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5.16.047
[中圖分類號]F592.7;F49;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5)16-0143-03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字技術在文旅產業中的應用愈發廣泛,為文旅產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能[1]。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然而,在傳統文旅發展模式下,山西文旅產業面臨著產品創新不足、游客體驗有待提升、營銷推廣受限等諸多困境。數字技術的崛起,為山西文旅產業突破這些瓶頸提供了契機,促使其開啟轉型升級之路。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數字技術驅動下山西文旅產業的轉型現狀,精準診斷現存問題,廣泛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提出契合山西實際的發展策略。
1數字技術與文旅產業的內涵
數字技術是以數字形式對信息進行采集、存儲、處理、傳輸和呈現的一系列技術總稱,涵蓋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混合現實(MixedReality,MR)等前沿技術領域。這些技術相互交織、協同發力,為文旅產業的變革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文旅產業是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結晶,既蘊含文化產業所專注的精神產品生產與文化需求滿足屬性,又囊括旅游產業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構建的服務體系。它以文化為靈魂、旅游為載體,通過各類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催生豐富多彩的文旅產品與服務,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
2 數字技術在山西文旅產業中的應用現狀
一是智慧景區建設。山西諸多景區積極引人數字技術推進智慧化建設。例如,五臺山景區搭建智能票務系統,游客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官方網站等預訂門票,實現線上支付、刷碼入園,減少排隊等候時間;景區內安裝智能監控設備,實時監測人流、車流,科學調控游客流量,保障游覽安全與秩序。
二是文旅電商發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電商平臺推出“山西文旅旗艦店”,匯聚全省特色旅游產品、文創商品,從五臺山佛教紀念品、平遙牛肉等傳統美食,到以云岡石窟、山西古建筑為元素設計的文創飾品、書籍等應有盡有;各地文旅企業紛紛入駐電商平臺,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形式,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產品銷量。一些鄉村旅游點借助電商平臺,推廣特色農產品、民宿,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三是旅游營銷推廣。在旅游營銷推廣層面,山西積極運用數字技術創新手段。比如,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開展話題營銷,“打卡山西”“云游山西”等話題引發網友熱議,獲得更多關注;制作精美的短視頻、VR全景宣傳片,展示山西文旅魅力,在抖音、微博等平臺廣泛傳播;與在線旅游平臺(OnlineTravel Agency,OTA)深度合作,精準推送旅游產品信息,根據游客瀏覽、購買記錄實現個性化推薦,提高營銷精準度與轉化率。
3 山西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面臨的困境
3.1技術應用層面
一方面,數字技術應用的深度與廣度不足。部分景區雖然已經開始嘗試應用數字技術,但應用的深度與廣度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旅游規劃方面,未利用大數據分析游客的行為模式和需求偏好,無法精準地進行旅游產品開發和線路設計。一些景區在建設智能導覽系統時,只是簡單地將景點介紹和地圖搬到線上,沒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個性化導覽和互動功能,無法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數據資源整合與利用不足。不同部門和企業之間的數據存在壁壘,難以實現有效共享。文旅部門掌握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數據,而交通、住宿等相關部門也擁有大量與旅游相關的數據,但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數據格式不統一,導致這些數據無法進行整合和分析,無法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3.2產業生態層面
從產業鏈上游來看,數字內容創作領域發展相對滯后。以旅游演藝項目為例,山西雖然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素材可供挖掘,但在數字化演藝內容創作方面缺乏專業的團隊和先進的技術,許多旅游演藝節目仍停留在傳統的舞臺表演形式上,未深度應用VR、AR等數字技術,無法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聽體驗。
在產業鏈中游,旅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度參差不齊。部分大型旅游企業在數字化建設方面投入較大,但仍有大量中小型旅游企業因資金、技術等的限制,數字化轉型進展緩慢。這些企業在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仍依賴傳統模式,無法有效利用數字技術提升競爭力。
產業鏈下游的數字化服務也有待完善。OTA在提供旅游服務時存在信息不準確、服務不及時等問題。部分平臺上的酒店、景區信息更新不及時,游客預訂后可能發現實際情況與平臺描述不符。在售后服務方面,當游客遇到問題時,平臺的響應速度較慢,無法及時解決游客的問題,影響游客的體驗。
3.3人才支撐層面
數字文旅產業橫跨文化、旅游、技術等多個領域,對復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山西文旅行業當前面臨專業人才匱乏困境。一方面,傳統文旅從業者對數字技術掌握不足,難以滿足數字化轉型需求,如景區導游在講解時不能靈活運用數字設備、新媒體平臺;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人才對文旅行業理解不深,開發產品、設計項目時易脫離文旅內涵,導致技術與文化“兩張皮”。此外,高校相關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銜接不夠緊密,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難以滿足山西數字文旅快速發展需要。
3.4政策保障層面
一是數字化發展政策不完善。在資金支持上,山西省雖有一些文旅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但針對數字化發展的專項扶持資金規模較小。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對于積極投人數字化轉型的文旅企業,缺乏明確且有力的稅收減免政策。與其他發達省份相比,山西在這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小,優惠力度不夠,難以有效激發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
二是政策執行與監管不到位。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山西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政策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部分地方政府在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時,未能充分認識到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性,對相關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夠。在一些地區,對于鼓勵旅游企業開展數字化營銷的政策沒有進行有效的宣傳和引導,導致許多企業對政策不了解,無法享受政策帶來的優惠。
4數字技術驅動下山西文旅產業發展的策略
4.1技術創新與應用
一方面,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人。在旅游景區的管理與運營中,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分析游客的行為數據,包括游客的游覽路線、停留時間、消費習慣等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景區可以精準了解游客需求,優化游覽路線,合理安排景區內的服務設施和人員配置,提高游客的游覽體驗[2]。人工智能技術在旅游服務中的應用也具有巨大潛力。景區可以引入智能客服系統,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及時解答游客的各種問題,自動推薦相關的景點和服務,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旅游建議。
另一方面,構建完善的數據管理體系。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規范,明確各部門和企業在數據采集、存儲、傳輸和使用過程中的職責和要求。文旅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等應加強合作,共同制定數據標準,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兼容性,通過建立數據共享平臺,打破數據壁壘,實現各部門和企業之間數據共享。培養專業的數據分析師團隊,提高數據分析能力。通過對文旅數據的深人挖掘和分析,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分析游客的來源地、年齡結構、消費能力等信息,制定針對性的市場營銷策略;根據旅游市場的需求變化,優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增強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4.2產業生態優化
著力完善文旅產業數字化產業鏈,增強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在產業鏈上游,加大對數字內容創作的支持力度,鼓勵文化創意企業和個人深入挖掘山西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創作更多具有山西特色的數字文化產品。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數字內容創作項目,對優秀的數字文化作品給予獎勵。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培養專業的數字內容創作人才,提高數字內容創作的水平和質量[3]
在產業鏈中游,推動旅游企業數字化轉型。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對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旅游企業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支持。鼓勵旅游企業加大對數字化技術的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和營銷工具,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4]。山西文旅集團可以發揮帶頭作用,在旗下景區全面推廣數字化管理模式,為其他旅游企業作出示范。
在產業鏈下游,加強數字化服務建設。OTA要提高服務質量,確保平臺上的信息準確、更新及時。加強與旅游企業的合作,整合更多的旅游產品和服務資源,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服務。注重用戶體驗,優化平臺的界面設計和操作流程。
4.3人才培養與引進
一是要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為旅游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在高校教育方面,鼓勵高校開設與文旅產業數字化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如數字媒體藝術、旅游大數據分析、智能旅游管理等。高校要加強與旅游企業的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數字化技術在文旅產業中的應用方法。
二是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的數字化人才來山西發展。在住房方面,可以為引進的數字化人才提供人才公寓或住房補貼,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在子女教育方面,確保引進人才的子女能夠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為他們提供人學便利。此外,旅游企業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數字化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可以設立創新獎勵基金,對在數字化技術應用、產品創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獎勵[5]。同時,企業應為數字化人才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建立晉升通道,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
4.4政策保障與支持
一方面,完善數字化發展政策體系。出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專項政策,以全面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在財政支持方面,設立規模龐大的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專項基金,為旅游企業和相關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該基金可用于支持旅游景區的數字化升級改造,如幫助景區引進先進的智能導覽系統、VR設備等,提升景區的數字化服務水平。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對文旅產業數字化專項產品服務和重點示范項目給予優惠的信貸政策,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為開發數字化旅游產品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或無息貸款,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推動項自順利實施。
另一方面,加大政策執行與監管力度[6]。成立專門的政策執行監督小組,定期對文旅產業數字化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制定嚴格的市場準人標準,對進入文旅產業數字化領域的企業進行嚴格審核,確保企業具備相應的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加強對數字文旅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監管,建立質量評價體系,對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嚴肅處理。嚴厲打擊數字侵權、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5 結束語
數字技術為山西文旅產業轉型開啟了全新篇章,雖然當前面臨技術、人才、資金、區域協調等諸多方面挑戰,但通過實施深化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生態、強化人才支撐、做好政策支撐等策略,將有助于山西文旅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從而與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更加良性的互動,全面增強山西文旅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起,周玉嬌,蓋宇坤.濰坊文旅數字化發展路徑探析[J].濰坊學院學報,2024(2):83-86.
[2]李海琳,徐小婷,劉小薈,等.用數字技術盤活鄉村文旅資源的路徑探索:以韶關市壩仔鎮廣東核工業教育基地為例[J].鄉村科技,2024(15):28-33.
[3]盧蕙娟,侯鑫磊,張妙.數字化技術推動成都平原傳統村落非遺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文旅融合視角[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24(4):99-105.
[4]何小東,易敏,任嘯.文旅數字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四川為例[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5(1):52-58.
[5」陳明杰.以數字化推進城市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究:以重慶市數字文旅發展的經驗為例[J」.中國發展,2024(2):50-55.
[6]王乙力,李金洋,王梓鈿,等.數字經濟助力文旅產業轉型的策略研究[J].西部旅游,2024(1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