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TU72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25)05-0068-04
1引言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建筑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施工進度管理和質量管控成為確保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以廣西南寧市大都悅景灣項目為例,該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18萬平方米,包含多棟高層住宅和配套商業樓,項目起始于2022年4月,計劃工期為24個月,結合了現代化施工技術與管理理念。
施工進度管理采取了甘特圖與關鍵路徑法(CPM)相結合的方法,關鍵工序包括基礎工程、主體工程、屋面工程和裝修工程。通過設定每個工序的工期,基礎工程階段要求完成時間為2022年8月,實際進度與計劃對比,通過實時監測手段,使得進度滯后的工序及時調整。此外,實施了施工現場的動態管理,利用BIM技術進行三維建模,提供了可視化的進度和各工序的銜接關系,有助于發現潛在的瓶頸。
在質量管控方面,遵循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并在施工過程中引人全面質量管理(TQM)理念,主要進行施工材料的嚴格驗收,所有混凝土均采用C30及以上標號,通過抗壓強度試驗確保結構強度。特別制定了材料采購標準,選擇信譽良好、質量穩定的供應商,確保材料質量達到或超過設計要求。在每個施工階段,進行現場質量巡檢,確保步驟符合設計規范,如防水工程采用20年使用壽命的高性能防水材料,進行第三方監督檢測。
2進度管理與質量管控的理論與實踐
2.1施工進度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施工進度管理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執行的有效性對項目的成本、質量以及工期有著直接且深遠的影響。施工進度管理的重要性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一份清晰明確的施工進度計劃是項目實施的基礎和前提。通過詳細制定工作分解結構(WBS),將項目細化為多個可管理的任務,并為每個任務設置合理的里程碑,以確保各階段目標的順利實現。以大都悅景灣項目為例,通過將總工期細分為施工準備、主體結構建設和裝飾裝修等主要階段,并明確各階段的工期要求,極大地提高了施工過程的可控性和條理性。
其次,施工進度管理能夠顯著優化資源配置。借助進度計劃,可以合理地安排機械設備、材料和人力資源的使用。例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預先識別出關鍵路徑活動(CriticalPathMethod,CPM),能夠確保關鍵資源在關鍵時刻的可用性,有效避免資源的閑置或短缺,從而降低施工成本,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最后,施工進度管理還提升了施工過程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在大都悅景灣項目中,通過實施先進的進度追蹤系統,并與成本、質量等信息系統無縫對接,使得各參與方能夠實時監控項目進度,及時發現和糾正偏差。當發現施工進度出現滯后時,項目團隊可以通過采用進度壓縮技術(如快速跟進、資源平衡等),迅速調整施工計劃,以確保項目按期順利完成。
2.2質量管控的理論與實踐
質量控制理論框架涵蓋了一系列確保建筑工程按預定標準執行的方法與技術。根據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建筑工程施工作業的質量控制涉及規劃、實施。首先,在規劃階段,應明確項目質量目標,設定相應的指標并編寫質量管理計劃,確保所有相關方對質量要求有一致理解。在此過程中,采用SMART原則——具體(Specific)、可測量(Measurable)、可實現(Achievable)相關(Relevant)時限(Timely)對目標進行細化。
在實施階段,質量控制需通過標準化作業流程和施工方法來實現。應用建筑行業的標準如GB/T50205—2020《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進行現場施工操作,使其符合規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此外,推動過程控制技術如六西格瑪和Lean管理,利用統計工具和控制圖分析數據,進行持續監測和調整,以防止缺陷的發生。關鍵質量控制點(KQC)需在施工任務中識別,并制定相關檢查和監測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實踐中,質量管理實用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應制定全面的質量管理計劃,涵蓋項目的每一個階段,包括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計劃中需明確質量目標、質量控制措施及責任人員,以確保各方職責清晰。質量管理計劃的核心參數包括合格率指標、返工率控制在 3% 以下,材料及構件的合格率需達到 95% 以上。
采用標準化的施工工藝與流程是提升施工質量的有效手段。相關施工標準如GB/T50205—2020《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JGJ63—201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等應嚴格遵循,確保每一項施工均依照標準操作,減少因工藝錯誤造成的質量隱患。
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技術同樣不可或缺,采用無損檢測技術(NDT)可有效識別潛在的結構缺陷。具體技術如超聲波探傷、紅外線檢測等,能夠迅速提供施工質量狀態。對重要結構件的檢測頻率需設定為每周一次,確保問題及時發現并處理。
在材料控制方面,應對材料的采購、進場、存儲、使用等環節進行全流程追蹤。建立材料采購清單,確保材料來源合規且符合國家標準,且對進場材料進行抽樣檢測,確保其性能達到規定要求。庫存管理應基于ABC分類法,重點監控高價值和關鍵材料,確保材料質量不因存儲條件不當而降低。
2.3進度與質量協同管理機制
合理的進度安排能確保項目按時交付,降低管理成本、資金成本等。而優質的工程質量可減少后期維修、整改費用,避免因質量問題導致的聲譽損失。二者協同,可從多方面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例如,大都悅景灣項目若能按時按質交付,不僅能及時回籠資金,還能憑借良好口碑在當地房地產市場贏得更多機會。
強化進度與質量協同機制,促使工程建設各參與方(如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圍繞共同目標緊密合作。各方需就施工計劃、質量標準等頻繁溝通,這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壘,提高團隊協作效率,及時解決問題,避免因進度與質量問題產生的推倭扯皮現象。大都悅景灣項目通過精心制定進度管理策略與嚴格實施質量管控措施,并強化二者之間的協同機制,有效平衡了進度與質量的關系,成功將每個階段的總時長控制在計劃的 95% 之內,確保了項目的按時交付,為類似工程項目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3案例分析:大都悅景灣項目
3.1現有進度管理方法分析
在廣西南寧市大都悅景灣項目工程的進度管理中,當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關鍵路徑法(CPM)、甘特圖(GanttChart)及計劃進度控制等。關鍵路徑法通過網絡圖展示各項工程活動及其時間節點,標識出關鍵路徑,以確保項目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此法強調對每一活動的持續監控,確保所有關鍵活動按計劃執行,及時解決可能產生的延誤。
在該項目中,對活動持續時間的評估采用了實際工期與預計工期相結合的方式,任何在關鍵路徑上的延誤都會直接影響整體工期。具體而言,項目識別出關鍵路徑上的5個核心活動,分別為基礎施工、結構施工、外立面施工、室內裝修及竣工驗收。其中,基礎施工環節預計耗時80天,結構施工耗時120天,外立面施工和室內裝修各耗時50天,而整個竣工驗收預計需15天。通過WBS(工作分解結構)進一步細化管理任務,確保每個分項工作明確分工(見圖1)。
甘特圖作為進度可視化工具,直觀體現了項目各項工作的起止時間及進度。項目的甘特圖詳細標識出各個階段的時間節點,例如,基礎施工的開始時間定于2023年3月1日,結束時間為2023年5月20日,結構施工自2023年5月21日開始直至2023年9月18日。這種策略有助于項目管理者快速獲取整體進度及相關延誤的即時反饋。
計劃進度控制則結合了EarmedValueManagement(EVM),以量化項目績效,確保項目按照既定預算和時間推進。EVM分析顯示,在基礎施工階段,預算完成價值(BCWP)與實際成本(ACWP)進行比較,確保階段性成果達到預期。例如,基礎施工階段的預算成本為500萬元,實際成本為450萬元,但完成實際工作價值為480萬元,顯示出項自在成本控制和進度控制上的良好狀態。
圖1廣西南寧市大都悅景灣項目工程關鍵路徑

3.2進度管理策略應用
在大都悅景灣項自中,進度管理策略的應用關鍵在于制定合理的施工計劃、采用先進的管理工具及實現動態監控和調整。項自初期,依據工程特點、資金流和人力資源配置,制定了為期12個月的詳細施工進度計劃,將整體工程劃分為基礎、主體、裝飾等多個階段。每階段根據關鍵活動網絡圖(CPM)分析,明確了各作業的開始時間、持續時間及完成時間,從而形成了完整的進度控制框架。
實施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通過三維模型進行可視化進度模擬,準確識別潛在的沖突和瓶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采用了甘特圖與橫道圖相結合的管理工具,詳細記錄各層級的進度與人力資源使用率,確保所有單位(如土方、混凝土、鋼結構等)的作業按照預定計劃有序推進。每周召開進度協調會議,匯報各單位的施工進展,及時調整資源,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問題。
3.3質量管控效果評估
質量管控效果評估涉及多項指標的量化分析及評價機制。在大都悅景灣項目中,實施質量管控體系的主要依據為《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明確各工程環節的質量要素與控制標準。項目在施工階段引人了“質量管理過程信息化系統”,實現了動態監控與實時反饋。
施工階段的關鍵過程包括原材料的檢驗、施工工藝的驗證以及現場管理的監督。項目使用品質控制指標,如混凝土抗壓強度、焊接接頭的無損檢測合格率,設定目標值與實際測量結果進行對比,以評估施工質量。以混凝土抗壓強度為例,項目目標值為C30,實際抽檢合格率達到98% ,超出行業標桿。
項目中對關鍵工序進行視頻監控與記錄,由質檢人員每周進行現場檢查,記錄隱蔽工程驗收與不合格項,每月將質檢報告交由項目管理層審核,確保質量控制的信息反饋及時有效。具體檢測中采用了超聲波檢測儀器,焊縫的無損檢測合格率為 95% 以上。
為強化質量管控意識,項目開展了質量教育培訓活動,參與人員均需通過考核,考核合格率達100% 。此外,管理團隊引人了“質量反饋系統”,鼓勵員工對發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反饋,反饋問題數量較前一年減少30% 。實施分級責任制,各工序的質量責任通過簽字確認,并納人個人績效考核,確保對質量控制的重視。另外,還采用了六西格瑪方法論,精確識別施工過程中的缺陷及波動,通過DMAIC(定義、測量、分析、改進、控制)周期對關鍵環節進行持續改進。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因設計變更導致的質量問題占到總體問題的 40% ,針對這一現象,項目部及時優化了設計變更的管理流程。
4結論
在廣西南寧市大都悅景灣項目中,施工進度管理與質量管控是項目成敗的關鍵。通過采用動態進度控制方法,實時監測施工計劃與實際進度之間的偏差,確保項目各階段按時推進。具體實施中,應用了三維進度模型,結合BIM技術,建立了施工進度的可視化管理平臺,能夠清晰展現施工現場的各項進度節點及其相互關系。
針對施工質量,采取了全面質量管理(TQM)理念,建立了涵蓋設計、材料、施工及驗收等環節的質量保障體系。項目中引人了AQL(AcceptableQualityLevel)標準,設定材料進場合格率為 95% 以上,確保所用建筑材料符合國家及行業標準,降低后期隱患。在施工過程中,設立了專門的質量監控小組,實施分級檢驗制度,對關鍵工序如基礎澆筑、防水處理和結構封頂進行嚴格把控,確保每一環節都能符合設計要求。
為優化施工效率,項目采用了“精益施工\"管理理念,減少浪費,提升資源利用率。施工現場實施定時定量的材料配送,減少現場堆料現象,保持施工區域的整潔,有效縮短施工時間。同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通過并行作業減少工期,特別是在土建與裝飾的交叉施工上,推動二者的高效銜接。此外,施工經理利用PERT(Progra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圖分析關鍵路徑,重點監控對工期影響最大的任務節點,確保關鍵工序按時完成。
項目的進度控制和質量管控還依賴于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推行工程管理軟件,將進度、成本和質量數據整合,通過數據分析實現決策支持。建立數據實時反饋機制,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迅速響應,及時調整施工策略以應對突發情況。例如,在面對惡劣氣候導致的施工延誤時,項自組通過加班加點及調配人力和設備資源,成功降低了延誤影響,保持了后續施工的連貫性。
在實際操作中還將關鍵績效指標(KPI)體系引人項目管理,通過設定明確的進度完成比例、材料合格率及安全事故數等多維度指標,實施月度評估與調整,使得各施工單位在進度與質量方面形成良性競爭,最終保證項目按期保質完成。
【參考文獻】
【1]劉雙雙.建筑工程項目中施工進度管理與質量管理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32):135-137.
【2】謝艷平.建筑工程項目中施工進度管理與質量管理探究[J].江西建材,2019(04):176-177+179.
【3】胡梅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進度管理與控制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11):191-192.
【4】吳鵬程.建筑工程項目中施工進度管理與質量管理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9(12):168-169.
【5】王瑤.建筑工程項目中施工進度管理與質量管理探究[J].商品與質量,2020(34):279.
[6】羅伯友.探析建筑工程施工進度管理及施工質量管理[J].華東科技(綜合),2020(05):123.
【7】梅林.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與質量管理策略[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19(20):331.
【8】劉玉梅.建筑工程施工進度與質量管理的策略分析[J].房地產導刊,2020(3):154.
【9】梁龍寬.淺談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以及進度管理[J].建筑與裝飾,2019(13):2.
【10】姜剛.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管理及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2021,19(04):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