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中新自貿協議升級議定書》的正式生效,新西蘭作為中國農產品進口的重要伙伴國,其貿易效率直接影響中國農產品供應鏈的安全與市場的平穩運行。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國從25個主要農產品進口國的統計數據,運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國自新西蘭進口農產品貿易效率的多重影響因素。研究發現:中國人均GDP的增長、人口增加及FTA實施等因素顯著提高了中新農產品進口貿易效率。兩國在農產品貿易領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與發展空間。據此,本文提出相關建議,包括中國需加強農業技術引進、深化自由貿易協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進一步拓展中新農產品貿易的合作空間。
關鍵詞:中國-新西蘭;進口潛力;貿易效率;農產品;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中圖分類號:F752;F75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5)08(b)--04
近年來,中國與新西蘭之間的經貿合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雙方逐步構建起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框架,尤其是在農業貿易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2008年中新自貿協定正式生效以來,中國通過實施“零關稅”等優惠政策,大幅提高中國對新西蘭農產品的進口效率,促進了兩國貿易的穩步增長。中國已連續十年成為新西蘭最大的農產品貿易伙伴,新西蘭也憑借其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優質的農產品穩步上升為中國第六大農產品貿易伙伴。在自貿協定的強勁推動下,中新雙邊農產品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年均增速達到20%,遠超同期中國對全球農產品貿易9%的增速,以及中新雙邊貨物貿易14%的增速。2021年,中新雙邊農產品貿易額達115.5億美元,同比增長25.6%,較2008年增長9倍多。隨著《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的簽署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生效,中新兩國農業貿易合作邁入新階段。這些協議的簽署不僅進一步提升雙邊貿易便利化水平,為農產品貿易帶來新機遇,還加快了新西蘭乳制品、木產品、肉類等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提高貿易效率,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極大地挖掘和釋放兩國農產品貿易的潛力。在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中,中國農業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得到顯著提升,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中新兩國在農業貿易領域的緊密合作,將有助于構建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新格局,為全球農業貿易的穩定與發展貢獻力量。
1 文獻綜述
1.1 關于中國與新西蘭農產品貿易的相關研究
自中新簽署FTA后,兩國農產品貿易量顯著增長,推動了雙方經濟發展,但貿易增長不平衡且結構持續變化(王巖、高鶴,2013)。自貿協定加劇了產業間貿易,近年來中國對新西蘭農產品的出口互補性有所增強,展現出增長潛力(王貝貝、肖海峰,2017)。中國對新西蘭農產品出口依賴集約邊際擴張,新西蘭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則依靠擴展邊際與集約邊際共同作用(盧艷平、肖海峰,2017)。兩國農產品貿易在全球市場中的相似度較低,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為雙邊貿易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鄭國富,2020)。針對未來雙邊農產品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應重點推進農業領域的 “五通” 建設,進一步促進雙邊農產品貿易的健康發展(張曉雅、肖海峰,2020)。
1.2 關于使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相關研究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有效解析了“主觀貿易阻力”對貿易成本的影響。在區域貿易協定相關的研究方面,曾順洋等(2022)依據我國對RCEP成員國出口ICT產品數據,構建模型估算貿易效率與潛力。Yujie Xu等(2023)利用該模型分析中國與RCEP國家間綠色貿易,發現人均GDP、人口等因素有促進作用,地理距離是阻礙因素。從行業來看,農產品領域研究居多,Muhammad Abdullahi等(2021)評估尼日利亞對歐盟農產品出口效率,Juan Du等(2024)分析中國對東盟國家農產品出口效率與潛力,Nazir(2022)分析中國對114個進口國農產品出口的決定因素與效率。化工行業方面,Rao Muhammad Atif.(2019)探究巴基斯坦化工產品出口,明確受進口關稅和貨幣貶值等因素影響及出口潛力。服務貿易領域,Xiaomei Wang等(2024)揭示不同數字服務貿易壁壘對出口效率的作用效果。
國內外學者對中新農產品貿易雙邊關系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研究成果豐富,但對兩國農產品貿易效率與潛力的研究深入分析相對稀缺,本文將結合中國擴大農產品進口規模的政策導向,進一步分析兩國農產品貿易效率與潛力。
2 中國—新西蘭農產品貿易現狀分析
2.1 新西蘭農產品主要出口國家現狀分析
2019—2021年,新西蘭向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的農產品出口額穩步上升。其中,新西蘭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額增長尤為顯著,從2019年的70.6億美元大幅躍升至2021年的115.5億美元,中國市場在新西蘭農產品出口中占據重要地位。新西蘭向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的農產品出口額也有所增長,但相較于中國市場,其出口總額仍顯遜色。2022年,新西蘭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額出現小幅下降,而對其他國家的出口額則基本保持穩定或略有上升。然而,整體來看,中國依然是新西蘭農產品出口的最大市場,雙方貿易關系的重要性未曾減弱(圖1)。
2.2 中國-新西蘭農產品的貿易規模分析
近年來,中國從新西蘭進口的農產品數量呈穩步增長態勢。中新自貿區成立以來,雙邊農產品貿易年均增長率達20%,明顯高于中新雙邊貨物貿易14%的增速。到2021年,中新雙邊農產品貿易額已達115.5億美元,同比增長25.6%,較2008年增長超過9倍。2022年上半年,雙邊貿易總額達58.4億美元,同比增長11.2%;中國自新西蘭進口的農產品總額達57.1億美元,增長10.6%。
2.3 中國從新西蘭進口農產品的結構變化
總體看來,中國從新西蘭進口的主要農產品包括乳制品、肉制品和水果三大類別,整體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具體而言,乳制品的進口額從2016年的217775.08萬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600900萬美元,增長175.93%;肉制品的進口額同樣表現強勁,增幅高達297.56%,成為增長最快的農產品類別;相比之下,水果的進口額雖然增長了 90.33%,但增速相對較為緩和(表1)。
3 數據來源與模型構建
3.1 拉菲指數
拉菲(Lafay,1987&1992)首次提出了根據某國某產品的進出口數據來測算該國該產業的專業化情況或比較優勢的拉菲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Xij、Mij分別代表中國對j國第i類商品的出口額與進口額,n為商品種類的總數,指數大于0時,中國具備比較優勢,呈現出口導向;指數小于0時,則依賴進口。拉菲指數的絕對值趨近0,表明產業內貿易活躍,雙邊競爭性強;絕對值越大,則產業間特征越顯著,貿易互補性需求越強[16]。
3.2 模型構建
Kalirajan于2000年提出了隨機前沿引力模型,融合了傳統貿易引力模型與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模型的優勢。隨機前沿函數模型中的誤差構成包含兩個維度:一是隨機誤差項;二是由于技術效率低下所導致的誤差項。
LnTcit=α0+α1LnPGDPct+α2LnPGDPit+α3LnPOPct+α4LnPOPit+α5LnDIsci+α6LANDi+α7FTAi+vcit-μcit
其中,Tcit為中國對i國t年的進口額。i國是中國農業產品進口排名前25的國家:巴西、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阿根廷、加拿大、泰國、印尼、法國、俄羅斯、智利、荷蘭、越南、德國、馬來西亞、厄瓜多爾、烏拉圭、西班牙、印度、愛爾蘭、丹麥、烏克蘭、日本、韓國及菲律賓,數據來自UNcomtrade。PGDPct和PGDPit分別指中國和i國t年的人均GDP,學術界普遍認為經濟規模的擴大會推動兩國間貿易;POPct和POPit分別表示中國和i國t年的人口數,人口與貿易通常被認為有正相關關系,數據均來自WDI;DISci指兩國間的距離,LANDi指i國是否為內陸國,數據來自CEPII數據庫;FTAi為兩國是否簽訂FAT,數據來自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vcit是隨機誤差項,μcit是非效率項。
為了深入剖析經濟自由度對中國農產品進口的具體影響,本文選取貿易國的政府誠信度(GI)、商業自由度(BF)、勞動自由度(LF)、貨幣自由度(MF)、貿易自由度(TF)、投資自由度(IF)及金融自由度(FF)構建非效率模型。數據來自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公式如下:
μ(T)cit=β0+β1GIit+β2BFit+β3LFit+β4MFit+β5TFit+β6IFit+β7FFit+εcit
4 實證分析
4.1 中國與新西蘭貿易互補性分析
通過測算2010—2019年中國與新西蘭在第一、二、三產業的拉菲指數,發現中新兩國在第一產業的貿易關系呈現出高度的互補性。中國對新西蘭的乳肉制品、新鮮水果及優質木材需求強勁;新西蘭則主要依賴從中國進口,包括橡膠、金屬原材料、建筑材料及輕工制品等在內的多種工業制成品(圖2)。
4.2 回歸分析
本文通過LR檢驗模型設定,結果顯示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具有適用性。采用一步法估計發現,γ值為0.8483,表明非效率項占比高;η值顯著異于0,證實了貿易效率隨時間動態變化,進一步驗證了時變模型設定的合理性(表2)。
自變量LnPGDPct、LnPOPct正向顯著,表明中國人均GDP和人口的增長會提高中國對農產品的進口額。距離變量LnDISij的系數顯著為負,可能是高額運輸成本對國際貿易利潤空間的壓縮作用,導致進口量減少。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在農產品進口方面享有顯著優勢,貿易便利化促進了雙方進出口貿易的繁榮。內陸國系數顯著為負,說明內陸國由于運輸方式單一、運輸條件受限,對中國農產品進口產生了強烈的抑制作用。非效率項BFit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商業自由化程度的提升對農業產品進口具有積極影響。LFit的系數為負且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勞動自由度對進口的促進作用相對較小。MFit和TFit系數都為正向顯著,貨幣自由度與貿易自由度的提升均加劇貿易非效率。IFit和EFit系數顯著為負,表明對外投資和金融市場發達程度越高,對貿易的促進作用就越強。
4.3 中國對新西蘭農產品進口貿易效率與貿易潛力分析
從貿易效率來看,中國對新西蘭農產品的進口效率基本維持在0.47~0.61,表明兩國在這一領域的貿易合作較為成熟,雖然進口效率略有波動,但整體保持穩定上升。實際進口額的逐年增長進一步驗證了中國對新西蘭農產品需求的持續增加,新西蘭農產品在中國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十年間的貿易潛力雖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說明中國對新西蘭農產品的進口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總體來看,中國與新西蘭在農產品貿易領域的合作具有顯著的互補性。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1.1 貿易效率穩步提升
中國與新西蘭農產品進口貿易效率受多重積極因素影響,包括中國人均GDP的持續增長、人口總數的不斷增加以及FTA協議的簽署。雖然地理距離對兩國海運構成挑戰,但貿易非效率因素正逐漸減弱。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特別是金融市場發達、貨幣結算自由及貿易自由度的提升,顯著促進了貿易效率。
5.1.2 貿易潛力巨大
中新兩國在農產品進口貿易領域展現出高潛力與提升空間。產業間貿易的蓬勃發展是貿易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產業內貿易雖貢獻較小,卻以垂直型為主,顯示出兩國在產業內部結構優化與升級上的巨大潛力。通過深化合作,兩國可進一步挖掘產業內貿易潛力,實現貿易結構的多元化與升級。
5.1.3 貿易拓展空間寬廣
中新貿易關系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新西蘭最大的農產品貿易伙伴。中新自貿協定及升級議定書的簽署,顯著擴大了市場開放度,為貿易便利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兩國在貿易自由、貨幣結算等方面的優勢,不僅消除了貿易障礙,還促進了高技術、高附加值農產品的進口,為中國市場多元化發展注入新活力。
5.2 建議
5.2.1 加強農業技術引進,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針對我國農業生產技術的現狀,應大力引進新西蘭先進的農產品種植技術和現代化農業知識,推動國內農業生產技術轉型升級。通過學習和應用新西蘭先進技術與管理理念,克服我國在畜牧業、林業等領域的生產弱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促進農業技術的本土化創新,以適應我國多樣化的農業生產環境。
5.2.2 深化自由貿易協定,拓展農產品貿易空間
利用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及升級議定書帶來的貿易便利化優勢,深化兩國間的農產品貿易合作。加快優化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布局,鼓勵國內農業企業利用中新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開拓海外市場,拓展農產品“走出去”的戰略布局。同時,抓住RCEP貿易機遇,加強與RCEP成員國之間的合作,提高農產品貿易效率。
5.2.3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充分利用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加快技術創新和勞動力素質提高,重點生產勞動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特色農產品。同時,堅持“一帶一路”倡議,持續完善中新自貿區建設,加強兩國產業互補和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王巖,高鶴.FTA框架下中國-新西蘭農業產品產業內貿易的實證研究[J].世界農業,2013(3):22-30.
王貝貝,肖海峰.FTA框架下中國-新西蘭農業產品貿易發展研究[J].世界農業,2015(2):51-58.
盧艷平,肖海峰.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新西蘭農業產品貿易潛力分析[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7(5):88-96.
鄭國富.中國與新西蘭自貿區背景下雙邊農產品貿易發展的新動態、問題與前景[J].商學研究,2020,27(3):44-53.
張曉雅,肖海峰.中國-新西蘭雙邊農產品出口增長:基于二元邊際視角分析[J].世界農業,2020(5):63-75.
范鑫.數字經濟發展、國際貿易效率與貿易不確定性[J].財貿經濟,2020,41(8):145-160.
曾順洋,曾彬綺,肖維鴿.中國與RCEP成員國ICT產品出口貿易效率與潛力研究: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J].對外經貿實務,
2022(10):65-71.
Xu,Y.,Liao,X.,amp;Li,M.(2023).The characteristic and potential of gree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countries.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11.
Abdullahi,N.M.,Aluko,O.A.,amp;Huo,X.Determinants,efficiency and potential of agri-food exports from Nigeria to the EU:Evidence from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Agricultural Economics (Zemědělská ekonomika),2021,67(8):337-349.
Du,J.,Liu,Y.,Luo,S.,amp; Luo,X.A Study on the Trade Efficiency and Potential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o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Countrie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egmented Products.Agriculture,2024,14(8).
Abdullahi,N.M.,Zhang,Q.,Shahriar,S.,Irshad,M.S.,Ado,A.B.,amp;Huo,X.Examining the determinants and efficienc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using a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PLoS One,2022,17(9):e0274187.
Atif,R.M.,Mahmood,H.,Haiyun,L.,amp;Mao,H.Determinants and efficiency of Pakistan’s chemical products’ exports:An applic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PLoS One,2019,14(5):0217210.
Wang,X.,Zhang,J.,amp; Zhu,Y.Barriers to Digital Services Trade and Export Efficiency of Digital Services.Sustainability,2024,16(17).
Lafay G. The measurement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M]∥DAGENAIS M G, MUET P.International trade modeling.London:Chapman&Hall,1992.
陳繼勇,李知睿.“中巴經濟走廊”周邊國家貿易潛力及其影響因素[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40(1):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