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在自己的第二個美國總統任期中,除了加稅,似乎還迷上了調停的工作。8月中旬,宣稱已成功阻止了7場戰火沖突的特朗普向著最難的任務發起挑戰—調停俄烏沖突。
任務的第一步,是他孤身前往阿拉斯加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8月15日,普京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特朗普則為他鋪上了紅毯。會面前,特朗普曾在空軍1號上宣稱,如果他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談中沒有達成俄烏停火協議,“我不會高興”,并且會有“嚴重的后果”。但他再次登上空軍1號時并沒有帶著他預想中的停火協議。雖然與原定目標偏離,但特朗普依然保有勝利的心態與樂觀的姿態,并表示雖然目標尚未達成,但“有很大機會實現它”。另一方面,在會談尾聲的記者會上,普京說,雙方已達成了某種“協議”,但強調和平需要先消除沖突的“根源問題”。
在緊接著的周一,特朗普又立刻開啟了調停任務的第二步:召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及一眾歐洲領導人會談。美國方面對自己與歐洲各國的戰略關系的定義,叫“跨大西洋聯盟”。對于發生在8月18日這一天的多方會談,《紐約時報》是這樣總結的:“在大西洋兩岸外交的歷史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洲領導人本周一的會晤也許會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奇特的一次峰會。雖然這次峰會具有歷史意義,其結果卻難以預測;看似重大,對烏克蘭卻可能只有短暫的實際影響;精心安排,卻受制于一個人(特朗普)的一時沖動。”
先說結論,這場會談上各方的態度基本是趨同的。但也有小分歧,以德國總理默茨為代表的歐洲領導人希望先達成一份停火協議,但特朗普否認了其必要性。或許更為重要的是,特朗普告訴澤連斯基,美國將在任何結束戰爭的協議中協助保障烏克蘭安全。不過,他未具體說明援助范圍。當然,更受人矚目的是,普京與澤連斯基有可能會面。18日,特朗普曾一度中斷此次與歐洲領導人的會晤,轉而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法新社的消息人士稱,普京在通話中提議與澤連斯基在莫斯科舉行和平峰會,但澤連斯基直接拒絕。
或許是因為會談的實質性內容過少,許多花邊占據了更多媒體版面。例如澤連斯基曾被美國副總統萬斯批評不穿西裝不懂感恩,而這次會面他不僅穿上正裝還在會談一開始就連說6個謝謝。好事的媒體甚至把這次跨大西洋會談比作一場取悅特朗普的大師課。《華爾街日報》總結了五大要點,分別是:說“謝謝”、主動與特朗普溝通、使用特朗普的詞匯、用房地產術語交流、搞好私交。


“我們堅信,為了使烏克蘭問題的解決方案能夠得到持續和長久的落實,必須消除導致這場危機發生的所有根源問題,關于這一點已反復討論過,必須考慮到俄羅斯的所有合理關切,并且必須恢復歐洲乃至全世界安全領域的公平平衡。”普京8月15日在記者會上說。
他所說的“根源問題”究竟是什么?答案并不難找。普京7月13日曾在一個公開講話中表示,意識形態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出現矛盾的過程中固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矛盾的根源在于地緣政治利益。這一關于“根源”的定義也可以套用在俄烏沖突上。《華爾街日報》認為,普京在8月15日講話中提到的“根源問題”基本包括烏克蘭親西方的政治軌跡以及北約向中歐和東歐的擴張。
俄烏沖突的關鍵或許從來不在于俄羅斯與烏克蘭這對鄰居或是遠在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雖然8月的兩場會談開啟了解決沖突的對話窗口,但俄羅斯與北約依然具有不可調和的沖突。最典型的一點便是據路透社報道,俄方結束俄烏沖突的條件之一包括了俄方不接受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境內部署地面維和部隊,但英法等身處歐洲的北約國家希望能派駐維和部隊到烏克蘭,確保停戰之后烏克蘭與歐洲的和平。歐洲各國關于將北約前線不斷東進的想法從未轉變,或許這就是在普京看來從未消失的“根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