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黑白琴鍵上的赤子,正以執著與擔當,在藝術的長河中續寫屬于中國音樂家的時代華章,讓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持續回響
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聚光燈照亮黑白琴鍵,當哈爾濱音樂學院的晨霧中傳來練琴聲,當新疆鄉村小學的孩子們為《彩云追月》歡呼雀躍,全國青聯委員、哈爾濱音樂學院副院長元杰的指尖始終在琴弦上編織著藝術的經緯。他常說:“音樂的美,我們隨時可以體會,但是古典音樂的美,這樣一種特殊的語言,需要我們深入音樂的世界,經過很長時間的了解、學習,才能獲得?!?/p>
這位“85后”鋼琴家,以琴為媒,以心為筆,踐行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在國際舞臺傳遞中國聲音,在教育園地培育藝術新苗,在公益路上播撒音樂暖陽,用音符詮釋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赤子情懷與使命擔當。
琴聲里的成長印記
元杰1985年生于吉林長春,6歲開始學習彈鋼琴。他坦言最初始于父母一句樸素的期待,“小時候,我坐不住、好動又淘氣,爸媽希望找件事讓我靜下來,就選擇了鋼琴”。起初只是覺得好玩的隨意嘗試,卻在父母的堅持下逐漸成為生活的主旋律。七歲時,元杰開始每天固定三小時練琴,父母的陪伴成為這段時光最溫暖的注腳。
元杰的父親雖非專業音樂人,卻用極致認真詮釋著陪伴的意義?!吧箱撉僬n時,他總拿小本本記老師的每句話,回來照著本子指導我?!蹦切┟苊苈槁榈墓P記,攢了足足二十幾本,成為元杰練琴的“教科書”。母親為補貼家用遠赴外地駐外,父親便身兼數職,“我每天放學先練一小時琴,然后爸爸做飯,吃完飯,洗完碗,我再練兩小時,他就在旁邊陪著,常常累得坐著就睡著了?!?/p>
兒時的練琴時光不乏孩童的叛逆,“我家當時住在一樓,練琴時總能聽到外面伙伴們玩耍的笑聲,心里直發癢。”為逃避練琴,元杰笑說自己也裝過肚子疼,甚至喝兩罐可樂“弄假成真”,疼得在地上打滾。但父親的嚴格與耐心,讓他在按部就班中慢慢沉淀?!鞍职蛛m嚴厲,卻懂專業,說的話都在理,我服氣?!?/p>
10歲隨家遷居廣州后,元杰迎來音樂生涯的轉折點。這座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藝術氛圍讓他眼界大開?!俺S袖撉俅髱熝莩?,和港澳接軌的新理念讓我看到走上專業之路的可能。”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李曉的出現,更成為他藝術道路的引路明燈?!袄罾蠋煱盐覐臉I余一步步帶到專業拔尖,加課到深夜留我吃飯,帶我出國比賽時在生活上無微不至,亦師亦父?!?/p>
真正讓元杰決心走專業道路的,是一場震撼心靈的音樂會。“聽廣州交響樂團演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前兩個樂章還沒什么感覺,第三樂章的激情沖擊著心臟,第四樂章的悲傷絕望幾乎把我吞沒。”元杰至今記得那種觸電般的感受,“以前自己彈鋼琴從未有過這種體驗,那一刻像武俠小說里‘開竅’了一樣,當下就做好吃苦的準備,決定走專業化路線”。從此,每天八小時的苦練從12歲堅持到18歲,指尖的厚繭見證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蛻變。
機遇與挑戰交織
藝術之路從非坦途,技法革新的陣痛成為元杰成長的必修課。為與國際接軌改彈奏方法時,“整個手型和邏輯要重構,每兩天被老師叫去糾正,痛苦到想放棄。”李曉的耐心陪伴讓元杰渡過難關:“老師陪我看大師錄像,一遍遍分析,十個月后技術突破,立刻拿了全國冠軍?!?/p>
1999年春節,大年初一的香港比賽,讓元杰學會了從自身找問題。當時表現出色的他因評委偏袒本地選手未獲獎,年少的他十分生氣。“老師問我‘今天彈的是100分嗎?有沒有任何問題?’他說‘你若做到100%,別人想壓分也壓不下來’。”這句教誨成為他的藝術信條:“不要抱怨外界,先補自己的短板?!?/p>
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2003年藝考后,星海音樂學院請來的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因臺風滯留廣州,元杰抱著“反正藝考過了沒壓力”的心態去上課,竟與大師一拍即合?!袄辖淌趲胰ゾW吧填報名表,網吧里全是打游戲的年輕人,那畫面又滑稽又難忘。”這場奇遇讓他遠赴茱莉亞深造,開啟了國際藝術視野。
更奇妙的緣分發生在飛機上。一次飛行中,元杰為準備演出在看新樂譜,鄰座“音樂愛好者”攀談后索要錄音。兩個月后,他收到經紀公司邀請函,才知對方是公司CEO?!叭绻敃r偷懶不看譜,或沒寄CD,可能就錯過了機會?!痹芨锌?,“幸運從不是偶然,積極主動的人才能抓住機遇?!?/p>
國際舞臺的中國聲音
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元杰的琴聲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在摩洛哥音樂大賞上,作為12國選手中唯一的中國人,他不僅斬獲第一名和“觀眾投票獎”,更在發現中國國旗倒掛時堅持糾正:“工作人員說電視轉播來不及換,我說正因為轉播才必須改,要讓世界正確認識中國?!碑攪熘匦聮煺龝r,臺下觀眾自發鼓掌。那一刻,音樂之外的責任更顯厚重。
古巴演出的經歷讓元杰深刻感受音樂無國界的力量。演奏《黃河鋼琴協奏曲》時,《東方紅》旋律響起,臺下竟有人跟唱,到《國際歌》段落時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我后來才知卡斯特羅等古巴領導人都會唱《東方紅》,演出后古巴文化部部長懇請捐贈總譜,希望在他們國家也能演出這首曲子?!币魳烦蔀榭缭秸Z言的橋梁,讓不同國家的人產生精神共鳴。
今年年初,元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剛停戰時孤身赴約演出,成為少數堅持赴約的音樂家?!拔矣X得答應了人家就不能食言,而且他們現在很需要音樂?!彼谝陨醒萘藘蓤?,又前往巴勒斯坦演出,期間甚至需要躲進防空洞躲避空襲。一位巴勒斯坦觀眾含淚說:“戰亂中看不到海,你的音樂讓我找回看海的平靜。”
2025年4月,元杰完成了音樂生涯的又一壯舉——在廈門連續四小時不間斷演奏貝多芬全部五部鋼琴協奏曲,創造世界紀錄?!斑@對身兼教學和行政的我挑戰極大,相當于在音樂界攀登珠穆朗瑪峰。”為準備這場“鋼琴馬拉松”,他在家中添置靜音鋼琴,常忙完學校事務后帶著耳機練到凌晨兩三點,“有時坐著就睡著了,醒來發現天亮了。最終呈現的效果非常好,很多媒體都做了專題報道,這是世界首次,我很自豪?!碑斞莩鼋Y束,現場掌聲持續15分鐘,觀眾多次起立致意,他深知一切值得。
從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到巴黎歌劇院,從非洲摩洛哥到大洋洲新西蘭,元杰的音樂會足跡遍布40余個國家600多座城市,累計演出2000多場。他數次跟隨國家領導人出訪,用琴聲踐行文化自信,向世界證明“中國藝術家不但能演奏西方音樂,而且可以比你們演奏得更好”。
教育園地的創新與堅守
2016年,哈爾濱大劇院首場鋼琴音樂會后,元杰受邀參觀剛落成的哈爾濱音樂學院。“我記得我是穿短袖短褲涼鞋去的,一進門發現院領導們都穿西裝等我?!睅拙浜押螅瑢Ψ街苯訂枺骸霸覆辉敢鈦懋斾撉傧抵魅危俊边@份信任讓31歲的元杰毅然告別了在美國費城菁英學院的鋼琴教授身份,放棄了美國綠卡,回到家鄉東北,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鋼琴系主任之一,開啟在祖國“教學+演奏”雙線并行的新征程。
在教學中,元杰多年來一直傳承李曉的育人理念。他創新“核心技能+藝術素養+舞臺實踐”三位一體體系,推出“一門課八人上,一個專題八家之言”的《名師微課堂》,打破一對一的《集體教研課》,打造“莫扎特專題”、“中國的彩云追月”等網絡系列講座和教學短視頻,全網播放量超千萬?!芭囵B‘三優’人才——品德優良、專業優秀、氣質優雅,比獲獎更重要?!边@是元杰的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也是元杰的教育創新亮點。2022年,他在全國率先將紅色鋼琴作品、中國作品納入專業考核大綱,組織“學紅歌彈紅曲”、“樂響神州琴頌百年”等活動,線上線下收看超百萬次?!耙魳氛n要成為‘音樂思政課’,讓學生在彈《松花江上》時體悟家國情懷,在《黃河》中感受民族精神?!彼麛y學生登上黑龍江衛視“五四”特別節目《音樂思政課》,指導鋼琴系教師獲得省級課程思政項目3項,讓思政教育在琴聲中自然流淌。他指導的學生崔天思進入中國音樂金鐘獎決賽,創黑龍江省歷史最好成績,學生累計獲國內外獎項近30人次。
在元杰的推動下,哈爾濱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連續入選黑龍江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和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創新工程學科支持計劃,建院第五年實現鋼琴學科博士點突破,籌辦的哈爾濱國際音樂比賽成為世界比賽聯盟成員,生源質量大幅提升,“建院五年時,80名學生里有70名是外地生,還有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學生來報考”。在師資建設上,元杰引進3名QS藝術類前五院校博士,組建青年創新團隊,獲批黑龍江省專業技術領軍人才梯隊,“我們的年輕老師舞臺演奏能力全國領先,每個人都能上臺彈”。
在搭建實踐平臺時,元杰兩次聯系策劃赴中央電視臺參加錄制《音樂公開課》哈音師生專題,組織學生赴成都、大連、武漢等地舉辦哈音師生專場音樂會;引入“海倫”、“珠江愷撒堡”、“雅馬哈”等多類獎學金,惠及學生近80人;與哈爾濱大劇院、山西省交響樂團、廣州珠江鋼琴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簽訂藝術實踐和實習就業基地。
2021年,元杰獲評“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第十二屆青年教學名師”;2022年9月入選中組部第八批“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0月入選中國文聯第二批“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人才”,成為黑龍江省首位獲得國家級人才帽子的音樂表演類人才;2025年3月,被認定為黑龍江省高層次B類人才,用實力詮釋著“教學相長”的真諦。
音樂為民的赤子情懷
“音樂要服務人民,不能只在象牙塔里?!边@是元杰常掛在嘴邊的話。作為聯合國“青年藝術大使”,他的公益足跡遍布全國32個省區市:從貴州六盤水的群山學校到廣西百色的鄉村教室,從新疆阿克蘇的兵團禮堂到海南陵水的海邊帳篷,累計舉辦數十場公益講座。
作為全國青聯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元杰積極參政議政,提交《加快編寫高質量音樂教材》、《打造哈爾濱“音樂之城”》等提案,推動音樂文化繁榮。2023年,他以歸國留學人士身份當選黑龍江省歐美同學會哈音分會會長,策劃留學人員音樂會,創作會歌《報國不以山河遠》,激發留學人員愛國熱情。
今年5月,元杰獲得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他坦言這份榮譽將激勵他繼續用音樂傳遞文化自信。如今,他已走遍全球近40個國家,用鋼琴這種西洋樂器彈《平湖秋月》等中國音樂作品,讓世界通過音樂認識中國。有外國觀眾感慨:“你用我們的樂器講你們的故事,這種感覺很獨特。”
面對榮譽,元杰始終保持清醒,坦言工作仍有不足。在教學與演奏的平衡中,他認為“教學難多了”?!澳銜棽淮砟芙虝W生,每個學生性格、天賦不同,要因材施教。讓適合彈肖邦的人彈‘黃河’,就是教學無方。”目前他除了教授本科課程,還帶了十五六名碩士博士研究生,“沒有業余學生,學校的課就夠忙了”。
如今身為哈爾濱音樂學院副院長,元杰對未來規劃清晰:“我永遠會把音樂教育工作者這個身份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管理者。未來10年,我會繼續在鋼琴上不斷精進,在舞臺上追求卓越?!?/p>
從琴房到世界舞臺,從獨奏演員到教育管理者,元杰的身份在變,但對音樂的熱愛與擔當不變。當夕陽為哈爾濱音樂學院的琴房鍍上金邊,他指尖流淌的旋律里,有意年父親陪伴的溫情,有國際舞臺的榮光,有教育園地的耕耘,更有音樂為民的赤誠。這位黑白琴鍵上的赤子,正以執著與擔當,在藝術的長河中續寫屬于中國音樂家的時代華章,讓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持續回響。
責任編輯"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