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22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下文簡稱“新課標”,英語教學旨在促進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文化理解素養、思維品質以及自主學習技能的發展。核心素養實質上聚焦于“人的發展”,要求英語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從過去關注“知識\"轉向關注“人”,重視學生思維發展與能力培養。導學案關注實際教學狀態,旨在解決教師獨霸課堂的問題,變革教與學的方式,將學習時間真正還給學生,促進學生在課堂上核心素養的養成。教師需在鉆研教材、分析學情、整合單元內容、挖掘課外資源等基礎上設計導學案,這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導學案設計研究,既能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又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實現師生“雙贏”
一、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導學案的設計
(一)導學案的設計原則
綜合性:這是導學案設計的最基本原則。導學案的內容需兼顧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避免偏向或僅側重某方面的知識掌握或技能發展,應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分層性:每個課時的導學案中,基于課堂內容的題目占 50% ,深人課堂的內容占 30% ,超越課堂的內容占20% 。基于課堂內容的題目要求全班掌握,深入課堂的內容要求 70% 的學生掌握,超越課堂的內容要求 30% 的學生掌握,以此實現分層教學,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評價性:導學案的使用應與課堂同步,應體現教學環節。即課堂進行到哪個環節,導學案就設置相應的題目,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進行及時評價。通過分析完成情況,教師能針對性地調整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內容,發揮評價功能,更好地促進學與教。
有效性:每課時的導學案題量應控制在三個大題以內,約15分鐘內完成做題及評講。導學案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看寫能力,結合英語學科特點,適當增加口語交流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
(二)導學案的設計流程
大單元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流程如下圖所示:

1.根據單元大概念重構教材
參考課程標準、教科書、教學參考文獻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借助加深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評估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學習需求,提煉出有統領作用的單元核心概念,并且依據此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性整合,如表1單元大單元教學知識關聯。
表1大單元教學知識關聯

本教學階段要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并且讓其深化,體現出教材的系統性及連貫性,為后續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2.確立大單元教學目標
依據最新課程綱領,本研究針對教學單元中的核心知識點與關鍵技能展開深入分析與整合,進而確立單元教學目標。這些目標需清晰闡明學生在完成單元學習后預期達成的學習成果,充分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
3.創設大單元整體情境
在確定好大單元的教學議題及目標后,下一步便是構建一個整合性的宏觀情境,以此情境為引導方向,推動整個教學進程。該情境的設計應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將所有學習模塊有機串聯起來,使學生能夠從整體視角理解本單元的知識體系。
在本研究單元中,圍繞學科核心要點,以深入剖析“ValuableJobs\"的內涵為契機,設計教學宏觀情境。初步引導學生勾勒個人職業生涯藍圖,理解各種職業所需的關鍵素質,深化對各類職業的認知。此舉不僅能激發學生自覺構想職業理想,還能為其提前規劃未來職業道路奠定基礎。
4.創設課時情境,設計學習活動
在實踐教學環節,融入現實情境中的學習挑戰,借助這些挑戰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積極運用學習資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建構,推動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在構建本單元主題學習活動時,借助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活力,實施以主題為核心的整合教學。教學伊始,教師以“Whatdo you wantto be?\"這一問題引入,激發學生對職業前景的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圍繞單元主題,提出“WhatdoesHu Bin/Sarah/Robinwanttobe?\"及“Whatshouldtheydo?\"等連環問題,并借助“預測—抓詞—分類\"閱讀策略,鍛煉學生分析與綜合概括的能力。閱讀結束后,學生在問題引導下可自由選擇議題進行個性化表達,塑造“體驗一探究一表達\"的循環式語言學習軌跡,引導學生在剖析主題意義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運用與遷移。
5.設計多維評價體系
大單元教學評價體系不再局限于單純以分數衡量學生表現,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進步以及全方位的發展。該體系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等多個維度有機融合,能夠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準確發現自身優點,同時明確需要改進之處。通過采用具有包容性的教學評價方式,學生可以充分展現自我,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1)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著重考查學習過程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學生本人以及同組伙伴會依據導學案上的評價指標,有條理地記錄學生的課堂行為,以此衡量他們的參與程度。同時,通過剖析學生的學習筆記、自我反思以及作業質量,了解學生的優勢與面臨的挑戰,評估學生的語言溝通技巧和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在從多個維度收集并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后,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天賦以及個性化需求給予精準指導,有效推動學生的學習進步。
(2)總結性評價
大單元教學結束后,教師不僅要設計單元習題,還要指導學生構建該單元的思維導圖。這一過程能將學生的抽象思維轉化為視覺化的知識結構圖。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會對所學內容進行系統性反思和整理,逐步構建出嚴謹的知識框架,這既能鞏固學習效果,又能提升學生的總結提煉能力。
二、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導學案的應用
本部分選取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Unit5Whatdoeshedo?”的partBReadandwrite作為教學應用案例,該部分內容聚焦于未來的職業選擇。
(一)課前自主預習
課程開始前,教師結合當下熱點,指導學生登錄學校教學網站,觀看杭州亞運會期間各行各業人員及其工作的介紹視頻。隨后,學生完成導學案中與相關職業相關的詞組和句型練習,以此實現對已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
教師及時收回導學案,分析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掌握情況,為后續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二)課堂探究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依據導學案,針對設定任務場景中的問題展開深入剖析。學生可采用自我探索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較為有效地探尋問題的解決辦法。課堂活動遵循“任務驅動,自主學習一組內完善,展示分享—點撥引導,拓展提升—總結反思,課堂評價\"的結構框架,并可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1.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教師在導學案中創設任務一:Read and think:Whatmayinfluenceourjobchoice?引導學生從hobby(愛好)ability(能力)、job(職業)workplace(工作地點)這四個方面進行思考,猜測人物的未來職業,并追問原因。這一任務促使學生運用課前在導學案預習中掌握的職業和工作地點相關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落實核心素養目標。
2.組內完善,展示分享
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后,教師提出小組合作任務:chooseyourfavorite jobsand showin groups(選擇你最喜歡的職業并在小組內展示)。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相互補充信息和觀點,并選出一名代表分享小組的學習成果。學生在活動中能夠進一步深化語言運用,將目標語言進行有效遷移,實現從學習理解到應用實踐的過渡。
3.點撥引導,拓展提升
本環節要求學生談論并寫一寫自己的興趣愛好、技能及職業夢想,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真實地暢想職業,學會提前進行職業規劃。具體任務如下:
任務一:教師提供語言框架,學生討論、表達自己與他人的愛好、特長、職業夢想、渴望的工作地點。
What'syour hobby? I like..
What can you do?I can..
What's your dream job?I want to be..
Where do you want to work? I want to work in..
任務二:教師提供不同層次的作文框架供學生選擇,學生寫一寫自己的實際情況與職業夢想。借助閱讀激發學生的寫作能力,以職業愿景為主題,引導學生運用預先設定好的語言模式,描繪自身的個人背景以及職業理想,提升書面表達技巧,培養語用實踐能力。學生需在實際場景中設想未來職業,并依據自身條件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
4.總結反思,課堂評價
學生對導學案中的內容進行歸類整理,通過如表2所示的學習效果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
表2學習效果評價表

(三)課后鞏固復習
在課后學習環節,教師可借助交互平板向學生推送導學方案中的習題集。該習題集包含一系列基礎問題,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培養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利用教學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能夠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與理解情況,進而對后續教學策略進行優化。同時,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精準的個性化鞏固訓練,以此促進學生知識掌握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結語
在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從整體視角設計的情境與任務導向教學方案,有效激發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學習實踐活動與探索性學習任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顯著提升。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建構過程,逐步編織出系統的知識框架,提升了在實際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這一方法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技巧,增強了其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有力促進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小紅.新課標視域下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4(18):31-33.
[2]徐英婕.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4(06):7-9.
[3]王薔,周密,蔣京麗,等.基于大觀念的英語學科教學設計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11):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