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提出“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以黨的文獻形式確立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的理論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將“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確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路徑。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標識性概念之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國際關系領域的重大成果,在全球治理理論發展史上具有歷史性意義,為破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根本性和緊迫性問題提供了全新路徑。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就是主張全球事務要由大家一起商量,治理體系要由大家一起建設,治理成果要由大家一起分享,讓各國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這一全球治理觀深刻回答了“由誰治理”“為誰治理”和“怎樣治理”的問題,在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層面實現了集成性創新,是全球治理理論中國化和中國治理經驗國際化的重要原創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符合國際期待、順應歷史大勢的新理念新倡議新主張,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重要戰略引領。強調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倡導平等有序的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全球化,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從發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為人類社會團結應對共同挑戰貢獻全面系統、操作性強的解決方案;從經濟、金融、貿易、數字、生態等五個方面,深刻闡述完善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張,呼吁建設合作型、穩定型、開放型、創新型、生態友好型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