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物聯網技術;設備安裝;系統優化
IoT技術通過設備間的相互連接和通信,為數據的收集、傳遞和分析提供技術支撐,已在智能建筑和工業自動化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1]。在設備安裝與系統優化過程中,借助IoT技術的實時數據監控與智能分析能力,能夠有效提升設備安裝的準確性與效率,降低故障率與能耗。現有設備安裝大多靠人工操作進行,缺少有效數據支持和實時調整。
(一)IoT的發展背景與趨勢
IoT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各種物理設備與傳感器之間的緊湊連接,達到在不同設備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的目的。現如今,隨著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5G技術的普及,IoT正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IoT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傳統智能家居、健康監測、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都有所涉及[2]。在設備安裝與系統優化方面,IoT實現了遠程監控,實時數據采集以及智能決策支持等功能,使設備的安裝過程更準確,系統的運行效率顯著提高。
(二)IoT在設備安裝與系統優化中的應用現狀
IoT在設備安裝和系統優化等方面的應用,已取得重大進展。在設備安裝過程中,IoT技術能夠實時跟蹤設備的安裝進度,監控安裝過程中的關鍵參數(如溫度、濕度、電流等),并自動調整安裝策略以提高效率和準確性。IoT能夠通過智能傳感器和數據采集設備,提供精準的設備狀態信息,為系統后續優化奠定堅實基礎。在系統優化中,IoT以實時數據分析、智能控制等手段對系統運行模式進行優化,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設備故障率、增加設備壽命[3]。
(一)IoT技術對設備安裝的影響
IoT技術主要通過實時準確地監控設備并收集數據來影響設備在安裝過程中的模式與效率。傳統設備安裝通常依靠人工判斷與經驗,可能出現操作失誤或進展緩慢等問題。IoT通過嵌入式傳感器與智能監控設備相結合,在安裝過程中可對設備狀態進行持續監控,并對異常信息及時反饋。該實時數據反饋既有助于工程師快速調整安裝策略又可以提高安裝精度,減少人工干預的出現。IoT技術也為遠程控制與管理提供了便利,使設備的安裝更靈活、更智能化[4]。
(二)基于IoT的系統優化關鍵措施
以IoT為基礎的系統優化措施將實時數據采集和分析作為主線,以智能化控制為手段,達到系統高效運行的目的。IoT利用傳感器對設備和系統的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并收集相關的運行數據包括設備的溫度、壓力、電流以及其他重要的參數。通過大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算法相結合,深度挖掘這些數據,可以檢測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依此做出預警以避免系統出現故障而停機[5]。
(一)仿真模型的構建
為有效分析IoT技術在設備安裝中的優化作用,本研究設計并搭建了一個基于IoT的設備安裝優化仿真模型。該模型以實際工程場景為藍本,融合了傳感器數據采集、實時監控、數據分析與反饋等功能模塊,旨在全面評估IoT技術介入前后的安裝表現差異。
在設計過程中,首先明確了設備安裝過程中的核心評價維度,即設備安裝精度、安裝時間、設備故障率和能耗四大關鍵指標。這四個指標既涵蓋了施工精度與效率,又體現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節能性,是衡量安裝質量和優化成效的重要基礎。模型框架采用模塊化結構,以便針對不同工況靈活調整數據采集方式、分析算法和優化策略,實現可擴展性和可復用性。
在構建思路方面,模型遵循“數據驅動—動態調整—持續優化”的技術路線。通過IoT傳感器網絡與無線通信技術,對安裝現場的關鍵參數(包括設備位置、環境溫濕度、震動、電流、電壓等)進行高頻率的實時采集,確保數據來源的全面性與準確性。這些數據會被傳輸至云端或本地數據處理中心,借助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進行實時計算與模式識別,快速判斷當前安裝狀態與預設目標之間的偏差。當發現偏差或潛在風險時,系統會即時生成調整建議,并反饋給安裝人員或自動化執行機構,實現安裝策略的動態優化。這種閉環反饋機制,使安裝過程不再依賴單一經驗判斷,而是基于持續更新的數據模型進行科學決策。
在模型的具體內容與功能實現上,主要包括三個層次:(1)感知層,由各類IoT傳感器與定位模塊組成,負責實時采集設備與環境的多維度數據;(2)網絡與傳輸層,利用穩定、高速的無線通信協議實現數據的低延遲傳輸,并支持多節點、多設備的并行接入;(3)應用與決策層,包含數據存儲、分析計算、可視化展示和優化決策四個子模塊,通過算法分析生成設備安裝精度預測、時間優化建議、故障率預警以及能耗評估報告。模型還支持不同工況下的虛擬仿真與對比試驗,用戶可在仿真環境中測試不同優化策略的效果,再將驗證通過的策略應用于實際現場,從而降低試錯成本,提高設備安裝的整體質量與效率。
(二)數值模擬參數設定
在數值模擬參數設定過程中,應結合實際工程數據與實驗條件,明確四個關鍵指標的取值范圍與初始條件。設備安裝精度需根據現場測量得到的實際安裝位置與設計目標位置差異,結合設備類型與施工工藝選取精度修正因子k。安裝時間的總時長由安裝任務數與環境條件、設備狀態修正函數共同決定,環境因素可通過溫濕度、噪聲水平等數據量化。設備故障率初始值應基于設備生產廠商提供的歷史統計數據,結合故障率變化系數與預期運行時間進行推算。能耗則需通過功率計或仿真平臺獲取設備在不同工況下的平均功率消耗,并與安裝過程總時間相乘得出。為保證仿真結果的可比性,應在設定參數時統一數據采集頻率、傳感器精度與采樣周期,并在不同工況下進行多輪試驗以驗證參數的合理性與穩定性。
(三)IoT技術實施階段劃分
在IoT技術實施階段劃分上,將整個設備安裝過程分為三個主要階段,準備階段、安裝階段和優化階段。在前期準備工作中主要對設備的運輸、巡檢和IoT傳感器的布設進行了研究。安裝階段是設備安裝的核心,主要是設備的精準定位、參數調試和初步試驗。IoT技術在當前階段采用實時數據反饋調整設備安裝路徑和方式,以保證安裝精度和效率。在優化階段,系統會根據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態和環境數據的相關信息,采用IoT技術進行持續的優化。
(四)數值模擬分析與優化效果

在進行數值模擬分析時,對四個關鍵指標(設備安裝精度、安裝時間、設備故障率、能耗)進行了優化模擬。表1展示了模擬結果的相關數據。模擬結果顯示,IoT技術優化后設備安裝精度提升11.76%,安裝時間縮短33.33%,故障率下降60%,能耗降低20%。
(一)設備安裝中的IoT技術
在設備安裝過程中,IoT技術的應用大大提升了安裝精度和效率。通過集成智能傳感器和通信設備,IoT可以實時監控安裝過程中的諸多關鍵參數,如設備的位置、溫度、濕度、震動等。安裝人員可通過IoT平臺獲取實時數據,進而及時調整安裝策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例如安裝的時候,利用IoT傳感器能夠精確測量設備的安裝位置,并與預定的物體相匹配,從而確保設備的精確安裝。IoT支持遠程監控的同時能減少現場人員的操作錯誤,并且可以通過智能算法預測和避免設備故障的發生,提高安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
(二)系統設施優化中的關鍵技術
對于優化系統設施,IoT技術起著關鍵作用。特別是能源管理,設備維護和環境控制。利用IoT采集設備實時運行數據對系統進行能效分析和優化。以智能建筑為例,采用IoT可根據實時溫度、濕度及人員分布情況對空調、照明等系統進行工況調節,達到節能及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IoT技術也通過實時監控設備狀態,對其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提前報警,縮短系統停機時間,降低了維修成本[7]。
(三)IoT數據采集與分析技術
IoT數據采集與分析技術,是促進設備安裝與系統優化工作的核心動力之一。IoT通過傳感器、智能設備以及無線通信技術可以實時采集設備運行狀況,環境條件,運行情況等海量數據。其中包括溫度、濕度、振動、功率消耗以及位置信息,在設備狀態監控、能效分析以及故障預警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數據采集完成之后,將IoT系統建立在云平臺上進行數據存儲與分析,并運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算法等技術進行深度挖掘,從數據中找出潛在問題與優化空間[8]。
(一)現場監測數據與分析
為驗證IoT技術對設備安裝的優化作用,對設備進行現場連續監控,記錄4項關鍵指標安裝時的實時數據。表2是現場監測的部分數據,涵蓋設備安裝精度、安裝時間、設備故障率和能耗四個方面。監測的時間周期定為10小時,且每小時都會記錄一次相關數據。
(二)IoT優化措施的實施效果與評估

從表2的現場監測數據來看,IoT技術應用于設備安裝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早期設備安裝精度逐漸上升,由最初的0.85上升到0.96,表明IoT技術實時反饋與調整能力明顯提高安裝精度。安裝時間雖隨過程而逐步延長,但是安裝速度較沒有使用IoT的傳統模式有了較大提升。設備的故障率從最初的5%下降到3%,這證明了IoT技術在預測和預防設備故障方面的有效性,從而增強了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能耗隨安裝過程的推進逐步升高,盡管能耗呈上升趨勢,但與設備故障產生的附加能源消耗相比,總體而言,優化后的安裝工藝仍表現出較高的能量效率。根據這些現場數據分析可得,將IoT技術運用到設備安裝中,不但提高安裝精度與安裝效率,而且有效降低故障率,能耗管理得到優化,對設備安裝和系統優化具有顯著技術支撐。
本文通過搭建仿真模型,結合現場數據分析,評估了IoT技術在裝備安裝過程中的使用效果。經實時數據監控與優化,IoT技術在四個關鍵指標上均表現出顯著的優化效果。設備安裝的精確度提高11.76%,所需的安裝時間縮短33.33%,設備出現故障的可能性下降60%,同時能源的消耗也降低20%。上述優化結果驗證了IoT技術在設備安裝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同時也驗證了該項技術不僅能強化安裝精度,還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及設備故障率,進而實現設備安裝過程的優化。未來IoT技術將更加廣泛地運用于設備安裝、系統優化中,為相關領域智能化、高效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鄭斌,吳剛,姜成龍.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配電設備安裝監測與遠程控制系統設計[J].電氣技術與經濟,2024(12):362365.
[2] 張馨文,李徑遙.基于物聯網技術配電線路智能終端功能參數及安裝調試分析[J].電力設備管理,2024(17):135137.
[3] 顧海林.物聯網專業實訓課程《物聯網設備安裝與調試》“崗課賽證”的育人實踐[J].模具制造,2024,24(07):129131.
[4] 鄧凌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電氣設備安裝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23(10):239241.
[5] 段震海.基于云計算的電力設備安裝管理平臺設計與實現[J].電氣技術與經濟,2024(08):242244.
[6] 張岳,苗曙光,劉想,等.基于物聯網的光纖傳感煤礦巷道變形監測系統[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40(04):1316.
[7] 曹冰,郭小婧.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企業電力能效管理方法研究[J].信息與電腦,2025,37(12):6971.
[8] 徐文亮,孫前鋒,懷浩.基于云計算的物聯網數據網關的建設研究[J].信息與電腦,2025,37(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