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及硬、軟件設備的不斷升級,企業舊有的財務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為了使企業財務數據的存儲和交互更加便捷,構建財務制度的信息化、規范化、體系化的創新模式,文章采用分類討論的研究方法,以影響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內、外部影響因素為突破口,研究各種財務管理創新模式的特征與適用范圍,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若干條切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質量的路徑,以期待為廣大企業的財務管理創新提供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財務管理;影響因素;創新途徑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已難以滿足企業對高效、精準、智能化管理需求,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正面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所引發的變革。在此背景下,企業勢必要探索并實踐當前財務管理創新模式,以確保其財務活動對外能夠應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對內能夠推進財務管理功能的結構化調整。
因此,各企業應本著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特點,結合自身的主觀驅動因素,選擇適合自身的財務管理創新模式,并加強財務管理創新的支撐力度,克服數據安全、技術選型、人才短缺等現實難題,通過思維創新、組織引領、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等有效途徑,長效性地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成功轉型。
一、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模式概述
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在數字經濟發展初期,電子商務、數字支付等技術創新支撐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新交易模式,也是這一階段的財務管理創新主要形態。而在當下,數字經濟時代已進入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為代表的新發展階段,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主要體現在通過對財務數據的挖掘和分析,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并尋找新的增長點。
從發展眼光來看,當下的財務創新模式與數字經濟發展初期的財務創新模式截然不同,不再單純是信息技術的應用,而是隨著企業發展狀況而體現出不同的財務管理形態。具體而言,當下的財務管理創新模式可分為財務共享模式、業財融合模式、分權監督模式等,不同的創新模式在其理論、理念、目標、結構等層面又存在差異化,但其實施路徑均圍繞財務數據的高效、安全、自動化處理而展開,最終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模式轉型。
二、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模式的影響因素及其變化
(一)外部環境影響因素及其變化
外部環境對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模式的影響,主要來源于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如國家財政、貨幣等經濟政策的變化,或者市場競爭的加劇、數字化技術的重大革新等,都會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造成一定的沖擊,從而引發財務管理模式的不穩定。
例如,國家經濟、貨幣政策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使企業的財務決策發生明顯變化,因而財務管理模式也要根據財務決策進行調整。再如國家對稅法、會計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導致企業現有財務活動的規范性、合法性地位會發生改變,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勢必要通過創新來適應這種變化。再如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進步,則會推動企業財務管理相關信息化工具的更新與迭代,一些新的財務管理工具和方法涌現,與之相關的財務應用會發生顯著變化,乃至在各相關單位中形成連鎖反應。
當前企業大多都引入了財務管理相關的數字化平臺,而以上這些變化,都要求財務管理平臺具備一定的承載力和可擴展性,在應對這些外部環境影響因素時候,可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如增設新功能、調整工作模式等,以確保其能夠適應財務管理的新要求。
(二)內部環境影響因素及其變化
內部環境對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模式的影響,主要來源于對企業行為的調整,包括企業規模、組織架構、管理目標、戰略規劃等,主要影響財務管理模式中的內部控制機制。
例如,鑒于企業發展需要,企業高層領導對優化企業財務資源的需求增強,對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推動力度增強,導致財務管理模式產生了創新和升級需求;再如,隨著企業業務范圍的拓展,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企業當前的管理需求,因此企業經營者要求財務部門做出創新性的改變,以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再舉一例,企業在當下雖對財務管理創新需求不大,但為了適應未來發展趨勢,要將以賬面管理為主的管理方式轉變為以數據為驅動的管理方式,做出了“先建設、后適應”的企業財務管理前瞻性決策,必然會導致企業內部出現財務管理理念的巨變,自上而下地引發了企業財務管理思維方式、職業素養乃至組織架構的調整與變化。
以上種種內部環境影響,均會導致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以適應企業當前發展的客觀需求。
三、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模式類型
(一)財務共享模式
財務共享模式,指企業建立專門的共享財務中心或獨立財務企業,集中處理、反饋財務數據的一種財務管理模式。財務共享模式的創新目的在于,將以母公司為核心的上、下游組織單位中分散的、重復的財務業務流程在共享財務中心進行整合,以標準化、專業化的財務手段,提高處理效率、信息透明度、風險控制能力。
財務共享模式具有統一標準、統一規范及規模化效應,能夠優化組織內部的各級財務流程中的冗余操作,減少各方財務信息不對稱、不對口的影響,提高各單位財務處理速度和準確性,降低各方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適用于分支機構眾多的集團化企業,或者上、下游產業鏈成員眾多的大型企業。
(二)業財融合模式
業財融合模式,又稱業財一體化模式,指企業內部打破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將業務和財務活動視為一個整體,通過整合雙方資源消除信息孤島、實現高效對接,使風險控制、成本控制等核心財務功能更高效地為業務決策提供支持,最終實現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增強整體競爭力的目的。
目前支持業財融合的信息系統平臺有ERP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業務智能分析系統等,這些信息系統對企業的組織架構提出了新的要求,組織架構要以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協作機制為基礎進行調整,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也要進行再造,以便在財務信息的傳遞、執行層面提高效率,適用于對財務信息處理速度和效率要求較高、處理要求較為靈活的中小型企業。
(三)分權監督模式
上文提到,財務共享模式的目的是統一財務政策,以充分發揮母公司的財務導向和調控作用,而分權監督模式分權與財務共享模式相反,企業將財務管理決策權下放給子公司與其他各級單位,下放決策權單位確保其財務管理符合母公司財務戰略要求即可,母公司僅對其重大財務決策進行審批和監督。
分權監督模式可通過企業辦公平臺進行運作,通過明確各級成員權責范圍并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子公司在享有財務自主權的同時接受集團企業的財務調控,集團公司僅需對重大財務決策進行審批和監督,減少了管理層次和管理成本。分權監督模式適用于企業集團規模較大、業務多元化或子公司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情況。
四、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模式類型的創新研究
(一)財務共享模式的創新研究
企業財務共享模式的創新之處,在于將企業與財務核算有關的各個業務單元的工作予以集中,建立一個獨立的財務服務中心。目前財務中心有兩種類型:1.職能擴大化的財務部門。這種財務共享模式將集團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主要職能擴大化,提高財務管理的標準化與精細化程度,確保各類財務數據從源頭采集到加工處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源可溯、真實可靠,以滿足集團企業、下屬單位和業務部門不同業務需求和管控要求。2.獨立的財務管理公司。將財務共享功能從集團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中分離出去,成立獨立的財務管理公司,只負責管理各子公司的財務信息處理及反饋,與各下屬子公司是平級單位。
根據調查研究表明,那些經營范圍涵蓋多產業鏈、下屬平級單位眾多、管理結構扁平化的集團企業,多選擇前者,而經營范圍“一主多副”的集團企業為了避免內部管理觀念不統一、各部門與領導之間的干涉等因素影響財務數據質量,則多選擇后者。
(二)業財融合模式的創新研究
業財融合模式的創新之處,在于通過整合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而發揮指南性作用。一些企業在業財融合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例如,有的在業財融合后,各部門實行了信息共享、協同工作,不必要的溝通和流程環節得以減少,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有的則在財務分析與業務決策之間建立了緊密關系,減少了無效投資,提高了資金周轉率;還有部分企業則提高了識別和評估業務風險、財務風險的靈敏度,從而強化了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
從綜合效果來看,能夠同時實現以上優化效果的企業少之又少,大多數企業在實施業財融合時,都是本著實際需求對財務管理進行再造,在信息系統建設、組織架構調整、流程再造和人員培訓方面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多采取有取有舍的策略。
(三)分權監督模式的創新研究
分權監督模式雖然將財務管理決策權相對分散于各子公司,但由于其以辦公自動化為依托,可以財務審批為抓手,保證在集團整體財務政策統一的前提下,避免各級子公司的財務資源浪費。在各子公司采用的辦公自動化平臺中,允許其體現出一定的自身特點,例如有的子公司以業務流程為核心,其財務管理的特點偏重運營管理;有的子公司以運營項目為核心,其財務管理的特點就偏向于重視合同管理;還有的子公司偏重現金流控制,其財務管理的特點就以監控資金流向為核心。而集團企業在實行分權監督模式的過程中,監督的偏重點也會隨著客觀需求進行調整,以確保企業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除了辦公自動化系統外,分權監督模式還通過定期召開遠程財務會議的方式,以審查子公司根據市場需求自主配置財務資源的合理性及規范性,以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途徑
(一)構建匹配時代特征的組織架構模式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財務管理理念發生了顯著變化,隨之而來的就是調整組織架構。但是,組織架構的調整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敏感行為,需要在了解和分析企業實際管理情況的基礎之上,循序漸進地設計與調整與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相匹配的管理機制。新的組織架構要切合數字經濟時代的特點,在財務管理領域充分實現互聯、互通、共享:1.財務共享模式的創新途徑。由于集團化企業調整組織結構進程往往較緩慢,而其實現財務共享又需自上而下地搭建復雜平臺,難度和阻力相對較大,因此可采取一些自下而上的思路,可在分支機構和子公司進行試點,待模式成熟穩定后再逐步推廣。2.業財共享模式的創新途徑。中小型企業往往對內部業財融合的需求較為旺盛,其組織架構的變革可在網絡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通過核心數據流來配置人力資源,抓住生產經營核心環節的數據資源配置關鍵崗位,從企業內部各部門一一打通財務管理領域的舊有壁壘,帶動財務數據的組織與協調。3.分權監督模式的創新途徑。由于分權監督模式除財務管理之外,其他延伸功能多采取放權處理,因此從宏觀角度來看,除了財務中心、內部審計等財務、風控等企業核心部門以外,也要規劃好企業外部相關單位的財務數據信息接駁工作,諸如政府職能部門、監管機構、銀行、第三方審計機構、上下游相關企業等,保證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實現的財務管理功能適度延伸、有效覆蓋,各相關單位就財務數據、業務信息和資金流動情況等能夠及時與總部互通、共享,充分利用財務數據創造價值。
(二)為財務管理的創新選擇合適的支撐應用工具
當前數字經濟時代的應用工具具備鮮明的平臺化特征,其功能遠比傳統的單一功能財務數據處理系統更為全面,且必須在電子化和智能化的平臺(數字化管理系統)上發揮作用。各種應用工具是財務管理智能化的實現手段,其種類繁多,內容涵蓋了財務相關數據的存儲、清理和預處理等層面,從工作性質上可分為四類:1.財務流程自動化工具。以各類AI財務軟件為代表,又可細分為移動財務管理應用軟件、定制化財務報表工具、智能合約工具等,作用是通過預設的規則和算法自動化執行票據處理、報銷審核、賬單生成、交易結算、定制報告等功能,可以將財務人員從重復性財務工作中解放出來,因此當前屬財務部門必備工具,財務人員必須掌握其應用。2.數據分析工具。以BI(商業智能)工具為代表,企業應在大數據分析平臺引入BI工具,將復雜的數據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圖表和報表,使財務管理人員更好地了解財務狀況,提高對財務管理的控制力,分管領導、財務部門負責人應配備此類信息化工具。3.成本控制與優化工具。對于業務流程標準化從程度較高的大型集團化企業而言,以成本會計為代表的財務骨干的主要職能是識別業務流程中的高成本活動及環節,對ABC分析軟件的依賴性較高;而對于業財融合模式的中小型企業而言,運營管理部門則需選擇BPR(業務流程再造)工具進行內部采樣,以消除阻礙業財融合的業務流程步驟和環節,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4.分析與監控工具。風控部門的核心應用工具,用于供應、審計和合規管理等領域,可通過數據分析、預測識別和管理財務風險,協助財務部門提高財務管理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總體來看,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支撐應用工具并不限于財務部門,而是貫穿了企業各個與財務相關部門的實際需求,在財務管理創新實務中,不僅財務部門需要提高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其他業務部門也應進行相應的財務數據接口建設,以推動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模式發展。
(三)強化安全合規的風險控制機制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除了推進了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外,由于其技術的復雜性和信息透明機制影響,也給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模式帶來了不同等級的安全漏洞問題。財務人員在技術應用層面上較容易上手,卻在網絡安全治理層面上缺乏專業性,企業應構建與財務管理創新模式匹配的風險識別和控制機制,實時識別并妥善應對財務管理中的風險類型,并且主要針對兩類風險類型創建匹配的風險識別與控制機制。
第一類是對數字化技術本身的風險控制。企業應首先強化信息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業財融合,信息部門根據財務部門提交的數據敏感程度和重要程度報告對其進行分類與分級管理,由信息部門利用技術手段對業務系統和財務數據進行持續監控與審計,對其中所產生敏感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并在與財務部門和其他業務部門的數據共享過程中采取脫敏措施,降低數據泄露風險,并建立數據泄露應急響應機制,確保在數據泄露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
第二類是完善與創新模式匹配的內部監控與審計機制。企業應加強風控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業財融合,由風控部門與財務部門合作建立對財務風險的提前識別和預警機制,將各類專項風險評估與重大決策風險評估相結合,并在企業財務風險防控策略中明確各類風險響應流程及其相應處理規范,一旦發現財務風險苗頭立即啟動。
(四)重視財務管理人員素質的需求變化
當前,仍有部分企業領導層認為,當前財務管理創新就是掌握信息化財務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創新模式中,新型財務人員對于企業戰略規劃和價值創造方面的作用。在數字經濟時代,培養一個合格的財務人員不能僅僅滿足于熟練操作信息化財務工具,還要具備強烈的合規意識。因此,企業需要定期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和教育,以全面提高其智能化素養、信息素養與合規素養。
智能化素養的主要培育目標,是提高財務人員對先進財務工具的適應能力和應用能力,企業應通過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可以提升財務人員執行財務平臺、應用工具操作時的規范性,增強對智能化財務平臺核心流程和關鍵技術的掌控能力。
信息素養的主要培育目標,在于使財務人員增強對各類財務信息的加工、處理、運用能力,使企業內部的傳統財務人員更快適應新崗位需求和新工作內容,加速推進自身專業素養的升級轉型。
合規素養的主要培育目標,是樹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與崗位需求最為適配的價值觀,由于信息化財務數據的敏感性,傳統的風險與合規文化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中又萌生了全新的內涵,企業應積極開展合規培訓教育,包括法律法規、合規政策等方面,提高員工的合規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經濟時代為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對企業與利益相關方的信息交互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財務管理所選擇的創新模式為企業所帶來的戰略價值不盡相同,所以企業應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不斷優化和完善符合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創新模式,借助數字化工具重塑財務管理流程,構建開放、協同、智能的財務管理系統,幫助企業提升決策效率、強化風險控制,促進與企業相關各方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價值共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企業全生態鏈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丹丹.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經濟師,2025(01):63-65.
[2]張躍東.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智能化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3(33):122-125.
[3]惠先穎.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影響因素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18):127-129.
[4]楊凈雯,馮祺.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研究[J].營銷界,2023(06):137-139.
[5]楊智勇.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芻議[J].活力,2023,41(12):31-33.
[6]吳淑芳.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探討[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2(06):18-20.
[7]盛天松.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02):55-57+122.
[8]方芳.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03):193-194.
(作者單位:鄭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