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人生公平的起點。如何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和教育公平,指出“人民群眾對教育公平和質量充滿期盼”,“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我們黨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將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實踐,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教育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有效保障了教育公平。招生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底線與前提,通過中考、高考等進行招生,就是為了讓每個人有機會通過平等競爭獲得優質教育資源。但在教育實踐尤其是招生過程中,還不時曝出一些亂象,刺激公眾的神經,挑戰社會的底線。有的人搞特權,進行權力交換,通過不正當手段為子女謀取優質教育資源;有的內外勾結,提前打通審核關節,搞報名材料造假、入學資格偽造,搞人籍分離、空掛學籍、高考移民等;有的地方為了吸引高層次人才,對其子女教育實行優待、進行照顧,如中考時降分錄取、優先錄取等。“凌晨三點,我的孩子還在刷題,他們的孩子卻靠特權輕松上名校”……以上這些情況雖然屬于個例,卻讓普通群眾感到無比憤怒。
有網友評論:“若競爭無公平,則競爭無意義。”當一些人將教育資源異化為謀利工具,當有的人憑一通電話、一個招呼、一張偽造的成績單,就輕松擠掉無數寒窗苦讀、挑燈夜戰的學子,這無疑是對教育公平的巨大挑戰,也是對“知識改變命運”理念的嚴重沖擊。
每一次因招生不公引起重大社會輿情的事件,都體現了人民群眾對教育不公現象的零容忍、對破壞規則的強烈反對、對公平正義的執著守望;每一次相關部門對事件的嚴肅查處,都彰顯了黨和政府維護教育公平公正的堅定決心。
維護教育公平公正,核心是反對特權。特權是公平正義的最大敵人,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絆腳石,也是我們黨歷來堅決反對的。只有堅決反對特權,特別是防范特權侵蝕招生規則,才能保障教育的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這就需要完善相關制度,堵塞漏洞,加強對招生過程的全方位監管,筑牢教育公平防線。加大懲處力度,對招生領域違規違紀違法等問題嚴肅追責問責,提高破壞教育公平的代價和成本,形成震懾,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不讓埋頭苦學者吃虧。
讓每一個人在公平的環境里追逐夢想,社會才能一直充滿活力,民族復興才有更堅實的根基。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中,不能讓特權侵蝕教育公平!
責任編輯: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