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名馬背上的少年成長為“最美鐵路人”,他用熱愛追逐夢想,以實干詮釋擔當,在工作崗位上書寫著屬于鐵路青年的動人篇章
夏季的雅魯藏布江畔,綠意盎然,景色宜人。沐浴著明媚的陽光,高原動車組列車像一條綠色長龍,穿梭于高山峽谷間。駕駛室內,斯朗旺扎手握閘把,目光炯炯地凝視前方。
今年38歲的斯朗旺扎是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機務段運用一車間指導司機。2007年工作以來,他先后駕駛過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復興號高原動車組,馳騁在青藏鐵路、拉日鐵路、拉林鐵路線上。
從一名馬背上的少年成長為“最美鐵路人”,斯朗
旺扎用熱愛追逐夢想,以實干詮釋擔當,在工作崗位上書寫著屬于鐵路青年的動人篇章。
“沒想到有機會能成為火車司機”
“左側站臺,關左門。”“信號開放、車門關閉、到點開車。”斯朗旺扎坐在拉薩開往林芝的“復興號”動車組駕駛室中,一邊說口令一邊做專業的手勢。為了提高安全性,強化注意力,“呼喚應答”是每一名火車司機需要操作的指令。而這樣“以路為伴、以車為家”的生活,他已經度過了18個年頭。
斯朗旺扎出生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洛隆縣一個普通的農牧民家庭,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小學的時候,他在課本上第一次看到了“綠色長龍”的照片。老師告訴他:“這叫火車,比家里的馬跑得快多了!”
從那時起,斯朗旺扎的心中便埋下了一個“火車夢”。他憧憬著有一天能坐上火車,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讀初中的時候,斯朗旺扎在報紙上看到了青藏鐵路正在建設的報道。“家鄉要通火車了!”抱著想要去鐵路系統工作的想法,中學畢業后斯朗旺扎報考了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并順利被錄取,成為村里第一個出去上學的人。
去蘭州上學,也是斯朗旺扎第一次出遠門。他先從村里騎馬到鎮上,又轉了三次汽車,才在格爾木坐上火車。“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車,感覺太快了,太平穩了!”
斯朗旺扎選擇的是內燃機車專業,之前對這個專業并不了解,當老師告訴他,這個專業有兩個方向:開火車和修火車,斯朗旺扎感到意外又驚喜:沒想到我有機會成為一名火車司機!
選擇了自己熱愛的開火車專業,斯朗旺扎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首先要攻克的是語言關。“那時我的漢語水平還不太好,基本能聽懂老師講課,但是表達還有很大問題。”他有不懂的地方就請教老師和同學們。但是,蘭州當地的很多同學講話有口音。“我請同學們說慢一點,這樣我才能聽懂。”斯朗旺扎笑著回憶到。
機械制圖、電路原理等專業知識,斯朗旺扎一點點地“死磕”,就連寒暑假也把自己關在宿舍里埋頭學習。4年求學時光,他只回過一次家。
2007年,斯朗旺扎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進入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鐵路人。從學校里學的理論到工作中的實際操作,他感到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一個火車司機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斯朗旺扎感慨,“除了熟練掌握駕駛技術之外,從機車的各個部件名稱到各種開關、閥門的位置,水溫、油溫的要求,還有列車行駛過程中的各種信號……都要熟悉掌握才行。”
為了盡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鐵路司機,斯朗旺扎加倍努力地學習。剛參加工作那段時間,他總是跟在師父身后追著問,手里拿著筆和本子,還有一本新華字典。久而久之,師父被這個年輕人的勤奮好學打動了,更加用心地培養他。“師父從機車的所有部件開始,一個一個詳細地給我講,還每天給我布置作業。每次跟車的時候,師父就考我的規章制度。”
就這樣,經過師父的悉心培養和斯朗旺扎的不懈努力,他工作后三年就考上了副司機崗位。之后,斯朗旺扎又通過了一系列理論和實操的嚴苛考驗,終于在2012年圓了火車司機夢。
為開好下一趟車做準備
2014年,斯朗旺扎從西寧機務段調到格爾木機務段,值乘格爾木到薩拉的列車。有一次他駕駛列車到達目的地后,師父問他:這一趟車有沒有操作不太好的地方?斯朗旺扎想了想回答師父說,沒有啊,一路挺順利的。師父又提醒他:“行駛到坡道的時候,上坡時手柄應該提到什么位置,下坡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才能讓火車更平穩?”
師父的話讓斯朗旺扎若有所思,從此他養成了習慣,每跑完每一趟車之后都及時復盤,想一想操作上還有什么可以提升改進的地方。“師父常常跟我講,不僅要開好這一趟車,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為開好下一趟車做好準備。”
從一名機車乘務見習學員成為馳騁雪域高原的火車司機,斯朗旺扎付出了許多。早期開火車的時候,需要車頭和列車組分離、連掛,這個環節如果操作不好,車輛很容易發生劇烈晃動。為了練好這項技術,斯朗旺扎反復操作,不斷琢磨總結,終于練出了機車連掛時“硬幣不倒,水杯不灑”的絕活。
安全駕駛75萬公里,安全行車3131趟,零違章、零責任事故的驕人成績,讓斯朗旺扎成為身邊青年職工爭相學習的榜樣、努力超越的標桿,他先后榮獲全路技術能手、2020年度“最美鐵路人”、2025年“新時代青年先鋒”、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開車的人要想著坐車的人”
2021年,斯朗旺扎又迎來了職業生涯中一個新的身份——指導司機,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以前自己開好車就行了,現在要為整個班組負責。”
每天早上,斯朗旺扎都要給當天的值乘人員開晨會,提醒機車乘務員認真執行作業標準、做好出車前的機車檢查、行車過程中保持高度警惕、密切關注天氣變化……
現在,斯朗旺扎所在的指導組有16個人,以“90后”為主。如何幫助年輕司機作業更加標準化,更加高質量?斯朗旺扎喜歡去現場發現問題。每一次添乘指導時,他都時刻關注司機的作業情況,發現問題隨時記錄下來,回來后跟司機一起結合視頻分析這次的任務操作,哪里做得還不到位,如何改進?就這樣帶領大家不斷進步。
對一個火車司機來說,安全與責任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斯朗旺扎除了做好班組司機的管理和業務培訓之外,平時也經常和年輕人聊天、談心,了解他們最近的生活如何、心情如何,休息得怎么樣。“要確保每一位司機在執行任務時不光人要在車上,心也要在車上。”
當學徒的時候,斯朗旺扎的師父常常對他說,“開車的人要想著坐車的人”。這句話,斯朗旺扎現在也反復講給年輕的司機們聽。之前,有的司機在始發站啟動列車的時候,會開得有些“猛”,導致列車晃動。斯朗旺扎跟他們講,這個時候,乘客們有的還沒找到座位,有的在放置行李,或者手里提著東西,如果這時候車往前猛沖,很容易讓旅客站立不穩甚至摔倒,所以我們要盡量平穩地啟動列車。他還會一遍遍地示范,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平穩啟動。“現在我們班組的司機們都改善得很好。”斯朗旺扎說,“旅客列車的操縱標準高,不僅要安全正點,還要平穩舒適,這考驗著機車司機的技能水平。小小手柄‘千斤重’,要時刻想著我們的崗位事關整趟列車旅客的安危。”
富民興藏的新“天路”
工作18年來,斯朗旺扎先后駕駛過東風型、和諧型、復興號內電雙源雙動車組等12種車型。無論是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鐵路格拉段,還是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拉林、拉日段,都留下他專注駕駛的身影。
在外人看來,開火車威風又神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背后的辛苦。青藏鐵路格拉段地處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穿越區段溫差達40多度,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在這樣的環境下,司機還要長時間保持高度專注,對體力和腦力都是很大挑戰,有時候甚至要“吸著氧氣開火車”。鐵路工作作息不規律,上班下班都沒有固定的時間。節假日別人都在休假、旅游、與家人團聚的時候,卻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和很多鐵路人一樣,沒有很多時間陪伴家人和孩子,也是斯朗旺扎的遺憾。斯朗旺扎的妻子也在鐵路工作。兩個人經常一個上夜班,一個上白班,“就像捉迷藏似的,老是見不到面。”妻子對斯朗旺扎說,“你開好火車,我照顧好家。”斯朗旺扎感謝妻子的支持和付出,也把這份體諒和理解化作干好工作的動力。
從“馬背上的少年”到動車組司機,斯朗旺扎的每一步成長都伴隨著高原鐵路的快速發展。他還記得,當年遠赴蘭州求學時,他用整整6天時間才到學校。而2006年青藏鐵路開通后,蘭州到拉薩只要一天多的時間。后來,隨著蘭新客專、拉日鐵路、敦煌鐵路、格庫鐵路、拉林鐵路等陸續開通,高原鐵路網越織越密,交通也越來越方便,他親身體會了鐵路飛速發展帶來的便利和快捷。
2021年6月,拉林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復興號”首次開上“世界屋脊”,實現了對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更翻開了西藏及高原鐵路建設發展的新篇章。
拉林鐵路開通前不久,領導找到斯朗旺扎,告知他被選為拉林列車首發動車組的司機。這讓斯朗旺扎感到既激動又緊張,“這不是一輛普通的列車,我要高質量完成任務,不能辜負領導和單位對我的信任。”
2021年6月25日,隨著一聲鳴笛,D2021次動車組列車從拉薩火車站緩緩啟動,開啟了“復興號”在高原的“首秀”。
坐在駕駛室的斯朗旺扎看到當地的群眾身著盛裝,手捧哈達,載歌載舞地慶祝復興號列車開通,那歡慶的場面定格在他的腦海中,成為永遠難忘的珍貴回憶。
拉林鐵路的開通在拉薩、山南、林芝三個城市之間筑起了3小時經濟圈,受益人口131萬,成為了一條富民興藏的新“天路”。“鐵路的開通給家鄉帶來了很多變化,交通便利了,促進了沿線的經濟發展,帶動了就業,也促進了民族團結。能見證這一歷史時刻,我非常榮幸。”斯朗旺扎說。
2025年,西藏自治區迎來60歲生日。歷史節點,歡慶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來到西藏并出席慶祝大會,讓370萬雪域兒女的內心歡欣鼓舞、倍感溫暖。“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西藏來看望我們,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藏族青年和復興號動車組司機,我切身感受到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現在我們西藏各族群眾的生活更加幸福了,老百姓的出行也更加便捷了,復興號動車也開上了雪域高原。我深刻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的今天。我很期待西藏的鐵路能開通到每一個城市,我也相信這一天會很快到來!”斯朗旺扎的話語中難掩激動:“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作為一名藏族火車司機,我將立足本職崗位,聽黨話,跟黨走,為高原鐵路安全暢通保駕護航,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責任編輯"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