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25)08-0107-06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cility Fishery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City
LIANJing,WANGEr-long,MAO Dong,FANYe (Changsh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ooo3, PRC)
Abstract:InordertofurtherpromotethedevelopmentoffacilityfsheryinChangshaCityandgivefullplaytotheroleoffacility fsheryinuralrevitalation,thestdyanalyzesthecurentstatusandexistingmainproblemsofthedevelopmentoffaciltyfsryin ChangshaCityMainproblemsareasfollows:thesiteselectionforconstructionlandisdiffcult;thethresholdforsubsdypoliciesis relativelyig;teosuctioadoeratiocostsaegh;tethcalsupprtissunt;tediultyofseaseetio andcontrolieassteefortiandbingeadeqateHnceouteeaureadggestiosreputforadcuding improvinglandusepolicies,icreasingfiancalsupport,rengtheingthnologicalesearchndevelopment,cultivatingpoud professional talents, intensifying brand building efforts,and establishing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Key words:facility fishery;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Changsha City
設施漁業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漁業生產方式,通過運用工程技術、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等手段對養殖環境進行精準控制,實現漁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據《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以及《湖南省推進現代設施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6年)(試行)》,課題組于2025年2—3月深入長沙市設施漁業生產一線,通過實地察看、查閱資料、問卷調查、開展訪談等方式,對現有設施漁業的數量規模、養殖品種、生產運營、經濟效益等開展深度調研,本次調研的樣本企業為39家。該研究主要基于實地調研所了解的情況以及長沙市農業農村局統計的相關數據,厘清長沙市設施漁業的發展現狀,剖析其面臨的發展瓶頸與制約因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推進長沙市設施漁業的發展,從而助力鄉
村全面振興。
1長沙市設施漁業發展現狀
1.1 總體規模與產量
近年來,長沙市設施漁業發展迅速,養殖面積、水體規模和水產品產量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目前,長沙市設施漁業養殖水體面積總計達11.15萬m2 ,養殖總容積為9.58萬 m3 ,水產品產量為 3628.4t 設施漁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設施漁業已成為長沙市優質水產品供給的重要來源。
1.2 養殖設施類型
長沙市設施漁業主要包括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室內工廠化養殖)、集裝箱式循環水養殖、流水槽循環水養殖、圈養池養殖等模式[2-5],具體設施漁業養殖模式類型及設施數量、養殖容量情況如表1所示。其中,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室內工廠化養殖)大棚為911個,養殖容量達 60657m3 ,占比最大。該模式技術含量高、養殖環境可控性強,成為設施漁業發展的重點方向[6-7]。池塘流水槽循環水養殖的規模也較為可觀,流水槽數量為298條,養殖容量達 28 334m3 ,占比居第2位。該模式通過模擬自然流水環境,有效提高養殖水體的溶氧量和水質,為魚類生長創造良好條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不同養殖模式類型及設施數量、養殖容量情況,反映出長沙市設施漁業正朝著多元化和差異化的方向發展,能夠較好地滿足不同養殖品種的生長需求以及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表1長沙市設施漁業養殖模式類型及設施數量、養殖容量情況

1.3 區域分布
從區域分布來看,長沙市各縣市區中除芙蓉區、天心區、雨花區外均有設施漁業分布,但存在一定的區域差異(表2)。望城區、寧鄉市設施漁業建設面積占全市設施漁業總建設面積的 61% ,養殖容積占全市養殖總容積的 66% 。其中,望城區是長沙市設施漁業的重點發展區域,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自然資源豐富、水質優良,為設施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設施漁業發展較為成熟,相關龍頭企業如開天、文和友、合池等在設施漁業領域嶄露頭角。
表2長沙市設施漁業區域分布情況

1.4年度變化趨勢
如圖1所示,長沙市從2013年開始發展設施漁業養殖場,2013、2014、2015、2017年每年新建1家,2017—2023年設施漁業養殖場新建數量總體呈增加趨勢,2023年新建數量最多,達到9家。這可能主要是因為設施漁業作為新興的漁業養殖模式[,在環境控制、放苗捕撈、產量提升等方面優勢明顯,人們愿意嘗試,積極性較高。2024年長沙市設施漁業養殖場新建數量下降至3家,則主要是受市場波動大等因素的影響。
圖12013—2024年長沙市設施漁業養殖場建設數量年度變化情況

1.5 品種分布
如圖2所示,長沙市設施漁業的養殖品種豐富多樣,涵蓋了魚類、甲殼類、兩棲類、爬行類、蛭類等多種名優特水產品,主要品種為25個。其中,鱸魚、草魚為長沙市設施漁業養殖最主要品種,鱸魚養殖企業為12家,草魚養殖企業為10家;其次為鱖魚、翹嘴魚、小龍蝦、甲魚、花鰱、鯽魚和觀賞魚,每個品種的養殖企業數量均為3~5家;其余16個品種每個品種的養殖企業數量均為1~2家。
圖2長沙市設施漁業養殖主要品種及其養殖企業數量

1.6建設、能耗成本及生產效益
在設施漁業建設與養殖生產過程中,建設與能耗成本是影響養殖生產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基礎設施和人工成本是設施漁業建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1],當前長沙市設施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相對較高。據統計,全市設施漁業建設成本約為16444萬元,平均建設成本約為1474.8萬元/萬 m2 。長沙市設施養殖用水主要來源于地下水、河水、河水 + 地下水以及水庫水等,水源的落差對設施漁業養殖的生產能耗有著顯著影響(表3)。將能耗成本分攤到單位重量水產品中,發現采用不同落差水源的能耗成本差異較大。其中,以地下水為水源時的能耗成本最高,平均為2.70元 /kg ;以水庫水為水源時的能耗成本最低,平均僅為0.58元 /kg ,約為以地下水為水源時的能耗成本的 21%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以水庫水為水源的設施漁業養殖基地修建在水源下游,其使用水庫水時一般采用自流方式,抽水能耗較低;而以深井水為水源時,由于水體需要提升的高度較大,養殖基地一般需要采用抽水方式,能耗成本相對較高。
表3長沙市設施漁業養殖中采用不同落差水源的能耗情況

就長沙市設施漁業的生產效益而言,2023—2024年長沙市設施漁業的生產效益呈現出上升趨勢(表4)。其中,總產量從2927.7t增加至 3628.4t ,同比增加23.9% ;總產值從13442.5萬元提升至16857.0萬元,同比增長 25.4% ;總銷量從3043.6t增加到3638.9t,同比增加 19.6% ;總利潤從2154.9萬元增加至2856.0萬元,同比增加 32.5% 。這種增長態勢主要得益于設施漁業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和養殖規模的持續擴大。
表42023—2024年長沙市設施漁業生產效益情況

2長沙市設施漁業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
2.1建設用地選址難,產業發展受限
設施漁業養殖基地對選址的要求較為嚴格,即需要具備水源充足及交通便利等條件。然而,新增農業設施建設用地控制較嚴,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申請手續相對繁瑣、難度較大[12]。符合要求的用地大多位置偏遠,同時受到水源、交通以及環保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設施漁業的規模化發展需求難以得到滿足[13]。此外,在設施漁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中,以休閑漁業為例,其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建設一系列相關配套服務設施,但用地指標較為緊張,審批手續比較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設施漁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影響了企業的多元化經營和增收渠道拓寬。
2.2 補貼政策門檻偏高,企業建設規模小
《湖南省推進現代設施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6年)(試行)》要求,建設高標準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場時,工廠化養殖池總面積為 6000m2 以上,養殖車間單棟建筑面積為2000m2 以上。現行補貼政策對高標準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場、陸基工廠化設施漁業養殖場、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長方形流水槽以及池塘工程化循環水圓形圈養桶等設施的建設規模設定了相關要求,盡管長沙市設施漁業企業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但目前企業因前期投入成本大而建設規模普遍偏小,能夠達到補貼標準的企業還不多。
2.3建設運營成本高,投入產出周期長
設施漁業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漁業養殖模式,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各類水產養殖設施的建設和設備的購置。據統計,長沙市設施漁業平均建設成本約為1474.8萬元/萬 m2 ,建成一個相當規模的養殖場往往需要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日常養殖過程中的飼料成本、水電支出、機電設備能耗及維修維護費用等,則使正常運營成本較高。設施漁業在從建設基礎設施到產出優質水產品的過程中,還需要經過養殖管理等多個環節。在此情況下,設施漁業一般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現盈利[14-15]。此外,部分企業面臨養殖技術不成熟、管理模式不規范、資金鏈緊張等問題,投人產出比不高,抵御風險能力有限。與沿海地區相比,長沙市的設施漁業養殖成本較高,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難以形成長效穩定的生產盈利模式。因此,高昂的建設和運營成本、較長的投入產出周期,加上市場價格波動、病害風險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民間資本對投資設施漁業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在當前的設施漁業市場環境下,許多投資者更傾向于選擇投資回報周期短、風險相對較低的項目,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長沙市設施漁業的資金投入和規模擴大。
2.4基礎研究起步晚,技術支撐力度不足一是缺乏本土化技術規程等標準。長沙市設施漁業在養殖對象生長性能研究、飼料精準投喂、水質凈化處理、疫病防控等諸多關鍵技術問題領域的相關標準較為缺乏[1o,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設施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具體生產過程缺乏專業的規劃設計和有效的技術參考。同時,相關設備制造企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設備穩定性不足,日常維護工作量大,影響正常生產。二是缺乏養殖效益高的本地適養品種。盡管長沙市設施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適合本地養殖且養殖效益高的水產品種仍較為缺乏。目前,長沙市漁業養殖品種仍以鱸魚、魚、翹嘴紅等傳統品種為主,適合設施漁業養殖的高附加值品種相對較少,難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多樣化水產品的需求。三是缺少適合本地的設施漁業專用飼料。工廠化設施漁業養殖對飼料的要求是消化吸收利用率高、排放少,糞便成型、易于沉降收集,能夠從源頭上減輕養殖系統的水處理負擔。然而,市場上的漁業養殖飼料產品雖然種類繁多,但大多是針對池塘養殖等傳統養殖模式開發的,且成本較高,約占養殖總成本的 60% ;針對設施漁業養殖模式中不同養殖品種、不同生長階段專用飼料的研發不夠深入。此外,長沙市設施漁業所需飼料大多從外地調入,使得飼料的品質穩定性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其營養成分與本地設施漁業的生產要求不夠匹配,這不僅增加了養殖成本,還增大了水體凈化的難度。四是缺乏復合型專業人才。設施漁業是融合多學科知識和技術的新興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1]。當前,長沙市設施漁業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較為缺乏,主要原因有2點。一方面,相關高校開設的設施漁業專業課程較少,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完善,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供給不足。另一方面,行業內的從業人員缺乏系統、專業的培訓,針對設施漁業養殖先進技術運用、專業設備操作與科學管理開展等的探究、推廣不夠,導致從業人員雖然具有一定的養殖經驗,但在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復合型專業人才的缺乏不僅影響了設施漁業養殖的產品質量與效益,也制約了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2.5 疫病感染風險高,防控難度增大
設施漁業養殖系統相對封閉、養殖密度大,在這種養殖環境下,疫病一旦發生,就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水庫、河流等天然水域有害微生物較多,但部分設施漁業養殖企業在引人外源性水時未對其進行嚴格的消殺處理,而直接將其引入設施漁業養殖系統,這大大增加了寄生蟲病等疫病感染的風險。此外,在苗種引進環節,一些企業疏于對病原的檢測,導致苗種攜帶致病微生物的風險增加。
2.6品牌建設力度不足,銷售渠道單一
目前,長沙市打造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漁業品牌如望城區喬口鎮的“荷花蝦”、長沙縣果園鎮的“花果蝦”及開天“瘦身魚”等,這提升了市場對長沙市設施漁業產品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帶動了養殖、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的發展。同時,休閑漁業與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模式也拓展了設施漁業的發展空間。但大部分設施漁業養殖企業在宣傳推廣方面投入不足,示范效應不強,打造出的有影響力的品牌不多,導致消費者對長沙市設施漁業養殖的了解較少、認知不足。同時,受漁業養殖水產品季節性集中上市和存塘量波動的影響,養殖戶對市場信息的了解、掌握具有滯后性,其對市場供需情況的判斷不精準,難以根據市場需求合理選擇養殖時間和養殖品種。近年來,部分養殖品種市場行情波動較大,如加州鱸價格高峰期時可達50元/kg左右,價格低迷時僅為20元/kg左右,這使養殖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較大困擾。此外,養殖產品的銷售主要依賴批發市場,與線上配送、餐飲供應等的結合度不高。上述原因導致長沙市設施漁業養殖產品難以在市場上體現出優質優價的優勢,進而制約了設施漁業養殖的經濟效益提升和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17]。
3長沙市設施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完善用地政策,保障建設發展空間
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長沙市可以合理增加設施漁業用地指標,同時保障生產看護用房、飼料倉庫等配套設施的用地需求[1],進一步規范用地審批流程并明確標準,簡化不必要的環節,提高審批效率,為設施漁業建設開辟“綠色通道”。具體而言,長沙市可以摸排統計全市設施漁業用地需求,在嚴格遵循國家土地政策的基礎上進行土地資源整合,協同相關職能部門通過土地置換、規劃調整等方式,給予設施漁業建設用地適當傾斜;建立供需動態數據庫,明確設施漁業建設用地各項指標要求,建立貼合實際的管理規則體系,保障設施漁業建設用地規范、有序供應[13]。
3.2優化政策設計,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設施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吸引大量企業和資金投人[18]。長沙市可以結合本市設施漁業的發展現狀,充分考慮設施漁業養殖主體的數量規模、區域分布等實際情況,進一步探索并完善具有一定普惠性的專項扶持政策,加大對設施漁業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探索并完善政府補貼項自多主體聯合申報機制,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重點支持養殖設施標準化改造、智慧漁業系統建設等關鍵領域,確保財政資金精準投放,從而切實擴大政策惠及面與提升資金使用效能,助推產業提質增效和實現可持續發展[5]。
3.3加強技術研發,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長沙市可以加大設施漁業關鍵技術研究力度,協同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針對長沙市的自然條件特點,重點開展適合設施漁業養殖的高附加值品種的選育和培育工作;進一步開展設施漁業不同養殖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專用飼料研發工作;加強相關設備的自主研發,不斷優化養殖系統,提升設備的性能及穩定性,降低設備維護成本及運行成本[19-21];加強設施漁業疫病防控及尾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確保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推動尾水資源化利用,實現綠色發展[223]。此外,長沙市還可以組織完善設施漁業相關技術規程等標準,降低技術應用門檻,通過科研攻關、標準制定、推廣示范等措施,不斷提升設施漁業競爭力[24]。
3.4強化培訓交流,打造復合型專業人才
長沙市可以協同相關院校對接現代化設施漁業發展需求,優化專業課程設置,融合水產養殖、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等多學科知識,構建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進一步探索完善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生產實踐操作和管理技能訓練的平臺,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同時,長沙市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從業者,采用線下培訓班、線上學習平臺等多樣化的方式,圍繞養殖技術、設備操作、經營管理等開展培訓,提升企業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18]。此外,長沙市還可以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人才在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雙向流動,實現知識、技術和人才資源的共享;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完善人才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設施漁業領域。
3.5 注重質量管理,加大品牌打造力度
長沙市可以加強設施漁業養殖生產過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聚焦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品質提升,將肉質、運輸成活率等指標數據化,凸顯產品質量優勢;加強設施漁業可視化展示,利用現場研學、線上平臺推廣等多種方式,提升消費者對設施漁業產品的認知度和設施漁業品牌的知名度[25-26]。
3.6搭建信息平臺,拓展銷售渠道
長沙市可以搭建相關信息平臺,促進設施漁業領域產供銷信息渠道的暢通,通過政府、行業協會等促進設施漁業養殖行業與餐飲行業等對接,助力設施漁業養殖企業了解消費端采購習慣、市場價格競爭情況、物流成本以及消費需求等,從而提供質量可靠、供應穩定、成本可控的優質水產品。同時,設施漁業養殖企業要積極拓展電商和新零售渠道,開展與生鮮平臺的合作,開發預制菜,優化活魚配送服務等,增強設施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27]。
參考文獻:
[1]包永勝,楊慶滿.對設施漁業創建之思考[J].漁業致富指南,2012(21):13-15.
[2]AHMED N,TURCHINI G M.Recirculatingaquaculture systems(RAS): Environmental so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J].Journal ofCleanerProduction,2021,297:126604.
[3]孫麗慧,包成榮,李倩,等.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對大口黑鱸肌肉營養成分和揮發性風味物質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24,36(5):3192-3208.
[4]張世羊,李谷.地下水用于循環水養殖模式的潛質與風險[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13,3(3):99-105.
[5]崔利鋒,李明爽,張龍,等.現代設施水產養殖發展潛力研究[J].中國水產,2024(2):25-34.
[6]MARTINSCIM,EDINGEH,VERDEGEMMCJ,etal.New developments in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in Europe :A perspective o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J].AquaculturalEngineering,2010,43(3):83-93.
[7]王萍.工廠化循環水大口黑鱸苗種培育最適光照條件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2.
[8]陳石娟.設施漁業之工廠化養殖:一種發展前景廣闊的新型養殖模式[J].海洋與漁業,2011(2):9-12.
[9]樊丙新,樊茹雪.大水面套養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和經濟效益分析[J].漁業致富指南,2011(21):46-48.
[10]舒廷飛,溫琰茂,楊靜,等.水產養殖完全成本模型的理論構建[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2):1660-1663.
[11]宋春曉,楊德利.水產養殖業綜合效益評價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14):165-168.
[12] 何鳴笛,張永華.襄陽市設施漁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措施[J].漁業致富指南,2023(6):13-18.
[13]王紫薇,趙萬里.中國設施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漁業信息與戰略,2024,39(4):247-252.
[14]高雅,吳晨.廣東省對蝦工廠化養殖模式成本效益分析及其應對策略[J].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2,25(1):56-61,66.
[15]王靜.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經濟效益分析[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9.
[16]李學依.江蘇:推進漁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J].中國農機監理,2022(2):13-15.
[17]王穎,周露.我國蝦夷扇貝底播增殖產量影響因素研究:以獐子島為例[J].中國漁業經濟,2014,32(1):104-109
[18]林丹,劉寅初,宋雙菊.常德市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現狀的調查[J].內陸水產,2003(11):40-42.
[19]辛嶺,陳潔,安曉寧.我國漁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11):140-149.
[20]高蘭.海林市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黑龍江水產,2020,39(1):4-5.
[21]任香.海水循環水養殖系統 CO2 的積累及對曝氣生物濾池的影響研究[D].青島: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
[22]劉常標.福建省設施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福建水產,2011,33(5):52-58.
[23]林旺,胡芬,劉芳,等.常德市現代設施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漁業致富指南,2023(12):22-26.
[24]榮仕嶼,李堅明,何金釗,等.廣西設施漁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水產,2023(12):80-83.
[25]姚恩長,姚麗娜,孫儉.淺析水產養殖技術與企業成本管理的關系[J].中國漁業經濟,2013,31(1):129-133.
[26]謝朝君,劉寅初,楊昌珍,等.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壯大生態漁業經濟[J].湖南農業科學,2011(24):19-20.
[27]袁媛,袁永明,賀艷輝,等.羅非魚不同池塘養殖模式生產成本及經濟效益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8):217-219.
(責任編輯:袁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