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明確提出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這些政策為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與發展導向。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實踐教學的組織與管理面臨更大挑戰。傳統實踐教學管理主要依賴人工操作和紙質文檔,存在管理流程煩瑣、信息傳遞滯后、數據統計分析困難等問題。例如,在實習安排過程中,需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崗位信息收集、學生分配、實習指導教師安排等工作,且易出現信息錯誤和遺漏。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質量監控、學生實踐表現評估等方面,也缺乏有效手段和工具,難以實現對實踐教學的全面、實時管理。
新時代的學生成長于信息時代,對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有更高期望和需求。傳統實踐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學生渴望通過信息化平臺獲取更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更便捷的交流互動,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因此,建設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也是順應學生學習需求變化、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意義
目前,關于實踐教學管理的研究雖取得一定成果,但在信息化背景下,實踐教學管理的模式、方法和技術等方面均發生了深刻變化。本研究通過對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的深人研究,探討信息化環境下實踐教學管理的新特點、新規律,為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管理理論提供了新視角和思路。
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實踐教學管理流程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如實習計劃制定、實習崗位分配、成績評定等工作均可通過平臺快速完成,大幅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平臺能夠整合各類實踐教學資源,包括實習基地資源、教學設備資源、教學案例資源等,實現資源的共享與優化配置。教師和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平臺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教師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踐表現,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個性化的指導,從而提升實踐教學質量。信息化管理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在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方面起步較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高校普遍采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支持實踐教學。例如,美國眾多高校運用Blackboard、Canvas等學習管理系統,這些系統不僅具備理論課程的教學管理功能,還對實踐教學環節給予有效支持,涵蓋實習管理、實驗教學管理、項目實踐管理等方面。借助這些系統,教師能夠便捷地發布實踐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實踐、評價學生成績;學生可在線提交實踐報告,并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同時,國外高校注重實踐教學與企業的深度合作,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協同管理,使學生能更好地接觸實際工作場景,提升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在研究領域,國外學者主要聚焦于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功能設計、應用效果評估以及與企業合作的模式等方面。例如,MaallaA通過對多所高校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系統在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進一步優化系統功能的建議。
(二)國內研究現狀
近年來,國內高校愈發重視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眾多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發或引進了實踐教學管理系統。這些系統功能主要包括實習管理、實驗教學管理、畢業設計管理等模塊,實現了實踐教學過程的初步信息化管理。
與此同時,國內學者也對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展開了廣泛研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平臺的建設模式、功能需求分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方面。然而,自前國內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建設與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平臺功能不夠完善、數據安全存在隱患、教師和學生對平臺的接受度不高等。
四、國內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的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平臺建設應以切實滿足實踐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與落腳點,確保平臺各項功能能夠有效解決實
踐教學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在功能設計方面,要充分考慮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的使用習慣與操作需求,做到界面簡潔、操作便捷、功能實用。
(二)開放性原則
平臺應具備良好的開放性,能夠與學校現有的其他信息系統進行對接,實現數據的共享與交換。同時,平臺應支持多種終端設備訪問,如電腦、手機、平板等,方便師生隨時隨地使用。此外,平臺應具備開放的接口,以便后期根據教學需求和技術發展進行功能擴展與升級,引入新的應用和服務。
(三)安全性原則
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涉及大量教學數據和學生個人信息,數據安全至關重要。平臺應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如數據加密、身份認證、訪問控制、防火墻等,確保數據的安全存儲與傳輸。同時,要建立完善的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定期對數據進行備份,防止數據丟失。此外,還應加強對平臺管理人員和用戶的安全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規范操作行為,保障平臺的安全穩定運行。
(四)可擴展性原則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實踐教學管理的需求也會不斷變化。因此,平臺建設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擴展性,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在平臺架構設計上,應采用模塊化、分層化的設計思想,將平臺功能劃分為不同模塊,各模塊之間相互獨立又協同工作。這樣在進行功能擴展和升級時,只需對相關模塊進行修改和替換,而不會影響整個平臺的運行。同時,要預留一定的技術接口和數據接口,以便及時接入新的技術和應用。
(五)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實踐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平臺建設應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平臺應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便捷的學習工具,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例如,為學生提供在線實踐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案例庫等學習資源,支持學生在線提交作業、實踐報告,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互動。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表現的評價,通過平臺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發展規劃。
五、國內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創新方法
(一)引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
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實踐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海量數據進行收集、存儲與分析,涵蓋學生的實習表現數據、實驗操作數據、作業完成情況數據等。通過數據分析,能夠挖掘出學生的學習行為模式、興趣點以及存在的問題,為教師制定教學策略、調整教學內容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可為學校的教學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如實習基地的遴選與評估、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等。
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智能輔導與自動評價功能。例如,利用智能聊天機器人為學生提供實時答疑解惑服務,助力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在作業批改與成績評定方面,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動批改與評價,提升評價的效率與準確性。此外,人工智能還能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歷史數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推薦與指導。
(二)構建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環境
虛擬仿真技術能夠構建高度逼真的虛擬實踐環境,為學生提供現實中難以實現的實踐機會。例如,在醫學、航空航天、化工等專業領域,借助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學生可開展手術操作、飛行器模擬駕駛、化工工藝模擬等實踐活動,不受時間、空間和設備的限制,拓展了實踐教學的場景與內容。
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環境具備開放性與交互性特點,學生可在虛擬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不同的實驗方案和操作方法,激發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同時,虛擬仿真實驗能夠記錄學生的操作過程和實驗數據,便于教師對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進行指導與評價。
(三)加強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平臺
高校與企業合作共建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可實現雙方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企業可通過平臺發布實習崗位信息、提供實踐項目和案例、參與實踐教學指導等;高校可利用企業資源,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同時,校企雙方可通過平臺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課程開發與教學改革,實現協同育人。
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不僅是教學管理平臺,也是產學研合作平臺。通過平臺,高校和企業可加強科研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與創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推動教學與科研深度融合。此外,學生也可參與企業科研項目,提升自身科研與實踐能力。
(四)開展移動學習與在線教學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顯著變化。開發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移動應用程序,能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學生可通過手機或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平臺,查看實踐教學通知、學習資料,提交作業和實踐報告,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互動。
利用平臺開展在線實踐教學,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教師可通過平臺發布在線實踐課程,采用直播、錄播、在線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實踐學習。同時,在線教學可實現教學過程的全程記錄與回放,方便學生復習鞏固知識,也便于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與改進。
六、結語
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是高校順應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舉措。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高校在實踐中持續探索、逐步完善。展望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與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實踐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在實踐教學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為培養具備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張偉,黃曉丹,田天.人工智能教學實踐一體化平臺建設研究與探索[J].大學教育,2023(07):12-16+40.
[2]韓運華,徐玉東,霍瑩.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工程實踐平臺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23,40(06):5-7.
[3]尹亮,邵曉紅,侯志靈.電科專業物聯網教學實踐平臺建設[J].科教導刊,2021(01):31-32.
[4]楊現民,李新.數據充分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向[J]中國教育學刊,2024(02):9-15.
[5」趙芳華,許曉云,高志婷,等.基于新工科背景的工業設計教學實踐平臺建設[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10):45-46.
[6]劉剛.基于動畫專業三維度、全覆蓋教學實踐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03):197-198.
[7]劉丹,孫濤,吳楊東.云模式下產品數字化集成實踐平臺建設及教學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03):238-241.
[8]傅婧.民辦高校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研究[J].明日風尚,2016(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