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開始,大家只是把“蜜雪冰城燉雞翅”當作一個玩笑。真的有人好奇復刻并發現效果不錯之后,人們才意識到:炒糖色發苦、倒可樂太甜的失敗案例,都是在給自己上沒有必要的難度。
邪修,如今的人們如此稱呼那些不依賴路徑的先鋒學者和先鋒事跡。這原本是個負面說法,武俠小說里正統傳人和宗門選手往往以此稱呼“違背祖宗決定”的禁忌之力,是類似《頭文字D》里用排水渠過彎的巧勁。
而在當前,邪修卻成了一種實用哲學。它代表了“我不管祖訓上的規矩怎么寫,結果正確就行了”的結果主義,是一種看似簡單粗暴但邏輯嚴絲合縫的處世態度。
條條框框越多的地方,越是邪修萌生的天然溫床,比如廚房。
現在年輕人做個飯真的不太容易。“切配1小時,吃飯5分鐘”是不爭事實,做飯過程當中還要考慮用不同材質的炊具、考慮火候、考慮不同食材的下鍋時間和時長。太復雜,理應追求快速溫飽的人,卻走在一條成為特級廚師的修煉之路上。
方向錯了,年輕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邪修的出現,就是糾偏的開始。糾偏的第一步,就是放棄色香味俱全,把勞動充分轉移給工具。
廚房當中,電飯煲的戰力被嚴重低估。你以為它是扁平的,只是煮飯的工具,實際上它的功能只是被折疊和忽視了。下層煮飯的同時,摞起蒸架就能再出個蒸排骨。蒸排骨上再架兩根筷子,又能多出一份滑雞或是牛肉。就算是煮飯,米飯當中掏個洞放個碗,都能再蒸出一碗玉米湯。
所以,不要低估電飯煲的能力,每一絲蒸汽都能被榨干價值。
幸運的是,電飯煲只是廚房邪修的宗門法器之一,微波爐和空氣炸鍋更是重量級。微波爐不光能把昨天的剩菜熱成今天的午餐,還能3分鐘內“解構”一只雞腿,快速做出一份手撕雞;空氣炸鍋也能讓你無腦塞滿的食材和辣椒,變成幾分鐘后即刻出爐的麻辣香鍋。
所以,別小看家里任何一件能夠產生熱量的東西。最近的綜藝節目《一飯封神》里,就有大廚用風筒吹肉十幾分鐘,代替熟成柜數個小時甚至幾天帶來的效果。即便效果不會太好,即便并不是每個人都要吃熟成肉這種細糠,但這也算是一種值得學習的反常規思路。畢竟,這樣做飯是無痛的。清爽的菜、干凈的廚房和吃飽的你,構成了最自然的大和諧。
廚房的大和諧如今轉移到了各行各業。
在無涯學海的苦舟上,也有人摸索出了邪修法門。有的人善用心理暗示,假裝學習博主開攝像頭對準自己逼自己必須履行認真學習的義務,甚至真的開啟直播,在攝像頭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有的人給自己虛構人設,肩負為中華崛起的任務而讀書。
邪修人減肥不講究什么飲食流派,而是簡單粗暴地把自己想象成一條狗,在日常生活中就像精心飼養小狗一樣對待自己:不能吃太咸的東西,不能吃巧克力,不能吃重油重糖的食物,不能只喝飲料不喝水,而且每天都要出門遛自己不能懶惰。
健身圈也開始出現改善圓肩駝背的邪修技巧,不是靠日復一日的拉伸和力量,而是靠想象和心理暗示:脖子前傾的人想象面前有氣味難聞的臟東西,脖子就能回正;呼吸短促的人想象聞花香,就能調整頻率;想要沉肩的人,想象自己即將打鳴就行。
這些能夠被稱作邪修的行為本身,倒是有點貼近克里斯坦森的“破壞性創新”理論,即以極大的力道打破了過往的框架,挑戰了過程的權威,獲得了最佳的結果。
邪修大行其道是因為生活里的條條框框太多,搞得人并不自在。不想被過去束縛的人,以玩的方式尋找新的道路——能找到最好,找不到大不了從頭再來,試錯成本極低。
很遺憾,在這里沒有辦法跟你窮舉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邪修。但如何掌握邪修,倒是有一套雖然模糊但能用的方法論供你參考。
首先你得明白,邪修和正統的思路是相似的,前者并非擺爛式的糊弄。
處理問題的時候,所有人的第一步都是明確最終目的——讓一套系統順利地跑起來。但怎么讓系統跑起來,兩者在做法上是鏡像的。
正統的方法論是大包大攬的極致主義,思考的是“既要又要”。這要求每一步都異常精致完美,是洛可可式的極繁風格。
邪修不追求完美,但求省力。追求“這個不要,那個也不要”的過程,就是給自己精神和肉體減負的過程。
這就好像搭積木,就算抽走幾根也能立得住,別塌房就行。邪修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抽走哪幾根木頭才能搭得最經濟、最劃算、最快捷。
索尼開發的游戲《對馬島之魂》里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正統的武士精神要求每一次對決必須是堂堂正正的雙方對壘。但主角是一名邪修,他覺得行刺就能完成的任務何必大費周章。當然,游戲的結局還是依靠主角完成了作戰目標。
所以千萬別有太大的心理壓力。與其跟著傳統觀念思考陷進“這不行那也不行”的內耗,不如擁抱“這樣就行”的邪修理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才是普通人應有的生活之道。
一天的心情好壞不取決于當天最開心的事,而是當天最不爽的事,而互聯網常常就是產生糟心事的地方。想要在網絡時代里找點純粹的樂子,你或許可以:
01賽博分手
取關一切容易讓你生氣的賬號,減少被動接收刺激的幾率。不要像偷窺前任一樣手癢點開“對家”,“你擔”和“我擔”之間,從來沒有緩沖地帶。
02訓練算法
拿出你的主人翁精神。多點贊、收藏你想看到的類型,用反向喂養來“訓練”算法,讓它多推送讓你覺得愉快的信息。
03避免開戰
熱點事件只看總結帖或長圖,不去刷評論區,避免陷入爭吵。
消費主義背景下,商品的價值都是品牌預設給消費者的。新即好、好即貴、貴即你所需,這一整個鏈條里,消費者都是被牽著鼻子走的角色。怎么辦?不如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精神老賴。
01拉長賬期
給想買的東西設一個“冷靜期”(3天/7天/1個月),你大腦里的精神老賴并不會立刻給你撥款,“再等等”是它的口頭禪。時間能夠沖淡很多沖動需求。
02絕不全款
當你有購物需求時,試試擺出老賴面對債主時的態度,“我的債只還40%行不行?”——我能不能只花40%的錢買到它?克扣預算或許能倒逼出你“白菜錢買白金”的能力——就像你老板平時盤剝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