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數學中,給出新定義或者情境較為新穎的一類習題統稱為創新題型.該類題型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很多學生因不得法而心存畏懼.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做好創新題型的講解,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掌握技巧,增強解題的自信心.
解三角形情境
解三角形是高中數學中相對獨立的知識點,主要借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決與三角形相關的問題,相關的習題創設的情境較為新穎,解題的過程中,一方面,應在審題的過程中結合題干給出的幾何圖形,識別要考查的知識點.另一方面,需從不同視角進行分析、推理,靈活應用幾何圖形的性質探尋對應線段、角度之間的關系.借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構建方程求解.
例1“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規”指的是圓規,“矩”指的是由相互垂直的長短兩條直尺構成的方尺.今有一塊圓形木板,數據如圖1所示,以“矩”量之,然后將這塊圓形木板截成一塊四邊形形狀的木板,且這塊四邊形木板的一個內角 α 滿足
,則這塊四邊形木板周長的最大值為( )
圖1

A.20cm B.20√3cm C.30√3cm D.30cm
解析先畫出對應的示意圖,將四邊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均值不等式知識求解.
由題意知圓形木板的直徑為
.設截得的四邊形木板為 ABCD ,設 ∠A= α,AB=c,BD=a,AD=b,BC Ψ=n,CDΨ=m ,如圖2所示.由
且0lt;αlt;π可得
(204,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解得
在 ΔAB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α2 =b2+c2-2bccosα,則80=b2+c2-b
,即 (b+c)2?400 ,則 0
圖2

在 ΔBCD 中, ∠BCD=π-α ,由余弦定理可得80=a2=m2+n2-2mncos(π-α)=m2+n2+
,則 (m+n)2?100,0
點評解答該題能夠根據需要合理設出對應參數,借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分析線段之間的關系,通過構造不等式,求出四邊形周長的最大值.
2 函數情境
函數,部分的創新題,往往采用給出新定義、新概念來命制,要求學生基于對新定義、新概念的理解解決問題.該類問題,解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建立新情境與所學知識的聯系,化陌生為熟悉
例2若 A,B 兩點關于點 P(1,1) 成中心對稱,則稱 (A,B) 為一對“然諾點”,同時把 (A,B) 和 (B A)視為同一對“然諾點”.已知 a∈Z,f(x)=
的圖象上有兩對“然諾點”,則a 的值是.
A.2 B.3 C.4 D.5
解析基于分段函數的認識,先求出 xgt;1 時f(x)=ax-2 關于(1,1)成中心對稱的函數 y=ax -2a+4(xlt;1) ,將問題轉化函數 y=ax-2a+4 與函數 y=(x-2)e-x 圖象在 (?-∞,1) 上有兩個交點的問題.
當 xgt;1 時,易得 f(x)=ax-2 關于點 P(1,1) 對稱的函數為 y=ax-2a+4(xlt;1) .根據題意可知函數
與函數 y=(x-2)e-x 圖象在 (Ω-∞,1) 上有兩個交點,將以上兩個函數式聯立,消去 y 可得 ax-2a+4=(x-2)e-x ,
由 xlt;1 ,得到
,即
令函數
g(x) 的圖象與直線
存在兩個不同的交點.
令函數
+(-2)3gt;0(xlt;1),函數h(x)在區間 (?-∞,1) 上單調遞增,則
在區間 (?-∞,1) (2號上呈單調遞增,又由 g′(0)=-1+1=0 ,則當 xlt; 0時,
,當 0'(x)gt;0 ,則函數g(x) 在區間 (?-∞?,0) 上單調遞減,在區間(0,1)上單調遞增,故 g(x)?g(0)=3 ,當 x-∞ 時, g(x) +∞ , g(1)=e-1+4 ,函數 g(x) 的大致圖象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當 3-1 時,函數 g(x) 的圖象與直線 y=a 存在兩個不同的交點,由 a∈Z ,則 a =4 ,故選 c
點評該題正確理解“然諾點”是基礎,將問題轉化為兩個函數圖象的交點問題是解題的關鍵.同時,還應用好導數這一工具,研究函數的單調性,結合函數圖象確定 a 的最終取值.
圖3

3數列情境
數列是高中數學的重點知識,最容易出一些較為新穎的題型.在解答該類問題要靈活運用數列知識對題干進行轉化、整理,尤其在比較大小時,應進行適當的放縮
例3高斯是德國著名數學家,用他名字定義的函數稱為高斯函數
,其中 [x] 表示不超過 x 的最大整數,如 [2.3]=2,[-1.9]=-2 ,已知數列 {an} 滿足 a1=1,a2=5,an+2+4an=5an+1 ,若
Sn 為數列
的前 n 項和,則 [S2025]= ·
A.2025 B.2026 C.2023 D.2024
解析由 an+2+4an=5an+1 得到 an+2-an-1= 4(an+1-an) ,則 {an+1-an} 是首項為 a2-a1=4 ,公比為4的等比數列,則 an+1-an=4n .則 an+1=(an+1 -an?+(an-an-1)+...+(a2-a1)+a1 ,可得 an+1 =4\"+4+..+4+1 =4*-1
由題意可得
又由 log2(4n+1-1)-log2324n+1-1=2n+1
,則 bn=2n
貝
,則 Sn=c1+c2+...+cn-1+
易得 20232025lt;2024 ,則 (20 [S2025]= 2023. 故選 C
點評順利解答該題需要突破三個關鍵點:其一,正確深入理解高斯函數;其二,會求特殊數列的通項公式,并能根據需要進行正確的放縮;其三,能熟練運用裂項相消法求和.
4 圓相關情境
圓是高中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圓的方程將圓心坐標、圓的半徑統一起來,給運用代數知識求解圓的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在解答圓的問題時,尤其一些情境較為新穎的問題,應能讀懂題干的言外之意,結合圖形進行分析,找到解題的切人點
例4我國古代給圓下的一個定義為:圓,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現在以點(3,2)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上取任意一點 P(x,y) ,若 ∣3x+4y+a∣+∣6-3x- 4y丨的取值與 x,y 無關,則實數 αa 的取值范圍是
解析 由題意可得 P(x, y )所在的圓的方程為 (x-3)2
設 z=1 3x+
,則 z 可看作點 P 到直線 m:3x+4y+a=0 與直線 l:3x+4y-6 ε=0 的距離之和的5倍.因為 ∣3x+4y+a∣+∣6- 3x-4y∣ 的取值與 x,y 無關,則這個距離之和與點 P 在圓上的位置無關.由圓心(3,2)到直線 l 的距離為
,則圓與直線 l 是相離關系.要想滿足題意則圓應該在兩條直線之間,如圖4所示
圖4

對于當直線m應滿足3×3+4×2+al
2,整理得到 |?17+?a|?10 ,解得 a?-7 (舍去)或 a?-27 ,故答案為 (Σ-∞,Σ-27]
點評該題難度不大,但技巧性較強,首先需要將問題 |3x+4y+a|+|6-3x-4y| 轉化為點到兩條直線距離之和.其次,根據題干描述能夠理解“取值與 x,y 無關”這句話.在此基礎上不難構造不等式求出結果.
總之,高中數學中無論一些習題的情境多么新穎,都應通過認真審題,吃透題意,明確要求解的問題,積極對接所學的知識點,聯系積累的解題經驗,必要情況下對要求的問題進行轉化,達到化難為易,順利解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