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幅員遼闊的中國版圖上,井岡山可以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座山。但就其對中國近一個世紀的影響來說,它絕對是值得用濃墨重彩去書寫的一座山。
翻開中國現代的革命史、戰爭史、軍史和中國共產黨史,井岡山都是跳不過去的一頁。
夏日的井岡山,植被郁郁蔥蔥,萬物欣欣向榮。高山因有水而靈動,土地因歷史而厚重。徜徉在革命圣地,映入眼簾的是蒼翠的青竹和漫山的野花,還有當年留下的處處遺跡,以及令我記憶深刻的山間小路。
井岡山的小路,是一條充滿艱辛探索的路。1927年秋,當秋收起義的隊伍朝這里進發時,陰雨綿綿,道路泥濘,衣衫單薄,秋風冷涼。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執著的信仰,憑借對形勢的正確判斷,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獲得群眾的支持、信任和擁護,讓紅色根據地在群山綠野中扎根。沿著這條小路,中國共產黨人把革命的火種灑向周圍的山區和村寨;沿著這條小路,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軍民魚水情;沿著這條小路,探索游擊戰的基本方略,消滅敵人,壯大自己,推進革命。

井岡山的小路,是一條奮斗不息的路。紅軍戰士克服缺衣少食,同天斗,同地斗,同敵斗,憑著對未來的執著信念和開辟新天地的自信,不斷擴大根據地。他們用雙手建營房、建醫院、發展經濟,把黨支部建立在連上,把黨的思想深入到營地的篝火和每一雙握槍的手中。井岡山的小路,是背糧的路,是急行軍的路,是運送傷員的路,是送行的路,是會師的路。這里滴落過汗水,浸透過鮮血,響徹過槍聲,吹響過戰斗的號角,回蕩過報捷的馬蹄聲.…
井岡山的小路,充滿了紅色的傳奇。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經歷過革命熏陶和戰斗洗禮,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小路旁的石頭,可能就是當年紅軍學習的桌椅;小路盡頭簡樸的房子,可能就是當年紅軍的居住地;山下的米酒、紅米飯、南瓜湯和野菜,現在也成了參觀者必品的菜肴。
站在黃洋界,屹立高山之巔,俯瞰縱橫交錯、若隱若現的小路,思緒仿佛回到“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的戰場。耳畔似乎還回響著槍炮之聲時,山回路轉,一塊指示牌告訴你,那深溝里、大樹間的小路就是當年紅軍挑糧之路。于是,思緒順著那悠長狹窄的山路攀沿,重溫那溫暖動人的畫面,聆聽山間的風,眺望澗中的泉。
井岡山早已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已成為凝聚那個時代精神的化身,成為一座飽含著自強與奮斗精神的豐碑,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去努力進取、創造創新。
井岡山的小路,是一條彩帶,一端連著山腳,一端通向山頂;一頭系著過去,一頭伸向未來。②(作者單位: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父親的車
□李光燦
現在,父親的車停在了角落
他老了,背也彎了
我開著小汽車,載著父親駛向遠方
車里播放著熟悉的民謠
父親坐在副駕駛,臉上洋溢著微笑
我握著方向盤
就像握著父親曾經的希望
(作者單位:周口市淮陽區自然資源局)
兒時,父親的車是一輛自行車
腳踏板和車鏈子,咯吱作響
載著我穿梭在大街小巷
后座是我的童年
去外婆家,去集市
每一段旅程都充滿期待
后來,父親的車是一輛摩托車
發動機轟鳴著,車輪飛轉
留下一路塵土飛揚
我緊緊樓著父親的腰
感受著風從耳邊呼嘯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