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聚焦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對品牌忠誠度的作用路徑,基于文獻分析與實踐觀察,揭示了綠色營銷傳播與品牌忠誠度之間的轉化機制,研究發現,綠色營銷傳播策略經由認知、情感、價值、行為和社會五條路徑綜合作用于品牌忠誠度形成。針對當前綠色信息真實性障礙、情感連接不足、價值沖突、行為差距與社群局限等問題,提出了環保知識傳遞與信任構建、責任感激發與情感聯結、可持續價值觀塑造、綠色消費實踐引導及社群參與強化的整合路徑策略,為企業實施綠色營銷傳播、提升品牌忠誠度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綠色營銷;品牌忠誠度;傳播策略;作用路徑;可持續價值
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與消費者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綠色營銷已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企業如何利用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塑造品牌形象并培養消費者忠誠度,成為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關鍵議題。現有研究大多關注綠色營銷對品牌資產的整體影響,或聚焦特定綠色傳播技術的應用效果,缺乏對綠色營銷傳播影響品牌忠誠度內在機制的系統探討。本研究旨在剖析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對品牌忠誠度的作用路徑,揭示二者關系中的轉化機制,首先,梳理綠色營銷與品牌忠誠度的理論基礎,分析綠色營銷傳播策略的構成與特征。其次,識別當前綠色營銷傳播與品牌忠誠度關系中的主要問題。再次,從認知、情感、價值、行為和社會五個維度深入探討作用路徑。最后,提出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優化建議,為企業構建綠色品牌與提升消費者忠誠提供理論指導與實踐參考。
一、綠色營銷與品牌忠誠度的理論基礎
(一)綠色營銷概念與發展
綠色營銷是企業在市場活動中融入環保理念,把可持續發展原則貫穿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包裝運輸及售后服務全過程的系統性營銷策略。其理論根源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的生態營銷,當時主要關注環境污染與資源保護;20世紀80年代發展為環境營銷階段,重點轉向清潔生產技術與生命周期評估;20世紀90年代至今則演變為可持續營銷,注重經濟效益、社會責任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現代綠色營銷已超越單純的產品環保屬性宣傳,發展為整合企業環境責任、可持續理念與品牌價值的戰略體系,強調企業與消費者、社會環境的長期共生關系。這一發展歷程反映了市場經濟下企業對環境責任認知的深化與綠色價值理念的逐步完善,成為企業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
(二)品牌忠誠度的內涵與維度
品牌忠誠度指消費者對特定品牌形成持久偏好并持續購買的心理傾向與行為表現,是企業品牌資產的核心組成部分。從理論構成看,品牌忠誠度呈現多維結構特征:行為忠誠體現為消費者的重復購買行為與購買比例;態度忠誠表現為對品牌的情感依附與心理承諾;認知忠誠反映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與價值評價;意向忠誠則包含未來持續購買與推薦的意愿。品牌忠誠度形成機制涉及感知價值、滿意度、品牌信任、情感連接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其發展遵循從認知到情感、從行為到承諾的漸進過程。高水平的品牌忠誠不但帶來穩定的消費者基礎和市場份額,還能降低營銷成本,提升品牌溢價能力,形成競爭壁壘,是企業獲取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資產。
二、綠色營銷傳播策略的構成與特征
(一)綠色營銷傳播策略的構成
綠色營銷傳播策略是企業整合環保理念與品牌傳播的系統性方案,其構成要素涵蓋多個層面且彼此關聯。綠色產品屬性傳播作為基礎,著重展現產品在材料選擇、生產工藝、能源消耗及廢棄處理等環節的環保優勢,為消費者提供客觀評估依據;綠色認證與標簽傳播則利用權威機構認證增強環保主張的可信度,降低消費者辨識成本;綠色企業形象傳播將視角擴展至整體企業層面,展示企業環保理念、環境管理體系與社會責任實踐;綠色生活方式引導則超越產品本身,引導消費者形成可持續消費觀念與習慣,建立價值共鳴;綠色參與互動傳播則鼓勵消費者親身參與環保行動,創造沉浸式體驗。這些要素在實際傳播中相互融合,形成立體化的綠色營銷傳播矩陣,既滿足消費者對環保信息的多層次需求,又能有效塑造品牌的綠色形象與價值。
(二)綠色營銷傳播策略的特征
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呈現獨有的特征,反映了其區別于傳統營銷傳播的本質屬性。真實性是綠色傳播的根本特征,要求企業確保環保主張有實際支撐,避免夸大宣傳引發的“漂綠”質疑;專業性體現在環保信息需具備嚴謹科學依據,既保證專業準確又兼顧易于理解;情感性強調在理性環保信息之外,激發消費者的環境責任感與生態情懷,形成情感共鳴;參與性注重消費者在環保行動中的主體地位,創造互動參與機會;整合性要求綠色理念與品牌核心價值自然融合,實現品牌傳播的一致性;長期性則體現在環保承諾需持續踐行與傳播,而非短期營銷策略。這些特征相互依存,共同構成有效綠色營銷傳播的評判標準,體現了綠色營銷傳播既服務于企業商業目標,又承擔環境教育與社會責任的雙重價值定位,為品牌建立可持續競爭優勢提供了獨特路徑。
三、綠色營銷傳播策略與品牌忠誠度關系的問題分析
(一)綠色信息的真實性與專業性障礙
綠色營銷傳播在塑造品牌忠誠度過程中面臨信息真實性與專業性的雙重挑戰。市場中大量企業存在環保宣稱夸大或證據不足的現象,消費者難以辨別綠色信息的真偽,導致普遍的信任危機與懷疑態度。環保數據的專業性與復雜性又使普通消費者難以理解與評估,如碳足跡計算方法、生物降解材料標準、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技術指標超出了大多數消費者的知識范圍,這種信息不對稱狀態促使消費者采取防御性態度,對企業綠色宣稱持懷疑立場。當綠色信息缺乏可驗證性或解釋性時,消費者難以形成對品牌環保主張的認知信任,進而阻礙了品牌忠誠度的基礎建立。真實性與專業性障礙不僅影響單個品牌的信任建立,更對整個綠色市場造成負面溢出效應,形成惡性循環,使消費者對所有綠色主張產生普遍質疑,最終影響綠色營銷傳播轉化為品牌忠誠的效果。
(二)環保責任感與品牌情感關聯不足
大部分綠色營銷傳播策略過度側重環保屬性的理性宣傳,忽視環保責任感與品牌情感的有效連接,致使環保訴求停留在功能層面而未能轉化為情感共鳴。企業環保傳播多聚焦產品環保特性或環保成就的展示,缺乏情感敘事與價值共鳴的構建,消費者接收到的是冰冷數據而非溫暖情感。環保責任感作為一種社會性情感,若無法與品牌個性和情感世界建立關聯,則難以轉化為對品牌的情感依附。許多消費者認同企業的環保行為,卻未能把這種認同轉化為對品牌的情感連接。理性與情感的失衡導致環保責任感成為懸浮的情感,無法錨定在品牌關系中,消費者雖贊賞企業環保努力,卻不會因此產生品牌偏好與情感忠誠。缺乏情感關聯的環保傳播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差異化優勢,無法有效支持品牌忠誠度的情感維度構建,使綠色營銷傳播的情感轉化路徑受阻,削弱了綠色營銷對品牌忠誠的深層影響。
(三)可持續價值主張與消費者價值觀沖突
企業綠色營銷傳播中的可持續價值主張與消費者現有價值觀存在多層次沖突,阻礙了深層品牌認同的形成:經濟層面上,綠色產品因環保工藝與材料所導致的價格溢價與消費者追求經濟實惠的價值預期不符,當環保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時,價值認知差距尤為顯著;功能層面上,部分綠色產品在使用便利性、效果立竿見影程度或美觀度方面讓消費者感知到一定妥協,與消費便利性需求產生矛盾;生活方式層面上,綠色消費往往要求改變既有消費習慣,增加分類、回收等額外步驟,與消費者便捷生活期望相抵觸;文化層面上,綠色消費的克制與理性特質與消費社會的享樂主義文化存在根本性沖突。這些價值沖突使消費者難以將綠色品牌納入自我認同體系,即使認可綠色價值的理念正確性,實際消費決策中仍會優先考慮符合自身主導價值觀的品牌。價值觀沖突導致綠色營銷傳播難以轉化為基于深層認同的品牌忠誠,制約了品牌忠誠度的價值路徑效果。
(四)綠色認知與實際購買行為的差距
學術研究與市場實踐均發現綠色營銷傳播面臨認知與行為之間的顯著鴻溝,消費者環保態度與實際購買決策常呈現脫節狀態。調研數據反復證實,聲稱重視環保的消費者比例遠高于實際購買綠色產品的比例,這種“綠色態度-行為差距”嚴重影響了綠色營銷傳播向品牌忠誠轉化的效率。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復雜多樣。消費者在實際購買情境中面臨多重決策因素的權衡,環保屬性常被價格、便利性、功效等傳統因素所壓倒。綠色產品的環保收益具有長期性、社會性特征,而成本卻需個體即時承擔,違背了即時滿足的消費心理,綠色產品使用體驗不足導致消費者缺乏實際感受與記憶錨點,難以形成重復購買動機。市場中綠色產品可獲得性與曝光率不足,增加了消費者的搜尋成本與轉換成本,認知與行為的不一致性使綠色營銷傳播難以有效轉化為行為忠誠,消費者可能對品牌環保理念表示認同,卻未將這種認同轉化為持續購買行為,最終影響品牌忠誠度的行為維度建立。
(五)綠色社群建設與品牌互動的局限性
眾多企業的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在構建品牌社群與促進互動層面存在明顯局限,制約了社會化路徑對品牌忠誠度的強化作用。綠色社群建設常面臨參與門檻過高的問題,環保知識要求與特定生活方式傾向使社群成員局限于環保意識強烈的小眾群體,難以擴展至普通消費者群體。綠色社群活動設計往往側重環保理念而弱化品牌元素,導致社群凝聚力與品牌關聯度脫節,消費者可能認同社群價值卻未形成品牌偏好。市場中的綠色社群互動多停留在線上傳播或臨時性線下活動層面,缺乏持續性互動機制與價值共創平臺,難以形成穩定的社群歸屬感與品牌聯系。企業主導的綠色社群普遍過度強調正面環保成就展示,忽視真實問題討論與解決過程的共享,降低了社群的真實感與信任度。這些局限性導致綠色社群難以發揮品牌關系強化的作用,消費者雖參與環保活動卻未建立深層次的品牌連接,社群互動未能有效轉化為社會認同與品牌忠誠,削弱了綠色營銷傳播的社會化路徑效果與長期品牌關系構建。
四、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對品牌忠誠度的作用路徑分析
(一)認知路徑:環保知識傳遞與品牌信任構建
有效的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在品牌忠誠度形成過程中首先作用于消費者的認知層面,促進環保知識的系統性習得與品牌信任的理性構建,為品牌忠誠奠定堅實的認知基礎。科學透明的環保信息傳遞機制消除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長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狀態,使消費者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產品環保屬性的真實性與專業價值。先進企業普遍采用環保信息可視化技術將復雜環保數據轉換為直觀圖表與互動界面,結合簡化表達技巧降低消費者的認知負擔;產品全生命周期環保數據的公開展示大幅增強了傳播內容的可驗證性與透明度;權威環保認證的戰略性獲取與有效展示為品牌環保主張建立了可信的第三方背書;環保創新與技術優勢的科普式傳播則滿足了消費者對專業知識的深度理解需求。認知路徑作用于品牌忠誠的核心機制在于,消費者在掌握充分環保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理性評估品牌的環保主張真偽與價值,形成基于事實而非情緒的品牌信任,有效減少購買決策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感知。當消費者對品牌環保承諾形成認知認同并確信其真實性后,這種認同逐步轉化為持久的理性信任,不但為重復購買行為奠定堅實基礎,還能顯著增強品牌抵抗負面信息與競爭誘惑的能力,最終實現從環保信息傳遞到品牌忠誠形成的認知轉化過程,形成基于理性認知的品牌忠誠基礎。
(二)情感路徑:環境責任感與品牌情感聯結
卓越的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在構建品牌忠誠度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消費者的環境責任感并將其轉化為品牌情感資產,構筑品牌忠誠的情感維度。富有創意的情感化環保敘事摒棄了傳統綠色營銷中單調的數據陳列,采用感人的品牌故事講述企業環保歷程與使命,在消費者心中埋下情感認同的種子。環保議題的人文關懷表達將抽象的環境問題具象化為對人類命運與自然和諧的思考,引發消費者的深層情感共鳴。精心設計的消費者參與式環保體驗為消費者創造了親身感受的機會,利用情境記憶強化環保情感烙印與品牌關聯。社會認同與環保身份建構策略滿足了消費者表達生態價值觀的精神需求,情感路徑作用于品牌忠誠的核心機制在于將消費者對環境的情感關切轉移至品牌關系中,形成穩固的情感依附。當消費者將品牌視為環保價值觀的代表者時,購買行為超越了功能滿足,成為情感表達與自我認同的載體。環保責任感與品牌情感的融合產生了超越理性判斷的情感忠誠,增強了品牌應對價格競爭的免疫力,并促使消費者成為品牌的自發傳播者,形成基于情感共鳴的忠誠群體。
(三)價值路徑:可持續價值觀與品牌認同形成
精心設計的綠色營銷傳播策略能夠構建鮮明的品牌可持續價值觀,促進深層次的品牌認同形成,奠定品牌忠誠的價值基礎。品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清晰表達需要明確定位與持續闡釋,把抽象價值具體化為消費者易于理解的主張。環保價值與產品功能價值的融合呈現消除了二者沖突感,實現價值協同,長期環保承諾與實踐的一致性展示增強了價值主張的可信度與穩定性,消費者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關聯建立則縮小了品牌價值與個人價值的距離。價值路徑影響品牌忠誠的機制在于,消費者認同品牌的可持續價值觀時,品牌成為自我價值體系的延伸,購買行為不僅滿足功能需求,更成為價值表達的手段。價值認同超越了理性評價與情感偏好,形成基于自我概念的深層忠誠,基于價值共享的品牌忠誠具有顯著的穩定性與抗干擾性,使消費者愿意為認同的價值承擔額外成本,并在不同產品類別中尋求同一品牌,形成跨品類忠誠。品牌經過有效的綠色營銷傳播,能夠與消費者建立深層次的情感聯系,進而增強品牌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認同。這種基于可持續價值觀的品牌忠誠,不但促進了長期的消費者忠誠度也助力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獨特的市場地位。
(四)行為路徑:綠色消費實踐與品牌忠誠養成
創新的綠色營銷傳播策略能夠引導消費者從認知到行動,促進綠色消費實踐,最終培養穩定的購買習慣與品牌忠誠。綠色消費行為的引導與簡化減少了環保行為的復雜性,降低行動門檻,環保消費激勵機制的設計提供了即時強化,彌合長期環保收益與短期個體成本的鴻溝,綠色產品使用體驗的優化確保消費者獲得功能與情感雙重滿足,強化積極反饋。消費者環保行為的正向反饋則增強了環保行為的可見性與價值感,形成行為持續動力,行為路徑作用于品牌忠誠的核心機制是將綠色認知轉化為具體購買行為,繼而發展為穩定的消費習慣。消費者多次重復購買綠色產品并獲得滿意體驗后,逐漸形成習慣性忠誠,降低了品牌轉換的可能性。綠色消費實踐還能強化消費者的環保自我認知,促使未來行為與自我認知保持一致,形成良性循環。行為路徑直接作用于購買決策,是綠色營銷傳播轉化為品牌忠誠的關鍵環節,彌合了態度與行為的差距。隨著綠色消費意識的提升,消費者逐漸將環保作為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這進一步鞏固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深層次連接,經過不斷的綠色消費實踐,品牌塑造了環保形象也與消費者建立了長期的情感紐帶,增強了品牌忠誠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五)社會路徑:綠色社群參與與品牌關系強化
系統的綠色營銷傳播策略著力構建活躍的品牌社群,利用社群互動與集體參與強化消費者與品牌的關系紐帶,拓展品牌忠誠的社會維度。企業基于環保主題的品牌社群建設創造了價值共享的平臺,把分散的個體凝聚為具有共同身份認同的群體。消費者環保創意與建議的收集應用實現了品牌與消費者的共創關系,增強參與感與歸屬感,線上線下環保活動的組織形成了多層次的互動體驗,強化社群成員間的情感聯結。用戶生成的環保內容傳播與分享擴大了品牌影響力,形成自發傳播的社交網絡,社會路徑影響品牌忠誠的機制在于利用社群歸屬感與社會認同心理,把品牌忠誠從個體決策擴展為群體行為。綠色社群成員在互動中獲得認同感與歸屬感,品牌成為社群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象征。社會路徑產生的品牌忠誠具有顯著的社交屬性,消費者自身保持忠誠,還會積極推薦品牌,成為品牌的自發擁護者與傳播者,形成基于社群認同的集體忠誠現象。品牌利用綠色社群的積極互動,能夠深化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接,進而推動消費者對品牌的長期認同和忠誠。品牌與社群成員共同推動環保事業的同時,也提升了品牌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價值,使消費者更愿意在社群中為品牌發聲,推動品牌形象的進一步塑造和傳播。
五、結語
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對品牌忠誠度的影響呈現多路徑、多層次的復雜作用機制,本研究系統剖析了認知、情感、價值、行為和社會五條關鍵路徑,闡明了各路徑的內在運作邏輯與作用方式。研究表明,成功的綠色營銷傳播需整合科學透明的環保信息傳遞、深刻的環保情感喚起、鮮明的可持續價值觀塑造、便捷的綠色消費引導以及互動的環保社群建設。企業應針對當前存在的真實性障礙、情感連接不足、價值沖突、行為差距和社群局限性問題,優化綠色營銷傳播策略,實現對品牌忠誠度的全方位提升。未來研究可關注不同市場環境中各路徑的相對效力,以及新技術環境下綠色營銷傳播的創新模式與效果評估。
參考文獻:
[1]黃波.綠色品牌形象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5(02):101-104.
[2]劉夢蕾.跨平臺整合營銷策略對數字品牌建設的影響研究[J].商展經濟,2024(10):40-43.
[3]沈笑彥.產品營銷中的品牌文化探討[J].中國電子商情,2024(15):4-6.
[4]劉魯玉.品牌文化輸出與品牌推廣的關系的研究[J].品牌研究,2024(22):22-24.
[5]周蕊.消費者信任與品牌忠誠度:市場營銷策略的經濟效應[J].科技經濟市場,2024(04):155-157.
[6]朱志勇.體育田徑產品品牌在市場營銷中的定位與傳播策略[J].品牌研究,2024(17):16-18.
[7]宛如玉,申鴻,郭榮輝.數字化轉型下服裝品牌營銷渠道的策略分析[J].紡織科學與工程學報,2025,42(01):94-98+104.
[8]梁偉金,魏文涵.基于消費者行為的綠色食品營銷策略探討[J].中國食品,2025(02):107-109.
[9]金彩云.網絡直播帶貨中的營銷策略及其對品牌傳播的作用分析[J].星河影視,2024(10):217-219.
[10]紀花.文化營銷策略在食品品牌塑造中的應用與影響研究[J].中國食品,2025(02):101-103.
(作者單位:西安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