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坦桑尼亞欣延加市,高溫炙烤著紅色的戈壁灘,王科偉蹲在堆浸場邊,手里的地質錘精準地落在礦石的薄弱處,“咔嗒”一聲,礦石裂開一道縫,陽光下閃爍的金粒若隱若現。
王科偉是地質工程師,2023年10月主持坦桑尼亞ML448-ML535金礦工作以來,他堅持以“抓管理、促生產、保安全、達產能”為目標,創新工作機制,克服各種困難,在東非大地上書寫著河南地質人的開拓篇章。
破局:從設備整改到資源儲備
2024年9月3日,金礦項目部選礦廠的球磨機突然發出刺耳的異響,振動幅度超出正常值3倍,正在召開生產例會的王科偉立刻中止會議,帶著技術骨干趕到車間。
“軸承間隙超標0.3毫米,基礎螺栓松動!”經過簡單查看,王科偉第一時間找出了機械故障。接下來他一直守在現場,當發現混凝土出現裂紋時,當即采用“鋼墊調平 + 環氧樹脂灌漿”方案,并全程監督施工,直到球磨機正常運行。
為增強供礦能力,王科偉及時調整探采策略,加大探采力度,優化鉆探設計,加密探礦工程,確保資源應探盡探、應采盡采。同時,為夯實發展根基、增加資源儲備、滿足選礦廠原料需求,他開拓與坦桑尼亞民間采集礦區合作空間,帶隊深入周邊3個民間采集礦區,經3個月艱苦談判,創新性提出“技術賦能 + 收益分成”模式,成功爭取到深部原生礦開采權。2024年度,ML448-ML535金礦完成合質金產量406.97千克,實現營業收入2.13億元。
攻堅:從塌陷險情到安全防控
坦桑尼亞的雨季總是來得猝不及防,連續數日的暴雨使礦區地表的黑土地松軟沉重,王科偉深知井下開采區域上方的采空區需嚴密監控,否則很容易出現險情。
2025年3月21日晚,值班人員報告,地表監測點數據異常,局部區域明顯下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王科偉抓起對講機,沖出辦公室,跑向現場。來到現場后,王科偉發現已有小部分區域出現坍塌,渾濁的泥水不斷涌入,地表若持續坍塌,不僅會威脅井下人員和設備的安全,還會導致泥水和松散土石灌入采空區,淹沒主巷道和未采礦塊,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王科偉立即組織人員在塌陷區周圍挖掘臨時導流渠,引開雨水以減少“泥漿源”。同時,調集重型卡車和挖掘機,優先回填干燥土石方和大塊石料,在坑底快速形成“隔離層”,阻斷泥水直接下滲。初步隔離后,精準投放混凝土,待初步控制井下安全,再分層回填剩余土石方并機械壓實,徹底穩固地表,防止二次坍塌,最終保住了井巷和資源安全。
增效:從精打細算到一舉多贏
“既要算準礦石含金量,也要算清政策合規賬。”王科偉說,要倡導技術過硬、合規為本、行穩致遠的作風與文化,為海外項目提供穩健保障。
為降本增效,王科偉及時完善管理制度,新制定《生產管控管理規定》《含金物料管理辦法》等12項財務、人力資源及內控方面的制度,構建全流程管控體系。
為加強成本控制,王科偉制訂年度采購和資金計劃,并分解到季度、月度,以確保精準實施。同時,嚴格審核物資申購權限,優化庫存周轉率,使備件庫存從980萬元降至380萬元。“通過‘月度滾動采購計劃’,礦山備件庫存周轉率從每年3次提升到每年5次,節省資金600萬元。”王科偉說。
在生產管控方面,王科偉推廣“坑內鉆”技術,沿巖層分界線施工,以最小成本、最快進度探明礦體賦存情況。同時,聚焦提高開機率、增加投料量,加強設備維護,優化磨礦操作,降低生產成本。
為確保合法合規經營,王科偉帶領團隊主動與當地政府各級監管機構建立對話機制,嚴格依法依規生產經營,積極參與礦業論壇,及時掌握政策動向。2024年9月,坦桑尼亞新礦業優惠政策實施后,王科偉迅速調整銷售策略,將合質金銷售給當地國有冶煉廠和中國人民銀行,累計節省823萬元資源稅款。同時,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王科偉促成礦山與欣延加市政府簽訂社會責任貢獻合同,捐資60萬元建設鄉村教室、診所及配套設施,贏得當地政府頒發的納稅獎勵證書。
“我將嚴把成本管控,完善成本管控體系,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的成本控制模式,持續提升經濟效益,推動ML448-ML535金礦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王科偉如是說。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