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張女士一直被痛經困擾,最近幾次來月經,一次比一次疼。最疼的時候,她需要臥床休息。喝姜糖水、熱敷小腹,都不能幫助張女士緩解疼痛。張女士覺得這種情況不太正常,于是前往醫院就診。經過陰道超聲、血清CA125檢測等檢查,她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新婚不久的張女士想知道這種病會不會影響生育?為什么會導致痛經?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起走近子宮內膜異位癥。
常見的婦科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包括腺體和間質)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子宮以外的部位出現、生長、浸潤,反復出血,繼而引發疼痛、不孕及結節或包塊等。該病與患者的雌激素分泌水平高度相關,在25~45歲女性中的發病比例比較高。數據顯示,約10%的育齡期女性罹患該病,全球患者人數接近2億。
子宮內膜“長錯地方”
不僅會導致疼痛
1.經期疼痛
簡單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本屬于子宮內的組織長到了其他部位。月經期間,異位的內膜組織也會剝脫出血,但無法順利排出體外,便會刺激周圍組織,引起痛經。
2.性生活疼痛
如果異位的子宮內膜處于子宮直腸凹陷、子宮骶骨韌帶、陰道直腸隔,女性進行性行為時會牽拉病灶導致疼痛。疼痛感會隨著性生活次數和幅度的增加而加重。
3.其他不適與疼痛
此外,該病還會導致月經失調、慢性盆腔痛、便秘、腹瀉、尿頻、尿痛等癥狀,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可能影響生育
對于育齡期女性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引起不育。該病可影響子宮內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卵巢功能異常,引起排卵障礙以及黃體功能不良;導致輸卵管粘連,繼而導致不孕。數據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發生不孕的可能性高達40%~50%。
雖然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影響生育功能,但一般情況下,經過藥物或手術治療,患者可以成功懷孕。部分患者可以通過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手段成功孕育。同時,患者在妊娠期、哺乳期發生的激素改變,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有一定抑制作用。
及時治療可緩解不適
及時治療可以縮小或消除病灶,緩解患者的不適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1.藥物治療
孕激素類、復方口服避孕藥、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達菲林、諾雷德、達必佳等)可以抑制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使病灶萎縮。但這些藥物不能治愈該病,患者必須堅持服藥,直至絕經。備孕時,患者可暫時停藥,生育后應盡快繼續恢復用藥。針對痛經、盆腔疼痛癥狀,患者可以使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體類抗炎藥加以緩解。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可以切除病灶,恢復患者的生育功能,適合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和強烈要求恢復生育功能的患者。具體術式有:
(1)病灶切除術:即通過腹腔鏡手術盡量切除肉眼可見的異位病灶,剔除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分離粘連,解除壓迫甚至梗阻。這種治療方法適合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2)子宮切除術:切除全子宮,保留卵巢。子宮切除術適合沒有生育要求,癥狀較為嚴重,希望保留卵巢內分泌功能的患者。
(3)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切除全子宮、雙側附件以及所有肉眼可見的病灶。這種治療方式適合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