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鞍山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緊扣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聚焦“誰來做”“怎么做”這兩個核心問題,以加強思政教育為抓手,構建基層思政工作大格局。
完善制度機制,推動“自己做”向“一起做”轉變。一是強化統籌調度。市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思政工作,定期聽取匯報,提出工作要求;分管負責同志每季度集中調度“大思政”“大宣教”“大文明”建設,將思政工作融入輿論宣傳、社會宣傳、文藝宣傳、精神文明建設,施行清單化管理,先后解決了20余項重難點問題。二是聚焦重點領域。將思政工作納入市委巡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專項檢查,以強化各單位責任意識為目標,以防范錯誤思想言論、非法宗教侵蝕滲透為重點,多部門聯合開展校園安全和意識形態專項督查,排查整改風險隱患4類33個,“馬小普云說法”入選全國網信系統網絡普法優秀案例。三是凝聚工作合力。市委宣傳部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與多部門緊密聯系,細化針對不同群體的宣傳教育引導工作,“少年科學院”“五四青廉月”“五一學堂”“花開詩城石榴紅”等一批特色品牌活動取得很好成效。2024年全市負面輿情同比下降 5.5% ,刑事發案同比下降 29% ,選樹各類先進典型100余人。
健全工作體系,推動“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一是完善研究機構。聯合97家單位成立馬鞍山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指導縣區成立相關機構,實現市、縣(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全覆蓋。在市域高等院校設立社科聯組織,將思政工作研究納入社科規劃課題,統一立項管理,2024年評選優秀思政研究成果20篇。二是搭建交流平臺。組織在馬高校結對全市73所中小學校,成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共同體和研究中心,常態化開展同課異構和觀摩交流活動,精心編撰《價值引領》《德育融入》等思政教材,“禮敬愛國者”“我是姑孰文化傳承人”等思政品牌被央媒宣傳報道,馬鞍山師專《從“一體化”到“共同體”》入選教育部2025年度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典型案例。三是拓展實踐場景。建設啟用葉連平留守兒童之家、薛家洼生態園、凹山地質公園等兩批23個市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綜合體,出臺《實境思政課教學方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孿生場景等新技術深化課程開發,讓實踐基地“活起來”,皖江工學院“水情科普與水文化傳承基地”人選2025年度全國高校綜合性教育實踐體驗基地。
整合各類資源,推動“重挖掘”向“善利用”轉變。一是用好本土資源。深入挖掘馬鋼工匠精神,工業題材話劇《爐火照天地》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設立馬鞍山市勞模(工匠)精神研究傳播中心,13位全國勞模為大學生上思政第一課,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皖若春風”活動300多場。打造思政文旅“名片”,建成全國首個千字文數字館。2024年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接待研學游40余萬人次。二是用足高校資源。指導在馬高校依托國家級專業化智庫(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設立安徽分中心,引進心理學基礎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健全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近年來,在馬高校及社科機構聯動開展社科普及活動180多場次。三是用活人才資源。將思政教師專業培訓納入黨校主體班次,通過常態化開展思政精品課評比和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專業能力競賽,1200多名有“術”、有“學”、有“道”的專業人才活躍在思政工作的廣闊舞臺。
責任編輯 閆宏偉 肖俊鵬數字編輯 趙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