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壁是荒涼的,但心不能荒涼。只要夢想的種子還在,堅持耕耘,總會有開花的一天
巡檢完設備,回生活點休息前,訾軒習慣性地在門口站了一會兒。
這個季節,南國芳菲已盡,地處西北的新疆吐魯番高昌區卻花期初始。訾軒所在的吐哈油田吐魯番采油管理區葡北采油中心,離高昌區市中心30多公里。此時的他無暇賞花,心心念念的是那些散落在戈壁深處,同他一樣忙碌的抽油機。
12年前,他從西安來到這里。12年間,駐站人員來一茬走一茬,只有他留在原地。
“后悔當初的選擇嗎?”“不后悔。”訾軒說,“在這片戈壁上,我找到了想走的路。”
“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
20世紀90年代初,玉門石油基地三三區有很多五層建筑,其中一套一樓50多平方米的住房里,住著訾軒的爸爸、媽媽和他。說是3個人,其實每天能見到的只有母親。作為油建公司員工的父親,和大批玉門人正遠赴新疆,參加吐哈石油會戰,一年只有暑假能回來一段時間。
吐哈石油會戰結束后,吐哈油田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基地,大批石油人從五湖四海搬過來。母親帶著他和6歲的妹妹,與父親團聚了。
高中結束,訾軒踏上了去西安科技商貿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求學之路。2010年大學畢業,他選擇了留在西安。在西安北郊鳳城路的城中村,入職一家私人物流公司,做起了監理。
公司處于創始階段,條件簡陋,一天三頓飯離不開炒豆芽、煮豆芽,以至多年后提到“豆芽”兩個字他就反胃。從早到晚,他和工人們一起收貨、發貨、做報表。雖然很辛苦,但他時常憧憬著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好。
然而,現實一點點將他的夢想消磨殆盡。經理向他許諾的漲工資、提職級,一次次落空。一年后,他又換了一家公司,情況依舊沒有好轉。每月工資1500多元,除去日常開支,所剩無幾。更要命的是,他的職業規劃逐漸成為泡影。
2012年春節剛過,父親打來電話說,油田要招錄一批市場化用工充實一線,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與其在外面漂著,不如回來落腳。
當年5月,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訾軒參加了招工考試,成績超出預期,他被順利錄取。
“雖然在油田長大,但我從未去過生產一線,甚至懷疑自己是個假的石油子弟。”營軒自嘲,“在外面兜兜轉轉一圈,這次回來補上這一課,心里反倒覺得踏實了。”
“腳踏實地,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真正的石油人”
2012年9月2日中午,經過2個多小時的路途顛簸,運送首批32名新員工的車輛停在采油中心生活點前的空地上。
下車后,他們被分成幾組,奔赴更為分散、更為偏遠的油氣生產現場。很快,車輛在一個地方停住。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由12間野營房圍成的“口”字形營區,營區700米外的正東方向坐落著一個孤零零的小站,這就是果8站。
站在車門旁,目之所及沒有一星半點綠色。雖然已是秋季,但蒸騰的熱浪依然令他喘不過氣;腳下的砂石路,又燙又硌腳。
見有新人來,野營房里出來一群人,有的幫營軒提行李,有的帶他去房間,幫他收拾床鋪,圍著他問這問那。看到大家如此熱情,他心頭的恐慌稍稍平息。
在果8站,營軒體驗了許多人生第一次,住野營房就是其中之一。9月的“秋老虎”肆虐,戈壁上最高氣溫達50攝氏度。睡在野營房的床上就像烙燒餅,身體的一面“熟”了,翻個身再睡另一面。大風沙塵時常造訪,砂石“噼噼啪啪”敲打野營房,令人無法入睡。躺在床上,即便戴著口罩,依然能聞到濃濃的塵土味。第二天打掃房間,總能掃出幾簸箕沙土。
營軒將這里的情況告訴父親。電話另一頭沉默半響,安慰道,一切會慢慢好起來的。父親回憶,當年在吐哈參加石油會戰時,只能住帳篷,野營房是奢侈品。“條件艱苦是暫時的,關鍵是要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好好鍛煉自己,學到真本事!”
小站的工作生活寡淡無味。白天跑現場、學流程、填報表,晚飯后回房間聽聽歌、看看電視、給家人打打電話,一天就過去了。
閑暇時,營軒喜歡到戈壁灘深處“瘋走”一圈。“我漫無目的地走。戈壁上沒有路,讓我聯想到自己,同樣找不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但一想起父親,想到父親說的話,就暗暗告訴自己,要堅持下去,腳踏實地,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真正的石油人!”
“堅持耕耘,總會有開花的一天”
按照慣例,新入職員工要接受入廠培訓。負責培訓的老師是和營軒同一工區的顧仲輝。
當時,顧仲輝參加集團公司采油工技能大賽并獲得銀牌,打破了吐哈油田在此項賽事中零獎牌的歷史。他率先在南北采油中心開設“小夜校”,利用業余時間對新員工進行“傳幫帶”。剛被分到果8站的營軒,有幸成為“小夜校”的第一批學員。
營軒與顧仲輝簽了“導師帶徒”協議。白天,他跟著顧仲輝跑現場,晚上在“小夜校”里蓄能充電。幾年下來,他羽翼漸豐,從一名“小白”成長為工區技術骨干。
有一年,吐哈油田開展技能競賽,顧仲輝建議營軒報名參加。
然而,競技之路高手如云,想要脫穎而出絕非易事。參加吐魯番采油管理區的選拔賽時,他因成績靠后差點被刷下來;好不容易躋身油田公司競賽,他的成績依然不理想。營軒委屈地告訴師父:自己真的不是這塊料。
顧仲輝安慰了他一番,給他分析了失利原因,并針對短板重新制定了訓練方案。
2007年,營軒首次代表吐哈油田參加集團公司技能競賽,遺憾鎩羽而歸。2022年,第四屆全國油氣開發專業職業技能競賽暨集團公司首屆技術技能大賽開賽,營軒再次出戰。他全身心投入,從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身體體能、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綜合訓練,每天凌晨2時入睡,清晨6時30分起床跑操,訓練時長達15個小時。時值酷暑,白天他流著汗和實操項目“死磕”,夜深人靜時又開始復盤白天練習過的內容……
一次練習時,由于握著榔頭用力過猛,腰部舊傷復發。營軒忍著傷痛,貼上膏藥繼續堅持……賽前的魔鬼式訓練換來了賽場上的行云流水。此次大賽,他一舉摘得銅牌。這距他2012年到葡北采油中心,剛好10年時間。
載譽歸來,營軒選擇留在葡北采油中心。他又拿出“老三樣”:筆記本、流程圖、學習表,干他設備管理員的老本行。遇到生產難題,他也像師父當年那樣,和同事們一起開“諸葛會”、出“金點子”。
“戈壁是荒涼的,但心不能荒涼。只要夢想的種子還在,堅持耕耘,總會有開花的一天。”營軒說。
責任編輯"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