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39.1;F27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25)05-0157-03
1引言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驅動力。自2017年起,我國政府將“數字經濟\"納人工作報告,逐年推動數字化轉型,將數字經濟作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數字化轉型能夠改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影響各類企業的運營與管理。具體而言,數字資產的海量性帶來了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威脅,快速迭代的技術進步則對及時性提出了挑戰,而數字資產的復雜結構使得其可理解性受到限制。這些變化使得現行的會計和審計準則難以適應。
近年來,數字資產發展愈發迅猛,如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加密貨幣等,數字資產的會計處理與審計已成為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大挑戰。這些新型數字資產對企業的財務報表和會計信息質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涉及如何確認、計量及披露這些資產的價值和風險。
現有研究中,相關文獻主要圍繞數字化轉型對各方面的作用展開研究,缺少數字資產會計處理與審計具體影響,沒有形成統一認識。本文從數字化轉型角度,著重分析數字資產影響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分析這一背景下的挑戰和應對策略。
2文獻綜述
隨著加密貨幣、NFT等新型數字資產的出現,企業在處理會計信息時面臨著全新的挑戰。數字資產的特性增加其價值的不確定性,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徐京平等在研究中指出,數字化轉型提高財務報告的透明度,提升整體的安全性。程夢瑤明確說明,數字化轉型雖然推動技術發展,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有待完善。現有會計準則未能適應這些新興資產的特性,關于數字資產如何確認、計量與披露的研究存在分歧。
在數字資產的計量與會計處理上,學者認為加密貨幣和NFT等資產的估值上,缺乏統一標準,現有的會計方法在處理數字資產較為困難,無法全面、準確地反映其價值波動和市場風險。
在審計技術領域,陳明旻圍繞區塊鏈展開研究,研究中說明,區塊鏈技術提高會計記錄的透明度,但現有審計技術還有一些不足,在處理新型資產如加密貨幣和智能合約時,技術方面還需提升。張軍等在研究中強調,傳統審計方法難以應對數字資產的大數據和動態變化,需及時更新技術,提高整體審計效率。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已探討數字化轉型的影響,但在數字資產確認與計量標準的統一性、審計技術創新、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等關鍵領域還存在一些爭議。本研究將填補這些空白,深人探討如何在數字資產處理過程中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確保其準確性、可靠性。
3企業數字資產會計處理與審計現狀
3.1新會計準則對數字資產的影響
企業在數字資產會計處理中面臨新會計準則的全面升級,尤其是在資產真實性、公允性及信息披露的要求方面有明顯提高。新準則特別強調對研發支出、知識產權等數字資產的詳細披露,并要求企業準確反映這些資產的價值,避免虛增或隱瞞。環境會計信息、社會責任等新興領域也被納人信息披露范圍,這些新興領域的加人增加了企業合規的復雜性(見圖1)。為了適應這些變化,企業需要調整其財務管理框架,優化財務報告流程,并結合國際財務規則來提升透明度。
圖1新會計準則增加的會計項目

新會計準則對數字資產的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需要更加明確地披露數字資產的估值方法、攤銷年限、減值測試等信息。與舊的會計準則相比,新的會計準則在資產分類和確認方面增加了許多細節要求。例如,數字資產的確認標準需要更加明確,為各類資產構建估值標準。這些調整雖提高信息的準確性,但使財務報告更加復雜,促使企業在會計處理過程中更加注重細節和合規性。
3.2數字資產確認與計量現狀
數字資產的會計處理可分為4個階段:采購收集、研發、產品產出及攤銷減值。在會計處理的每個階段,數字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均面臨理論和實務上的爭議。現有的會計計量方法難以有效適應數字資產的特殊性質。歷史成本法和公充價值法是常見的會計計量方法。歷史成本法側重于資產的原始采購成本,數字資產具有高度波動性,使用歷史成本法無法準確反映其市場價值;公允價值法是通過市場價格對資產進行估值,但數字資產市場的不穩定,缺乏成熟的定價機制,導致公允價值法難以提供可靠的評估
數字資產的初始計量涉及脫敏、清洗等成本的歸集,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會計處理的復雜性。攤銷年限的確定及減值測試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數字資產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新會計準則對數字資產的確認與計量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數字資產需具備動態評估機制,以適應數字資產價值的快速變化;第二,現行計量方法(如歷史成本法與公允價值法)的選擇必須根據資產的特點和市場環境進行合理判斷;第三,信息披露應全面反映數字資產的價值、攤銷及減值等關鍵內容,確保數字資產的風險能夠被充分識別和披露。
3.3審計技術的革新現狀
隨著數字資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傳統審計方法逐漸暴露出其在應對這些資產的動態性和復雜性方面的不足。具體來說,由于數字資產特性不同,傳統審計方法難以進行有效評估。傳統審計方法側重于固定的資產定價和交易模式,但數字資產要求審計方法能夠更加靈活,以及時應對市場需求和動態資產定價。
為解決這些挑戰,在數字資產審計中,可合理應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能提供不可篡改的交易記錄,增強交易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審計方法的缺陷。但現有審計技術在新型數字資產時仍存在局限,未能完全滿足數字資產審計的需求[。審計風險理論指出,傳統審計方法的局限性與技術工具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審計風險的增加,這在數字資產審計中尤為突出。
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我國上市企業中,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審計技術革新的企業占比不到 12.5% 。大多數上市企業仍然認為使用傳統會計管理和會計準則更便于企業財務管理,而有 35% 的企業則認為審計技術革新投人成本過大,回報較低。由此可以看出,盡管數字資產審計技術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但仍有大量企業未將數字資產審計與數據技術結合起來,審計工作未能有效應對新型資產帶來的挑戰。
4存在的問題
4.1會計確認與分類模糊
目前,數字資產如軟件、數據資產和區塊鏈資產,在會計處理中缺乏統一標準。國際會計準則通常將其歸類為無形資產,但在實踐中對此存在較大爭議。例如,加密貨幣可能被視為無形資產或金融工具,而企業自創的數字資產(如研發數據、用戶行為數據)是否符合可識別性與控制權要求仍存在明顯分歧,區塊鏈資產、數字版權等新型資產難以與傳統會計分類相匹配。
4.2數字資產計量與估值難題
數字資產的估值方法缺乏統一標準,估值過程中容易受到主觀判斷的影響,這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產生直接沖擊[]。特別是對于缺乏市場支持的資產,估值的高度主觀性使得財務報表中數字資產的價值可能被低估或高估,影響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4.3信息披露不足
信息披露不足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透明度。企業在財務報表中對數字資產的披露不全,尤其是在使用壽命、風險和市場環境等非財務信息方面的披露不足,導致決策者無法全面了解資產的真實狀況,降低了信息的有效性和決策支持功能。
4.4審計技術手段滯后
隨著區塊鏈技術和AI技術的引入,審計的透明度和準確性有了提高。盡管傳統審計方法仍存在局限,但新技術有望通過自動化審計、風險評估和實時數據分析,提高審計效率,確保數字資產的審計過程準確[]。
4.5風險識別與應對不足
對于企業數字資產的審計重點仍集中在財務合規性,對數字資產特有的安全風險(如黑客攻擊、數據泄露等)關注不足。例如,物聯網設備數據未加密傳輸、智能合約代碼缺陷等隱患普遍存在。新會計準則,如收人確認、研發支出資本化等執行偏差導致審計調整增加。多數審計僅覆蓋財務報告層面,未延伸至數字資產管理全生命周期,而對于隱性資產,如未人表的用戶數據資產、算法專利等未被納人審計范圍。第三方數據服務商的安全性與合規性未充分驗證。企業的審計風險可能會對會計師事務所自身、被審計單位,甚至整個經濟市場產生影響。
5解決對策
5.1完善會計處理規范
目前,數字資產的確認、計量和披露標準缺乏統一性,企業自創數字資產的分類和處理方法尚不明確,影響財務報表的準確性。企業應當根據現有的會計框架,結合行業特點,制定更為清晰的數字資產確認、計量和披露標準。在數字資產的確認和分類上,需建立明確的會計準則,確保數字資產的價值真實、準確,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財務數據。
5.2推動審計數字化轉型
數字資產的種類和管理復雜性日益增加,傳統審計方法已無法高效應對。企業應構建一體化審計平臺,整合ERP系統、區塊鏈等數據源,確保審計數據的高效流通與一致,增強數據的自動化處理。結合區塊鏈技術,為數字資產提供強有力的可追溯性,提升交易數據的透明度。在此基礎上,引人大數據和AI技術,幫助審計人員自動化分析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及時發現潛在風險,生成預警報告,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準確性。
5.3數據治理與資產標準化
在資產分類和生命周期管理上,數字資產的管理缺乏統一的標準,管理和審計易產生混亂。數字資產的種類繁多且不斷變化,缺乏清晰的分類標準和生命周期管理規則,使得審計過程中經常出現對象不明確、證據鏈不完整等問題。
為提高數據治理水平,企業需要建立數字資產目錄,明確不同類型數字資產的分類標準,如研發數據、用戶數據、算法模型等。企業應制定元數據標準和生命周期管理規則,確保數字資產各階段都能被實時追蹤,確保審計過程中形成完整證據鏈。
在管理數字資產的過程中,圖數據庫技術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合理使用圖數據庫技術能讓復雜的數據簡單化,提高數字資產管理的透明度,清晰呈現各類資產信息。企業應當加大對復合型審計人員的培養,提升其應對數字資產審計中復雜挑戰的能力。
6結論
本研究分析了企業數字資產會計處理與審計的核心問題:數字資產的確認、計量、披露缺乏統一標準,企業自創及新型數字資產處理存在爭議,這直接影響財務報表信息準確性和透明度;現有估值方法存在局限,缺乏市場支持的資產估值易受主觀判斷影響,進而影響財務報表可靠性;傳統審計方法不適應數字資產復雜性和快速變化,加密貨幣等波動較大的資產,需借助新技術提升審計效率。
針對上述挑戰,研究提出3項對策:一是推動制定專項會計準則,明確數字資產的分類和計量標準,解決數字資產會計處理的規范化問題;二是構建數字化審計平臺,整合區塊鏈溯源與人工智能分析技術,實現風險的實時預警,從而提升審計效率與精確性;三是強化數據治理,建立跨行業的數字資產目錄與元數據標準,保障數字資產全生命周期的可審計性。
數字資產的多樣與創新持續發展,現行會計準則和審計方法需要不斷完善,特別是處理NFT和區塊鏈資產等新型數字資產的審計技術與估值問題。針對這些新型數字資產的審計技術與估值問題,應進一步探討優化數字資產會計處理方法,制定國際統一的數字資產管理標準,推動數字資產管理與審計領域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京平,朱哲茹.國家審計優化政府數據資產管理剖析[J].財會月刊,2023,44(22):76-84.
【2]程夢瑤.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推動財務數字化轉型[J].軟件和集成電路,2023(10):20-21.
【3]凌娟.數字化轉型中的審前分析和審計計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3(06):89-90.
【4】陳思琪.高校數字治理體系與內部審計監督框架構建及應用機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3(01):108-110.
【5】陳明旻.新時期的數字化審計:影響、挑戰和轉型[J]商業會計,2024(06):33-38.
【6]張軍,孫瀚博.數據資產的財務舞弊風險及審計應對[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4(05):91-94.
【7龔克凡.構建車輛管理與財務內控數據資產應用場景的大數據分析模型[J].海峽科學 2023(05):50-52+75
【8】甘文智,方蔥,潘艷,等.新形勢下多維數字審計預警模式在中小銀行風險防控中的運用及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23(04):22-29.
【9】晏維龍,童瑞連,錢鋼,等.關于開展數據合規審計工作的探討[J].審計觀察,2024(02):4-11.
【10】殷海飛.審計數字化轉型對境外內部審計專業能力的影響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24(01):68-71.
【11】楊學梅,陸海軍,鮑卿,等.基于管理全鏈條的配電網資產數字化預警審計[J].電氣技術與經濟,2024(08):279-281.
【12】姚碩.數字經濟下數據資產人表對企業財務報告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農業會計,2024,34(22):73-75.
【13】高春梅.基于大數據下的企業數字化審計體系構建的應用與啟示借鑒[J].經濟師,2024(09):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