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然課上,李老師給我們看了一組三色堇的照片。明明是同株植物,花瓣卻呈現紫、白、黃三種顏色,我的鉛筆尖在本子上重重頓了一下一這不科學!
放學路上經過花壇時,我特意蹲下來觀察那些三色堇。紫白相間的花瓣邊緣微微卷曲,像是被隱形剪刀修剪過。黃色花瓣的葉脈顏色似乎更深?這個發現讓我心跳加快急忙掏出隨身攜帶的放大鏡,鏡片里的葉脈果然泛著淡青色。
“植物顏色和養分有關嗎?”我咬著鉛筆頭在書房里蹠步。忽然想起上周媽媽煮紫薯時,加醋后湯水變粉紅的有趣現象。翻出《植物百科》對照,書里說花青素遇到酸性會變紅,遇到堿性會變藍。難道土壤酸堿度在作怪?
我立刻找來三個礦泉水瓶,分別裝入自來水、加了白醋的酸性水、兌了小蘇打的堿性水。把三枝白色康乃馨插進去時,我的手有些發抖。等待的三個小時里,我每隔二十分鐘就跑去觀察,還在窗邊做了光照強度記錄。當看到酸性水里的花瓣真的泛起淡淡紅暈時,我差點把記錄本甩到天花板上。
可是新的疑問又冒出來了:為什么同一株三色堇的土壤會形成不同的酸堿區域?晚飯后我偷偷挖了花壇里的土,用PH試紙測試發現,靠近松樹根部的土壤確實偏酸性。原來松針腐爛會產生酸性物質!但那些黃色花瓣又是怎么回事呢?看來明天要去圖書館查查關于類胡蘿卜素的知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