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都是騎摩托車巡查違法用地,一年下來能跑2萬多千米?,F在,有了‘守護自然資源’遙感監督管理系統,坐在電腦前就能監測違法用地,省時又省力。”近日,談起數字汝陽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以下簡稱數字汝陽項目)的成效,汝陽縣自然資源局執法隊員張明這樣說。
近年來,汝陽縣搶抓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機遇,以技術創新破解治理難題,于2024年6月建成覆蓋全域的數字汝陽項目,探索出一條符合縣域實際的數字化治理新路徑。
集約高效搭框架
2022年12月,數字汝陽項目啟動之初,資金和技術是最大的難題。作為技術支撐單位,河南省遙感院確立了“高效集約、盤活存量”建設理念,有序推進項目建設。
“為幫助節約資金,我們充分利用省級相關資源?!焙幽鲜∵b感院負責人介紹。項目組通過對接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中心,直接采用省級測繪基準成果、遙感影像等基礎數據,為項目節省資金近百萬元。同時,構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打破部門數據壁壘,實現20多個部門數據共享,避免了重復建設。項目組還通過“一次建設、多方采用”模式,將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與各部門業務系統無縫對接,實現財政資金“ 1+1gt;2\" 效應。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數字汝陽項目建成“數據底板一管理中樞一應用終端”一體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了三大核心功能。在地理信息政務協同方面,整合矢量、影像等基礎數據,為多部門提供統一空間基準,推動跨部門數據共享。在提升智能決策能力方面,通過空間化分析,輔助國土空間規劃、產業布局等重大決策制定。在強化動態監管方面,接入衛星遙感、高位監控,全天候監測耕地保護、礦山修復等情況,結合無人機實時圖傳,實現“實時發現、推送、處置”的高效監管。
技術創新求突破
“數字汝陽項目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多項成果填補了縣域級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技術空白,尤其是項目建成的‘守護自然資源’遙感監督管理系統。”河南省遙感院技術人員介紹。
該系統在數字汝陽項目基礎上,整合“河南一號”衛星雙月高頻影像、高塔監控、無人機巡航和移動端5G圖傳技術,構建起“衛星發現一高塔監控一無人機核驗一移動端處置”的全鏈條執法閉環,不僅顯著提升違法行為主動發現能力,還使案件處置效率大幅提升。
“有了這個系統,就像開了‘天眼’”汝陽縣自然資源局執法隊負責人介紹,系統自動比對衛星影像變化,發現違法線索后,由無人機精準核實,并推送給執法人員現場處置,形成了完整閉環。
此外,在三維建模領域,河南省遙感院技術人員建成了覆蓋汝陽縣重點區域的實景三維模型,創新開發領導決策會商三維“數字沙盤”,讓國土空間規劃從平面圖紙升級為立體場景,實現地塊全景勘察,并能現場模擬重大項目選址,決策效率提升近 50% 。
健全機制拓應用
按照“邊建設、邊應用”原則,數字汝陽項目在各個領域得到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
在數據共享方面,數字汝陽項目創新\"統一門戶申請一智能權限審核一API接口調用”服務閉環機制,讓各部門按需調用所需的地理信息數據,從根本上破解“數據孤島”難題。
在執法監管領域,依托數字汝陽項目創新研發“系統派單一智能取證—電子歸檔”數字執法新模式,使執法流程從“線下跑腿”變為“線上流轉”,案件辦理全程可追溯,既提高了效率,又規范了執法行為。
在自然資源管理方面,通過自然資源大數據綜合服務系統整合多源數據,構建資源要素池,無縫對接自然資源部和河南省審批系統,實現自然資源數據“跨域調用、按需組裝”,為用地審批、資源監管等提供數據支撐。
在民生服務領域,依托智慧大腦中樞平臺整合全域數據資源,以地名地址庫賦能民生服務精準覆蓋,以實景三維模型驅動產業項目科學落地,構建從數據資源到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的全鏈條支撐體系,打通縣域高質量發展“最后一公里”。
河南省遙感院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應用場景開發,通過優化平臺功能、豐富數據服務,精準賦能產業升級、民生改善,更好地服務于高質量發展。(作者單位:河南省遙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