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主學習;高效課堂;;一題多解
教學中要達到高效課堂,教師需通過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內容,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好導人環節、評價爭議,把控全局,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同時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和動口,一方面可以培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互相的學習中增長知識,提高各方面的素質.最后,課堂中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以期達到你追我趕的課堂效果.以下是筆者教學過程中一堂真實的課堂教學,與讀
者分享.
在學生學習完《相似》的內容后的一節習題課中,筆者向學生展示了這樣一道幾何題.
題目 如圖1,在直角 ΔABC 中,∠BAC=90°,AD⊥ (24號BC 于點 D ,點 o 在邊 AC 上,連接 OB 交AD 于點 F,OE⊥OB 交邊 BC 于點 E.
圖1

(1)求證:ΔABF?ΔCOE :
(2)當點 o 為邊 AC 的中點,
2時,如圖2,求
的值;
圖2

(3)當點 o 為 邊 AC 的中點
n 時,如圖2,求
的值.
這道題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積極討論,給出了七種解法,筆者現將課堂記錄如下:
第一時段帶領同學共同完成題目閱讀,由于大家對相似三角形證明方法有了一定的積累,針對第(1)問,在讀題完成后,馬上有學生給出了如下解答:因為
,所以 ∠AOB+ ∠COE=∠AOB+∠ABO=90° ,所以 ∠COE= ∠ABO ,同理可證 ∠BAF=∠C ,所以 ΔABF 
師:非常正確,表達也非常準確.(贏得全班的掌聲)
第二時段從第(2)問和第(3)問的設置上,通過分析同學們很容易發現后一問是尋找前一問的規律,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只要第(2)問能夠解決,第(3)問就好解決.所以本堂課的重點就在如何處理第(2)問.
生1:(展示輔助線,如圖3)連接 EF,OD. 因為∠ADC σ=σ ∠FOE=90° ,所以 ∠ADC+ ∠FOE=180° ,所以 O,E,D,F
圖3

四點共圓,所以
因為 oD 是直角ΔACD 斜邊上的中線,所以 OD=OC ,所以 ∠ODE
又 ∠EOF=∠BAC ,所以ΔOEF~ΔABC ,所以 
教師點評要求 OF 與 OE 的比,連接 EF 最直接.證明 ΔOEF~ΔABC 也很容易.該同學巧妙地運用了四點共圓,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以及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等結論為
相似創造一對關鍵的角相等.
圖4

生2:我與生1的 的做法不一樣.如圖 4,過 o 作 OG⊥AD 于 點
因為 CD⊥AD , 所以 OG//CD ,所以
OG 是 ΔACD 的中位線.同時, ΔOFG~ΔBFD ,所以
因為(1)已證 ΔABF? ΔCOE ,又 AB=AO=OC ,所以 ΔOFG?ΔBFD 所以 OE=BF
因為 ΔABD?ΔCBA,ΔCAD?ΔCBA ,所以
,所以
,所以
(204號
教師點評 通過構造一條垂線段,創造了一對相似三角形,充分利用到原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比值,同時將 oF 與 OE 的比轉化為 oF 與 BF 的比.轉化的數學思想非常好.
此時,第三位同學舉手示意
生3:我不是作 AD 的垂線,而是作 CD 的垂線.這樣OG是△ACD的中位線,所以DF//OG,BF
= 2.下面的步驟與生2相同.
這時,第四位同學也舉手了.
生4:如圖5,過 o 作 OG⊥AC 交 AD 的延長線于點 G ,因為AB = AO,∠BAC =∠AOG = 90°,∠OAG=∠ABG ,所以 ΔABC ?ΔOAG ,所以 OG= AC=2AB. 因為 AB// OG,所以 
圖5

2.前面的同學已證 OE=BF ,所以 
教師點評該同學往外延伸,構造出我們最熟悉的全等三角形,同時也構造了平行,證明過程簡潔明了.看來輔助線的選擇至關重要,那么有沒有不做輔助性的方法呢?
此時已有同學開始討論了起來
生5:設 AB=1 ,則
,前面同學已證得 ΔABD~ΔCBA~ΔCAD ,所以 BD:AD:AB
,所以
設 OE=BF=x ,在直角 ΔABO 中, BO
,所以
.因為∠BDF=∠BOE,∠OBE ,所以 ΔBDF~ΔBOE ,所以
所以
解得
負值舍去),所以 
(所有人都驚奇該生的計算功底,課堂再次響起了掌聲.)
教師點評一道幾何題用代數的方式算出來了,該生向我們展示了代數與幾何的緊密關聯.我們只要理清楚所有邊的數量關系,無需輔助線,也能得到結果.
隨著師生之間的熱烈討論,各種有趣幾何方法都表達了出來,最后筆者給出了如下建立坐標系的解法.如圖6,以A為原
圖6

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 B(0,1),O(1,0),C(2, (2號0),可得直線 BO 解析式:
,直線 BC 解析式 
延長 ΔEO 交 y 軸于點 G. 因為 ∠BOG= 90° ∠AOB=45° ,所以 ∠AOG=45° ,所以直線 GE 為 y =x-1 ,點 E 為直線 GE 與直線 BC 的交點.
聯立解析式 y=x-1 和
x-1,得E的坐標為
,從而
,又由于已證得
,所以可求得 D 點坐標為
,可得直線 AD 為 y=2x. 同理, F 為直線 BO 與 AD 的交點.聯立解析式 y=2x 和 y=-x+1 ,得 F 點的坐標為
,最后利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求出
所以 
教師點評利用函數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角度比較特殊,過程比較復雜,但也開拓了解題的另一種思路.
第三時段 有了第(2)問的各種解法,引導學生進行類比歸納,可得:當 o 為邊 AC 的中點
時 
這堂課雖然只解決了一道題,但我們學到了通過添加輔助線的方法,以及用代數和函數的觀點解決幾何問題的方法.同時,數學中的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類比思想也在我們的頭腦中留下了印跡.通過一道題的多種解法,大家彼此學習,拓寬自己,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也通過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加深了對幾何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升了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建平.創設真實問題情境發展學生幾何直觀[J].數學通訊,2024(21):14-16,20.
[2]陳宇.致敬經典名題拓展育人空間——2023年安徽中考第20題探源[J].中學數學教學,2023(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