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階段,人的肌肉流失速度加快,如果不采取干預措施,肌肉量過度減少,會大幅增加老人的跌倒風險,令其生活能力受限,并有可能提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那么,怎樣做可以減緩老年人肌肉的流失速度呢?
老年人容易發生肌肉流失的原因
1.肌肉合成能力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睪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等促進肌肉合成的激素分泌水平有所下降。這會降低肌肉的合成效率,導致肌肉質量和力量流失。
2.身體活動量減少
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加上懼怕意外摔倒等原因,運動量大幅減少。肌肉長期得不到鍛煉,肌肉的質量和力量便會逐漸減退。而肌肉質量和力量的流失,又會影響老年人的運動能力,進一步減少運動量。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3.蛋白質攝入不足
蛋白質是“生產”肌肉的主要原料。很多老年人由于口腔疾病和腸胃功能減退等原因,日常吃“肉”較少。蛋白質攝入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合成肌肉的原料,也會加快肌肉流失。
肌肉流失可造成嚴重危害
老年人因年齡增長而發生的骨骼肌質量、力量和功能下降,屬于肌肉減少癥,也就是俗稱的“肌少癥”。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肌少癥的患病率達5.7%~23.9%。若不及時干預,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1.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如果肌肉過度流失,人的活動能力會受限制,導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比如,看似簡單的步行、穿衣,對肌少癥患者來說都十分費力。老年肌少癥患者會出現行走緩慢、容易跌倒等狀況。而且,多數罹患肌少癥的老年人并發骨質疏松癥。他們一旦摔倒,很有可能發生骨折。
2.慢性疾病風險增加
肌肉能幫助機體消耗熱量。如果肌肉流失嚴重,身體消耗熱量的速度變慢,人更容易肥胖。而老年人肥胖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多措并舉
讓肌肉“慢點走”
老年人通過合理飲食、堅持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延緩肌肉流失速度。
1.飲食“處方”:為肌肉提供營養
(1)足量攝入蛋白質,為肌肉提供“建筑材料”
補充蛋白質對于維持肌肉的數量和質量,預防肌肉流失至關重要。《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建議,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約1.2克蛋白質。例如,一位體重為61千克的老年男性,每天應攝入73.2克蛋白質。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年人存在肝功能受損等問題,則應在醫師指導下確定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
建議選擇低脂肉類、蛋類、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等優質蛋白質來源。
老年人應合理搭配食物,保證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滿足機體需求,促進肌肉修復和生成。
(2)補充維生素D,維護肌肉健康
維生素D能夠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調控肌肉細胞增殖與分化,保持肌肉功能。缺乏維生素D可能導致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因此,要預防肌肉流失,必須保證人體維生素D的水平充足。
維生素D的膳食來源主要是海魚、肝臟和蛋黃等動物性食品。動物肝臟雖然富含維生素D,但其中膽固醇的含量也很高。很多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不宜多吃肝臟。相比之下,海魚的膽固醇含量相對較低,是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的理想食物。建議老年人每周吃2次深海魚。如果有需要,可以在醫師指導下口服維生素D補充劑。
2.運動“處方”:增強肌肉力量
(1)抗阻訓練
抗阻訓練是提高肌肉質量與力量的“法寶”。建議老年人每周進行2~3次抗阻訓練,每次20~30分鐘。長期堅持鍛煉,可令腿部、胳膊、背部的肌肉變得緊實有力,令人變得更有活力、有朝氣。老年人既可以在家中準備彈力帶、啞鈴等器械輔助訓練,也可以徒手開展自重訓練。以下兩個動作供您參考:
①站姿彈力帶劃船:練習者雙臂打開,與肩同寬。將彈力帶踩在雙腳下,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自下而上緩慢地將彈力帶拉向小腹兩側,感受背部肌肉發力。建議每天練習2~3組,每組20次。該動作主要鍛煉背部、肩部和手臂后側的肌肉。
②坐姿啞鈴彎舉:練習者坐在凳子上,雙腳踩地,上身直立,雙手持啞鈴自然垂于身體兩側。上臂固定,以肘關節為支點,將小臂緩慢向上彎舉。建議每天練習2~3組,每組20次。該動作可以鍛煉肱二頭肌。老年人訓練應選擇小重量的啞鈴,或者用瓶裝礦泉水代替啞鈴,以免造成運動損傷。
(2)有氧運動
老年人堅持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耐力和協調性,還可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病情。在身體情況允許的前提下,建議老年人每周進行3~5次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每次30~45分鐘。避免過度勞累,以身體感覺發熱、微微出汗為宜。同時,每次運動前后都要進行熱身活動,降低運動損傷風險。
健步走不依賴任何運動器械,對環境要求不高,適合大多數老年人開展。如果體能較好、有運動基礎,可以進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活動,讓其在鍛煉肌肉力量的同時增強心肺功能。如果老年人的體能較差,可以在康復治療師或家人的陪同下,開展扶墻行走、坐姿健身操等練習,以維持肌肉功能、提升生活質量。
3.習慣“處方”:為肌肉健康保駕護航
(1)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調節體內激素水平,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從而為肌肉的合成和修復創造有利條件。受年齡增長、疾病等多種因素影響,老年人的深度睡眠時間有所減少,夜間易醒。建議通過固定作息時間,睡前洗熱水澡或泡腳,保持臥室安靜、黑暗,睡前2小時限制飲水量等措施,保證睡眠質量。
(2)多曬太陽
適當接受紫外線照射能夠促進機體合成維生素D,有益于骨骼和肌肉健康。建議老年人每天曬20~30分鐘的太陽,夏季早晚曬,冬季午后曬,避開紫外線最強烈的時段。曬太陽時可適當裸露四肢,讓皮膚接受太陽直射。應佩戴太陽鏡,避免紫外線損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