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軍路在腳下,實干鑄就夢想。我們每個人唯有全力以赴,才能跑好屬于自己的這一接力棒”
8月,北京。火箭軍機關禮堂內,“礪劍青春最美麗”優秀典型中,一名女上尉格外引人注目。她洋溢著青春氣息,娓娓講述自己帶兵育人的故事,讓在場官兵深受觸動。
她,就是火箭軍某旅通信連指導員陳東森。從旅“十大礪劍尖兵”到基地“群眾性練兵比武先進個人”,從“火箭軍優秀政治教員標兵”到“全國三八紅旗手”,一串閃光榮譽的背后,深深鐫刻著她扎根一線鑄魂育人的鏗鏘足跡,也擦亮基層黨代表的“金色名片”。
傳薪播火,點燃官兵的青春夢想
“面對職責使命,立足戰位我們該怎么做?”“新時期如何當好導彈發射的‘順風耳’……”在火箭軍某旅通信連組織的一次教育課上,臺上臺下互動,氣氛很是熱烈。站在講臺上的火箭軍某旅通信連下士杜凱麗,抬頭看了看指導員陳東森,露出自信的微笑。
“邁出第一步的勇氣,是指導員給我的。”陳東森發現杜凱麗平時理論學習很認真,知識點掌握扎實,表達能力也不錯,營里組織政治教員選拔比武,就鼓勵其報名參加。
從構思教育要點到梳理理論熱點,從講授上課技巧到動手制作課件,她還找來了幾十份優秀教案,從點滴開始教起,帶著杜凱麗登上教育講臺,最后成長為一名基層小教員。
“現在官兵學歷高、思維活、眼界廣,當好施教者、播火者必須真情浸潤、激情如火。”已是火箭軍優秀政治教員標兵的陳東森,把創新理論傳薪播火當作自己的使命責任,在這條路上全身心投入。
在上崗考核中失利的列兵范志珍,有些灰心喪氣。陳東森察覺到像她這樣的情況在新兵中并非個例。于是,她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激勵大家努力向上成長、向下扎根,引導每名新兵“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她給我點亮了前行的路燈。”回憶當時情景,范志珍說。后來,她刻苦學習訓練,成為同年兵中首批“持證上崗”的號手。
“一名好的政治干部能影響人的一生。”陳東森把學好創新理論作為成長階梯,帶著感情學理論,還撰寫了20余萬字心得體會,憑借過硬理論素養和授課水平,成為基地理論輕騎隊最年輕的一員。
近年來,陳東森針對官兵特點,把連隊課堂作為陣地,創新融入快板、三句半和情景再現等元素,探索“一堂好課”、“鏗鏘玫瑰話成長”思辨課堂等形式,打造的滲透式教育示范課、總結的“四有四感”教學法被上級演示推廣。
如今,陳東森先后參加軍級以上單位組織的宣講授課40余場,赴20多個旅團部隊分享學用創新理論的心得感悟,10余次受邀參加其他軍兵種單位和高等院校授課。
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片云推動一片云。在她的教育激勵下,全連官兵備戰打仗思想立得更牢,連隊榮立集體三等功,她自己也戴上了二等功獎章。
“指導員,如果我提干成功了,可以寫進你的教案嗎?”一次授課結束,一名大學生士兵說出“小心愿”,陳東森笑著答:“我們做個約定,等你下次被評為訓練標兵,我就把你寫進我的教案。”
“從這刻起,戰士夢想的種子,就會開始發芽,終有一天會結出碩果。”陳東森說,點亮官兵的理想之燈,這也是政治干部的幸福價值所在。
知兵愛兵,帶出陽光滿滿的連隊
“她帶著我,把每步踩進陽光里。”想起那一幕,該連下士小熊心里暖暖的。
原來,小熊在新訓中不慎受傷,影響了訓練成績,也讓他變得有些自卑。下連后,他腿傷雖已痊愈,但心里的“傷”卻沒好,走不出陰影,就連隊列訓練都老跟不上“節奏”,自信心跌到了谷底。
有一天訓練,他越緊張越出錯,又沒有跟上大家的步頻,被“晾”在了一邊。這一幕,碰巧被跟訓的陳東森看到了。“來,你跟著我走,把每步踩進陽光里。”她看到小熊的窘境,把他帶到場邊,開起了“小灶”,“來,你跟著我走。”
陽光下,兩個人的影子,鐫刻在了火熱訓練場上。也就是從那時起,這名新兵開始走出受傷的陰影。后來,陳東森一有時間就帶著他訓練,讓小熊逐步變得自信起來,在其他方面也都有了成長進步,還被評為連隊訓練標兵,當上了班長骨干。小熊說,“我會帶著這份溫暖,在三尺機臺實現自己的軍旅夢想和人生價值。”
在該旅通信連,官兵們都知道,宿舍樓走廊盡頭,掛著一個紅色“小木屋”,心里有什么“悄悄話”,都可以和它“說一說”。
這是該連官兵的專屬“心語信箱”,也是陳東森打造的官兵傾訴心聲的港灣。每天晚點名后,她都要打開“小木屋”,看看官兵們的留言,這已成為她雷打不動的習慣。
官兵們擔負繁重任務,加之心理、身體承受能力差異,難免會因為家庭情況、個人情感等方面原因,產生心理疙瘩。如何巧妙地引導化解,成了陳東森時常都在思考的問題。
個性比較要強的上等兵王琳萱,在專業考核中成績未達標,一時悶悶不樂,她把自己的煩惱,在“心語信箱”中傾述。陳東森了解后,第一時間找到她,耐心疏導幫助其卸下心理包袱,還量身訂制學習訓練計劃。不到一個月,王琳萱既補齊了專業短板,也重拾了自信,在第二次考核中成績名列前茅。
今年以來,火箭軍部隊深入開展“大談心、大家訪、大討論”活動。為了讓官兵談出感情和心聲,及時化解憂慮和困難,陳東森探索完善“角色扮演”、“網絡吐槽”等方法,建立起基礎情況清、家庭結構清、追求目標清、思想狀況清、個人困難清的“五清”知兵卡,把思想工作做到一人一事,做到官兵心坎上。
連隊有位女兵是名孤兒,從小內心就很敏感,有什么心事也總藏在心底。陳東森了解情況后,多次讓其牽頭組織連隊小活動,讓她在工作中嶄露頭角,性格變得開朗了許多。后來,她在全旅群眾性練兵比武中奪冠,親手把獎牌掛在陳東森脖子上,分享自己的喜悅。說起這件事,陳東森開心得像個孩子,激動地說:“比我自己獲獎都高興!”
馬上到了一年的退伍季,最近陳東森忙完一天工作,晚上總是伏案疾書。原來,她要為每名面臨走留選擇的戰士寫下一封信。“這里既有對退役人員的祝福,也有對留隊戰士的期望,這些追光逐夢的戰士,好似朵朵‘向陽花’,一定能綻放美麗。”陳東森說。
2024年,在陳東森的帶動影響下,連隊官兵參加火箭軍信息通信專業比武取得團體第一名,10多人在上級比武競賽中摘金奪銀,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10余項重要保障任務。
行勝于言,立起政治干部好樣子
這是在一次演練中特情處置的情景——任務進入關鍵階段,這時,突然出現通信中斷,如果不快速解決,將影響整個任務的進程。
只見陳東森迅速指揮官兵,啟動應急處置預案,僅僅數分鐘就定位故障點,很快更換元器件,恢復信息通聯。看到他們訓練有素、全面過硬的表現,現場導調的專家給出了“高分”。
“咱們通信兵雖然不直接操控導彈武器,卻是導彈發射的‘順風耳’,我們必須錘煉過硬本領,確保作戰指令的隨時暢通。”只要一上訓練場,陳東森總是一改柔弱形象,彰顯軍人戰斗血性。
行勝于言。這些年來,她一步一個腳印踩實走穩,成為廣大官兵奮斗強軍的青春榜樣。
參軍入伍后,陳東森到了某團通信營。初入軍營,她面對數千個電話號碼,很快就背得滾瓜爛熟,并且在每次檢驗考核中都是“零失誤”,在同批新兵中第一個“單飛”執勤。
任排長期間,她帶領骨干探索“通信線路圖手繪學習法”等管用經驗做法,僅用兩個月時間,就讓全排官兵熟練掌握通信保障業務技能,并常態擔負值班任務。
那一年,陳東森作為最年輕參賽選手,參加上級組織的考評選拔,在6項比武課目中獲得5項第一名,最終以總評第一名的成績被評為“火箭軍優秀政治教員標兵”。
“指導員全面素質過硬、作風形象良好,贏得官兵打心底佩服,也在大家面前樹起政治干部好樣子。”排長李煒琳介紹說,比如在平時的軍事體能訓練中,陳東森總是堅持自我加壓,連續3年綜合評定達到優秀,還被基地評為“群眾性練兵比武先進個人”。
這些年,著眼履行使命,她帶領連隊專業骨干,更新完善“某行動清單”“某系統構建推講教范”等專業資料,參與研究梳理保障特情處置庫3類數十項,并一一制定應對方案,還通過授課輔導、結對幫帶等形式,培養了一批過硬號手,成為保障打贏的中堅力量。
銀線保暢通,巾幗風綻芳華。連隊二級上士丁璽丹感慨:“指導員是我們的奮斗標桿,帶著我們練就‘鐵肩膀’,我們不再是機房里的‘含羞草’,而成了鏗鏘綻放的戰地‘向陽花’。”今年3月,陳東森被表彰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前不久,她參加“政治工作好傳統是什么、如何立起政治干部好樣子”討論辨析,從學習訓練、遂行任務、作風養成等方面,對照實際深入檢視,并列出了十來條改進措施。對此,她說:“政治干部只有踏踏實實干出樣子,才能真正把戰士帶成‘刀尖子’,把全連攥成‘鐵拳頭’。”
“強軍路在腳下,實干鑄就夢想。我們每個人唯有全力以赴,才能跑好屬于自己的這一接力棒。”與基層官兵分享成長經歷的時候,陳東森的這番話,贏得官兵的共鳴,現場響起了一陣陣的掌聲。
責任編輯"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