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是一名體制內的中年女性,獨生女,生育一個女孩。最近內心總有恐懼,害怕自己身體出現問題,無法堅持到老年;害怕父母離去,害怕孩子無法健康長大,害怕工作責任越來越大,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恐懼困擾。

答:非常欣賞你有勇氣來訴說自身的心理困擾。父母養老恐懼、孩子健康恐懼、身體崩潰恐懼、工作責任恐懼似乎都向你襲來,以致自己都無法分清這些困擾是對已知危險的即時警覺(恐懼)還是對潛在危險的過度擔憂 (焦慮)。
心靈輔導師:周永紅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你目前的狀況,可能受以下幾個方面影響:一是(教授)責任超載,作為獨生女,養父母的責任,疊加獨生女的養育焦慮、工作風險焦慮,形成多重壓力源,超過心理承載力時觸發適應性衰竭;二是災難性思維,反復想象自己生病、工作失職、父母病倒與孩子出事等最壞場景,非理性信念持續占據心頭;三是安全依戀破裂,體制環境的穩定性原為心理安全基地,但當工作責任升級、風險加大時,反而激活逆向逃避機制,越穩定越恐懼失去;四是代際創傷傳遞,中年女性對女兒健康的過度擔憂,常隱含著自身童年安全感缺失的代際傳遞,往往意欲過度保護補償小孩。
建議你首先給恐懼畫個邊界,出現災難念頭時,要區分真實警報與虛假警報,可以問自己四個問題:一、這是事實還是想象?二、最壞情況發生的概率有多大?三、如果真發生,我能做什么準備?四、現在做什么最能降低風險?例如,想到猝死,先確認是否正在發生?沒有發生就是想象,即使真實發生,猝死的概率小于 0.1% ;預防猝死可以起身活動,喝水、伸懶腰或者深呼吸;降低猝死最有效的方式是定期體檢。其次,把擔心的事寫在紙上,做好行為預演。每天固定15分鐘(比如晚飯后),把擔心的事寫下來,怕父母突然生病,就給他們約體檢;怕孩子出事,就教她安全自救知識;擔心工作失職,寫下崗位任務清單,明確崗位責任。最后牢記“70分媽媽法則”,孩子健康成長不需要一個100分、從不犯錯的完美媽媽,70分的媽媽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應對恐懼要在安全中逐步面對,打破回避循環;應對焦慮要用事實和行動替代空想找回掌控感。學會與恐懼或焦慮共處,享受當下點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