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西南油氣田天然氣凈化總廠遂寧凈化公司的一員,這位生產一線少見的女性技術“大拿”,已投身天然氣凈化16年
北緯30度,蒼茫浩蕩的四川盆地,不僅見證了巴蜀文明的璀璨發展,更蘊藏著令人驚嘆的能源寶藏。
歷經無數次移山填海的地質運動,古老的盆地具有“滿盆含氣”的特點,目前已發現的工業油氣層超30套,是全國陸上第三大含油氣盆地。四川盆地所產天然氣不僅保障了川渝地區95%的民生用氣,更輻射西南及華中20多個大中型城市約1.4億居民,溫暖了千家萬戶。
氣脈涌動,離不開幾代石油人扎根于此,探尋能源秘境;藍金綻放,是因為總有人,用青春與汗水書寫保供答卷。
何璐汐,就是這樣一位埋頭耕耘的石油青年。
作為西南油氣田天然氣凈化總廠遂寧凈化公司的一員,這位生產一線少見的女性技術“大拿”,已投身天然氣凈化16年。從業以來,她穩扎穩打,一步步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四川省勞動模范”,并摘得第三屆全國油氣開發專業(天然氣凈化操作工)職業技能競賽金牌。
結緣凈化:鋼鐵叢林里的虔誠學徒
2009年盛夏,剛走出校園的何璐汐來到西南油氣田天然氣凈化總廠大竹分廠,正式成為一名天然氣凈化操作工。
初入生產區,站在脫硫塔下,仰望著這座由鋼鐵構筑的龐然大物,20歲的小姑娘心中充滿敬畏,更有些迷茫。灼熱的陽光映照在塔罐表面銀灰色涂層,灑下一片耀眼奪目,襯得縱橫交錯的管道像一張精心編織的巨網,讓她有些瘦小的身板顯得格外渺小。
“記住,閥門編號要刻在腦子里,溫度壓力數據要爛熟于心。”培訓第一課,師父的聲音在管道的嗡鳴中顯得格外清晰。年輕的何璐汐也很快意識到從事的工作并不簡單——在天然氣凈化這個特殊崗位上,每一個操作都關乎生命安全。
作為天然氣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凈化工作要脫除原料氣中的硫化氫等有毒成分,而四川盆地的天然氣偏偏含硫量都比較高。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就像每天都在與“隱形殺手”周旋,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事故。但正是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讓何璐汐更加堅定了精進技術的決心。
于是,何璐汐沉下心來,一頭扎進理論與實操學習中。很快,一個個筆記本就被各種流程圖和數據填滿,生產裝置現場也總能看見一個忙碌的身影。踏實的何璐汐進步飛快,工作沒兩年,便進入凈化裝置的“大腦”——中控室,在變化的曲線間繼續探索凈化的奧秘。
那時的她不會想到,這片“鋼鐵森林”將成為她人生的舞臺。
淬煉技藝:向凈化技術更高峰攀登
時光輕走,日漸成熟的何璐汐有了新的心愿,她期待在更廣闊的天地有所作為,驗證這些年的所學所得。
機會,總是不期而遇。2015年,我國實際日處理量最大的天然氣凈化廠——遂寧凈化公司建成投產。得到消息后,何璐汐主動寫下了調動申請。
新區的裝置更先進,工藝更復雜。白天,她穿梭在蛛網般的管線之間;夜晚,埋頭于專業書籍之中。“知識是學來的,技藝是練出來的。”這句話成了何璐汐的座右銘。憑著這股決心,她從最基礎的現場巡檢做起,一點點吃透這套恢宏的凈化裝置。那些日子里,她的雙手常常沾滿油污,汗水在紅工衣上凝結出鹽畫,但眼睛卻越來越亮,她開始真正讀懂這套鋼鐵系統的語言。
于是,這片裝置成為她肆意生長的土壤,每當生產遇到“疑難雜癥”,她總是沖在最前線。
2021年,遂寧凈化公司脫水單元出現了廢氣帶液的嚴重問題,運行成本明顯上升。何璐汐和導師并肩作戰,泡在現場實施技術改造,節約生產成本60余萬元;裝置大修期間,她又提出鍋爐運行優化方案,累計降本200萬元,同時減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在天然氣凈化這條道路上,何璐汐也越走越穩,更越走越遠。
巔峰之戰:在國賽中書寫榮耀時刻
2021年7月,第三屆全國油氣開發專業天然氣凈化操作工職業技能競賽拉開帷幕。這是天然氣凈化專業首次成為國家級競賽項目,意義非凡。
已在省級競賽中拿過金牌的何璐汐自然加入“集訓營”,成為“種子選手”之一。每天超13個小時的刻苦訓練,讓她有了底氣;為了克服體能問題,她一步步矯正操作步驟,從細微之處探索發力技巧……
“有時候手過去了,腦子還沒過去。”每當回憶這段被汗水浸濕的旅程,何璐汐總會笑著說。經過三輪激烈角逐,她作為唯一女選手沖進決賽,代表西南油氣田公司,赴“油城”大慶與天南海北的高手一決高下。
然而比賽前三天,組委會突然宣布縮短模擬操作時間并增設故障處理項目。面對這“當頭一棒”,許多選手慌了手腳,但何璐汐卻格外鎮定。那些在凈化叢林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早已化作直覺,此刻成了她最可靠的武器。
決賽成績公布,何璐汐成為這項賽事中唯一的女性金牌得主。站在領獎臺上,她想起了那些在裝置區穿梭的日發,想起了師父的教誨,想起了筆記本里那些被油墨暈染的流程圖……這一刻,所有的汗水都有了答案。
榮譽過后:在平凡生活中繼續求索
賽場歸來后,何璐汐把那些沉甸甸的榮譽都掛在了昨天,依附輾轉于裝置現場的各個巡檢點中,守看這套巍峨的凈化裝置,與時光擦肩、聽機泵轟鳴、看漫天白云蒼詢。
但生命已經有了更多錨點。現在的何璐汐是西南油氣田公司“五一巾幗創新工作室”領銜人,在破解生產運行難題的同時,還要帶領青年團隊參加技能專家工作室“一線巡診”,參與了很多影響行業發展的專利、論文和創新成果發表,在不同的競賽舞臺上摘金奪銀,讓更多的青春熠熠生輝。
她也是一位平凡卻特別的母親。每當夜幕降臨,視頻通話的鈴聲總會準時響起——屏幕那頭,女兒嘰嘰喳喳分享著校園趣事;這頭,她輕輕擦拭著工裝上的油漬,眉眼間盡是溫柔。每次難得歸家,行李箱總是塞得鼓鼓囊囊:最上面是女兒最愛的零食玩具,底下卻悄悄藏著幾本課外習題,惹得小姑娘噘著嘴撒嬌:“媽媽,你這是甜蜜的負擔呀!”
最動人的教育往往無需言語。女兒的書桌上,永遠擺著那本被翻得卷邊的舊筆記——那是媽媽多年積累的工作心得,工整的字跡間還留著淡淡的機油香。小姑娘常常學著媽媽的樣子,一筆一劃地記錄著自己的學習心得。偶爾遇到難題時,她總會想起視頻里媽媽專注工作的測驗,于是又挺直了腰板繼續鉆研……
談起未來,何璐汐坦言:“我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就想守著裝置,守著小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好好干,繼續發揮自己的價值。”
責任編輯"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