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變局下中國企業出海的新動向與新規律

2025-09-06 00:00:00程蕓倩陳強遠孫久文
財經問題研究 2025年8期

中圖分類號:F125;F27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5)08-0003-12

一、問題的提出

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經貿環境和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處于大出海時代的中國企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快速融入全球產業體系,由單一的產品出口型“世界工廠”逐步轉型,成為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參與者和部分領域的引領者。然而,2018年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緊張等不確定因素持續增加,全球產業分工邏輯從效率優先轉向效率與安全并重,全球產業鏈布局呈現區域化、本土化和近岸化特征。在此背景下,全球產業鏈的系統性重構給高度嵌人其中的中國企業帶來深刻沖擊,迫使企業在效率與安全之間重新權衡,海外投資(以下簡稱“出?!保Q策也隨之呈現新動向與新規律。

提升出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已成為中國現階段產業鏈供應鏈戰略調整的緊要任務。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中國出海企業主體日益多元,不僅包括具備跨國經營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也涵蓋大量活躍于國際市場的中小企業。為了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作出“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布局”重要部署;同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中小企業出海服務專項行動,幫助中小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近期,美國關稅政策的頻繁調整進一步對全球貿易格局造成顯著沖擊,加劇了中國出海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經營風險。在這一形勢下,厘清全球變局下中國出海企業的趨勢、邏輯和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學理價值。

與本文密切相關的研究主要包括兩部分文獻。第一部分文獻重點探討了跨國企業區位選擇問題?;趪H生產折衷理論,現有文獻主要考察區域經濟地理、公司個體戰略等關鍵因素對跨國企業區位決策的影響[1-2],大致可根據跨國企業來源國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發達市場跨國企業。大量文獻以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企業為研究對象,考察東道國市場規模、生產成本、集聚效應和激勵政策如何影響跨國企業布局[3-4]。在此基礎上,學者們開始關注異質性跨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策略的差異性表現[5-6]。第二類是新興市場跨國企業。相較于發達市場跨國企業,來自新興市場的跨國企業缺乏傳統意義上的全球市場資源、品牌形象、客戶忠誠度和專有技術等壟斷優勢,又面臨負面形象標簽、信任缺失和信息不對稱等外來者劣勢「7-8]。對此,楊勃和劉娟[9]以新興經濟體跨國企業逆向進人發達國家市場為情境,分析來源國劣勢的構成、形成機制和克服策略,進而探討了其對新興經濟體跨國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影響。新近文獻開始從布局方式、適應路徑和投資廣度深度等角度考察中國跨國企業的海外布局行為[10-12]。第二部分文獻則聚焦全球產業鏈重構及其經濟效應。近年來,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引發全球產業鏈的調整和重組?,F有文獻深人探究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新趨勢,指出全球產業鏈呈現短鏈化、近岸化、友岸化,甚至本土化勢頭,而東盟等中間地帶經濟體可對中美的直接產業鏈關系起到緩沖作用[13-16]。Alfaro和Chor[17]發現,2017—2022年,美國減少了從中國的直接采購,而來自低工資地區和近岸或友好近岸國家的進口份額增加,部分生產環節回流美國。一些學者開始關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經濟效應。丁浩員等[18]考察了貿易政策沖擊對中國企業海外供應鏈關系的影響;杜茜茜等[19]關注產業鏈中的不確定性如何傳導至中國供應商。此外,Conteduca等[20]、Ignatenko等[21]結合全球生產網絡探討關稅沖擊對全球經濟福利的影響。

現有文獻雖已提供了多個富有價值的分析視角,但仍需進一步凝練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相較于其他跨國企業在出海趨勢、出海邏輯和出海路徑上的共性和差異?;诖?,本文重點回答以下問題:貿易摩擦前后,中國企業出海的整體趨勢是否發生根本性變化?在全球產業鏈效率與安全并重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出海邏輯有何共性和差異?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出海路徑在產業間和企業間體現出何種異質性?回答上述問題有助于全面把握全球變局下中國企業出海的新動向與新規律。

二、中國企業出海的整體趨勢

隨著貿易摩擦的持續升級,中國企業的出海行為也呈現新特征。中國企業在出海方式、布局區域和主體構成等方面的變化,成為理解其應對全球變局、重塑海外布局的重要視角。為此,本文從出海方式、出海目的地和出海主體三個方面探究中國企業出海的整體趨勢。

(一)出海方式:由輕資產模式向重資產模式過渡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家“走出去”戰略的政策引導下,中國企業的出海方式正經歷從以產品出口為主的輕資產模式轉向以海外投資為核心的重資產模式。廣義而言,企業出海不僅包括企業生產網絡和資源配置的國際重組,也涉及商品和服務的跨境流動。在“有海外業務、無海外投資”的輕資產模式下,中國企業主要通過出口最終產品或中間品參與國際市場,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逐步提升,體現為“原廠委托制造(OEM)一原廠委托設計(ODM)一原始品牌制造(OBM)”的升級路徑。同時,跨境電商平臺的迅速發展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了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全球市場進入通道,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制造的全球化拓展。

然而,隨著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在貿易壁壘頻現和原產地規則趨嚴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在海外投資建廠、設立子公司等方式,實現由出口導向型向生產國際化的轉變,即向以“資本輸出和本地運營”為特征的重資產模式邁進。本文主要分析中國企業出海的整體趨勢??紤]到上市公司的空間布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的企業出海情況,且上市公司有披露完整投資情況的法律義務,因而本文選擇CSMAR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的上市公司及其海外子公司數據集作為分析基礎。

從趨勢上看,中國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數量整體呈現上升態勢。特別是自2010年起,年度新增海外子公司數量快速增長,標志著中國企業國際化步伐加快,海外業務布局持續深化。2018年以后,隨著貿易摩擦加劇和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確定性上升,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的增速開始放緩,2020年和2021年分別出現-5. 18% 和 -12.24% 的負增長,反映中國企業在全球經濟波動背景下的投資決策趨于謹慎。整體而言,中國企業重資產模式的海外布局仍維持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表明出海是企業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體來看,上述事實體現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從“參與全球市場”向“嵌入全球產業鏈”演變,既是對全球生產體系重構的主動響應,也體現了企業在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尋求穩定和增長的戰略邏輯。一方面,重資產模式推動企業更深入地嵌入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提升國際經營的穩健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緊張等風險因素增加的背景下,通過海外多點布局實現供應鏈多元化和本地化,已成為中國企業規避政策壁壘、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市場適應性的關鍵路徑。出海不僅意味著資本和產能的跨國轉移,更體現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規則、本地營商環境和制度差異中的適應和重塑能力。在后續分析中,本文以采取重資產模式的中國企業出?;顒訛檠芯恐攸c,考察中國企業出海的特征事實。

(二)出海目的地:由成熟市場向新興市場轉移

貿易摩擦前后中國企業出海目的地的變化,為判斷各國市場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提供了重要觀察窗口。為此,本文根據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所在的國家區域名稱,篩選出注冊地址位于美國、墨西哥,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馬來西亞(以下簡稱“東南亞四國”)的海外子公司,統計了上市公司在上述代表性國家累計海外子公司數量(如圖1所示)和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如圖2所示)。

從中可以發現,在2010—2018年,美國一直是中國上市公司海外布局的主要目的地,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持續增長,特別是在2015—2018年增長勢頭尤為顯著。然而,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中國對美國的投資擴張趨勢自2018年起明顯放緩。與此同時,中國上市公司在墨西哥及東南亞四國新建海外子公司的數量則在2018年后顯著上升。一方面,墨西哥是美國的重要投資替代地,中國在墨西哥的累計海外子公司數量雖然遠低于美國和東南亞四國,但墨西哥對中國上市公司作為生產基地的吸引力自2018年以來逐步增強。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上市公司在墨西哥的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已達到2017年的近四倍。另一方面,自2014年起,中國在東南亞四國新建海外子公司進人加速增長階段,且在2018年后增長態勢更加突出。

在國際貿易環境日益不確定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出海整體呈現由歐美等成熟市場向東南亞和拉美等新興市場逐步轉移的趨勢。這一變化反映企業在規避地緣政治和貿易風險的同時,主動探索新興市場機遇、優化全球產業鏈布局。當前,中國企業正在通過區域多元化來降低外部沖擊帶來的風險壓力。歐美市場仍以其強大的消費能力維持核心地位,而東南亞和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正快速崛起,成為中國企業應對不確定性、實現供應鏈再平衡的重要支點。

然而,新興市場并非“避風港”,出海目的地轉換并不意味著風險消除。受到軟硬件基礎設施、匯率波動、經濟增長放緩和地緣政治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企業在海外投建項目中的不確定性顯著上升,進一步加大了出海布局的難度。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自2025年4月起,美國政府在貿易政策上的不穩定性,表現為對所謂“對等關稅”政策的反復調整和暫停實施,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動蕩。對中國制造業企業而言,貿易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迫使企業不斷調整全球布局和生產分工決策,使海外建廠面臨更高的運營成本,在美國及其關聯市場的投資布局亦承受巨大壓力。此外,長期的供應鏈不穩定性可能使得中國企業不得不重新評估在美國及其他依賴中美供應鏈地區的投資決策,進一步加劇了企業出海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

圖12010一2023年上市公司在代表性國家累計海外子公司數量

圖22010一2023年上市公司在代表性國家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

(三)出海主體:由品牌商向配套商延伸

近年來,中國制造業的出海主體正逐步由龍頭品牌商“先行出?!毕蚺涮灼髽I“協同出?!鞭D變,形成以品牌商牽引、配套商跟進的“集團式出海”格局。在早期,具備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全球運營經驗的大型品牌企業是出海主力,其海外投資主要聚焦市場拓展和全球資源配置。家電產業的大型企業較早開展全球化布局,通過海外建廠或并購國際品牌,逐步形成覆蓋上下游的完整產業鏈,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制造集團。

然而,隨著貿易摩擦的加劇和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越來越多的配套企業在品牌商的帶動下“隨鏈出?!保餐瑯嫿鐕w系。這一趨勢不僅體現為終端產品制造環節的轉移,也體現為向產業鏈中上游延伸,涵蓋關鍵零部件、專用設備乃至原材料等中間品企業。例如,在蘋果公司重組全球供應鏈的背景下,其核心代工企業之一的歌爾股份于2022年底宣布將11條蘋果生產線遷至越南。這類“品牌商 + 配套商”協同出海的案例凸顯鏈主企業對全球產業協同的戰略需求,也表明中國制造業的出海已由品牌商主導的分散式投資升級為以供應鏈整體遷移為特征的系統化全球布局。

三、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企業出海邏輯

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企業出海的主導邏輯正在悄然發生轉變。過去,全球產業分工以效率最大化為核心導向,而在多重不確定因素疊加的背景下,安全和穩定正日益成為影響企業選址和資源配置的重要考量。對中國企業出海動因的理解,既要立足于全球產業鏈空間重構的宏觀背景,也需結合企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角色定位,進一步考察其在效率提升與風險規避之間的微觀決策機制?;诖?,本文首先分析全球產業鏈從效率優先轉向效率與安全并重的基本邏輯,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處于全球產業鏈不同位置的中國企業所呈現的差異化出海動因。

(一)效率與安全并重的全球布局

在貿易摩擦、地緣政治沖突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產業體系正在經歷從效率優先向兼顧效率與安全轉變的再平衡過程。在宏觀層面,全球產業分工的邏輯已由以往的效率優先逐步轉向兼顧效率與安全;在微觀層面,跨國企業的全球生產組織模式正從傳統的分割化、離岸化和外包化轉向再整合、在岸化和內包化,其全球供應鏈布局也正加速由“全部在中國”(“AllinChina”)向“中國 + 其他國家”(“China+N”)轉變。

海外投資區位選擇是對外直接投資研究的核心議題之一[22]。經典區位理論將外商直接投資劃分為四類主要動因:市場尋求、自然資源尋求、效率尋求和戰略資產尋求。但是,隨著全球產業鏈分工的不斷細化和復雜化,國家間的生產網絡日益高度關聯、相互嵌套,呈現區域范圍的碎片化和專業化集聚的分工形態。在產業鏈中,鏈主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戰略布局會對上下游企業的選址行為產生聯動效應,進而決定產業鏈體系的整體空間配置;位于鏈條不同環節的上下游企業,往往需要根據鏈主企業的決策,主動或被動地調整自身的空間策略,以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經貿環境和地緣政治風險。因此,企業的海外投資區位選擇已不再是孤立的個體理性選擇,而是需要在產業鏈視角下結合企業在全球生產分工體系中的角色定位,理解微觀企業的出海邏輯。

在產業鏈視角下,鏈主企業的布局邏輯尤為關鍵,整體可歸納為經濟效率驅動型布局邏輯和安全穩定驅動型布局邏輯。經濟效率驅動型鏈主企業在跨國布局中主要基于成本、市場潛力、戰略資源、技術獲取和地理距離等要素作出選址決策。盡管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這些傳統要素在不斷演化,如產業鏈完備程度成為衡量綜合成本的重要指標,數字基礎設施、新興技術、數字產業體系和專業人才資源等開放性要素也被納入考量,但整體邏輯仍以經濟效率最大化為核心。安全穩定驅動型鏈主企業則更加關注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在面對關稅壁壘、科技限制和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時,這類企業傾向于通過多元化和分散化的全球布局,尋找替代性生產基地,以減少外部沖擊對供應鏈穩定性的影響。盡管這類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最終目標仍主要服務于原有的歐美成熟市場,但其空間配置策略更多體現為對外部風險的主動規避,而非單純的企業效率最大化。

在多數關鍵產業鏈中,外國跨國企業依然占據國際主導地位,其全球布局的調整給產業格局,尤其給中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顯著沖擊。在經濟效率驅動型布局邏輯下,早期大量跨國企業依賴中國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進行低端制造業的規?;a。然而,隨著中國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升,這類企業逐步關閉在中國的生產線,向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在當前以安全和穩定為核心考量的全球產業布局邏輯下,即便是在半導體等高度復雜、技術密集的領域,中國雖已構建起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并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了具有高附加值和技術輻射能力的關鍵位置,但仍無法完全抵御由外部環境變化引發的供應鏈重構壓力。隨著外國跨國企業基于風險分散動因推進供應鏈去集中化,中國本土企業亦被迫作出響應,通過將部分產能向其他國家轉移,鞏固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以維護與跨國企業長期合作的穩定性。

(二)全球產業鏈轉型下的企業出海策略分化

在全球產業鏈布局邏輯由效率優先向效率與安全并重轉型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出海面臨效率與安全之間的權衡。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差異,決定了其在能力基礎、風險暴露和戰略目標等方面的不同,從而使其出海動因和路徑呈現顯著的分化趨勢。為此,根據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角色,本文將企業劃分為鏈主企業、高嵌入型企業和低嵌入型企業三類,進一步分析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中國企業的出海邏輯。

1.鏈主企業:戰略性布局

在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的背景下,處于主導地位的中國跨國企業正與全球其他主要跨國企業同步推進從效率優先向效率與安全并重的戰略轉型。然而,盡管轉型路徑具有一定的趨同性,中國企業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性企業,在轉型動因、戰略選擇和風險應對等方面仍呈現有別于傳統跨國企業的差異化特征。

其一,在效率導向階段,中國企業的出海邏輯總體上遵循全球跨國企業的成本優化路徑,即通過國際布局尋找生產要素成本較低的地區,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特別是2010年以后,隨著中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續上升,以紡織業為代表的制造業企業逐步將產能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力圖在新興市場中尋找成本洼地。這一布局邏輯在一定程度上與20世紀末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轉移的趨勢一致。然而,相較于其他國家的跨國企業,中國企業的效率導向型出海在動因上展現出更為多元的特征。一方面,中國新興跨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尤為注重技術獲取和品牌積累。例如,TCL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聯想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等事件反映出,部分中國企業通過跨境并購進人歐美成熟市場,借助目標市場中已有的品牌影響力和分銷網絡,提升其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響應東南亞、南亞等新興經濟體提供的政策激勵,在“政策租”的推動下加快海外布局。具體而言,面對“China+1”“China+N”的全球供應鏈調整趨勢,多個發展中國家紛紛推出以稅收減免、土地供給和基礎設施配套為核心的招商政策,積極吸引中資企業投資設廠。這些舉措有效降低了企業的進入成本,已成為中國企業在全球效率導向型布局決策中的關鍵外部變量。

其二,在安全導向階段,中國跨國企業雖積極尋求供應鏈的分散化和提升抗風險能力,但相較其他國家的跨國企業,更易面臨“安全布局帶來的不安全”困境。在全球供應鏈重構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日益重視供應鏈布局的多元化和穩定性。然而,實踐中卻經常遭遇來自新興市場和歐美市場的雙重不確定性挑戰。一方面,盡管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但為推動本國工業化進程,近年來,這些國家紛紛出臺原材料本地化生產政策,提高對跨國企業本地自給率的要求。這一趨勢使得中國企業難以單純依靠產能轉移獲取“原產地證”來規避貿易壁壘。例如,在越南的電子制造和紡織業中,盡管部分企業已實現本土設廠運營,但其核心原材料、關鍵零部件和高端設備仍主要依賴中國母公司供給。若東道國政策環境進一步趨嚴,則可能顯著提升企業在全球供應鏈重構過程中的成本和復雜性。另一方面,歐美市場的不確定性上升也使中國企業的海外布局面臨持續調整壓力。持續升級的關稅政策不僅直接推高了中國企業的出口成本,也提高了已在歐美或計劃進入歐美關聯市場投資建廠的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此外,核心領域的技術封鎖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海外布局產生了顯著沖擊。以美國為例,自2017年起,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推動實施《外商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先后叫停多起中國企業對美國企業的投資和并購交易,大幅加強對所謂關鍵技術領域的審查力度,導致涉及高端技術的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面臨更多障礙,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步伐明顯放緩。

在關稅政策頻繁變動和大國戰略博弈加劇的背景下,鏈主型企業亟須不斷尋找新的低風險生產基地,以適應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為此,部分企業開始采取全球多點布局策略,增強生產體系的可復制性和靈活性,提升應對國際局勢高度不確定性的能力。

2.高嵌人型企業:跟隨式響應

對于與鏈主企業高度綁定的高嵌人型中國企業而言,其在國內產業鏈中通常占據關鍵地位,但在全球產業鏈體系中仍主要處于制造或代工環節,缺乏對品牌和終端市場的主導權。當前,跨國企業傾向于構建多元化、分散化的全球生產網絡,那些深度嵌入國際領先企業供應鏈的中國制造商,往往受到來自大型零售商、商標持有者和貿易公司等跨國客戶的強制性要求驅動,被動跟隨鏈主企業進行海外布局,從而建立起與非傳統市場之間的供應聯系。尤其在紡織、服裝和電子等產業,歐美大型零售品牌普遍要求供應商將部分產能轉移至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以實現訂單風險的地理分散化,并降低地緣政治和供應鏈中斷帶來的不確定性[23]。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原始設備制造商型企業和原始設計制造商型企業紛紛選擇在越南、柬埔寨等國設立生產基地,以滿足客戶對原產地規則和供應鏈多元化的雙重要求。高嵌入型企業通常在鏈主企業所在區域附近設立生產基地,完成產品組裝后納入鏈主企業的全球分銷體系。該運作模式以鏈主企業為樞紐,其他層級供應商圍繞其分布,通過高效的產品流、貿易流與信息流協同,形成基于地理鄰近的高度聯動生產網絡。

3.低嵌入型企業:適應性調整

近年來,中國低嵌入型中小企業的國際化意愿顯著增強。盡管這些企業尚未與鏈主企業建立高度綁定的供應鏈關系,但它們正借助跨境電商等新型平臺探索輕資產模式,以拓展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海外投資建廠等方式加快國際化進程。低嵌人型企業采取適應性調整的主要動因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這類企業的出海動機源于主動開拓海外市場的需求,旨在利用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來吸收過剩產能。對于在中國本土缺乏品牌影響力的中小企業而言,進入新興市場不僅有助于規避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還能夠通過差異化定位推動自主品牌的國際化進程,從而實現從制造驅動向品牌建設的戰略轉型,進而提升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和附加值。另一方面,隨著國際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部分低嵌入型企業被迫從以往依賴轉口貿易的方式轉向直接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以獲得第三國的原產地證明,確保其出口產品的合規性和競爭力。

四、貿易不確定性下中國企業的出海路徑

隨著國際化戰略邏輯的轉變,中國企業所采取的海外擴展路徑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不同類型的產業和企業的出海路徑顯示出顯著的異質性。基于此,本文從兩個維度展開分析。一是從產業層面考察汽車、家電和電子產業三大代表性產業的出海路徑。二是從企業層面比較主動布局企業與被動出海企業在全球變局中所采取的差異化應對策略。

(一)產業異質性:來自汽車、家電和電子產業的證據

作為出口導向型制造業的典型代表,汽車、家電和電子產業不僅具備較高的附加值特征,而且在全球產業鏈重構和外部需求波動的影響下展現出顯著的周期性和適應性調整行為,因而其出海路徑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這三類產業不僅構成了中國制造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的重要支撐,同時也是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受關稅政策直接影響最為顯著的領域。這些產業中涉及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種類繁多,對國際市場高度依賴。本文圍繞上述三類產業,探討中國企業的出海路徑。具體而言,本文依據上市公司行業代碼,篩選出“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上市公司,用以刻畫汽車、家電和電子產業層面大型企業的出海特征。

1.代表性產業出海路徑的總體特征

本文主要分析三大代表性產業在全球整體、美國和東南亞四國的新建海外子公司分布情況。整體而言,電子、家電和汽車產業的海外投資規模依次遞減,反映出三大產業在國際化需求強度及對外部市場依賴度上的差異。其中,電子產業是海外投資最為活躍的領域,主要原因在于其技術更新速度快、供應鏈協作緊密、出口導向性強,以及對全球市場變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家電產業次之,企業具有較強的品牌國際化訴求,亦具備一定的產能外遷動力;相較而言,汽車產業受限于整車生產基地規模效應和較高的產業鏈本地化生產需求,海外布局相對謹慎,國際化強度較弱。進一步地,本文從投資目的地的空間分布和出海節奏兩個維度分析三大產業的出海路徑。

其一,從投資目的地空間分布來看,三大產業的海外布局存在顯著空間差異。汽車產業長期依賴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早期海外子公司多集中于美國。受貿易摩擦和大國博弈影響,中國汽車企業在美投資銳減,盡管在東南亞四國布局加快,但增幅不足以彌補整體投資規模的下降。相比之下,家電和電子產業在區域布局上展現出更為多元的區域配置策略。自2018年以來,中國家電企業加快在東南亞設廠,2021—2023年,中國家電企業在東南亞四國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已接近甚至超過美國。電子產業則憑借出口導向特征和對供應鏈協同的高度依賴,形成了覆蓋更廣的全球布局,深度融入國際市場。

其二,從出海節奏來看,三大產業在應對外部沖擊時的反應模式亦有所差異。家電和電子產業具備較強的戰略調整能力,能夠快速識別外部環境變化,并進行產能重組。以電子產業為例,近年來,其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已接近600家。雖然2019—2021年出現階段性下降,但電子產業通過在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之間同步調整,依然展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家電產業的出海節奏則較為穩定,波動小、調整快。2018年以后,家電產業明顯加快了對東南亞市場的布局,特別是2021—2023年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顯著增長,已接近甚至超過美國。相比之下,汽車產業在被動應對外部沖擊的過程中逐步推進向以東南亞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的轉移。自2013年起,中國汽車企業新建海外子公司的數量持續增長,并于2019年達到峰值。然而,自2018年起,增速開始放緩,至2022年已回落至2016年的水平。面對貿易摩擦和本土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汽車企業逐漸在新興市場進行產能布局。特別是在新興市場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政策的驅動下,2023年,中國汽車企業在東南亞四國的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已與同期赴美投資的公司數量大致相當,初步顯示出從依賴單一市場向多元化布局轉型的趨勢。

2.代表性產業在新興市場的出海路徑變遷

近年來,東南亞地區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布局中逐漸展現出日益重要的戰略地位。為此,本文進一步考察了2013—2023年中國三大代表性產業在東南亞四國的新建海外子公司布局情況。

其一,汽車產業逐步形成“布局節奏較慢、泰國吸引力持續增強”的出海路徑。汽車產業在東南亞的布局相對謹慎,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有限、增長節奏緩慢,投資目的地較為分散。自2019年起,泰國逐步取代印度尼西亞成為中國在東南亞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同時泰國也是東南亞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重要消費國。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等多項政策激勵的吸引下,泰國對中國汽車企業的吸引力顯著提升。早在2012年,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便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建立了生產基地。自2020年起,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哪吒汽車)、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汽車企業也相繼在泰國加快了投資步伐。相比之下,中國在印度尼西亞的投資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盡管中國對越南和馬來西亞的投資有所增長,但總體規模仍然較小。

其二,家電產業逐步形成“風險分散、多點擴張”的出海路徑。家電企業在東南亞四國的投資活躍,規模顯著高于汽車產業。家電企業通過跨國多點布局有效應對供應鏈風險,展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家電企業在東南亞的布局不僅僅是簡單的制造遷移,更體現出品牌全球化和本地化運營的目標。一方面,在當地建廠可以顯著降低物流和關稅成本,提高企業對本地市場的反應速度。另一方面,部分企業也借助設廠契機,將研發、銷售和售后等環節同步落地,推動從出口制造向屬地經營轉型,提升品牌海外認知度和客戶黏性。

其三,電子產業逐步形成“大規模轉移、越南領跑”的出海路徑。電子產業是三大產業中出海最為活躍、擴張速度最快的產業。自2017年起,投向越南的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迅速攀升,并于2023年達到峰值,遠超于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馬來西亞,初步形成產業鏈集聚效應。整體來看,電子產業在東南亞四國的投資節奏基本一致。在出海初期,電子產業受到生產要素成本驅動的國際產業轉移影響,2013—2018年電子產業向東南亞布局,期間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穩步增長且初具規模。然而,自2018年起,由于貿易摩擦、技術封鎖、出口管制和大國博弈等國際經貿環境的變化,供應鏈韌性逐漸成為全球制造業布局中的首要考量因素。在此背景下,2018—2019年,電子產業短期內集中向東南亞四國加速產能轉移。自2021年起,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部分穩定,區域內新建海外子公司數量再次呈現回升趨勢。其中,越南憑借其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多項自由貿易協定等優勢,成為最主要的產能承接地。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馬來西亞則作為備選投資目的地,吸引了一部分電子制造業的投資。

(二)企業異質性:貿易摩擦下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

在貿易摩擦持續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在出海策略上不僅呈現產業異質性,而且在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也形成了主動布局與被動出海的差異化特征。大型企業,尤其是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制造業龍頭企業憑借更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全球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更多的跨境投資經驗,在面對貿易摩擦和外部不確定性時,往往能夠主動調整國際布局,通過提前布局東南亞、美洲等地,優化全球產能配置,以減少外部沖擊造成的損失。大企業的海外投資決策更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體現出以成本優化、市場接近和供應鏈安全為核心的主動式全球擴張邏輯。

相比之下,中小企業的出海行為具有更強的反應性、局部性和短期性,在實際落地過程中面臨更高的制度環境適應成本和更大的運營不確定性。然而,隨著貿易摩擦的持續,中小企業的出海意愿明顯增強。根據2022年亞馬遜云科技發布的《中國企業上云出海趨勢》,在已經出海的企業中,大企業占 63% ,中小企業占 37% ;在計劃出海的企業中,大企業占 35% ,中小企業占65% 。大量出海的中小企業借助跨境電商和云服務平臺來降低出海門檻、縮短出海進程。中小企業在面對貿易摩擦等外部沖擊時,受限于資金、管理、經驗和資源水平,整體上表現出更為被動的應對模式。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完善的海外布局規劃和跨國經營能力,往往是在出口受阻、關稅上升和國內訂單減少等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后,迫于生存需求而被動尋求海外設廠或轉移部分產能。

隨著2025年美國新一輪加征關稅政策的出臺,全球產業鏈中的各類企業,無論其規模大小,都面臨著顯著的不確定性和長期潛在沖擊。中小企業可能因資金鏈緊張和市場適應能力有限而遭受更為直接的影響,而大型跨國企業則需重新評估其全球供應鏈布局,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貿易環境。對于那些剛剛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尚未收回投資成本的企業而言,尤其是依賴美國市場作為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企業,未來可能面臨的高額關稅將顯著增加其財務負擔。自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實施以來,關稅上調已開始侵蝕東南亞和墨西哥等低成本制造區域的成本優勢,尤其對產品替代性較高的產業造成了更大的沖擊。此類企業在短期內難以找到有效的替代消費市場,以彌補因關稅上升所導致的美國市場需求減少。同時,由于這些區域內的市場需求有限,無法迅速吸收新增產能,這不僅限制了企業的銷售增長潛力,還進一步增加了運營風險。因此,這些企業正面臨嚴峻的市場調整和戰略轉型壓力。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在全球貿易環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出海處于加速變革的關鍵時期。本文從趨勢、邏輯和路徑等方面對全球變局下中國企業出海的新動向與新規律進行分析。

從整體趨勢上看,隨著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持續上升,中國企業的出海方式正由以產品出口為主的輕資產模式向以海外投資為核心的重資產模式轉變;出海目的地由歐美等成熟市場向東南亞和拉美等新興市場逐步轉移;出海的主體結構呈現由龍頭品牌商“先行出海”向品牌商牽引、配套商協同跟進的“集團式出?!备窬洲D變。

從基本邏輯上看,隨著全球產業鏈分工的不斷細化和復雜化,企業的海外投資區位選擇愈發依賴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具體位置和角色。據此,本文將企業劃分為鏈主企業、高嵌入型企業和低嵌入型企業三類,分析發現,中國企業出海邏輯分別表現為鏈主企業戰略性布局、高嵌入型企業跟隨式響應和低嵌入型企業適應性調整等三種類型。

從出海路徑上看,中國企業在產業和企業維度呈現顯著差異。在產業層面,汽車、家電和電子產業的海外布局在規模上依次遞增,體現為汽車產業謹慎布局、家電產業多點擴張和電子產業大規模轉移的漸進式路徑;在企業層面,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呈現主動布局與被動出海的差異化特征。

(二)政策建議

第一,加強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作為全球14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國與國際社會一道,積極致力于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秩序,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經貿體系。為了更好地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政府應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水平,優化制度型開放環境,完善企業國際化服務體系,特別是在跨境投資、法律咨詢、金融支持和風險防控等方面提供更加系統化、專業化的出海服務,切實打破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制度與信息壁壘。與此同時,隨著出海主體日益多元化,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布局也應從傳統的“單點突破”向構建全球協同網絡轉變,積極與海外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建立長期、穩定、互利的合作關系,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此外,中國還應繼續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拓展與各國的合作渠道,為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創造更多機遇、提供更大便利。

第二,推動新興市場開拓與本地協同。隨著全球供應鏈的深度融合,美國加征關稅所產生的反噬效應日益顯現,盡管仍需持續審慎觀察,但中長期來看,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已成為可預見的趨勢。中國企業應根據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國際化戰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并積極拓展東南亞、非洲、中東和南美洲等新興市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全球供應鏈重構加速的進程中,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正逐步傾向于推動制造業本地化發展。因此,中國企業在開拓這些新興市場時,不僅要注重貿易層面的合作,還應加強與當地生產基地的戰略協同,推動“在岸外包”模式的落地,通過提前布局本地化生產的供應鏈網絡,企業可在降低關稅和運輸成本的同時,提升對國際經貿政策變動的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第三,推進海外全鏈條能力建設。中國企業出海不應僅局限于生產基地的建設,還需同步構建涵蓋貿易、工程、物流、通關、稅務和法務等環節的中間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海外運營的系統化能力和綜合商業競爭力。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中間環節往往潛藏著制度性隱性壁壘,如清關障礙、稅務成本不確定性和物流鏈條割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降本增效和實現本地化拓展。為此,應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出海,推動建立境外經貿綜合服務平臺,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服務保障能力。同時,企業還應加強知識產權的全球化戰略部署。在由低價競爭向品牌、技術和服務競爭轉型的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由于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具有顯著的屬地屬性,企業應在目標市場提前開展知識產權布局,以提升其在海外市場中的談判能力和風險抵御能力,有效防范潛在的法律和市場壁壘。

第四,強化出口與內銷的聯動機制。在全球貿易格局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應繼續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并進一步優化免簽和離境退稅政策,以有效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壓力。對于受關稅沖擊較大的進口產品,政府應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尋找替代供應商,并加速國產化替代,以減少關稅壓力。此外,隨著跨境小包裹關稅問題的日益突出,企業需要積極調整供應鏈策略,加強海運和海外倉儲備貨,優化物流渠道,并探索出口轉內銷的模式。在此過程中,政府應加強與商業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的對接合作,幫助外貿企業拓寬內銷渠道,進一步推動內外市場的雙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連星,鐵瑛.區域貿易協定、投資條款差異性深化與跨國并購意愿[J].管理世界,2023,39(9):36-59.

[2]彭晴,高凡,李杰.看不見的數字屏障:數字服務貿易壁壘與全球跨國并購[J].中國工業經濟,2024(9):43-61.

[3]CHENG S,STOUGH R R.Location decisions of Japanese new manufacturing plants in China: a discrete-choiceanalysis[J].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O06,40:369-387.

[4]余珮,陳繼勇.新經濟地理學框架下跨國公司在中國分層區位選擇研究[J].世界經濟,2012,35(11):31-58.

[5]李元旭,黃競晶.異質性跨國企業的投資區位選擇——基于制度環境適應和經驗積累效應的動態博弈模型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4(11):116-127.

[6]范黎波,郝安琪,吳心湄.跨國公司調整在華投資經營戰略的分析及中國應對[J].國際經濟評論,2025(3):104-125.

[7]許暉,單宇.打破資源束縛的魔咒:新興市場跨國企業機會識別與資源\"巧\"配策略選擇[J].管理世界,2019,35(3):127-141+168+207.

[8]江乾坤,王成哲.東道國輿論環境與海外進入模式選擇——基于海量媒體數據的定量考察[J].技術經濟,2024,43(4):38-50.

[9]楊勃,劉娟.來源國劣勢:新興經濟體跨國企業國際化\"出身劣勢”——文獻評述與整合框架構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0,42(1):113-125.

[10] 劉瑤,程聰.中國企業跨國并購與全球價值鏈布局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9(1):44-51.

[11]黃遠浙,鐘昌標,葉勁松,等.跨國投資與創新績效——基于對外投資廣度和深度視角的分析[J].經濟研究,2021,56(1) :138-154.

[12]張超敏,許暉,單宇.中國跨國企業如何適應新興市場的不確定性?[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2,44(1):50-67.

[13]ANTRAS P.De-globalisation? Global value chains in the post-COVID-19 ag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Research,2020.

[14]張二震,戴翔.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新趨向及其對策[J].經濟學動態,2022(10):31-41.

[15]易小準,史蒂文·艾倫·巴奈特,金興鐘,等.全球產業鏈新趨勢:機遇與挑戰[J].國際經濟評論,2023(6):9-32.

[16]黃慶華,潘婷.全球產業鏈重構背景下保障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核心邏輯與政策取向[J].改革,2025(4):87-100.

[17]ALFARO L,CHOR D.Global supply chains: the looming“great reallocation”[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Research,2023.

[18] 丁浩員,董文娟,余心.貿易政策沖擊下的跨國供應鏈斷裂與重構研究[J].經濟研究,2024,59(8):95-113.

[19] 杜茜茜,孔東民,潘玉坤,等.全球供應鏈關系中的行業不確定性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基于中美供應鏈關系的研究[J].經濟研究,2025,60(2):176-191.

[20]CONTEDUCA FP,MANCINI M,ROMANINI G,et al.Fragmentation and the future of GVCs[R].Bank of ItalyOccasional Paper No.932,2025.

[21]IGNATENKO A,LASHKARIPOUR A,MACEDONI L,et al. Making America great again? The economic impactsofliberation day tarifs[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25.

[22]吳先明.跨國企業:自Hymer以來的研究軌跡[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9,41(12):135-160.

[23]梁育填,盧澈,郭子靖,等.中國跨國公司對越南投資的區位選擇與空間組織模式研究[J].地理研究,2025,44(3) :842-860.

Summary:Inrecentyears,the logicof global industrial divisionhasshifted from“efficiency first”to“balancing eficiencyandscuity\".Thisshifthasledtomoreregionalized,localized,andnarshoredglobalsuplyhains,chas hadaprofound impactonthe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strategiesof Chinesefirms.Therefore,identifying the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irms’overseasexpansionand comparing their trends,motivations,and paths with other multinational firms holdsignificant practical value.Thispaper utilizesdata from theCSMAR databasecovering Chinese listedfirmsandtheiroverseassubsidiaries during 2O10-2023toexplore theoverallinvestmentscale,thespatial distributionof keydestinationcountries,and theexpansion patters of majorindustries.Basedonthese stylizedfacts,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evolving trends,motivations,and pathways of Chinese firms'overseas expansion.

The findings ofthis paper areas follws.First,inresponse to trade frictions and other external shocks,Chinese firms exhibitnew trends.Specificaly,themodeof expansionisshifting from theexport-oriented“light mode”tothe investment-oriented“heavy mode\".Targetdestinationcountries are transitioning from mature market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oward emerging econom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Meanwhile,therange of players is extending beyond brand owners to supporting upstreamand downstream manufacturers.Second,amid the macro-level shift in he global industrialdivision,Chinesefirmsfacetrade-offsbetweeneconomiceficiencyandsupplychainsecurity.Their motivations for going global varydepending on their positions within theglobal supplychain (GVC):leading firms pursue strategic layouts;highlyembeddedfirmsoftenadoptafollower strategy;whileless embedded firms primarily engage in adaptive adjustments.Third,the pace andscopeofoverseas expansion varyacrossindustriesand firm types.Atthe industry level,Chinesefisintheautomotive,homeappliance,andelectronicssectors tendtoolowagradualpath—fromcautious entryto multi-point expansion,andultimatelytolarge-scalerelocation.These industries exhibitvariations inthe geographic breadthoftheiroverseaslayoutandtheircapacitytowithstandexternalshocks.Atthefirmlevel,largefirmsaremore inclined towardproactive international strategies,whereassmalland medium-sized firms tend toexpand passivelyin response to external pressure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the evolving dynamics of Chinese firms’global expansion and ofers policy implications forstrengthening theresilienceofsupplychains.Toenhancefirms’abilityto withstandglobalrisks,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tosupport high-level opening-up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promote emerging market developmentandlocal integration,advanceend-to-endoverseascapacitybuilding,andreinforce thecoordinationbetween export and domestic sales systems.

Keywords:China’senterprises;enterprises’overseas expansion;industrychain;tradefrictions;internationaldivision

(責任編輯:鄧菁)

[DOI]10.19654/j.cnki.cjwtyj.2025.08.001

[引用格式]程蕓倩,陳強遠,孫久文.全球變局下中國企業出海的新動向與新規律[J].財經問題研究,2025(8):3-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秋霞国产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a| 一级毛片基地|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日韩免费毛片|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 操美女免费网站|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 国产成人一区|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在线日本|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伊人91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欧美日本激情|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她的性爱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亚洲美女久久| 色综合激情网|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激情午夜婷婷|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二区视频| 国产另类视频|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五月婷婷丁香色| 狠狠色综合网|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国产视频入口| 亚洲免费播放|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国产91小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www.亚洲色图.com| 欧洲av毛片| 欧美精品1区|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天堂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