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超”回來了。8月23日晚,2025年貴州“村超”全國賽總決賽在榕江縣“村超”球場開賽。經過激烈角逐,廣東肇慶金利誠峻足球隊捧起首屆“村超”全國賽總冠軍獎杯。
很難想象,就在兩個月前,榕江遭遇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縣城的三分之二區域被淹,市政設施癱瘓。當然,“村超”球場也被毀了。
“村超”復活背后,是榕江從上到下給予的高度關注。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遭受特大洪水后,榕江縣發展和改革局立即申報“村超”球場恢復項目,獲得1054.65萬元貴州省級資金支持。
不過,在榕江縣委書記徐勃看來,榕江的災后建設才剛剛開始。榕江水系復雜,《貴州省“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指出,由于歷史原因,貴州省水利建設長期以來欠賬太多,榕江縣等26座縣城“尚未達到規劃防洪標準”。
更重要的是,災后重建需要資金。作為中國最晚脫貧的縣城之一,榕江的產業以低端木材加工為主,“村超”作為其最大IP,能否為縣城持續“造血”?
洪水是在6月24日上午漫進縣城的。前一晚,縣里各部門分片區在防洪堤上值守。榕江縣體育訓練中心主任唐龍帶著60多人,用沙袋、擋水板把“村超”球場圍起來。早上7時多,洪水從都柳江漫出,沖破了圍擋。
幾乎每年汛期,榕江人都要與洪水打照面。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在榕江縣交匯成T字,榕江被兩河一江環繞,是天然的“洪水走廊”。因有防洪堤的保護,近些年,洪水很少大面積進城。
今年卻不一樣。三江洪峰同時抵達縣城,最大洪峰達到每秒11360立方米,創下了榕江歷史最高紀錄。洪水退去后,唐龍返回“村超”球場,發現現場一片狼藉:淤泥最深有一米多,直播大屏幕被淹了一半,看臺、轉播設備、攝像頭、球場圍欄、地下線路全壞了,一樓商鋪被沖走上百個足球,整個球場,只剩下幾盞高處的照明燈是好的。
按照原計劃,7月26日是第三屆貴州“村超”足球聯賽總決賽日,主辦方事先邀請了兩位國際球星屆時來現場。但洪水一來,榕江縣足協不得不宣布比賽推遲或取消。
這些年,榕江的最大IP就是“村超”。榕江縣“村超”辦公室副主任王永貴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為了利用新媒體發展經濟,在“村超”之前,榕江已經做了五次嘗試,包括在當地侗族節日里舉辦斗牛和馬拉松活動、大山里的村CBA等,都沒有太成功。2023年,“村超”意外出圈,成為當地經濟的新引擎。榕江打造了“超級星期六”活動,每逢周六晚上,“村超”都會舉行賽事,希望吸引全國游客前來,帶動當地餐飲、住宿和文旅發展。
洪水退去后不久,榕江就決定:“村超”要在一個月內重啟,7月26日的貴州“村超”足球聯賽總決賽,改成“村超”災后重啟感恩專場。
榕江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段碧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縣里覺得重啟“村超”不僅是重啟比賽本身,更是想通過“村超”帶動災后經濟復蘇,“只有球賽開始了,把人吸引過來了,老百姓生意才能做起來,才能恢復大家的生產生活信心”。
一位榕江縣的干部說,“村超”重啟是高位推動,各部門必須按要求全力推進。那時,唐龍幾乎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剛開始球場清淤只能靠人工,進度緩慢。后來,榕江從隔壁縣協調來挖機,清淤才提速。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了8市州前來支援救災,其中,貴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球場外13萬平方米區域的清淤和水電恢復。
7月1日,災后一周,球場重新亮燈。7月3日開始,新看臺、音響、電子屏幕陸續進場,十幾個施工隊晝夜交叉作業。7月26日重啟前夕,“村超”球場基本恢復滿足了賽事要求,唯一沒完工的是塑膠跑道,因為連日下雨,只完成了第一層鋪設。“回頭看,那一個月干了三個月的活。”唐龍說。重啟那天,榕江縣涌入18萬人,直到凌晨4點,街頭還燈火通明,“這正是我們想看到的”。
“村超”球場受災只是榕江災情的一個縮影。“6·24 特大洪災”中,榕江縣城超三分之二區域被淹,內澇導致供水中斷,電力癱瘓,全縣10.3萬人受災,5.1萬人緊急轉移。四天后,新一輪洪峰再度來襲,縣城6000多商戶受損,28所學校被淹,多家醫院的CT、核磁共振等設備被毀。農村災情集中在沿河區域,房屋、農田遭水淹損毀,近9萬畝農作物受影響。
6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緊急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億元,支持貴州災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災后應急恢復,之后又追加1億元。
段碧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2億元要覆蓋貴州省救災,榕江能分到的有限,于是,他們先向上申報了“城區道路及相關市政基礎設施”“供水系統”“排水系統”這三個項目,“把這三項解決了,百姓生活就相對穩定一點了”。然后,又繼續申請了“受災學校”“受災醫院”兩個項目。
洪水來襲當晚,縣發展和改革局通知大家返崗,他們分成兩撥人,一撥上街清淤,一撥寫項目申報材料“爭資爭項”。一個緊急任務是,趁著洪水還沒退去,趕緊收集受災現場照片用于寫材料,“證明榕江真的受了很大災”。在縣發展和改革局項目調度推進股股長楊文波的記憶里,因辦公室停電停網,他們只能抱著電腦,跟著南方電網來支援的發電車走,“像打游擊一樣”。
縣里既然決定要快速重啟“村超”,這項工作的資金也得落實。起初,縣發展和改革局希望將“村超”項目申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的2億元救災資金。但相關部門審核認為,國家救災資金有限,“村超”不是急需恢復的關乎老百姓日常生產生活的項目。
于是,榕江轉而申請省級預算內資金。這一次,貴州省給了榕江政策支持,該項目獲批1054.65萬元。加上此前申報的幾個民生項目,在應急救災階段,榕江縣發展和改革局一共爭取到中央和省級資金1.1億元,用楊文波的話說,用了約10天“把錢定到了榕江”。
作為榕江稅收主要來源之一,農業也在這次洪水中遭受損失。洪水后的第三天,榕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帥打電話向上級農業農村部門匯報災情。當時還沒恢復供電,辦公室的電腦無法使用,他只好手寫一份請示報告,用手機拍照發給上級部門,想盡快爭取一筆救急資金。
6月30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下撥800萬元。7月11日,楊帥跟局長又帶隊去省農業農村廳匯報災情,廳里一位牽頭負責榕江救災的處長發微信跟他說,自己正在北京。很快,省廳從農業農村部為榕江爭取到1500萬元,用于榕江經濟作物、畜牧業和漁業的恢復。
應急救災的錢到位了,災后重建還需要更多錢。徐勃提到,縣里希望借這次災后重建的機會,升級道路、更新管網、加固防洪堤等。他們算了一筆賬,近一兩年計劃實施的災后重建和提升項目,需要17億元。
7月17—18日,徐勃帶隊進京,走訪應急管理部、國家鐵路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等多個部門,對接匯報榕江災后重建工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他們參與過全國各地的救災和重建,比我們更有經驗,我們去拜訪匯報榕江的災后重建思路,聽各部門意見,避免榕江走彎路。”
更重要的是,榕江要抓住洪災之后半年的窗口期,趁各部門還在重視關心,爭取一些對榕江有利的項目。“明年國家層面統籌分‘盤子’時,能把榕江的事情放進去。”徐勃說。
之所以要爭資爭項,是因為這與榕江當前的經濟發展現狀有關。
榕江是個小縣,常住人口只有30萬人,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億元,公務員工資主要依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王永貴表示,作為最后一批脫貧縣,榕江稅收主要靠一產和三產,沒有多少支撐性的工業產業,救災和災后重建資金只能尋求中央和省、州支持。
事實上,在“村超”出圈以后,當地嘗試過把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比如通過品牌授權聯名,兌現“村超”流量。
王永貴介紹,“村超”品牌由榕江縣國有文旅投公司持有,由貴州村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村超”公司)運營,“村超”公司把“村超”品牌授權給企業用于生產產品,企業出品牌授權費,或是把年銷售利潤按照約定比例分成給“村超”公司。
其中一個合作是跟湖南一家企業聯名生產“村超”可樂,2024年,這家企業來到榕江建廠,計劃用榕江本地的羅漢果作為原料制造可樂飲品。王永貴介紹,該項目能解決榕江5萬畝羅漢果種植銷售問題,能給當地創造就業崗位,還能把稅收留在當地,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全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
不過,可樂項目“計劃今年10月投產”。王永貴所說的其他三四十個與“村超”做品牌聯合合作的項目,目前也處在“陸續落地”階段。
榕江的先天發展條件并不突出,一些企業來考察榕江的交通區位、原材料價格等條件之后,只想冠名使用“村超”品牌,不會真正來榕江投資建廠,也就不會把稅收留在榕江。當地還想通過“村超”帶動文旅發展,但一位干部坦言,榕江的旅游資源開發不甚理想,目前榕江還沒有一個5A級景區。
段碧娟表示,目前來看,“村超”出圈讓榕江的批零住餐等工商業受益,也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富民,但對榕江的稅收貢獻則有限。2023年和2024年,榕江縣GDP分別為95.87億元、104.9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為3.5億元、3.7億元。其中,2024年稅收收入1.9億元,比上年還下降了15.7%。
在這種背景下,榕江希望進一步推動災后重建,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錢從哪兒來、應優先上什么項目。8月11日,榕江縣發展和改革局謀劃了第二批災后重建項目送審,共需資金約4.2億元。
這批送審項目包括榕江的防洪堤。三江交匯,榕江縣城是被水沖刷出來的一塊地方,榕江縣水務局局長董愛輝半開玩笑地說:“榕江的水是貴州最復雜的水。”但現實是,榕江“尚未達到規劃防洪標準”,江河治理進度滯后,防洪減災體系仍不完善。
事實上,因為2023年京津冀地區遭受歷史罕見的極端暴雨,國家在防洪領域加大資金投入,榕江也獲得一筆國債資金用以修建和加固防洪堤,借此把防洪堤的標準提升到20年一遇,基本補齊了城區防洪堤缺口。當時,項目工程結余1500萬元,縣里又用這筆錢把“村超”球場一帶的防洪堤做了提升。
然而,在今年超50年一遇的洪水面前,新堤還是被沖垮了。榕江縣水務局副局長吳振宇說,榕江準備再次向上爭取修建和提升城區9.7公里的防洪堤,預算2.5億元。
另外,榕江目前沒有專門的防洪水庫。董愛輝說,要想從根本上治水,還需要盡早把具有防洪功能的紅巖水庫、忠誠水庫和定威水庫建設提上日程。問題在于,水庫的投資體量比防洪堤大得多,三個水庫建設預算超100億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水利專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因資金有限,江河治理也有輕重緩急,先治重點后治一般。水利建設需要量力而行,治理洪水無法通過一舉投入就徹底解決,通常是逐步推進解決。修建三個水庫是長遠的流域性防洪體系規劃,通常需要若干個五年計劃才能完全落地。
段碧娟表示,榕江縣發展和改革局正在對接相關國家部委,爭取能把忠誠水庫納入專項規劃并在2025年開工,定威水庫爭取能在2028—2030年開工。在徐勃眼中,“如果不是這場洪災,很多工作可能至今都難以推進。對榕江來說,這或許是一次機會”。
8月9日,貴州“村超”總決賽的那一天,球場人山人海。過去一年常去看球的當地人楊洪斌,卻沒去現場。
那晚,經過緊張的點球大戰,忠誠村足球隊以4:2奪冠,全場沸騰歡呼,球場上空升起煙花。江對岸的楊家灣,安靜得只有水流聲。楊洪斌家的房子沒挺過這場洪水,他坐在小賣部的燈下挨個給建房隊打電話。全縣那么多倒塌的房屋都需要重建,建房隊的工期都排滿了,估計幾天后才能來。
楊洪斌細細地算著賬——重建房子要十幾萬元,政府補貼和保險加起來能有接近兩萬元,如果錢不夠用,他只能去銀行貸款。
(文中楊洪斌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