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倉儲管理行業正經歷著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深刻變革。傳統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已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亟須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將數字化技術引入倉儲管理課程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還能通過構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環境,強化實踐技能訓練,為倉儲管理行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一、倉儲管理課程數字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適應倉儲管理行業發展需求
伴隨著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倉儲管理已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一方面,新興技術的迭代更新以及業務模式的創新變革,對倉儲管理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已難以完全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另一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已成為倉儲管理領域的發展趨勢,課程教學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才能培養出適應現代倉儲管理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順應行業發展大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將數字化技術引入倉儲管理課程教學,通過構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環境,模擬真實的業務場景,強化實踐技能訓練,能使人才培養更好地契合行業需求,為倉儲管理行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認知習慣發生了顯著改變。當下大學生普遍熱衷于數字化、移動化、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傳統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無法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入數字化教學手段,通過富媒體資源、虛擬仿真、智能交互等方式創設形式新穎、內容生動的學習情境,能夠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求知欲望。同時,數字化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實踐操作的機會,使其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建構知識,在師生互動、生生協作中提升參與度和獲得感,從而激發內生學習動力,樹立專業自信。可見,數字化教學改革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必由之路,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日益復雜的倉儲管理實踐中,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實操技能要求提高。面對教學內容不斷膨脹、課時資源相對有限的矛盾,傳統教學模式難以在有限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效果難以保證。而數字化教學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可能。數字化教學資源具有隨時隨地、反復使用的特點,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個性化學習,教師可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教學過程的精準管理和實時評估,有效提高教學針對性和學習效率。此外,數字化教學工具可以通過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優化教與學的全流程,精準把握學情、診斷問題、改進教學,從而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二、人工智能技術在倉儲管理課程中的應用場景
(一)智能教學輔助系統
智能教學輔助系統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倉儲管理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應用場景。該系統通過采集與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結合知識圖譜和推薦算法,能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推薦,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開展遞進式、適應性學習,顯著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效率。在學習過程中,當學生遇到疑惑時,智能教學輔助系統可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推理技術,根據學生的提問內容自動給出相關解答與反饋,突破時空限制,實現隨時隨地的智能答疑,為學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問題解決方案。此外,該系統還可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數據和階段性測評結果,形成學習效果評估報告,精準刻畫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提升水平,并基于機器學習算法預測其后續學習表現,為教師優化教學策略。
(二)仿真實訓平臺
仿真實訓平臺是利用人工智能、虛擬仿真等技術打造的沉浸式、交互式實訓環境,能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該平臺高度還原與模擬真實業務場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象的案例情境,使學生在案例探究與任務完成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仿真技術,學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倉儲設施設備,深入了解倉儲作業流程,并通過人機交互進行實時操作與反饋,獲得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加深對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印象與理解。在仿真實訓環節,智能算法可全程監測學生的實操過程,自動識別關鍵操作步驟,精準記錄操作結果,據此對實操技能進行客觀評估,并提供改進提升建議,引導學生高質量完成實訓任務,夯實實踐技能基礎。
(三)智慧教學管理平臺
智慧教學管理平臺是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高校教學管理的集中體現。基于大數據和智能算法,該平臺可對教學資源進行智能化管理,通過語義分析和知識挖掘技術準確提取教學資源的內容要素,實現資源的自動分類、語義關聯、精準檢索與個性化推送,從而優化資源組織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師生教學活動提供精準支持。在教學實施環節,智慧教學管理平臺可對課堂教學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測,通過語音識別、情感分析等技術分析師生的教學行為,捕捉課堂生成數據,了解學生的實時反應,把握教學動態,為教學整改提供數據支撐。此外,該平臺還可匯聚課程評價、教學反思、學生反饋等多元數據,運用教學質量因素模型和智能評價算法,多維度動態呈現課程教學質量,挖掘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形成可視化評價報告,為優化課程教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決策依據。
三、人工智能賦能倉儲管理課程數字化教學改革的優化路徑
(一)構建智能化教學環境
智能化教學環境是開展倉儲管理課程數字化教學改革的基礎。首先,需搭建集教學、管理、資源、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教學平臺,將其作為師生開展教與學、交流互動的網絡載體,為個性化、智能化教學提供技術支撐。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集感知、分析、控制、交互為一體的智慧課堂系統,實現課堂環境與教學行為的實時感知與智能調控,創設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情境。其次,要加大投入,改善智能化教學基礎設施,配備VR/AR設備、智能交互終端、物聯網實訓平臺等,為開展智能化教學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確保數字化教學應用平穩有序推進。最后,要注重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整合與應用,采用智能化手段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管理、語義關聯、精準推送,打造結構化、智能化的教學資源庫,并將優秀教學案例、虛擬仿真項目等嵌入日常教學。
(二)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
實現倉儲管理課程教學智能化,需要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其一,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借助智能技術實施自適應個性化教學。基于學情分析模型,準確刻畫學生個體特征,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提供差異化學習支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制定個人學習計劃,調動學習主動性。其二,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線上利用智慧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線下采用小組研討、頭腦風暴等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的融會貫通,構建起靈活多樣的教學形態。其三,要大力推行項目制教學和案例教學。設計真實的倉儲管理項目任務,引導學生在項目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團隊協作中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實踐能力。同時,廣泛收集典型案例,通過案例討論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鍛煉其分析和決策的能力。
(三)提升教師智能教學能力
教師是推進智慧教學的主導力量,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智能教學能力。一方面,要加強人工智能素養培訓,通過專題講座、在線課程等多種形式,幫助教師了解人工智能發展現狀,掌握智能化教學工具和方法,樹立智能教學理念,激發教學創新熱情。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討,開展小組磨課、說課評課等活動,在集體備課和經驗交流中取長補短。另一方面,要為教師搭建智能教學實踐平臺,鼓勵教師將智能技術應用到備課、授課、作業、測評等教學環節,在實踐探索中積累經驗、改進方法,不斷提升智能教學的效果與效率。建立示范課程,發揮引領輻射作用,以點帶面推動智慧教學普及應用。此外,要建立智能教學經驗分享機制,定期組織教學沙龍、經驗交流會,邀請優秀教師介紹智慧教學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營造良性互動、共同進步的創新氛圍。
(四)優化智能教學管理與服務
要保障倉儲管理課程數字化教學改革的有效實施,必須優化智能教學管理與服務。首先,要建立科學完善的智能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制定智能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開發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實現教學全過程的多元評價與動態監測,做到管理有的放矢、決策有科學依據、評價有公允尺度。其次,要為學生提供優質高效的智能化學習支持服務。依托智能學習助手,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輔導,實現學習過程的精準階段檢測,課后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做到因材施教。構建智能答疑系統,利用自然語言理解、知識推理等技術,為學生答疑解惑、提供針對性的學習指導。最后,要完善智能教學激勵機制。建立教學效果與績效考核的關聯機制,將教師開展智能教學的成效納人考核指標,并設立專項基金,為智慧教學的實施提供物質保障。
四、案例分析一基于AI智能化的倉儲管理教學改革實踐
(一)體系構建思路
基于AI智能化的倉儲管理教學體系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個性化、智能化、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該體系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力圖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該體系秉承開放協作理念,注重優質教學資源的匯聚共享,支持不同教學應用體系的無縫集成與協同聯動,提供靈活開放的教學服務,促進教學模式變革。此外,體系還貫徹數據驅動、持續優化的理念,通過采集教學全過程數據并進行智能分析,精準刻畫用戶畫像,動態優化推薦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加精準、高效、人性化的智能教學服務。
(二)智能化教學功能與特色
倉儲管理專業智能教學體系具有豐富多樣的智能化教學功能與鮮明特色。首先,該體系建立了在線的數字學習資料庫,其中涵蓋從倉庫選址、物流園區建設、倉儲布局、流程設計、設備選型到績效評估等各個環節的知識和資料。其次,在課程開課前,系統會提前收集學生的相關學情及前置課程成績等信息,分析班級學生整體水平與知識圖譜,自動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并提供趣味化導學和AI答疑服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各類AI輔助教學工具,師生可進行實時互動和頭腦風暴,課堂練習作業答案也能實時匯總展示,便于教師快速檢驗教學效果。課后,系統支持錯題自動推送和薄弱知識重點強化,并可視化呈現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提升狀態。此外,該體系還將虛擬仿真實訓功能與本課程進行交互印證,學生可通過沉浸式三維倉儲空間,開展入庫、存儲、盤點、揀選等業務設計和實訓,強化實操技能。另外,學校還配備了多種智能化教學工具,如自動化貨架系統、AGV倉儲機器人系統,為師生教學以及了解行業前沿最新資訊提供了平臺。最后,在期末學生成績評估時,系統還可以通過AI綜合以上各環節學生的表現,給出系統性的成績建議,改進傳統模式下以期末考試成績定結果的單一評價方式,使成績評估更為立體與客觀。
(三)實施效果與反饋
倉儲管理專業智能教學體系的建立,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好評。從教師層面來看,該系統極大提高了備課、授課、作業批改等環節的效率,數字化教學資源日益豐富,過去難以開展的創新教學活動得以實現。學生體驗感強,普遍認為該體系互動性好,功能實用,個性化資源推送使學習更加高效和有針對性,仿真實訓讓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在沉浸式體驗中強化了專業技能。數據顯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自主學習時長大幅提高,學習興趣和專業能力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軍.倉儲管理的信息化技術應用趨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49):25.
[2]李眾.淺談物流倉儲管理機制優化策略[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12):65-66.
[3]趙永良,付鑫,吳尚遠,等.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智能倉儲圖像識別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9,17(1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