰家知道,誰家的風格誰家把握。
上學,就業(yè),婚戀,養(yǎng)老…諸種事情難度系數(shù)都在提升。
朋友們有時聚會,說到孩子的生活都七嘴八舌吐槽。
有位媽媽說“現(xiàn)在不是有種全職兒女,不上班在家照顧父母生活嗎,俺家就是全職閨女,啥也不干不說,還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不吃做好的飯,都自己點外賣,哎呀,愁死我了。”
我們一邊笑一邊打趣說:“你這情節(jié)可以去拍短視頻了。”
朋友說:“可不是嗎,我們老兩口在家也不敢吭聲,都是出去散步時抱怨,父母辛辛苦苦供你上了大學,可畢業(yè)不找工作,在家也不和我們一樣生活,這日子過的有啥意思啊?”
如此,不是一家兩家。這樣的孩子也不是一個半個。
父母不理解不喜歡孩子這樣隔膜的生活,長大的孩子們當然也饒不過父母,聚在一起經(jīng)常聲討自己原生家庭的種種是非過錯。
對于父母催婚催育毫無邊界感過分干預自己的生活,追求個性的當今年輕人沒有幾個能接受不反抗的。抱怨原生家庭現(xiàn)在成為一種習慣說法了,動不動就聽見拿原生家庭深究分析和說事的。
和女兒討論親子關(guān)系時說,如同現(xiàn)在爸媽沒法和你們同步思維和行為一樣,孩子們也不能要求三十年前的父母用當代的卓識遠見來做父母,更不能討伐父母。同樣,父母也不該死守著自己那一代的各種意識觀念和做法來規(guī)范成年的孩子。
說歸說,道理都懂,演砸了也是經(jīng)常的。
我家劇情曾有這樣的情節(jié)一
女兒電話和我吐槽上班那些事兒,我這自以為是的職場媽媽就當場搶話給了幾點建議。結(jié)果女兒就停止話題,說:“只是想和你吐吐槽消解一下心里的不愉快,結(jié)果你這么一說感覺自己很弱雞,心情更差了。”
哇哇哇,是這樣的啊?從此以后只聽不說,再不好為人師,避免演砸。
以此類推,和年輕朋友相處也是一樣,自己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未必適用現(xiàn)在,聽他們說話看他們行事,不輕易評論和議論,會知道得更多,也會感覺到和而不同的和諧。
生活中的家庭情景劇不怕矛盾和沖突,但怕沒啥沖突的平淡和冷漠。
小友說,家人都手機交流,包括吃飯都是邊吃邊看自己手機,沒話說不聊天兒,有事就發(fā)個群通知。
這種無言的情節(jié),現(xiàn)在也不稀缺。
也不都怪手機,父母和孩子關(guān)注點不同有代溝交流受阻,中年夫妻有早老傾向,回家也懶得說話,不在意家里的氛圍。而老年夫婦戲碼雖多,卻經(jīng)常是開口就戧創(chuàng)。于是,手機就變成了打發(fā)家庭時間的道具,家庭情景劇也就手機看而不親自出演更新自己家的情節(jié)了。
但演與不演,還是家家都有情景劇。
我和老伴居家生活十幾年,沒有觀眾,每天的戲碼只能演給自己看。有時是悲劇有時是喜劇,有時是大題材有時是雞毛蒜皮(其實都是雞毛蒜皮),有時臺詞多有時無言以對…
經(jīng)常我會把家里發(fā)生的劇情記在小紙片上,攢夠數(shù)量就寫個微信發(fā)出去給大家笑笑。
劇情一:
吃櫻桃,老伴把一個核掉到地下,抬頭看看他,發(fā)現(xiàn)他在觀察我的表情。
低頭準備撿起來,他說:你不要撿啊,那是物證,這個櫻桃的種子把我腳砸了!
我說“啊?疼不疼呢?”
他說:很疼,估計是骨折了,你要帶我去看看。
我撿起櫻桃核兒扔進垃圾桶,笑著說“嗯,這出演得不錯”。
老伴說:逗你玩兒,看你不太高興呢。
我說“不是不高興,是有點累,昨晚你發(fā)燒了,我在書房沙發(fā)上等你退燒,沒怎么睡”。
老伴說:我發(fā)燒了?現(xiàn)在沒事了,你去休息吧,我做飯照顧你。
“好呀,你把藥吃了去躺會吧,注意骨折的腳,走慢點”。
劇情二:
用拖地機把家里走了一遍,機器的提示音一會加水一會換水,有點絮煩。
老伴聽聞拖地機提示“自清潔完畢”,問:誰說話?
我說“約的朋友”。
老伴說:怎么聽見是女聲,是給我約的嗎?
“是的呢,馬上拱手轉(zhuǎn)讓還帶著養(yǎng)老金”。
老伴說:那樣你就虧了,多少給自己留點再轉(zhuǎn)吧。
我說“唉,轉(zhuǎn)不出去,只能自己留著了”。
劇情三:
老伴善于收東西藏東西,多把口琴東藏西掖都找不到了,于是下單買了新的。
口琴到了,老伴喜出望外說:謝謝你,這么支持我的演藝事業(yè)。
我:嗯,看好你,頂你!
劇情四:
早上九點多了老伴還沒動靜,遂去他房間看看情況是否正常。
門才開個小縫就聽見他說:干啥?這是男生宿舍,不準偷窺!
“哈哈哈,誰稀得偷窺啊,我看看你還喘 氣不”!
老伴說:既然你偷窺占我便宜了,就去看看食堂開飯了沒有吧。
家家在演情景劇,人人都是好演員:喜怒哀樂場景俱全,啼笑皆非劇情不斷。
閉門演出,無人觀看。誰知道呢,或許我們都是電影《楚門的世界》中描述的楚門,自己被人觀看,卻還在點燈熬油的去看別人瞎編亂造出來的楚門。
八月驕陽中,祝您旅途愉快,安度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