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成立后,其戲劇組在一年多時間里主要創作和演出了《一家人》《人財兩空》《送郎上前線》《一條扁擔》等獨幕劇、小歌劇、活報劇作品。隨著新四軍第三支隊在繁昌保衛戰中取得勝利,戰地服務團的同志們深受鼓舞,創作熱情更加高漲,成功排演了三幕話劇《繁昌之戰》,這是新四軍最早創作的一部多幕話劇。
皖北皖南往返經過繁昌
1939年4月,葉挺到江北巡視,籌建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同行的有鄧子恢和羅炳輝、賴傳珠等領導同志。葉挺要求戰地服務團團長朱克靖帶領一個工作隊隨行,到江北新四軍駐地進行抗日宣傳,動員群眾參加抗日斗爭,并協助開展統戰工作。
此行去江北,因地域廣、時間長、任務重,戰地服務團抽調了21名年輕力壯的成員,組成第三工作隊,由朱克靖親自帶隊。工作隊分為戲劇組、歌詠組、繪畫組、民運組。4月25日,工作隊從云嶺出發,經過兩天的行軍,到達繁昌中分村新四軍第三支隊司令部駐地。27日,工作隊于黃昏時分開始急行軍,一路趕到江邊,隱蔽在油坊嘴渡口附近耐心等待。直到將近午夜時分,工作隊才抓住時機,從油坊嘴順利渡江抵達北岸。
半年后,工作隊踏上了返回皖南的歸程。他們長途跋涉,先趕到無為縣渡口夜渡長江,而后繼續行軍,直至抵達新四軍第三支隊司令部駐地繁昌中分村,才得以休整。與來時不同,此時,繁昌、銅陵一帶的沿江地區已恢復平靜,不見戰火。新四軍第三支隊副司令員譚震林特意前來慰問,囑咐大家在此休整兩日,再啟程返回軍部。
工作隊剛返回云嶺不久,便聽聞日軍再次進犯繁昌的消息。新四軍第三支隊指戰員英勇抗擊日軍,《抗敵報》也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朱克靖專門向戰地服務團全體同志傳達了前線戰況。由于繁昌是皖南的門戶要地,加之工作隊剛從那里歸來,大家對這場戰事格外關注。
很快,前線接連傳來新四軍第三支隊的捷報。不久,幾位從前線歸來的同志被朱克靖邀請到戰地服務團團部駐地進行座談,他還特意召集了李增援、邵惟、吳強和王于畊等幾位編劇一同參加。李增援是戰地服務團戲劇組組長,畢業于南京戲劇??茖W校,1938年1月在南昌參加新四軍戰地服務團。邵惟早年加入南國社,后來從南昌來到云嶺參加新四軍,1939年3月任軍教導總隊文化隊副隊長,1939年夏調入戰地服務團。吳強是1938年夏天來到皖南軍部的,分配到了軍政治部宣教部做戲劇工作,經常參加戰地服務團戲劇組編劇和演出。王于畊是保定女子師范的學生,1937年初冬來到山西臨汾參加八路軍學兵隊,結業后,分配到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戲劇組。4人中,邵惟年齡最大,50歲左右,李增援和吳強不到30歲,王于畊才18歲。
朱克靖對4人說:“這幾位同志剛剛從繁昌前線回來,你們好好聽他們介紹戰事情況,準備編劇?!?/p>
在一張不大的長方形木桌上,鋪著一張略微超出桌面的軍用地圖。從繁昌前線歸來的同志俯身指著地圖,詳細講解敵軍進攻路線和我軍反擊部署。他們生動介紹了峨山頭搏斗、塘口壩血戰的情況,還穿插講述了許多戰斗中的小細節。在這場熱烈的戰況匯報中,王于畊始終低著頭,快速地記錄著每一個細節。
集體創作多幕抗戰話劇
當天下午,朱克靖叫來副團長謝云暉與李增援、吳強、王于畊(邵惟有事請假)接著開會。朱克靖提出:“這次要寫個大戲,三幕劇行不行?劇情以我軍為主,表現出我新四軍英勇抗戰的精神和氣概,與人民的魚水關系以及和頑固分子作斗爭的情形。”
當時,在距繁昌不遠的地方如南陵、宣城等縣都駐有國民黨部隊,他們龜縮在后面,袖手旁觀,任由新四軍血戰。不僅如此,國民黨第三戰區還派來聯絡參謀,在新四軍中收集情報,散布謠言,誣蔑新四軍“游而不擊”“不能打大仗”,肆意向我軍挑釁,蓄意制造磨擦。在繁昌保衛戰的過程中,國民黨頑固派也在暗地里活動。我軍為了顧全大局,對他們的倒行逆施屢屢忍讓。
朱克靖認為:“為了維護國共合作統一戰線,不便直接揭露國民黨軍隊和國民黨黨政部門制造磨擦等問題?!贝蠹艺遄昧税胩欤瑢θ绾谓衣额B固派的險惡用心,頗感為難。
這時,王于畊想起在江北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個老板的房子,屋宇寬大,房間又多,我們部隊準備住在這里,可是,這個老板就是不讓住,態度非常蠻橫。鄧子恢知道了這件事,便叫人把老板喊來,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后來,老板便同意讓部隊住自己的房子。
王于畊講的這個故事,引起了李增援、吳強兩人的興趣,他們說可以在戲里寫這樣一個老板,再加上一個老板娘,使戲里有個女角色,老板娘的戲可以加多點,代表頑固分子,與積極擁軍的農民相對照,戲就會活潑得多。
大家在商量中大概敲定了三幕戲的大概情節,但第三幕,也就是激戰的一幕,由于在舞臺上不好表現作戰情況,加上3人都沒有戰斗經驗,一時都不知怎么寫。經過反復商量,3人研究出了一個大綱。李增援承擔了最難寫的第三幕,并提出由王于畊寫第一幕,吳強寫第二幕。吳強提出第一幕他已思考過,由他寫更方便,便決定由王于畊寫第二幕。
他們商定用兩三天的時間完成初稿。王于畊的第二幕,既要考慮與第一幕的銜接,又要寫好劇情的發展,情節要生動,要用對話刻畫好人物。因此她特別用心,字斟句酌,反復修改。初稿出來后,她拿給吳強、李增援看,并看了吳強的第一幕稿子,看看銜接得怎樣。三人分頭看完后,又討論了一番,相互提了意見,作了修改,最后由吳強統稿。
統稿后,朱克靖對劇本作了一些修改,叮囑說要抓緊排,一面排戲,一面修改,把戲打磨好。這部戲要在元旦慶祝會和軍民聯歡大會上演出,時間不算太緊,有半個來月的時間。
此時,從繁昌前線又傳來喜訊,繁昌保衛戰已是五戰五捷了!大家心情愈加激動。
在排戲的過程中,朱克靖經常來現場指導。前兩幕順利排完了,第三幕碰到了音響效果如何配合的問題。劇中有我軍的槍聲、手榴彈爆炸聲、炮聲,也有日軍的槍聲、擲彈筒聲、炮聲等,怎樣才能把這些聲音都表現出來呢?戰地服務團的能人是很多的,在敵后那樣簡陋的條件下,大家開動腦筋,做了個小木箱,一搖把手就是機槍聲,兩個小木箱同時搖,機槍聲就連成一片,十分真切。至于硝煙、火光等,也都搞得又簡便又逼真。槍炮聲大作時,指戰員們吶喊的沖殺聲也隨之而起,真是威風凜凜、撼人心魄,戰場的氣氛就這樣形成了。
在劇本創作的同時,吳強還創作了《繁昌之戰》的歌詞,由音樂家何士德譜曲。
《繁昌之戰》成功演出
1940年元旦,三幕話劇《繁昌之戰》在云嶺陳家祠堂軍民聯歡會上正式演出,臺下坐滿了觀眾,演出結束時,全場發出了熱烈的掌聲,演出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新四軍文藝戰士第一次創作、演出多幕話劇,演出的成功給劇目創作人員及戰地服務團的同志們以極大的鼓舞。
元旦過后的一天,漫天大雪,山坡田野都披上了銀裝。團部宣布上級命令,去新四軍第三支隊慰問演出。服務團演出隊在朱克靖率領下,踏雪出發了。
來到繁昌時,正趕上新四軍第三支隊在駐地中分村隆重舉行繁昌保衛戰五戰五捷慶祝大會。戰地服務團演出隊在新四軍第三支隊政治部的配合下,演出了話劇《繁昌之戰》,臺下掌聲雷動,演出再次獲得了成功。之后,戰地服務團演出隊還向當地政府及廣大群眾慰問演出了六七場,觀眾達五六萬人次。由于該劇再現了繁昌保衛戰激烈的戰斗場景,表現了新四軍第三支隊指戰員英勇無畏的精神,受到指戰員和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轟動一時。
演出歸來,軍部抗敵劇社召開了座談會,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參加了座談。袁國平在會上作了題為《論〈繁昌之戰〉及今后戲劇創作的方向》的總結講話,肯定了該劇的創作方向和主題,祝賀演出成功,也指出了不足之處,主要是對部隊戰斗生活還不熟悉。袁國平的講話整理出來后,刊載在1940年4月的《抗敵》雜志上。這對3名創作者是極大的鼓舞,在他們的戲劇創作生涯中是一個新的開端。之后,他們開始寫軍隊里的軍人,并緊密聯系當前斗爭實際;寫他們所接觸到的群眾,讓創作更直接地為革命戰爭服務,走上了一條新的創作之路,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胡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