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為天,吃飯這件事在中華文明的發展的不同歷程中都有其不同的歷史意義。傳統社會中“前店后坊”的飲食空間依托宗族社區形成慢食體系,而現代城市原子化結構催生了標準化快餐與預制菜的普及。然而,吃飯顯然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求的過程。“swauê”是在潮汕的特定文化語境下,基于對城市結構演變所形成的飲食形態的變化出發,討論在特定時代形成特定飲食形態的原因,同時以此為基礎,通過對未來城市生活中的飲食載具概念設想,探索如何通過創新設計滿足人們對品質化、個性化和情感認同的需求。“swauê”通過對快速移動功能以追逐新鮮食材、提供烹飪與互動空間等功能的實現,提供一個綜合載體,實現了食客品質化、個性化和情感認同的需求,構建了未來原子化社會的飲食服務流程體系。
指導老師評語:楊澤琳同學畢業設計選題來自自擬課題,針對我國低空經濟的需求,設計了“Swauê”——面向潮汕文化環境下的飲食形態與概念載具設計,對于低空經濟領域的設計實踐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楊澤琳同學畢業設計工作思路清晰,過程文檔完整,圖紙數據規范。交付了移動載具模型,工作量扎實。畢業設計方案的完成度高,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輸出的設計模型制作精美,展示性強。楊澤琳同學畢業設計的不足之處在于對于整體內艙系統的規劃比較初步,需要進一步從起飛-停靠-展開-收回完整的系統角度細化該載具涉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