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常常教誨演員:光形似是不夠的,一定要神似!
于是,陳曉旭扮演林黛玉,不但形似,不但神似,而且她就成了林妹妹。《紅樓夢》拍完了,電視劇成功了,導演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個神似林黛玉的陳曉旭。從此以后很少有人叫她來演戲,因為無論她套上LV時裝,還是穿上破洞牛仔褲,一顰一笑還是“林黛玉”。我覺得這種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做派很不好,人家王鐵成演周總理演成功了,于是一直叫他演周總理!不過話又說回來,畢竟周總理出現的場合多,林妹妹出現的場合太少太少了。
馮遠征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里演安醫生,變態分子,絕對叫梅婷走投無路欲哭無淚,那是個促狹到骨頭的大夫。為啥不能和陌生人說話?這是啥個邏輯!眾多女觀眾商量過了:見到馮遠征一定要當面質問,并且七掌八拳敲他腦殼……哦,事態相當嚴重,馮遠征還能扮演角色嗎?他干脆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當院長去了。院長有權決定啥人演啥人,也有權決定自己不演啥人。回過頭來想想,意思也是缺缺的,吃辛吃苦扮演成功一個角色,到頭來反而要被觀眾吃生活;回過頭來想想,作孽啊,把人物演繹得卓越非凡,自己反而不是“人”了。
我覺得演員靳東在這一點上蠻巧妙,他把每一個角色都演得差不多,都是挺括挺拔,都是不溫不火的,都是笑瞇瞇的。怪伐,為啥要把人物演得刻骨銘心?唯有平和平常平平無奇,導演們才會請你到他劇組去百搭,去串門,否則就是自家斷了自家后路,演了第一部就沒有第二部,陳曉旭就是個例子。
孫松扮演電視劇《渴望》里的王滬生,細膩傳神,大獲成功,得到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可是,他所演繹的優柔寡斷、心胸狹窄、冷漠無情,以及利己主義,也在觀眾心里插了一把刀,拔都拔不出來。
年紀輕談戀愛的辰光,孫松問女友侯繼林:你看過《渴望》嗎?侯繼林回答:我沒看過,但知道里面有個叫王滬生的角色,挺壞的,你不是演他的吧——哦喲喲,兩個人的戀情出現過一腳急剎車,好險!
成為夫妻之后,有一趟兩人到商廈買衣裳,侯繼林不經意叫了一聲:孫松,你看這件怎么樣?立刻有顧客圍了上來:是王滬生!他就是王滬生!嚇得孫松抱頭鼠竄,唯恐被圍毆。
演罷王滬生,孫松整整兩年接不到戲。導演們搪塞他:您現在是腕兒,我們請不起你——其實是觀眾太恨王滬生同時也太恨孫松啦!這就叫演得太好,演過了頭。
《水滸傳》開始籌拍時,導演的意思想讓演員李強演林沖,這可是光彩照人的英雄角色,演員們搶都搶不到。可是李強的腦子里的某一根筋可能是搭到別的跑道上去了,主動要求演西門慶,不想演林沖。導演猶猶豫豫同意了。于是李強專心琢磨,深入研究,神神叨叨,最后把西門慶演得出神入化,不是簡單的壞,而是骨子里淌出黑水的那種壞。
從此以后,李強走在北京的街廊,總有人指著他的背脊骨:這孫子,叫武松來劈了他!從此以后,李強的片約全部是反面角色,半張正面的面孔都沒。其實生活中的李強低調且靦腆,哪里像西門慶那樣恬不知恥蠻橫無理?
登到頂峰,接下來就要走下坡路了嗎?嗯,這一點不大肯定,有時候連下山的路都尋不到,導演甚至連匪兵甲小販乙這樣的角色都不給演。原因是什么?已經登峰造極了嘛。所以,“登峰造極”真的不是一個省油的成語。我們看見高高的山峰,最好不要故步自封,也用不著一步登頂。
央視著名兒童節目主持人劉純燕是演金龜子出名的,她的天真和裝嫩給很多小朋友有趣的夢想。2024年,烏爾善導演邀請金龜子“爬”出來,出演電影《異人之下》。演什么?演反派。劉純燕簡單地化妝和改變發型之后,連女兒都認不出眼前這個惡毒女人是她娘,她真想勸老娘算了算了。可是烏爾善導演耐心開導劉純燕:你把每一個對手都當作一個小朋友,特別親切,這種感覺特別好。
我不知道這是導演在真心夸贊呢,還是戳劉純燕的腰眼?能把敵人當“小朋友”來演嗎?
還有馬德華,他演豬八戒是成功的,那個又貪吃又好色又沒有本事又咋咋呼呼的角色讓他演得活靈活現。但是接下來呢,接下來是無戲可拍,他穿上連長的軍裝,導演覺得他還是“二師兄”;他套上縣太爺的袍子,劇組看他還是“豬”。群眾演員看著他不停地試裝,捏牢鼻頭偷笑,有個小演員半真半假地說:馬老師,還是回家好好吃一頓,倒頭睡吧。
還要講講王鐵成,他演周恩來,據說連鄧穎超都恍惚了:恩來,是真的嗎?你回來了嗎?王鐵成成為金雞獎和百花獎的雙料影帝實至名歸。從此,各種電影電視話劇劇組都來請王鐵成。演什么?除了周總理還是周總理,連給總理開車的司機都不叫他演。
“演絕了”“頂流了”這些話光鮮亮麗,但它的身后若隱若現跟著好幾個成語黑客:弄巧成拙、物極必反、樂極生悲……那么,是不是攀登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爬到8800米就返程?是不是就不要登頂了?哪能舍得啊,還有48米就是世界第一高了,啥人甘心!
這難道是一個魔圈嗎?難道是一個盲盒嗎?出神入化地扮演一個角色反而給自己挖了墳墓?我以為不是的。趙丹先生演魯迅像魯迅,演戀人像戀人,演武訓像武訓,演聶耳像聶耳,演許云峰像許云峰,演林則徐像林則徐……這些角色風馬牛不相及,全靠演員的修養、演技、天賦,以及演一趟脫胎換骨一趟的本事,必須從原來的角色身上走出來,唯有如此,才不會把許云峰演成魯迅,不會把林則徐和聶耳搞混,雖然他們都是正面角色。
焦晃可以演康熙皇帝,也可以演內奸劉副區長,一個目光炯炯,一個賊眉鼠眼,都是活靈活現的腔調;李保田可以演宰相劉羅鍋,可以演神醫喜來樂,可以演拿著菜刀殺人的家伙(《有話好好說》),哪一樣不是風趣幽默?演藝當然是有高峰的,唐國強演了諸葛亮,別人真的很難再演。說到底,人的高度是自己內心的高度。
得到一個好角色,或者說演好了一個角色,馬上給自己套上一身盔甲,并且把盔甲用電焊焊死,證明自己就是“角兒”,證明自己已然定型——這樣的做法聽起來蠻搞笑,其實演藝圈里蠻多人對它羨慕不已,別人攻不進去,他呢,可能寧可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