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32.5;F275;X1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25)05-0176-04
1引言
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和2060年前分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碳排放權交易作為基于市場的減排政策工具之一,通過將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可交易的資產,引導企業通過技術升級、節能減排等方式減少碳排放,從而實現全社會碳減排目標。
早期的研究主要關注碳排放權交易對企業成本和利潤的影響。Sijmetal.經研究發現,從長期來看,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對電力行業的成本和電價產生了顯著影響,它有助于推動電力行業向更可持續、更環保的方向發展,符合全球減排目標。然而,Moetal.發現碳排放權交易可能會增加企業的成本負擔,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負面影響。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不斷發展,一些研究表明,碳排放權交易在提升企業財務績效的同時,可能會對市場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具體影響規律與企業所處地區的碳價、環境執法力度和污染程度緊密相關。
國內學者也對碳排放權交易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陳洪濤等以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構建了檢驗碳交易政策對企業財務績效影響的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研究發現,碳排放權交易能顯著提高企業財務效益。Guoetal.構建了雙重差分模型來檢驗碳排放權交易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并使用逐步回歸方法檢驗影響機制,結果表明,碳交易政策有效提升了試點企業的財務績效,且這種影響是持續和長期的,并且碳價越高,影響越顯著。一些研究已關注碳資產管理效率的關鍵作用,如Liuetal.證實碳排放權交易頻率與企業碳資產運營效率呈正相關,Weietal.則指出碳資產占總資產比重是衡量碳管理能力的核心指標,而韓民等通過案例研究發現碳減排技術投人與交易收益率存在顯著關聯性。一些研究發現,碳排放交易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增加企業更多環境治理成本,從而降低企業財務績效,當然,這與企業性質、所處區域的異質性相關。
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關注碳排放權交易的績效評價問題,并嘗試構建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張京等構建包含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能源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并將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結合以確定指標權重。Zhengetal.]將總資產報酬率(ROA)作為衡量企業財務績效的指標。Akbasetal.[3用基于會計的指標資產回報率和基于市場的指標托賓 Q 衡量企業的財務績效。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主要關注碳排放權交易對企業成本、利潤、技術創新和長期競爭力的影響,而對碳排放權交易財務績效的系統性研究相對較少,并且,通常采用傳統的財務指標進行分析,缺乏對碳排放權交易特殊性的考慮。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電電力\")是全國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因此,本文將以國電電力為研究對象,明確以“電力行業碳排放權交易財務績效的系統性評價”為核心研究問題,旨在構建包含碳交易收人、碳交易成本、碳資產管理效率等指標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通過熵權法實證分析2019-2024年財務績效的時序變化規律,并驗證碳資產配置效率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機制,從而填補現有研究在行業特異性評價體系構建與動態影響路徑分析方面的空白。
2研究設計
2.1評價體系構建
針對國電電力企業,基于財務績效視角,結合碳排放權交易的特點,本文構建了包含3個一級指標和9個二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表1評價指標體系

2.2熵權法的基本原理及計算步驟
熵權法廣泛應用于財務績效評價,是一種客觀賦權方法,它根據各指標的信息熵來確定指標權重。信息熵越小,指標的信息量越大,權重越大;反之,信息熵越大,指標的信息量越小,權重越小[4,15]。考慮到電力行業碳排放權交易數據具有多維度、動態性特征,且本文指標體系包含大量客觀財務數據(如碳交易收人、成本等),熵權法通過數據變異性客觀賦權的特點與研究需求高度契合,可有效避免主觀賦權的偏差。本文采用熵權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并對國電電力碳排放權交易的財務績效進行綜合評價,具體步驟如下:
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的目的是將數據轉換到同一尺度下,便于比較和分析。本文采用極差標準化(min-max標準化)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公式如下:

式中, Xij 為第 i 年的第 j 個指標值, min(Xj) 和 max(Xj) 分別為該指標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總共 m 年 n 個指標。
計算第 i 年第 j 項指標占該指標總值的比重 Pij

計算指標熵值 Ej

計算熵權 Wj

為驗證熵權法的客觀性,本文同時采用層次分析法(AHP)進行主觀賦權對比。邀請3位電力行業財務專家與2位環境經濟學者組成專家團隊,通過1~9比例標度法構建判斷矩陣,計算得到主觀權重。對比結果顯示:碳交易收人類指標 (C1~C2) 的主觀權重(均值0.125)與熵權法權重 (0.112~ 0.108)差異小于 10% ,碳資產管理效率類指標( C6~C9 的權重差異在 5%~8% ,綜合評價值的時序趨勢一致性達 92% 。這表明熵權法結果與主觀賦權法具有較高吻合度,進一步驗證了熵權法在本研究中的適用性。根據各指標的熵權,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加權求和,得到國電電力近幾年碳排放權交易的財務績效綜合評價值。計算公式為:

3實證分析
3.1國電電力碳排放權交易財務績效實證分析
根據上述指標體系,收集國電電力2019-2024年的相關數據如表2所示。需要說明的是,由于2024年年度報告尚未發布,該年度數據采用基于時間序列分解的預測方法獲得。具體而言,使用時間序列分解中的加法模型,將歷史數據分解為趨勢項、季節項和隨機項,基于前5年數據對趨勢項進行線性擬合,季節項采用過往數據的均值,隨機項通過歷史數據的標準差估計,并對模型結果進行誤差分析,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
表2國電電力2019-2024年碳排放權交易相關數據

采用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該方法通過計算指標的信息熵,根據指標信息熵的大小來確定指標的權重,避免了主觀賦權的隨意性。同時,為驗證研究結果的穩健性,對關鍵財務指標進行了多種穩健性檢驗,包括替換核心變量、分樣本檢驗等,從多維度驗證了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結果如表3所示,所得指標權重如表4所示,表5為國電電力碳排放權交易財務績效綜合評價值。
表3數據標準化處理結果

表4指標權重

表5財務績效綜合評價值

3.2結果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國電電力碳排放權交易的財務績效在2019-2024年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4年達到最高值。這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3.2.1碳交易收入
2019-2024年,國電電力的碳配額出售收入和CCER出售收入總體呈上升趨勢,主要得益于全國碳市場的逐漸成熟和碳價格的穩步上漲。2024年,公司通過優化碳資產管理策略,進一步提升了碳交易收人。
3.2.2碳交易成本
2019-2024年,國電電力的碳配額購買成本和履約成本總體較低,說明公司在碳排放管理方面較為有效。2024年,通過精準的碳排放預測和配額管理,公司有效控制了碳交易成本。
3.2.3碳資產管理效率
2019-2024年,國電電力的碳排放權交易頻率、收益率、配額履約率和碳資產占總資產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反映了公司碳資產管理的有效性。需要特別說明的是,2022年后 C9 (碳資產占總資產比重)的異常波動,主要源于2022年財政部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調整了碳資產核算口徑。根據新規,公司將部分已確認的碳配額資產重分類為“其他流動資產”,導致碳資產賬面價值暫時性下降。同時,2022年公司通過發行綠色債券募集資金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 23% ,雙重因素致使碳資產占比出現階段性波動。若剔除會計政策變更影響,以2021年核算口徑還原數據,2022年后碳資產占比實際仍保持0.8%~1.0% 的穩步增長,與碳資產管理效率的整體提升趨勢一致。2024年,隨著碳交易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和公司內部碳資產管理體系的優化,公司碳資產管理效率顯著提升。
4結論與展望
理論層面:本研究通過構建包含碳交易收人、碳交易成本、碳資產管理效率的三維評價體系,首次將碳資產占比、交易收益率等特異性指標納人電力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框架,彌補了現有研究中傳統財務指標主導的局限性,為碳排放權交易財務績效的系統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范式。基于熵權法的實證結果顯示,國電電力2019-2024年碳交易收人呈逐年增長態勢,其財務績效綜合評價值從0.000提升至1.000,驗證了碳交易策略的有效性,這一結論為電力行業碳排放權交易財務績效的系統性研究提供了經驗證據。
實踐啟示方面:研究證實碳交易收人和碳資產價值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顯著,企業可通過3方面優化管理:一是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監測體系,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碳排放預測的準確性,為碳配額管理和交易決策提供依據;二是在參與傳統碳配額交易的同時,探索碳遠期、碳期權等衍生品交易,與專業碳交易機構合作提升操作專業性;三是加大火電機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加速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布局,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碳減排與財務績效的協同提升。
研究局限在于:2024年數據采用時間序列分解模型預測,雖通過誤差分析驗證可靠性,但仍存在實際數據偏差風險;指標體系未完全覆蓋碳金融工具創新(如碳質押融資)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未考慮碳價波動、政策調整等宏觀因素對企業財務的突發性沖擊。未來研究可結合碳會計最新準則,擴大樣本范圍至多行業對比,進一步完善動態評價模型。
【參考文獻】
【1】Sijm J,Neuhoff K,Chen Y.CO2"cost pass-through and windfall profits inthe power sector[J].Climate Policy,2006,6(1):49-72.
【2]Mo JL,Zhu L,Fan Y.The impact of the EU ETSon the corporate valueof European electricity corporations[J].Energy,2O12,45(1):3- 11.
【3]Yan G,Shi Z.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ilot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olicies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J].Sustainability,2O24,16(5):2214- 2239.
【4】陳洪濤,樓可心,張藝橙,等.碳排放權交易、產能利用率與企業財務 績效[J].現代金融,2024(10):29-37+20.
【5]Guo J,Gong W.The 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on CorporateFinancialPerformance:Based ontheModeratingEffectof CarbonPrices[J].IA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pplied Mathematics,2023,53(4).
【6]Liu M,Zhou C,Lu F,et al.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tradingoncorporatefinancial performance:Evidence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J].Plos one,2021,16(7):253460-253479.
【7]Wei Y,Zhu R,Tan L.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competitiveness:evidence from China's thermal powerenterprises[J].Journal of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2,320:115874.
【8】韓民,黃文璐.碳排放權價格對能源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8(5):20-28.
【9]Zha G,Li Y,Tang Q.Impacts of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initiativesoncorporate carbon proactivity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ofRiskandFinancial Management,2022,15(11):526-544.
【10】林志宏,趙思藝.碳排放權交易政策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一 一基于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的檢驗[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2(10):62-69.
【11】張京,趙龍興,易國志.低碳視角下的能源企業財務績效評價[J].財會月刊,2013(4):82-84.
【12]Zheng J Z,Khurram M U,Chen L F.Can Green Innovation AffectESGRating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GEMListed Companies[J]. Sustainability,2022,14(14):8677.
【13】Akbas H,Karaduman H,Canikli S.Impacts of carbon and energyaspect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a case study [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Global Warming,2023(2):118-128.
【14】王曉.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優化[J].中國電子商情,2024(21):25-27.
【15】李宜謙.基于熵權法的化工企業財務績效評價一一以H企業為例[J].上海企業,2025(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