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旨在通過因子分析法對環保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進行全面評價,明確影響績效的關鍵因素,為企業優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為行業發展政策制定提供參考。方法,選取50家環保類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提取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等13個核心財務指標,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數據進行降維處理,提取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4個公因子,并根據因子得分計算綜合績效排名。結果,研究表明,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是影響環保類上市公司績效的主要因素,貢獻率分別達到37%和32%。公司A綜合得分最高,2021年得分為4.90;公司B緊隨其后,得分為4.00;而公司E因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較弱,2021年得分為-0.90,排名墊底。結論,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的提升對環保類上市公司績效優化具有重要意義。部分公司需通過優化資本結構、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和加強供應鏈管理以改善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以期為環保類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和政府優化政策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因子分析法;經營績效評價;環保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長能力
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是企業管理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指標。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行業競爭加劇,環保類上市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如何科學評估其經營績效成為學術研究和管理實踐的課題。因子分析法作為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在信息降維、提取主要影響因子及優化評價模型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利用對環保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等關鍵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可以深入挖掘影響經營績效的核心因素,明確企業發展短板與優勢,為績效優化提供科學指導。本研究以環保類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基于因子分析法構建經營績效評價體系,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財務指標數據,通過提取公因子、計算因子得分以及綜合排序,揭示不同公司在經營績效上的差異性與關鍵影響因素。
一、選取數據與財務指標
(一)選取數據
樣本數據嚴格遵循證監會2022版行業分類標準,精選自上市公司的公開信息,專門聚焦于環保行業及其緊密相關領域。國泰安數據庫提供了50家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核心數據,這些企業涵蓋了環保設備制造、環保技術服務、清潔能源應用、廢物處理與資源回收等多個環保產業的關鍵環節。數據處理剔除了ST公司以及所有異常值,以確保所用數據的精確性、完整性和對環保行業分析的針對性
(二)選取財務指標
本研究提取了13個核心財務指標,即X1(流動比率)、X2(速動比率)、X3(現金比率)、X4(資產負債率)、X5(流動資產周轉率)、X6(總資產周轉率)、X7(凈資產收益率)、X8(息稅前利潤與資產總額比)、X9(營業毛利率)、X10(每股收益)、X11(總資產增長率)、X12(營業收入增長率)和X13(凈利潤增長率)。數據來源于2018-2022年公司財務報表,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原理,通過科學的數學建模方法對數據進行系統處理,為環保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綜合評價提供數據支持。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環保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分析
(一)原始樣本數據指標的適合度檢驗
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檢驗和Bartlett球形度檢驗驗證樣本數據的適用性。KMO值為0.761,表明數據具有較好的因子分析適用性;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卡方值為3120.341,自由度為78,顯著性水平為0.000,說明變量間相關性顯著,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二)提取公因子
表2基于因子分析法對上市公司經營績效進行研究。分析的核心在于選取了影響公司績效的多個因子,經過因子分析后,得到4個主要因子,并得出了各因子的貢獻率和方差百分比初始特征值中的每個因子的特征值,反映了各因子對數據的解釋能力。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被認為是有較大貢獻的。第一個因子的特征值為32.01,明顯高于其他因子,表明該因子對總方差的貢獻最大。提取公因子和旋轉平均方和載入的數據表明,各個因子在不同的旋轉方法下對不同變量的解釋程度。如第一個因子的貢獻率為79.90%,表示其對方差的貢獻非常顯著,而其他因子的貢獻較小。分析結果表明,提取的4個因子能夠較好地解釋公司經營效益的影響因素,且提取的因子總貢獻率較高。
(三)得出因子載荷矩陣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研究,本研究對提取的13個財務指標構建的4個公因子進行旋轉載荷矩陣分析。通過正交旋轉法獲得的因子載荷矩陣反映了每個公因子對指標的解釋能力。因子載荷反映了每個財務指標在不同因子上的貢獻大小。X1、X2、X3在因子1上的載荷較大,顯示這些指標對因子1有重要的解釋作用,而X4、X5則在因子2上有較大的載荷。因子解釋:第1因子與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密切相關,第2因子主要與反映公司償債能力的指標有關,第3因子則與反映公司經營活力的指標相關,第4因子與公司經營運作效率相關。這些因子反映了企業經營效益的多維度特征,因子分析法能夠有效地從大量指標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因子,為進一步優化公司管理提供依據,具體結果見表3。
(四)因子得分及因子表達式
本研究通過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計算各公因子的得分,并根據貢獻率構建綜合評價公式。通過計算得分,得到了每個公司在不同因子上的表現,每個因子后面列出了得分公式,得分公式通過各個財務指標的權重系數進行加權求和,最終得出綜合因子得分,這些因子得分有助于進一步分析公司在不同經營領域的表現,具體因子得分系數見表4,環保類上市公司綜合績效得分排名見表5。
基于表4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得出各因子的得分公式如下:F1=-0.05X1+0.33X2+0.25X7+0.12X10+0.26X8;F2=0.33X2+0.34X3-0.16X4+0.07X7+0.08X8;F3=0.46X5+0.46X6+0.06X7-0.11X12;F4=0.35X4+0.09X7+0.28X12+0.84X13。綜合評價公式為:F=0.37F1+0.32F2+0.20F3+0.11F4。
三、經營績效公共因子得分排名及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結果,2021年環保類上市公司綜合績效得分顯示,環保公司A和環保公司B始終位居前列,體現了其在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因子上的顯著優勢。環保公司A通過提升核心業務盈利水平和優化資產結構,在市場競爭中表現出較強的穩定性,其高得分主要歸因于高效的成本管控和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另外,環保公司A積極拓展新興業務領域,不斷優化供應鏈管理,增強了整體營運效率和市場占有率。環保公司B則通過持續的技術投入和產品創新,在成長能力因子上表現突出。2021年,其通過加強環保機械和智慧環保的布局,實現了收入的穩步增長。公司在金融政策支持下,優化資本運作模式,進一步鞏固了償債能力,為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環保公司B在營運能力因子上的表現相對薄弱,表明其在提升庫存周轉和供應鏈效率方面仍有改進空間。相比之下,環保公司C近年來雖然在成長能力因子上有所提升,但由于營運能力因子得分較低,其綜合排名有所下降。公司主要面臨資產利用率較低和資金周轉緩慢的問題,這可能與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以及未能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有關。環保公司C須加大對新市場的開拓力度,并通過引入智能化管理工具提升供應鏈效率,以進一步優化整體經營績效。環保公司D和E的綜合得分持續下降,反映了其在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上的雙重不足。環保公司D近年來在主業盈利水平上未見顯著提升,同時債務規模過大導致償債壓力持續增大。環保公司E的長期經營低迷則顯示出其財務和經營結構存在深層次問題,需進行徹底的戰略調整,包括削減非核心業務和引入外部合作資源以改善現金流狀況。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環保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研究,明確了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四大因子對綜合績效的影響。研究表明,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因子是推動公司綜合得分提升的主要動力,而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則是部分公司面臨的短板問題。環保公司A和環保公司B憑借強大的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在排名中持續領先,體現了其在核心業務和市場競爭中的優勢。相比之下,環保公司C、D和E的綜合得分逐年下降,反映出在資本結構優化和營運效率提升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研究還發現,環保類上市公司在面對市場波動和政策變革時,需重點關注核心業務能力的鞏固與財務結構的優化,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研究進一步分析了部分公司的實際情況,發現某些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些公司在核心業務及市場競爭力上的優勢較弱,影響了其整體業績的提升。因此,企業在加強核心業務的同時,應著重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并確保在擴展市場和增加生產力時能保持較好的財務穩健性。本研究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推動了企業在當前復雜經濟環境下的轉型與創新,同時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建議,助力相關政策的優化與完善,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研究建議
1. 提升核心業務盈利能力,加強產業鏈整合與高附加值產品開發
上市公司應增強其盈利能力,并通過優化現有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來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此為基礎,建議公司應通過強化資源整合,推動技術創新,實現產業鏈的優化升級,并重點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進行產品和技術的適應性調整。進一步講,產業鏈整合的優勢在于通過協同效應降低成本,同時通過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話語權和利潤空間。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企業必須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只有通過加速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優化,才能在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2. 優化資本結構與資金管理,增強企業償債能力與抗風險能力
企業資金管理是確保公司健康發展的關鍵。較多公司通過優化資本結構、拓展融資渠道、降低債務壓力,從而提升財務穩健性和運營效率。這一過程中,重點是增強現金流管理,通過流動資金監控及債務結構的調整,確保公司在面臨突發市場風險時能夠穩步應對。另外,提升資金使用效率能優化公司的財務狀況,還能提升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企業在進行融資時,應根據市場需求和經營周期靈活調整融資策略,以保障資金的充分利用和償債能力。
3. 提升營運能力,強化供應鏈效率與市場響應速度
隨著市場的快速變化,企業必須具備更強的應對能力和靈活調整策略的能力。企業要根據自身所處的產業環境及技術變革趨勢,增強在供應鏈管理上的應變能力,做到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從而提升經濟效益。企業可通過建設更為靈活的供應鏈體系、加強倉儲及物流管理,提高庫存管理效率,從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在市場需求變化較大時,快速調整生產計劃、采購策略等,能夠有效降低成本,保持競爭力。
4. 借助科技創新與多元化發展路徑,激發成長能力因子的潛力
公司應該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并積極拓展新的業務領域,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技術創新不僅能夠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夠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加強自主研發,企業可以增強技術壁壘,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研究建議企業要注重創新領域的拓展,并在其原有的市場基礎上發展新的產品和服務,以實現更廣泛的市場覆蓋。比如在綠色環保、智慧產業等新興領域投資,提升公司在新興行業中的市場份額。另外,技術創新不僅局限于產品的提升,還涉及生產過程的優化、管理方式的創新等。只有通過全方位的創新,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長期的優勢。。
提升核心業務盈利能力、優化資本結構、強化市場響應能力以及推進技術創新和多元化發展是企業在現代市場環境中實現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路徑。面對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企業需要在已有的業務基礎上進行改進,還需要在戰略布局、資本管理及創新能力方面進行深度調整和優化。通過上述建議的實施,企業能夠提升其經營效益、應對外部變化,同時增強在行業中的競爭力,最終實現可持續增長與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敏敏.基于因子分析法下汽車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上海商業,2024(08):92-93.
[2]葛艷娜.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教育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4(02):65-67.
[3]宋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A股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江蘇商論,2024(03):80-83.
[4]余夢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乳品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J].中國乳業,2023(10):20-23.
[5]王攀.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研究[J].紡織報告,2023,42(08):54-56.
[6]徐崇烜.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物流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J].物流技術,2023,42(07):59-64+115.
[7]馮雅雯.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白色家電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08):92-94.
(作者單位: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