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吃的需求從“吃飽就行”轉變為“吃出健康、維持體型、預防慢病”。過量攝入食用油不利于健康,有些人因此談“油”色變,甚至在飲食中拒絕“碰油”。那么,這樣做是否可取?油到底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呢?
人體健康離不開油脂
1.為身體供能
食用油是人體重要的膳食能量來源。適量攝入食用油能夠為身體供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讓人可以進行工作、學習等日常活動。
2.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成分
脂肪是構建和維持細胞膜結構完整性的必需材料,可以確保細胞內外物質的正常交換。
3.增加飽腹感
脂肪進入十二指腸,能夠刺激十二指腸產生腸抑胃素,增加飽腹感,使人進食后不容易饑餓。
4.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維生素E、維生素A等多種脂溶性維生素,必須依靠脂肪才能被人體吸收。
5.提供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人體自身無法合成、必須通過食物獲取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人體缺乏必需脂肪酸可能影響正常的大腦發育和功能,影響視力,導致免疫、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6.為食物增香
油脂能為食物增加香味,改變其性狀,讓人食欲大開。
有利還是有害
需要看食用量與成分比例
在控制攝入量和比例的前提下,食用油是護衛人體健康必不可少的朋友。
1.過量攝入有害
有人將“吃油”與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畫上等號,但慢性疾病的發生,不能被簡單粗暴地歸因于攝入食用油。過量攝入食用油,經常吃高脂食物,運動不足,的確可導致體重上升,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但是,如果能合理控制食用油的攝入量和每天的膳食總熱量,不會導致健康風險。
2.比例失衡有害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根據其化學結構與特點,可將其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如果人體攝入的脂肪酸比例失衡,的確會影響健康。
(1)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于動物油,比如牛油、黃油、豬油等。在植物油中,椰子油和棕櫚仁油兩種植物油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國內外的膳食指南均認為應當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2)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于植物油、深海魚等,具體可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化學性質較穩定,室溫下通常呈液態。最多見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是油酸,它普遍存在于各種天然植物油中。山茶油、高油酸花生油和高油酸葵花籽油等食用油中的油酸含量高達75%。現有研究發現,飲食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多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低,死亡風險低。
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室溫下呈液態,受熱容易發生氧化反應。在多不飽和脂肪酸中,ω-3脂肪酸如α-亞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ω-6脂肪酸如亞油酸、γ-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對于食用油,中國人習慣使用的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等食用油富含ω-6脂肪酸。亞麻籽油、紫蘇籽油、芝麻油中含有比例較高的ω-3脂肪酸。由于飲食偏好,一般人通過食物攝入的ω-3脂肪酸較少。飲食中,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相差過于懸殊,可能導致慢性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膳食中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為1∶4~1∶6,最有利于人體健康。
食用油的推薦攝入量和比例
1.推薦攝入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的烹調用油量需控制在25~30克以內。
2.脂肪酸構成比例
成年人每人每天的飽和脂肪酸所提供的熱量,不應超過每天膳食總熱量的10%。飲食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建議為1:1:1。由于肉、蛋、奶可以提供飽和脂肪酸,所以,使用食用油的話,應盡量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不要用牛油、黃油等動物油。
如何選擇食用油?
1.根據烹調方式選
亞麻籽油、紫蘇籽油、芝麻油中的ω-3脂肪酸含量高,但耐熱性不佳,可以用于制作涼拌菜或燉煮菜。如果日常炒菜的話,可以選用山茶油、高油酸花生油、低芥酸菜籽油等。這類植物油富含油酸等單不飽和脂肪酸,化學性質穩定且耐熱性好。
2.油要經常換著吃
不同食用油中所含的脂肪酸比例不同,營養成分不同,長期食用一種食用油,可能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因此,油要經常換著吃。要注意替換脂肪酸構成比例不同的食用油。
3.選小包裝、新日期
購買食用油時,要注意檢查生產日期。俗話說“老酒新油”,意思是說酒越陳越香,而油越新鮮越好。食用油存儲不當可能發生氧化變性,所以最好選“新鮮出爐”的產品。另外,食用油一旦開封后,就會發生氧化反應。因此,開封后的油,最好在3個月內使用完。如果家里人少或吃油吃得少,可以購買小瓶裝的食用油。
此外,長期吃素的人群可適當補充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椰子油、棕櫚油等。
怎么吃油更健康?
1.控制用量
直接用油桶往鍋里倒油,很難控制用量,一不小心就會倒多。控油壺、噴油瓶小巧便捷,能控制用油量,您可以按需選擇。
2.控制油溫
烹飪時要控制好油溫,千萬不要等油鍋冒煙后再放食材。油溫上升超過煙點,鍋中會冒出縷縷青煙,這說明油脂在高溫下正在發生劇烈的氧化聚合反應,釋放出丙烯醛、雜環胺等多種有害物質。所以,科學的做法是先把鍋燒熱,再倒入油,然后馬上放入菜進行炒制。炒菜時注意選擇煙點比較高的食用油。
3.妥善保存
食用油開封后應在陰涼、干燥、避光、密封條件下保存,遠離熱源。控油瓶、分裝瓶可以選擇深色的產品,避免陽光直射。對于大桶食用油,可使用深色塑料袋將其包裹好或將其置于柜內存放,以延緩食用油的變質時間。如果食用油放置時間長,已經產生了“哈喇味”,說明氧化嚴重,一定要果斷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