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2.5;X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25)05-0050-03
1引言
在“雙碳\"背景下,如何提升企業環境績效這一問題被學者們愈發關注。環境績效通常是指企業通過各種方法所獲取的環境效益和成果,被認為可以反映企業對環境責任的履行水平。價值共創是指企業和利益相關者通過互動等手段參與價值創造過程,從而實現比企業單方面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雖然此前有研究關注價值共創對企業環境績效的影響,但鮮有研究關注這一過程中的具體影響機制。基于此,本研究選擇綠色創新能力作為中介變量、綠色供應鏈管理作為調節變量構建研究模型,并進行研究。
2研究假設
服務主導邏輯認為,價值并非由企業單方面創造,而是由多元主體通過互動共同創造,當前的價值共創活動也比過去更強調多元主體參與。因此,企業、客戶、供應商等主體可以將知識、技能等資源融入價值共創過程中,對多元主體的各類資源進行重新組合和優化配置,為企業的綠色活動提供資源保障。同時,價值共創過程中所產生的共識和知識也會在企業內部各部門間傳播和交流,內部人員也可能會依據這些信息及時優化生產工藝和操作流程,有助于企業產生更多的綠色解決方案和提升企業環境績效。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1 :價值共創對環境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綠色創新能力是指企業將自身環境目標和創新戰略結合的能力,被認為是企業實現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然而,綠色創新需要多學科知識(如技術和市場等),所以單個組織的自身資源經常難以滿足綠色創新的需要,無法有效應對并解決綠色創新過程中遭遇的困難。而價值共創活動能夠更好整合企業內外部的資源,為企業綠色創新活動提供資源保障,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共創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單靠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以此提升了企業自身的綠色創新能力。而綠色創新能力可以幫助提升企業綠色成果轉化的能力,是一種可以驅動企業提升環境績效的重要動力。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2 :綠色創新能力在價值共創和環境績效的關系中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
綠色供應鏈管理被認為是一種將環境因素融入供應鏈各環節的綜合管理模式。當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水平較高時,該企業可能具有積極的綠色創新氛圍、長期的合作機制、公開的信息披露體系等特征。具體來看,更好的創新氛圍和合作機制可以幫助企業展開更高質量的價值共創活動,幫助企業更好地解決綠色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公開的信息披露體系則讓企業受到其他主體的關注,企業自身會更加重視提升自己的綠色創新能力,以改善披露信息的具體情況,這些也都有助于后續企業環境績效的改善。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H3 :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正向調節綠色創新能力在價值共創和環境績效的關系中的中介作用。
3研究設計
3.1樣本與數據收集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調研對象為廣西區內制造業中小企業的在職員工,具體選擇理由如下:第一,廣西的山水旅游資源豐富,有較高的綠色環保需求;第二,制造業對綠色產品研發工作等方面具有較高需求;第三,中小企業數量多,在社會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共收回312份問卷,經剔無效問卷后,最終保留有效問卷207份,有效回收率為 66.35% 在有效樣本中,男性占比 57.49% ,占比最高的年齡段是31~40歲,為 48.79% ;占比最高的學歷是大學本科,為 71.98% ;有 39.13% 的受訪者是在制造業從事工作。
3.2變量測量
本研究的變量均通過Likert-7級評分法進行測量。環境績效部分的量表參考了Agyabeng-Mensah和Tang的研究成果,共6個題項,包括“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的公司注重減少空氣排放\"等;價值共創部分的量表參考了Borahetal.的研究成果,共5個題項,包括“我們的公司在開發過程中與客戶分享關于綠色產品的理念\"等;綠色創新能力部分的量表參考了Borahetal.的研究成果,共8個題項,包括“我們的公司在進行產品開發或設計時,會選擇能減少污染的材料\"等;綠色供應鏈管理部分的量表參考了Fengetal.的研究成果,共7個題項,包括“我們的公司要求供應商使用環保包裝(如可降解包裝)\"等。
4實證分析
由于本研究的樣本數量較少,分布可能相對缺乏正態性,而PLS-SEM相對不強調分布假設,所以本研究的信效度檢驗和后續假設檢驗均通過PLS-SEM進行,使用軟件為SmartPLS 4。
4.1量表的信效度檢驗
如表1所示,各題項的因子載荷基本在0.7以上;Cronbach's α(CA) 均保持在0.783以上,組合信度(CR)均保持在0.784以上,各變量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平均方差提取量(AVE)數值均保持在0.536以上,各變量間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此外,各變量的異質一單質比率均小于0.9,表明各變量間的區別效度良好。本研究的多重共線性檢驗通過方差膨脹因子進行,結果表明各題項的方差膨脹因子最大值為3.168,小于5,通過多重共線性檢驗。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了信效度檢驗。
表1信度和效度相關數據

4.2模型假設驗證
為保證結果的穩健性,本研究選擇Bootstrapping方法進行5000次抽樣,結果如圖1所示。其中,所有路徑系數均在0.01的水平上顯著,所以認為結果具有一定穩健性。
具體來看,第一,“價值共創 $$ 環境績效\"的路徑系數為0 ).371(plt;0.001,SE=0.101,R2=0.591) ,接受假設 H1°
第二,本研究通過計算間接效應與總體效應的比率(VAF)來衡量中介強度,公式為 VAF=(a×b)/(a×b+c) 。因為“價值共創 $$ 綠色創新能力”的路徑系數為0.194( plt;0.001 SE=0.051,R2=0.705) ,“綠色創新能力 $$ 環境績效”的路徑系數為 0.555(plt;0.001,SE=0.071,R2=0.591) ,“價值共創 $$ 環境績效\"的路徑系數為 0.371(plt;0.001,SE=0.101,R2=0.591) ,所以 a=0.194,b=0.555,c=0.371 ,最終計算結果為 VAF=22.49% ,大于0.2,認為存在部分中介效果,接受假設 H2°
圖1模型運算結果

第三,“價值共創 ∣× 綠色供應鏈管理 $$ 綠色創新能力\"的路徑系數為 0.268(p=0.002,SE=0.087,R2=0.705) ,路徑系數顯著,接受假設 H3°
第四,使用Blindfolding方法進行交叉驗證,遺漏距離選擇7。結果顯示,7個案例中所有變量的 Q2 均大于0,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預測能力,結果也具有一定的穩健性。
5結論
本研究的理論意義主要如下:第一,本研究拓展了企業環境績效的研究視角,提出了價值共創是推動企業綠色創新能力提升,最終提升企業環境績效的重要路徑;第二,本研究豐富了環境績效研究的理論內涵,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強調價值共創和綠色供應鏈對綠色創新能力發揮的交互作用,并最終影響了企業的環境績效,將企業價值創造活動及其綠色供應鏈管理活動的協同機制引入了環境績效的研究討論中。
依據研究結論,本研究對企業管理提出如下建議:第一,企業應該積極與客戶、供應商、政府等多方利益相關者交流互動,共同設計產品和服務;第二,在價值共創活動中應該明確綠色目標,確保各方能夠明確目標,將綠色理念融入產品和服務的相關流程中,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綠色創新能力;第三,企業應該在自身的供應鏈管理工作中全面貫徹綠色理念,如制定綠色采購標準和評價體系等,與供應鏈中的關鍵主體進一步深化合作,進而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協同效應,最終提升企業的綠色創新能力和環境績效。
本研究的不足也為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參考,具體如下:第一,本研究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但考慮到中小企業類型具有多樣性,研究樣本的多樣性與代表性可能有所不足,后續研究可考慮采用分層抽樣等方法,以提高樣本的代表性;第二,本研究樣本的來源企業均位于廣西地區,研究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續研究可擴展至其他區域,如進行不同區域間的對比分析,以驗證研究結論的普適性,并提升其針對性。
【參考文獻】
【1】胡健,李向陽,孫金花.中小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02):150-156+165.
【2]Prahalad CK,RamaswamyV.Cocreation experiences: The next practice in value creation[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4,18(3):5-14.
【3】田雪瑩,王譯瑩.高質量發展視域下社會企業實現價值共創的機制 研究[J].中國軟科學,2025(01):131-146.
【4】邢麗云,俞會新.綠色動態能力對企業環境創新的影響研究一環 境規制和高管環保認知的調節作用[J].軟科學,2020,34(06):26-32.
【5]Lin H F,Su J Q,Higgins A. How dynamic capabilities affect adoption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s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2):862-876.
【6】余東升.ESG表現與企業環境績效:效應評估和機制檢驗[J].現代 經濟探討,2024(10):91-103+132.
【7]毛濤.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進展、困境及破解對策[J].環境保護, 2021,49(02):61-65.
【8】Agyabeng-Mensah Y, Tang L.The relationship among green human capital,green logisticspractices,green competitiveness,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21,32(7):1377-1398.
【9]Borah P S,Dogbe C SK,Dzandu M D,et al.Forging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through green value co ereation: The role of green technology,green operations,and green transaction capabilities[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3,32(8):5734-5747.
【10]Borah P S, Dogbe C S K,Pomegbe W W K, et al. Green market orientation,greeninnovationcapability, green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green brand positioning as determinants of new product success [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23,26(2):364-385.
【11]Feng M, Yu W, Wang X, et al.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roles of oper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J].Businessstrategyandthe Environment,2018,27(7):8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