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曉鳳,1984年出生于甘肅省臨潭縣。。在《文藝報》《詩刊》《散文詩》《星星·散文詩》等報刊發表作品300余篇。出版散文詩集《牧云時光》,作品入選多種選本。曾獲《星星》詩刊“最美中國”主題征文活動優秀獎等獎項。
1 ? 洮州花兒的內核中,藏著一顆“和”字。
花兒,是漢、回、藏、土等多民族共同喜愛的藝術形式,在傳唱中共同勾畫出一個同心圓——
藏族小伙摘下狐皮帽,用漢調唱:“青石頭崖上的藥水泉,甜不過尕妹的笑渦眼”;回族姑娘甩動蓋頭,用藏腔回應:“馬蓮花開刺玫香,阿哥是才露的月亮”;土族青年敲著羊皮鼓,用漢語、藏語、蒙古語混合的“風攪雪”調唱道:“九道山梁九道溝,十門親戚九門友”…
漢語的實詞、藏語的襯詞、回族的俚語、土族的婉轉在同一首歌中共存,這種“雜糅美學”,恰如洮州大地雪山與平原、峽谷與森林、草原與農田相依相存的多元地貌。
“一轉山的蓮花山,尕妹像朵白牡丹, 我合蜜蜂旋幾旋,單往花兒的心里鉆!”
“尕妹穿的寶藍衫,生得麻利長得端 越撩你是越干散!”
鮮活靈動的方言,催化著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鄉愁,一一還原他們樸實而熱烈的生活愿景。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音符,在花兒與花兒的碰撞中,濺出各族人民和諧共生的動人旋律。
花兒,是洮州民族團結奮進的和美之花。
2 ? 洮州花兒的根脈中,藏著一顆“活”字。
當周南的雎鳩還在河之洲振翅,洮州的先民已在洮河兩岸種下第一粒詩歌的種子。
《詩經》里“坎坎伐檀”的勞作號子,在洮州化作“手扳犁轅望北斗,汗珠子摔成八瓣呢”的耕歌;《邶風》中“寤寐思服”的思念,在高原漫成“想你時喝口涼水都甜”的情韻;
《詩經》里“禾麻菽麥”的農耕圖景,在洮州花兒里則盛開著“青稞黃了牛兒肥,茶馬古道駝鈴碎”的立體畫卷;《桃夭》里“桃之夭夭”的熾烈,成為洮州花兒以“白牡丹”比喻愛情的甜蜜。
竹簡上的詩歌在《詩經》里陳釀,而洮州花兒則在牧羊人的喉管、腳戶的裕褷、繡娘的指尖活色生香。
它們如汨汨流動的活水,每一聲新唱,都是古老詩魂在新時代的復活,成為比《詩經》更豐饒的民間百科
它們在高原的風里,長成茶馬煙塵里抽芽的詩魂,生成比《詩經》更鮮活的“活化石”。
花兒,是洮州人民綻放的高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