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育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正面臨諸多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并提升教育質量,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斷探索與實踐新型教學模式。其中,5E教學模式因其獨特的探究性學習理念和學生主體性原則,備受關注?;诖耍疚膶睦碚撆c實踐層面,深人探討5E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論支持,共同推動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與進步。通過分享具體實施策略與實踐經驗,期望激發更多教師對5E教學模式的興趣與實踐熱情,促進初中數學教育的創新與提升。
一、5E教學模式概述
(一)5E教學模式的起源與發展
5E教學模式是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源自美國生物學課程研究所(BSCS)的深人研究與實踐。最初,它作為一種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于生物學領域,通過五個緊密相連的教學環節—吸引(Engage)、探究(Explore)、解釋(Explain)遷移(Elaborate)以及評價(Evaluate),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故而得名。
該模式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教育實踐中得到廣泛推廣與應用,其顯著的教學效果也獲得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并嘗試將5E教學模式引入其他學科教學,以期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實現教學質量的飛躍。
(二)5E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
1.吸引(Engage)
吸引環節是5E教學模式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好奇心的關鍵。在此環節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情境創設與問題提出,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為后續學習活動奠定堅實基礎。該環節的重要性在于能迅速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使他們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后續學習。
2.探究(Explore)
探究環節是5E教學模式的核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在此環節中,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多種方式,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尋找問題答案。探究式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還能促進團隊協作精神與創新意識。
3.解釋(Explain)
解釋環節是對探究結果的總結與歸納。在此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前一階段的探究成果進行梳理與整合,幫助他們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解釋環節,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還能提升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
4.遷移(Elaborate)
遷移環節是5教學模式中的知識應用階段。在此環節中,學生需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拓展。該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使他們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
實際生活中,解決真實問題。
5.評價(Evaluate)
評價環節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反思與總結。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與反饋,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優化學習效果。通過評價環節,教師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后續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也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為未來學習制定更合理的計劃。
二、應用5E教學模式實施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將5E教學模式融人初中數學教學,首要意義在于能夠顯著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數學作為一門抽象且邏輯性強的學科,常使學生感到枯燥難懂。然而,借助5E教學模式的“吸引\"環節,教師能夠巧妙地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故事相結合,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數學的探索之旅。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5E 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探究\"環節,該環節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方式能夠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思考深度與廣度,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通過不斷地探究實踐,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學會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知識的創新應用。
(三)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
5E 教學模式的最后兩個環節—“遷移\"和\"評價”,對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遷移\"環節,學生需要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這一過程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提升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對初中數學教學而言,這種能力的提升意味著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將數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領域,實現數學知識的廣泛遷移與價值最大化。而“評價\"環節則能幫助學生及時反思和總結學習過程,為后續的知識遷移與應用提供有力支持。
三、5E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吸引環節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吸引環節是激發學生興趣與好奇心的關鍵所在。教師可通過講述數學史上的有趣故事、展示數學美的實例,或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即將學習內容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時,教師可先講述畢達哥拉斯在宴會上通過觀察地磚排列規律發現勾股定理的傳奇故事。這種引入方式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定理背后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接著,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勾股定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如建筑設計和工程繪圖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隨后,教師還可結合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比如提問:“若要測量學校操場旗桿的高度,但沒有直接測量的工具,你們會怎么辦?”這樣的問題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此外,教師還可利用數學游戲、趣味謎題等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如設計一個與“勾股定理\"相關的拼圖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親身體驗定理的奧妙,更深刻地理解這一數學概念。
(二)探究環節
探究環節是5E教學模式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具有探究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探究學習。
以“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為例,教師可設計以下探究活動:首先,讓學生回顧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和性質;然后,提供幾組不同條件的三角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比較等方式探究哪些條件能夠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最后,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三角形全等的幾種判定方法,并通過實例加以驗證。這樣的探究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還能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探究環節中,教師不僅是設計者,更是引導者和支持者。當學生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時,教師應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假設,并通過實際操作去驗證。教師可準備一些紙板三角形,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比對,從而發現哪些條件下三角形能夠全等。
探究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重要環節。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小組討論中,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想法,共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技巧。教師在探究環節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應引導他們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能夠逐漸學會如何獨立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思維。
(三)解釋環節
解釋環節是幫助學生將探究結果內化為自身知識體系的關鍵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形成系統、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經過探究環節后,學生已對一元二次方程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解釋環節,教師可先讓學生回顧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相關概念,然后引導他們通過實例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在解釋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思路的清晰性和語言的準確性,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應用。為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如“某商店將某種商品的售價從原來的每件40元經兩次調價后調至每件32.4元。若該商品兩次調價的降價率相同,求這個降價率”,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提高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在解釋環節中,教師還可通過對比和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教師可將其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進行對比,指出兩者之間的異同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特點和步驟。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圖表、動畫等多媒體手段輔助解釋,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和易于理解。比如,通過繪制一元二次函數的圖像,教師可直觀地展示方程的解與函數圖像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的直觀印象。解釋環節的最后,教師應確保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準確的復述和總結,以檢驗他們的理解程度。
(四)遷移環節
遷移環節是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需設計具有實際背景和挑戰性的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應用。
以\"相似三角形\"為例,在遷移環節,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來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這個問題既具有實際背景,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需要運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相關知識來設計方案、實施測量并計算結果。通過這樣的遷移應用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相似三角形性質的理解和應用,還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為讓學生更好地完成遷移任務,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共同設計測量方案;之后提供必要的測量工具和設備,讓學生動手實踐進行測量;最后引導學生對測量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形成完整的報告或展示。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解決問題能力。
(五)評價環節
評價環節是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和反思的關鍵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和方法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例如,學習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章節后,在評價環節,教師可設計以下評價活動:通過課堂小測驗檢驗學生對基本概念和知識的掌握情況;布置一個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個調查問卷并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以考查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活動,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和方法,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同時學生也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身學習狀況并為后續學習制定更加合理的計劃。
四、結語
通過深人探討,不難發現5E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顯著價值和廣闊前景。該模式以激發學生興趣為起點,逐步引導學生深人探究、系統解釋,最終實現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和靈活運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實際應用中,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斷反思并優化教學方法,確保5E教學模式發揮最大效能,真正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歡歡.“雙減\"背景下“5E\"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初探[J].理科愛好者,2023(03):28-30.
[2]孫家棟.核心素養背景下\"5E\"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22.
[3]林東升.巧用5E教學模式實施初中數學概念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2024(3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