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業12載,我堅持將解放軍藝術學院的鋼制校徽掛在鑰匙鏈上,時時提醒我曾是一個兵,處處鞭策我“戰場無亞軍”。
我是個有著強烈榮譽感的人,也是個不斷追求榮譽的人,到地方工作以來,先后多次獲得多種榮譽。我知道,這些是軍旅生涯中一座座榮譽高地的傳承。感謝軍旅!感謝軍功!
小時候每逢過春節,在鄉里工作的父親都要給村里兩戶人家帶回一張年畫。我問父親:“憑啥年年給他們兩家發,不給咱家發一張呢?”父親說:“他們是光榮人家!”我偷偷地跑去他們家看,一家門楣的左側、一家中堂的中間都掛著一塊長方形的紅木牌,上邊四方端正地用金水寫著隸書字體的“光榮之家”。那時,我也懵懂地知道了,當兵或當過兵的人家就是“光榮之家”。12年后,我當兵了,22年的軍中行旅,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光榮之家”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一枚軍功章。
下連之后,我聽說基地有位戰士報道員立了二等功。寫文章還能立功?那我也寫,當兵前我就發表過“豆腐塊”。寫完后,我就在報紙后端找地址寄出去。還真別說,個把月后,稿子見報了。營長、教導員表揚我,受了表揚的我,就更下勁地去寫、去投。這時,我想到了立功,我就去打聽立二等功的那位報道員。一聽,人家一年發了182篇稿件。天啊,這比攻下一座無名高地還要難。算了,不想立功的事了,寫吧,我還是一篇篇地寫、一篇篇地發。到年底,上級統計稿件,我數了數只有23篇,比不上立二等功那位報道員一年發稿數的尾巴。但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就是這23篇稿子,我立功了,三等功!
拿到軍功章,我跑到駐地一家照相館,戴上它照了一張半身彩照,洗了4張五英寸的,一張寄給父親,掛在了家里的相框里,一張寄給出嫁的姐姐,還給我暗戀著的一位女同學寄了一張,自己留了一張。我經??粗掌蟿e在胸前的那枚軍功章。有了這枚軍功章,我開始體味榮譽,暗自發誓,我要向更高的榮譽發起進攻。后來,我又立功了,共在部隊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3次獲評優秀士兵,事跡人選《火箭兵英模錄》。我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作品1000余篇,出版著作近20部。
2022年我再一次將筆頭轉向鐵血軍旅,創作了一部火箭軍踐行強軍思想的現實題材長篇小說。眾所周知,火箭軍特殊的使命決定著特殊的地位,決定著無處不在的保密“雷區”。作為成長于火箭軍的一名作家,如何才能在絕對保證軍事機密的前提下,寫一本關于當代火箭軍強軍的“科普”作品來回應國人的關切、堅定國防自信呢?這無疑又是一個高地,我不得不強攻而上。國防自信,是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高度自信,是對“四個自信”的高度自信,是對軍隊打勝仗的高度自信,是對國家安全的高度自信,是一個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責任擔當。我覺得責無旁貸。
《東風擘》問世后,好評如潮,相繼獲得省級“金槍桿”獎、“五個一工程”獎,影視轉化也在進行…它是我的又一枚軍功章,閃閃發光。
軍功章是榮譽。榮譽是軍人的精神高地,也是新時代每個有志中國人的精神高地。面對高地,我們一定要去攻打。
(作者系安徽省池州市文聯專職副主席)
責任編輯 閆宏偉數字編輯 趙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