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電力工程;輸配電;自動化技術
電力系統作為核心框架,將發電、電網、用電等環節有機整合。電網是承擔輸配電功能的具體網絡結構,而輸配電則是電網的核心操作。輸電通常涉及跨地區的大容量傳輸,配電則負責本地化分配。在輸配電過程中,電能損耗不可避免,但自動化技術通過動態監測和智能化調控,有效控制了電能損耗問題,提升了管理效率。電力工程的輸配電網絡與自動化技術相互協同,共同保障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自動化技術顯著提升了輸配電的響應速度,而輸配電網絡則為自動化技術提供了堅實的物理支撐。
(一)提升供電可靠性與故障處理效率
自動化技術屬于一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控制技術,在電力系統運行中可以提高監測能力,做好調控與管理工作,不僅可以顯著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而且有助于獲得更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電力企業持續尋求技術創新,可以應對多元化的挑戰,將自動化技術引入電力工程的輸配電中,是電力企業提升運行效率的關鍵[1]。
(二)優化電力資源配置與降低損耗
電力工程將自動化技術應用于輸配電中,從傳統的管理模式轉化為智能化管理,在優化資源配置以及降低損耗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從優化電力資源配置層面來看,自動化技術具有實時監測與精準調度、新能源高效消納、智能變電站遠程調控等方面的應用優勢。在配電線工作中靈活應用自動化系統,同時與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統相結合,共同采集參數信息,有效解決輸配電中的供需失衡問題,避免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智能變電站遠程調控實現了技術融合,將保護裝置、監測系統以及通信技術相結合,提升了故障的自動化診斷水平。自動化技術顯著降低了線路損耗,通過自動化路徑計算功能,可以精準識別低耗電的路徑,避免過多的冗余環節增大能耗。自動化系統實時分析設備能耗,判斷變壓器以及線路電阻的損耗情況,借此靈活調整運行參數,從而實現經濟運行的目標。
(一)技術實施層面
自動化技術在電力工程輸配電中的應用,雖然提升了應用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但是在技術實施層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系統集成與接口標準不統一,是影響自動化技術應用效率的關鍵。由于市場環境日趨復雜,不同廠商研發的設備兼容性不佳,嚴重阻礙自動化系統的協同。保護裝置、遠程終端單元、故障錄波器等設備的通信規約差異顯著,造成接口協議混亂,一般需要定制化開發接口,以致難以控制調試成本,甚至加大錯誤風險。老舊設備滯后和新設備性能不穩定,形成了雙重隱患。輸配電線路中部分設備未經更新,大多已服役超過20年,導致互感器、斷路器等故障率持續上升。然而,更換這些設備的成本高昂,且需在停電狀態下進行施工,不利于電力供應的連續性。此外,部分生產廠家出于成本考慮,盲目降低設備質檢標準,采用未達標的光纖,導致電磁干擾能力受損,自動化信號傳輸的誤碼率隨之增加。
(二)經濟成本壓力和管理運維能力不足
電力工程引入自動化技術,應兼顧成本控制和管理運維問題,結合當前輸配電運行情況,由于部分技術成本較高,難以控制成本浪費風險。老舊配電設備若要實現智能化升級,通常需要加裝饋線終端單元或配電終端單元,或者利用智能開關同時重新調整停電計劃,初期成本投入較高。通信網絡建設對光纖、5G等通信技術依賴性大,且難以適應部分復雜的地形,導致部署難度增大,無線方案易受干擾。部分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壽命較短,大多處于5~10年期間,后期設備更換以及軟件升級的投入較大,導致長期維護的壓力過重[2]。此外,傳統電力人員雖然具備基礎知識技能,但是缺乏自動化系統操作經驗,難以靈活應用邊緣計算以及人工智能分析工具等,加之電力工程的科學技術更迭速度快,技術培訓成本高,導致管理運維能力不足。
(一)調度自動化系統
調度自動化系統是電力工程輸配電中的自動化技術之一,對復雜的電力系統環境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發揮計算機、通信和自動控制技術的協同作用,動態監測控制電力系統,及時定位故障位置,分析故障發生的具體原因,從而優化電力資源從生產到分配的流程。借此保障電網穩定可持續的運行,提升供電質量與可靠性,優化電力資源配置,高質量控制運行成本。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應用流程相對復雜,主要涉及數據采集與終端控制、通信傳輸與數據整合、實時監控與智能分析、故障處理與優化決策、調度執行與閉環反饋等方面,以維護電力工程輸配電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在數據采集與終端控制環節,為了動態采集輸配電過程中的數據信息,一般選擇在變電站、配電房等關鍵節點部署相關設備,包括遠程終端單元、配電終端單元等,精準采集電壓、電流、功率、開關狀態等數據信息,利用變送器可以將運行數據轉換為標準信號。調度中心向各個設備發送控制指令,設備及時響應該指令,規范化執行開關分合、電容器投切等操作,確保輸配電網絡處于最優運行狀態下。
在通信傳輸與數據整合層面,光線、載波與微波等均是高效運行的通信通道,可以將預先采集的大量數據信息,流程化的傳輸到調度主站系統。在通信傳輸過程中,通信網應具備毫秒級響應的功能。調度主站系統流程化處理數據信息,通過校驗、過濾和歸一化操作,去除其中潛在的錯誤信息,從而構建全網統一數據模型。調度自動化系統實時監控功能顯著,SCADA功能動態展示電網拓撲、負荷分布和設備狀態,一旦發現其中的異常問題,則會及時發出預警。
若輸配電出現故障,調度自動化系統可以及時定位故障區域,并采取隔離措施,將故障與非故障區域自動隔離,開啟備用電源縮短停電時間。隨后采取負荷預測算法自動生成發電計劃,靈活調整運行方式。調度指令一般直接下發到現場設備,期間節省了人工干預的環節,操作結果反饋給主站,實現了“監測—決策—執行—評估”的閉環控制。
(二)遠動系統
自動化技術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基礎,具有現代化與智能化的特征,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在自動化技術的助力下,電力工程的輸配電減少了人工干預,緩解了技術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壓力,相關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得到保障。輸配電運行的環境風險系數高,自動化技術的引進降低了事故發生概率,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安全標準[3]。遠動系統是電力工程輸配電中的自動化技術之一,發揮遠程通信的功能,實現了對電力系統的監測、控制與調度。首先,遠動系統實現了對輸配電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包括遠程測量與遠程信號兩方面,遠動系統利用遙測功能,精準采集輸配電運行中的相關參數,比如線路電壓、電流、功率、頻率及變壓器的油溫等,快速更新數據并傳輸至調度中心。遙信功能可以遠程判斷斷路器、隔離開關的狀態,并關注設備的故障告警信號,以便于調度員即時掌握全網開關拓撲。
遠動系統在定位和處理故障的階段,可以實現故障的自動化診斷,判斷遠程信號是否出現斷路器跳閘等故障,并結合短路電流激增的異常遙測數據,精準定位故障的區段,及時向技術人員發出預警。遠動系統通過事故追憶,可以輔助技術人員分析故障原因,以便于及時采取處理措施。遠動系統在經濟調度與優化負荷方面,通過分析動態潮流,能夠將不同節點的遙測數據集中,構建全網功率分布圖,直觀化地呈現出過載和輕載區域,為發電廠提供技術指導,實施出力調整和負荷轉移。遠動系統分析電壓遙測的數據信息,有助于嚴格控制電壓的波動狀態,將其穩定在±5額定值內,降低線損概率。
遙控與遙調的遠程設備操作,減少了配電網運行中的人為干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通過遠程命令不僅可以隔離故障區域,遠程遙控斷開故障區段兩側的斷路器,而且可以瞬時關閉備用電源,保證非故障區域秒級復電。遙調屬于遠程調節的操作,在實際應用中可以調整發電機出力設定值,或者調整變電站的無功補償裝置容量,通常無需現場介入。遠動系統憑借遠程控制的優勢,突破了傳統人工巡檢的模式,構建了“千里眼+遙控手”的智能化管控模式,全面提升了輸配電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如圖1)整合了多元化技術手段,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現代電子設備等,構建了統一的自動化系統,可以智能化監測控制變電站的運行狀態。該技術彌補了傳統分散化二次設備的不足,在監測變電站運行狀態的同時,自動監督、測量、控制、保護輸配電線路,在輸配電中的應用優勢顯著。輸配電為自動化技術提供了應用場景,在實際應用中,自動化技術具有高效性、精準性、智能性的優勢,減少了人工干預,成為提升輸配電工程質量和效率的技術支撐[4]。
首先,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實現了監控系統的智能化,技術人員在變電站中部署傳感器網絡,包括溫度、電流、電壓傳感器等。同時結合了SCADA系統的功能優勢,24小時不間斷監測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例如,一旦發現變電站運行狀態異常,比如油溫異常或線路過載等問題,系統可以自動觸發預警信號,避免增加故障漏檢的風險。傳統人工化的巡檢方式具有局限性,部分故障問題過于隱秘。人工巡檢無法解決盲區的故障問題,利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可以憑借視頻監控和紅外熱成像設備,精準識別設備外觀方面的缺陷和發熱點,高效控制人工干預方面的成本。
其次,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可以升級控制與保護功能。一方面利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智能繼電器,提高毫秒級響應的能力,快速響應斷路器分合閘,或者電容器投切等各項操作。例如,輸配電網的負荷突然發生異常變化,該系統發揮自動調節功能,通過調節變壓器的分接頭,可以提高電壓的穩定性。另一方面,通過多層次故障保護,可以集成繼電保護裝置與故障錄波系統,一旦發生短路或者接地故障,多層次故障保護可以毫秒級響應,及時隔離故障區域,預防控制停電范圍擴大。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實現了技術融合,重新構建了電力輸配電的監控模式,以“數據共享”“智能決策”“遠程操控”為核心,全面提高了電網的安全水平。

(四)饋線自動化技術
輸配電實現自動化運行,有助于促使電網快速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經濟社會對電力系統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電力系統應具備多樣化、即時化的服務能力,以便于應對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饋線自動化技術應用于輸配電中,可以提高故障響應和處置能力,保障各區域供電的持續性和可靠性,實現配網的智能化轉型[5]。
饋線自動化廣泛應用于電力工程中,被明確界定為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在實際應用中借助自動化裝置或系統,可以實時監測配電線路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配電線路的異常問題,自動定位故障區域,盡快恢復非故障區域的供電操作。饋線自動化有助于實時傳遞數據信息,明確配電線路的運行狀態,提高故障電流的感應能力,在輸配電網絡的末端環節,提升監控的自動化水平,高效控制故障風險。饋線自動化系統可以自動判斷故障點所屬區間,遠程發送指令執行分合閘操作,通過隔離故障和轉供負荷等操作,控制停電的時間和范圍。例如,三門峽供電公司在31秒之內完成故障隔離,以及非故障區域恢復供電的操作,秒級響應能力強。饋線自動化技術廣泛應用于配電網,作用范圍覆蓋了從變電站出線開關到用戶用電設備之間的饋線電路,優化了電網運行狀態。饋線自動化代替人工巡線操作,不僅可以緩解勞動力壓力,實現狀態檢修,而且可以同步處理多種故障風險,提升復電效率。
結語
自動化技術在電力工程輸配電中的應用價值巨大,相比于傳統模式優勢顯著,主要體現在使用壽命、體系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動態監測電網運行狀態,精準定位故障位置,并采取自動化的處理措施,提高輸配電運行效率。電力工程應引入調度自動化系統、遠動系統、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饋線自動化等技術方式,提升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王怡倩.自動化運行技術在電力企業輸配電工程中的應用[J].自動化應用,2024,65(08):5254.
[2] 茍攀.自動化技術在輸配電與用電工程中的應用[J].自動化應用,2024,65(S1):276278.
[3] 冉瓊.自動化技術在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的應用及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工程技術,2025(03):2932.
[4] 趙感.輸配電工程中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應用分析與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工程技術,2025(01):6669.
[5] 董慧,楊全恒.自動化運行技術在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消費電子,2025(0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