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挖掘小麥單產潛力,狠抓精耕細作和關鍵技術推廣,努力提高機械播種質量,確保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鎮(簡稱仿山鎮)農技人員、農機人員查閱資料,深人農業生產一線調查研究,在小麥單產提升農機農藝技術集成方面探索出若干經驗,供廣大農業領域辛勤耕作的技術人員、糧食種植戶、農機手、農民朋友借鑒和參考。
一、小麥品種環節技術要點
(一)優化主推品種。經專家篩選論證,仿山鎮按照菏澤市農業農村局推薦,確定主推適宜中高肥水地塊種植小麥品種有菏麥29、山農28、濟麥22、菏麥317、魯原502、菏麥179、魯研128、魯原118、山農29、愛麥6號、山農38、菏麥28等小麥品種。
(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可以有效延遲和減輕小麥條銹病、紋枯病、莖基腐病等病害發生,同時控制苗期地下害蟲危害。根據小麥品種抗病性、發病狀況以及氣候條件、栽培方式,合理選擇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或藥劑拌種,晾干后進行播種。種子包衣一般在播種前 7~ 10天進行。藥劑拌種后出苗率會略有下降,需要適當增加拌種后用種量。
二、秸稈還田 耕整地環節技術要點
秸稈還田是否到位,整地質量高不高,直接關系到播種出苗質量。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高性能農機耕作、農機農藝融合。首先確保秸稈切碎和勻鋪裝置高效可靠,碎草長度控制在 8cm 以內,切碎合格率不低于 95% ,秸稈越碎越好,鋪撒越勻越好。其次秸稈需要深埋勻埋,情適宜時,根據農機條件可采用耕翻、犁旋一體、深旋耕等方式埋草。大面積生產上選用復式作業播種機,一次性完成秸稈還田、深耕整地、施肥、播種和鎮壓等作業,提高作業效率,確保鎮壓質量,防止后期可能出現的干旱影響。
三、施肥技術要點
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結合區農業農村局全面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機械深施。在增施有機肥,提升地力基礎上,推廣高效新型保持性小麥專用肥料,改傳統表施、撒施方式為種肥同播、機械深施、水肥耦合、葉面噴施等施肥方式,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小麥畝產 600kg 以上產量水平,總施氮量控制在大約 18kg/ 畝,基肥 9kg/Ω 畝,追肥大約 9kg/Ω 畝,追肥時期為拔節期;磷肥 (P2O5)5~6kg/ 畝,鉀肥(2號 (K2O)5~6kg/ 畝,全部基施;缺鋅地塊基施硫酸鋅1kg/Ω 畝。畝產 500kg g左右產量水平,總施氮量控制在 13kg/ 畝,氮肥的 50%~60% 基施, 40%~50% 返青、拔節、孕穗期看苗追施;磷肥 (P2O5)5~6kg/ 畝,鉀肥 (K2O)6kg/ 畝,全部基施;缺鋅地塊基施硫酸鋅 1kg/ 畝。
四、播種環節技術要點
(一)科學確定小麥最佳播種期。老輩人在長期農耕生產中,就冬小麥播種的時機總結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句農諺,然而,近年來全球變暖越來越明顯,農諺的準確度大幅降低,按照農諺認定的播種期,冬小麥在越冬前常出現徒長的情形。因此,應掌握更科學地確定小麥最佳播種期的方法,可采用“冬前積溫法”,即根據“冬前積溫”反推冬小麥的播種時間。
具體來說,需要通過3步計算,才能推算出當地冬小麥的最佳播種期。首先,冬小麥從播種到單株主莖需要長出5~7葉才能適合越冬,一般來說,冬小麥從播種到出苗的生長積溫在 120°C 左右,從出苗后到越冬前,主莖的每片葉平均需積溫在 75°C 左右,由此可知,冬小麥從播種到定蘗數需要的生長積溫在 500°C~650°C 。其次,需要查閱當地近10年來的氣象資料,統計出晝夜平均溫度穩定降到 0°C 的日期。最后,以此日期向前推算,把逐日平均高于0°C 的溫度累加剛好達到 650°C 的那一天,一般這天的前后3天即為最佳播種期。
(二)適宜墑情播種。小麥播種時耕層的適宜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 75%~80%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播種前情不足時要提前澆水造,情飽和地塊要及時開溝散。播后情不好及時補摘,謹防表土結殼現象發生。
(三)科學確定播種量。每畝地播種量直接影響著小麥的產量?,F在很多農民盲目增大播種量。小麥播種量過大,不但會造成種子浪費,而且小麥太密,后期很容易發生倒伏,減產嚴重;小麥播種量過小,小麥雖然長勢旺盛,不易倒伏,但由于植株過少,也會影響產量。因此要科學確定播種量。首先,小麥播種量和小麥品種特性有關。其次,小麥播種量和播種期有關,播種時間偏早,播種量一般偏低,晚播種的小麥要隨著時間的推遲適當增加播種量。菏澤市定陶區一般按照每推遲1天,每畝增加種子 0.5kg 的原則,播種越晚,播種量越大。
(四)精準播種。整地后立即進行播種,確保足夠情,選用小麥精播機、復式一體機或寬幅條播機,行距 18~20cm ,播種深度 3~5cm ,確保下種均勻,深淺一致,覆土嚴密,不重播,不漏播。
五、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一)科學田管。一是查苗、補苗。出苗后及時查苗,發現缺苗斷壟應及時催芽補種或移密補稀,確保全苗。二是化學除草。冬前應重點做好麥田化學除草工作,根據田間草相,選擇適宜除草劑。避開低溫、干旱、降雨等惡劣天氣施藥,防止產生藥害。三是適時冬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或低溫冷害到來之前,對干旱麥田及時進行澆灌,確保小麥生長水分需求和安全越冬。四是追施拔節肥。拔節肥宜掌握在葉色褪淡,小分藥開始死亡,基部第一節間定長后施用。苗情正常的田塊,一般于3月上中旬趁雨追施拔節肥。對苗小苗弱、群體不足的三類苗,應酌情追施返青肥,拔節肥推遲施用。五是一噴多防。在小麥揚花期進行赤霉病防治,進人灌漿期,采用加強延續管理,延緩灌漿強度的衰減,實施保葉增產技術,噴施具有調節生理效能及保護和治療作用的高效、低毒的殺菌劑丙硫菌唑,噴施葉面肥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植物生長調節劑赤霉素等,實現一噴多防,使小麥延衰增產。
(二)做好小麥生產防災減災。強化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服務,提升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水平?;鶎愚r業農村部門建設農作物病蟲害田間監測點,做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物資儲備,推進糧食作物生產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
六、收獲環節技術要點
(一)適期收獲。小麥機收宜在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之間進行。此時產量最高,品質最好。該時期小麥主要特征為:蠟熟末期植株變黃,僅葉鞘莖部略帶綠色,莖稈仍有彈性,籽粒黃色稍硬,內含物呈蠟狀,含水率 20%~25% 。完熟初期葉片枯黃,籽粒變硬,呈品種本色,含水率在 20% 以下。
(二)減少機收環節損失。機收損失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每畝地能增加十多斤糧食。要選擇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新型谷物聯合收割機,在大面積正式作業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進行試收。做好機具調整與調試,在保證含雜率不超標的前提下,可通過適當減小風扇風量、調大篩子的開度及提高尾篩位置等,減少清選損失。菏澤市定陶區減損收獲機收作業質量要求為損失率 ?1.0% 、籽粒破損率 ?1.0% 含雜率 ?2.0% 。
(三)正確收割倒伏小麥。收獲倒伏小麥時,應適當增加風量,調好風向和孔篩開度,避免糠中裹糧;應通過降低作業速度等方式減少喂入量,防正堵塞;割臺底板應輕觸地面,割刀距地面高度視倒伏情況調整,一般低于 10cm 倒伏嚴重時,應采取逆倒伏方向收獲,撥禾彈齒后傾 15° 至 30° ,撥禾輪適當前移,必要時可安裝專用的扶禾器。
(作者單位: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