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來,巨野縣農機部門緊緊圍繞縣域農機資源優勢和農機化發展特點,以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杠桿,創新機制、科學引導、統籌兼顧、合理布局,一大批先進適用、多功能、復合型、高技術含量的新型裝備,在現代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使全縣農機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農機裝備結構逐步優化、農機化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新型農機裝備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化載體,引領、推動著現代農業的發展。
一、主要做法
巨野縣農機部門針對現代農業及農機化發展特點,按照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品牌化的工作要求,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先急后緩\"的原則,采取“以點帶面、點面結合、輻射帶動、全面推進\"的工作措施,強化領導、創新機制、狠抓落實,努力加快新型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步伐。
(一)強化領導、統籌兼顧、合理布局。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縣農機部門把農機新科技、新機具推廣應用作為農機化工作的重點,成立了以新型農機裝備發展現代農業領導小組,加強領導、組織和協調,解決新型農機裝備在推廣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并制定了依托新型農機裝備發展全縣現代農業規劃,統籌兼顧、合理布局農機化發展重點。
(二)政策扶持、突出重點、科學引導。巨野縣農機部門以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杠桿,補貼資金優先向\"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傾斜,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新型農機裝備發展步伐。同時,結合“國家實施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糧食作物單產提升工程”等強農惠農項目,組織現有新型農機裝備參與項目開發、項目作業,充分發揮現有農機裝備的作用,使農民群眾深刻認識到“新型\"農機裝備在農業“耕種收”全過程機械化作業服務中的主導作用,充分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購機熱情。科學引導農民圍繞“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重點購置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秸稈還田機、深松機、玉來和小麥高性能播種機、高效植保機械、大棚卷簾機、大蒜種植收獲機械等先進適用的復合型、多功能、高科技含量的農機裝備。
(三)創新示范、強化服務、典型帶動。巨野縣農機部門根據全縣農業種植結構、產業結構特點,創新工作模式,積極引導、扶持、促動以新型農機裝備為載體的“全過程機械化生產核心區、新型農機裝備推廣樣板區、農機化高新技術創新實驗區\"等農機化示范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新型農機裝備科技創新能力和農機科技示范帶動能力。同時,積極組織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通過集約化經營、規模化服務、規范化管理的集團化新型農機裝備作業優勢,開展跨區作業、合同作業、五統一、一條龍訂單作業,改顯“以機興農、以機富農”典型帶動作用,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購買、使用、經營新型農機裝備的熱情。
(四)報廢更新、換代升級、優化結構。在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中,縣農機部門采取政策扶持、科學引導、宣傳發動、試點示范、跟蹤服務等措施,加快節能、環保、安全新型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全面推進農業機械以舊換新和升級換代,全縣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存在問題
一是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較低。全縣經濟作物機械保有量較少,機械化程度較低,經濟作物收獲環節機械化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是農機與農藝的發展不相協調。對推廣保護性耕作機械,部分群眾的認知程度還不夠,要改變傳統的耕作習慣,應用先進的耕作種植模式,進一步促進農機與農藝的融合,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推廣過程。
三是部分機具的性能不高。部分農機具從結構設計到產品質量、作業性能、適應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影響了農戶購機用機的積極性,制約了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展開,企業應該加大科研開發的投人,提高機具的作業質量。
四是資金扶持與獎勵機制不健全。目前,農機化科技推廣扶持與獎勵資金主要靠國家及省市下撥,縣、鎮政府應出臺相關扶持與獎勵政策,鼓勵農民群眾購置高科技農業機械,特別是經濟作物、設施農業推廣機械。
三、建議和對策
(一)加大農機推廣力度,調整和優化農機裝備結構。針對目前低技術水平配備農機相對過剩的問題,實行“三個轉向”:一是由主要糧食作物一般環節機械化轉向關鍵環節機械化和全程機械化,現階段要以推廣機械化收割和大中型拖拉機等高性能農業機械為重點,增加機具配套比,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機械,實施機械化精細作業,促進農業進一步節本增效;二是由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轉向經濟作物、林果業、養殖業等機械化。重點推廣棉花生產機械、大蒜生產機械、植保和加工機械,不斷拓寬農機化服務領域,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需要;三是由農副產品初加工機械化轉向精深加工和貯運機械化。滿足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和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產品檔次、增加附加值的需要。
(二)加強政策引導,增加農機化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資體系,政府要完善包括農機購置補貼、燃油補貼、農機保險、機耕道建設等多項政策支持的制度,逐步形成以政府投人為引導,農民自愿投人為主體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體系,建立長效的政策扶持發展機制,調動農民發展農機化的積極性。
(三)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研發。根據不同農業生產條件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引導農民改善種植結構,選擇使用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的農業機械,重點做好保護性耕作、機械深松、化肥深施、秸稈還田與大蒜收獲、棉花拔柴等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
(四)培育新型農機服務主體,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逐步培育和發展種糧大戶、種植大戶、特色基地、家庭農場,為推廣先進、適用的大型農機具提供場所。要扶持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等農機作業服務組織,使他們擁有先進的農機具,在農機化發展中真正起到示范帶動作用,成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同時,積極開展農機化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建立完善的農機推廣服務體系。
(作者單位:巨野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