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人:城市更新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牽著經濟發展。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人民群眾的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高質量城市更新是破解“大城市病”、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擴內需、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支點。高質量城市更新具有投資周期短、乘數效應高、就業帶動力強的顯著優勢,能有效帶動建材、家居、智能設備等上下游產業增長。城中村改造能拉動的投資規模在數十萬億量級,即使分攤到未來數年內,每年帶動的投資規模也較為可觀。
@江武: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不是城市發展的包袱,而是城市競爭力的源泉。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體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要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在保護傳承中煥新。要通過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創造新文化、孕育新業態,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居民的生活品質。

@李發財:城市更新項目投資額較大,單靠政府投入遠遠不夠,可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層級的資金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
@沙漠玫瑰:城市更新是擴大住房需求的有效途徑,需要金融、財政、稅收政策協同配合。金融機構應創新支持產品,財政資金要發揮導向作用,稅收政策則需給予中長期優惠。地方政府更要主動作為,創新資金調配機制。這樣有力的推動,將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城市,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光輝,見證著歷史發展的軌跡。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這些目標如何實現?其背后蘊含著怎樣的發展邏輯?
《中國經濟周刊》2025年第15期刊發《城市更新發力》特別報道后,網友紛紛熱議。
責編:孫庭陽" suntingyang@ceweekly.cn" "美編: 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