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16-099-3-SZG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成為“健康中國”戰略中的重要議題。智能運動手環因其低成本、易佩戴、便于健康數據采集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智慧養老領域。但在實際使用中,老年人群對這類設備的接受度和持續使用率普遍偏低,形成了“技術可及性高一實際使用率低”的悖論。國內外研究表明,設備本身的復雜性、交互設計的缺陷,以及老年用戶對技術的焦慮感,是導致其使用障礙的主要因素。同時,社區層面的數字支持體系薄弱,也限制了智能設備在老年人群中的推廣應用。本文從老年人真實使用體驗出發,深入分析阻礙其使用智能手環的關鍵因素,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優化策略,旨在推動適老化智能設備的產品改進與服務配套建設,提升智慧養老整體效能。
1、研究設計
1.1、樣本選取
本研究以成都市某社區的老年人為主要研究對象,選取年齡在60歲及以上、身體狀況允許參與調查且具備基本溝通能力的老年人共計100人作為樣本。其中,50人已使用過智能運動手環,50人未使用但表示有興趣了解。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數據收集。
(1)問卷調查:根據研究目的設計結構化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信息、設備使用情況、功能理解程度、操作難點、使用態度等方面。問卷由研究人員協助填寫,以確保老年人能順利理解題目并真實作答。
(2)個別訪談:從樣本中隨機抽取20位受訪者,進行半結構化訪談,以進一步了解他們在使用智能運動手環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心理感受及改進建議。訪談內容在征得受訪者同意后進行錄音和整理。
1.3、數據分析工具
使用SPSS25.0對問卷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主要包括頻數分析、交叉分析和相關性分析,幫助識別影響老年人使用智能手環的關鍵因素。
2、研究結果
2.1、不同年齡老年人使用智能手環的情況
不同年齡段老年人是否使用智能手環的統計分析結果詳見表1。從整體來看,智能手環的使用率隨著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其中,60歲以下老年人共有7人,其中5人使用智能手環,使用率高達71.4%。這部分人群普遍身體機能尚好,對新技術接受度較高,也更注重健康管理。60一69歲老年人為40人,其中25人使用智能手環,使用率為 62.5% 。這是使用人數最多的群體,說明該年齡段對健康監測的需求較強,同時具備一定的數字素養。70一79歲老年人使用率明顯下降,僅為 41.2% ,且未使用者超過使用者,這可能與身體狀況變化、操作不便、對新技術排斥等因素有關。80歲以上老年人為19人,僅有4人使用智能手環,使用率最低(21. 1% ),絕大多數人未使用,這表明在高齡人群中,智能設備普及率偏低,可能需要更多家庭和社會支持干預。通過SPSS進行卡方檢驗p值為0.02。由于 plt;0.05 ,表明不同年齡組在智能手環使用情況上存在統計學顯著差異。這說明,老年人是否使用智能手環不僅與個人意愿相關,更受到其年齡層次的顯著影響。
表1不同年齡段老年人是否使用智能手環統計分析結果

2.2、不同性別老年人使用智能手環的情況
如表2所示,在性別方面,男性使用智能手環的比例明顯高于女性。男性使用率為 63.6% ,而女性只有 46.7% ,這表明男性對智能穿戴設備的接受度更高。這可能與男性在技術產品上的參與度普遍較大有關。統計檢驗結果通過卡方檢驗,得到p值為0.031。由于 plt;0.05 ,說明性別與老年人使用智能手環的情況存在顯著差異。
表2不同性別老年人使用智能手環的統計分析結果

2.3、不同健康狀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環的情況
健康狀況與使用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詳見表3。其中,健康老年人(無慢性病或健康狀況較好)的使用率最高,達到了 75.0% 。這表明身體狀況較好的老年人更有可能使用智能手環,可能因為他們更注重個人健康且樂于借助科技的幫助。相對而言,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使用率僅為 42.8% 。盡管這部分人群可能更加需要監測健康數據,但由于疾病負擔和對新技術的接受度較低,導致他們的使用率偏低。高齡且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使用率稍微上升,達到了44.4。不過整體而言,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人群體在使用智能手環方面仍然處于劣勢。通過卡方檢驗,得到p值為0.015,說明健康狀況與使用智能手環之間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plt;0.05 。這表明,老年人是否使用智能手環,其健康狀況是一個重要因素。
表3不同健康狀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環的統計分析結果

2.4、老年人使用智能手環的障礙因素
主要障礙分析結果詳見表4。其中, 35.9% 的受訪者表示智能手環的操作復雜是他們不愿意使用的主要障礙之一。老年人對新技術的適應較慢,復雜的操作界面或功能設置會使他們產生困惑和排斥。 29.4%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智能手環本身缺乏興趣,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健康管理的需求不強烈,或對設備本身缺乏信任。 18.1% 的受訪者指出智能手環的電池壽命是他們的主要擔憂之一,老年人通常對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和維護更為關注。 16.6% 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缺乏足夠的操作指導和使用幫助,他們也不愿意使用智能手環。p值為0.012,表明上述障礙因素與老年人是否使用智能手環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plt;0.05 )。
表4老年人使用智能手環的障礙因素

3、優化策略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能運動手環的障礙調查結果,現提出以下幾點優化策略:
3.1、簡化操作界面和功能設計
為了克服老年人因操作復雜性而產生的障礙,簡化智能運動手環的操作界面和功能設計顯得尤為重要。老年人往往對復雜的科技產品感到困惑,尤其是對于需要進行多步驟設置和調整的設備。為此,智能運動手環的制造商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優化:其一,界面設計應盡量簡潔直觀。可以采用大字體、清晰的圖標和高對比度的色彩搭配,使界面更適合老年人使用。例如,增加語音提示功能,幫助老年人通過聽覺引導完成必要的操作,這樣即使老年人的視力有所下降,也能夠更容易地與設備互動。其二,手環的功能應設置成能夠自動完成的形式。例如,運動監測功能可以在自動啟動后直接記錄步數、心率等基本數據,無需用戶手動設置。這樣,老年人可以通過佩戴手環直接獲得健康數據,而無需進行復雜操作。其三,考慮到老年人的操作習慣,可以提供“老年模式”或“簡化模式”。此模式下僅保留最基礎的健康功能,如步數計量、心率監測等,不需要設置其他復雜功能。這樣,老年人在使用手環時不會因功能過多而感到不知所措,從而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關鍵的健康數據上。手環的按鈕布局也可以優化為更易操作的設計,如大按鍵、反饋明確的振動或聲音提示,確保老年人在使用過程中能夠輕松操作。對于一些需要在手機上配合使用的功能,設計上應盡量減少手機端的操作步驟。考慮到許多老年人對智能手機的操作也存在一定困難,可以通過簡化手機端的APP界面、增加直觀的功能分類和簡明的操作提示來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同時,可以提供一對一的技術支持或培訓課程,幫助老年人更好地掌握設備的使用方法。
3.2、增加興趣激發和情感化設計
對于缺乏興趣的老年人群體而言,除了提升產品本身的可用性外,增加興趣激發和情感化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優化策略。老年人使用智能運動手環的動力不僅來自健康需求,也來自于他們對產品的情感認同和使用的樂趣。因此,在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中,必須更加注重情感化元素,這樣才能有效吸引老年人群體的注意力和提升他們的使用意愿。為此,建議通過定制化功能增加老年人對智能運動手環的興趣。例如,手環可以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提供定制化的健康建議和運動方案。如根據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或健康數據,定期推送個性化的鍛煉提醒或健康資訊。同時,手環的外觀設計可以考慮更加符合老年人審美的元素,如經典的表帶設計、柔和的色調等,而不是單一的運動風格。這樣,老年人能夠在佩戴手環時感受到舒適與美觀,減少對新技術的排斥。為了激發老年人的使用興趣,可以在智能手環內加入娛樂和社交功能。例如,設置一些簡單的游戲或趣味互動模塊,讓老年人在鍛煉的同時,享受娛樂的樂趣。通過游戲化設計,老年人能夠獲得成就感,增強使用積極性。設立運動目標和獎勵機制,鼓勵老年人完成每天的步數任務,達成目標后給予虛擬獎勵或榮譽稱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參與度和黏性。此外,還可以考慮設計更加貼合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功能。例如,設計家庭互動模塊,讓老年人的子女能夠實時關注他們的健康數據,或者通過手環進行語音互動,及時給予老年人關愛和支持。通過這些情感化設計,老年人會感到自己的健康被家人關注,從而產生使用智能手環的動機。
3.3、延長電池壽命并優化充電體驗
智能手環的電池壽命問題是老年人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常見障礙之一。為了優化這一問題,需要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智能手環的設計應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習慣,確保其電池能夠長時間持續運行,減少頻繁充電的困擾。一般來說,智能手環的電池使用時間較短,通常需要每隔一至兩天進行充電。然而,老年人可能不記得充電時間或不知道如何正確充電,頻繁的電池消耗成為他們放棄使用手環的原因之一。因此,智能手環的制造商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延長電池的續航能力。例如,可以采用更高效的電池管理技術,使得手環在待機模式下的電量消耗最小化;或者優化手環的硬件設計,減少高功耗功能的占用,延長電池使用時間。同時,還可以在手環上增加電池壽命監控功能,提醒用戶何時需要充電,避免因電量耗盡而無法使用手環。為了讓老年人在充電時更加方便,智能手環應提供簡易的充電方式。例如,可以設計無線充電功能,使老年人無需處理復雜的充電線即可充電,簡化充電步驟。充電底座或充電器的設計也應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便利性,可以提供更大的插口或無方向限制的充電接口,避免老年人在充電時遇到煩瑣的操作問題。為了增強老年人對設備的信任感和依賴性,智能手環可以提供充電時的提示功能。例如,在電池電量低時,通過手環本身或與手機的聯動發出提醒,避免老年人因忘記充電而影響設備使用。手環還應當具備足夠的充電穩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過度充電等問題導致設備故障,從而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對設備的信任感。
3.4、提供全面的用戶指導和技術支持
缺乏操作指導是老年人使用智能運動手環的一個顯著障礙。因此,提供全面的用戶指導和技術支持是提高老年人使用智能運動手環的關鍵策略之一。針對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設計簡明易懂的操作指南非常重要。這些指南應避免使用過于專業的術語,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并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具體操作步驟。操作指南應提供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形式,確保老年人在沒有網絡或電子設備的情況下,仍能夠方便地獲取操作信息。此外,也可以通過提供線下和線上培訓來幫助老年人熟悉智能手環的使用。例如,可以在社區或老年人活動中心定期組織培訓班,由專業人員或志愿者進行手環使用教學,講解如何設置手環、查看健康數據和解決常見問題。通過面對面的互動,老年人可以更直觀地掌握使用技巧。為了讓老年人能夠快速解決使用過程中的技術問題,智能手環制造商應提供便捷的技術支持渠道。例如,可以設置專門的客服熱線或者提供在線幫助系統,幫助老年人及時解決遇到的難題。同時,還可以開發一些易于操作的遠程協助功能,讓家人或朋友能夠通過手機遠程幫助老年人調整設置或解決問題。通過這些措施,老年人能夠在遇到技術障礙時,快速獲得支持和幫助,從而減少因操作困難而放棄使用的情況。
4、結語
智能運動手環在促進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具有廣闊前景,但當前的高閑置率現象表明“技術”并未真正“適老”。本文通過調研與分析發現,其根源在于產品設計、用戶能力與社會支持三者之間的脫節。要想真正實現適老化智能穿戴設備的價值釋放,需要技術設計回歸用戶視角,服務機制深入社區場景。
參考文獻:
[1]張文超.基于社區老人的智能手環設計[].中國設備工程,2018(4).
[2]宋田,劉微,齊麗,等.“智慧養老”視閾下智慧手環選擇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衛生產業,2022,19(7).
[3]周艷紅,常燕,趙海麗,等.社區2型糖尿病個性化運動中移動智能手環應用的干預效果研究[].健康必讀,2022(29).
[4]張文超.基于社區老年人的智能手環設計[D].南昌:東華理工大學,2018.
[5]劉航,騰峭瑩,曲曉鵬,等.基于大數據的社區老年用戶智能監測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