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互聯網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最前沿,是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加強網絡思政工作,是確保意識形態安全的必要舉措,是塑造主流輿論格局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次考察山西,每次都到宣傳文化單位走訪調研,并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山西省加強網絡思政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加強新時代網絡思政工作的山西實踐
近年來,山西深人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和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立足時代發展需求,以系統思維謀篇布局,為高質量開展網絡思政工作筑牢根基、蓄勢賦能,為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
強化系統觀念,完善制度體系。嚴格對標對表《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推出全篇布局山西思政工作的改革藍圖 一《中共山西省委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責任清單》,為全國各省落實意見精神提供參考。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明確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等部門責任分工與推進路徑,細化高校、企業、社區等不同領域的工作任務,推動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網絡思政”工作格局。目前,山西省已實現
11個地市的政研會組織機構全覆蓋。
聚焦根本任務,建強傳播矩陣。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作為網絡思政建設的根本任務,積極構建覆蓋全、互動強、傳播廣的網絡思政傳播矩陣。整合山西日報、山西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平臺,推出“英雄山河·壯麗三晉”等融媒產品,打造市級融媒體矩陣,推出“地方語言 + 流行梗”等特色節目,講好三晉故事,培育時代新人;依托高校云端課堂、基層智慧社區平臺、企業OA系統等,打造指尖“微課堂”,全省網絡思政教育的分眾化、精準化水平不斷提升。
堅持“兩個結合”,深挖思政資源。山西是華夏文明搖籃,是著名革命老區,坐擁五千多年文明積淀的歷史富礦,鐫刻著紅色文化的基因密碼。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和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將紅色故事與革命精神融入教育內容,持續深化受眾對中國共產黨精神特質的理論認知。創作推出話劇《于成龍》、紀錄片《尋蹤晉商》、系列短視頻《首席體驗官》等文化文藝精品,將堯舜德孝、關公忠義、普商誠信、能吏廉政等三晉優秀文化精彩呈現,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從精神資源到思政效能的創造性轉化。
新時代網絡思政工作面臨的現實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以及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受到極大的沖擊和影響,給網絡思政工作帶來新的巨大挑戰。
網絡環境面臨復雜挑戰。網絡信息龐雜,這些信息中夾雜的極端言論、網絡謠言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易對公眾價值觀造成沖擊;意識形態滲透更加隱蔽,境外勢力將其價值觀包裹在看似中性的內容中,增加了公眾辨別的難度;輿情發酵速度較快,對網絡思政工作提出嚴峻而緊迫的挑戰。
思政教育存在短板弱項。教育方式存在單向性,傳統單向灌輸模式與受眾追求平等對話、互動參與的心理需求形成錯位,難以讓受眾產生情感共鳴;內容供給存在滯后性,部分思政內容視角單一,缺乏對現實問題的回應;傳播渠道存在局限性,不少內容仍依賴傳統渠道,難以觸達目標群體。
群眾訴求倒逼工作升級。回應時效緊迫,群眾若不能得到及時回應,極易引發“被忽視”的負面聯想,甚至發酵為對抗情緒;價值引導復雜,群眾訴求背后潛藏的不同價值取向增加了引導難度;整合協調困難,群眾訴求呈現出跨平臺、跨領域、跨層級特點,但當前尚缺乏高效的協同機制。
專業水平亟須大力提升。專職力量不足,缺少既精通思政理論內核、又掌握網絡傳播規律的復合型人才;數字素養不足,部分思政工作者對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應用、短視頻制作等新媒體技術掌握有限,難以在網絡中建立有效的話語連接;輿情應對能力不足,一些網絡思政隊伍缺乏快速研判的敏銳性和精準回應的專業性,難以有效把握與論引導的主動權。
進一步強化網絡思政工作的對策建議
新時代網絡思政工作需要在構建上下聯動、內外協同、精準高效的網絡思政工作體系上持續用力,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強化統籌協同,構建聯動工作格局。進一步以《中共山西省委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責任清單》為牽引,層層壓實責任,推動網下成熟的思政工作體系向網上延伸,實現“線下有體系、線上有呼應”。統籌省直廳局、省屬企業、高校、村(社區)等各方力量,通過定期召開協調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促進合作共創。搭建全省網絡思政資源共享平臺,把優質內容、技術工具等整合起來,讓全省思政資源真正活起來、用起來。
優化內容供給,增強思想引領效能。深人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適應不同群體和受眾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理論宣傳普及。持續擦亮“思政普行時”品牌,把三晉紅色基因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工作,不斷探索數字化賦能新路徑。緊密結合時代發展和社會現實,將思政理論研究與當下社會熱點、民生關切、發展難題結合起來,讓內容既能回應思想困惑,又能指引現實行動。
拓展思政場域,實現全域覆蓋滲透。堅持互聯互通、協同聯動,建強立體化傳播矩陣,在省級主流媒體開設思政專欄,鼓勵高校校園網、企業內網嵌入思政板塊,形成“主流平臺 + 垂直領域”傳播模式。深刻把握不同網絡平臺用戶群體、傳播規律和話語體系差異,不斷提升跨平臺工作能力。進一步暢通線上訴求通道,及時響應群眾思想訴求,主動進行心理疏導與價值引領,實現在辦實事中傳遞理念、凝聚共識。
注重引育結合,建強專業思政隊伍。在能力提升上精準發力,定期開展網絡思政工作專題培訓,將網絡傳播、輿情研判與處置技巧、新媒體技術應用、網民心理分析等納入核心課程,在快速迭代的網絡生態中始終保持引導力。在人才匯聚上拓寬渠道,有針對性地引進新媒體運營、數據分析、短視頻制作、互動社群運營等專業人才,彌補技能短板,擴展工作邊界,為網絡思政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作者系山西省委宣傳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任、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責任編輯 張德瑩隆數字編輯 申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