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鹽地堿蓬;種子引發;NaCI脅迫;發芽特性中圖分類號Q9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6-0031-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16.007
AbstractUsi(L)allsalaltetsoit( 300 mmol/L)and durations (4,8h) of NaCl priming on seed germination performance.Seeds were soaked in NaCl solutions at set concentrations,tenplacditslfoataia tionindexvigourndex,daiesaltagteecodddcllatedSEasudteetrosoiccal gesoftheembryocvselsaftersdgeratioResultsshoedatthdseidotialvalusinesofgeatiorateenationpotentialerationidexigouridexndelatiesaldmgeatederthondiionof5Ool/LNaClpriingfor4h;te SEMobservatiosalsoidicatedtattembryoncveselsereorenifoundertistreatment.HigheroncentratiosofNaClandnger primingtiescouldledtodereaseinsedgeinationateEspecialytemboiceelsightbcomeobstructedoptuedder highconcentratioNCrsedaledatioddoalladie8ant,tng treatment performed better in terms of germination indices.
Key WordsSuaeda salsa (L.) Pall.;Seed priming;NaCl stress;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鹽地堿蓬(Suaedasalsa(L.)Pall.),又名翅堿蓬,為藜科堿蓬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典型的鹽堿地指示植物[1]。研究表明鹽地堿蓬具有改善土壤性狀、降低土壤含鹽量、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凈化富營養水體等多種生態效益[2]。鹽地堿蓬作為重要的物種資源,在鹽堿地的生態治理與修復領域具有重要的開發潛力。鹽地堿蓬主要分布在遼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等濱海地區[3]
近年來,遼河口鹽地堿蓬的死亡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濕地景觀的破碎化也變得日益嚴重[4]。研究表明,鹽地堿蓬在種子萌發和幼苗時期易受鹽分損害[5],因此提高種子成活率和幼苗抗性尤為重要。種子引發技術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可以改善種子活力,提高種子成苗率和幼苗健壯度[6-8]。研究顯示,使用NaCl引發能夠縮短種子萌發時間,提高幼苗耐鹽能力[9-10]
關于種子引發技術在鹽地堿蓬中的研究至今未見相關報道。對于鹽地堿蓬這種在特定生境中生長的植物而言,種子引發技術同樣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為此,筆者通過探討種子引發對NaCl脅迫下鹽地堿蓬種子發芽特性的影響,并觀察下胚軸和胚根的顯微結構,探索提高鹽地堿蓬耐鹽性的方法,以期為種子引發技術在鹽堿地植被恢復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鹽地堿蓬種子為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收集提供,種子收集于遼河三角洲潮間帶,收集后保存在4°C 冰箱中。
1.2試驗方法選取大小均勻、完整飽滿的鹽地堿蓬種子,每個處理選取60粒種子,放置于培養皿中,分別使用0、50、100Ω200Ω300mmol/LNaCl 溶液浸泡 0.4,8h ,置于 25‰ 人工氣候箱中,每組處理重復3次。引發處理后,用蒸餾水沖洗種子3遍,將引發后的種子分別放置于 0,50,100,200. 300mmol/L的NaCl溶液中,觀測并記錄種子萌發狀況。
數據統計結束后取種子下胚軸,經臨界點干燥儀(中科科儀)脫水處理后,在掃描電鏡(中科科儀6900)下觀測胚導管結構。
1.3測定項目與方法從引發結束后的第一天開始統計種子萌發數量,連續統計6d,計算萌發率、發芽勢、發芽指數、活力指數和相對鹽害率,計算公式:
萌發率
出苗數/種子總數 ?×100%
發芽勢 σ=σ 最大當日萌發數量/種子總數 ×100%
發芽指數 =Σ (當日萌發數量/相應萌發天數)
活力指數 Σ=Σ 萌發指數 × 發芽勢
相對鹽害率 Σ=Σ (對照萌發率-處理后萌發率)/對照發芽率 .×100%
1.4數據分析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較,用origin2021和Excel2007進行圖表制作。
2 結果與分析
2.1鹽地堿蓬種子萌發特性的方差分析由表1可知,引發濃度和引發時間對萌發率、發芽勢、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均有顯著影響。在引發濃度和引發時間的交互作用中,僅對發芽勢的影響不顯著,其他均顯著,說明對于引發濃度和引發時間的設計相對合理且有效,可進行進一步的方差分析。
表1鹽地堿蓬種子萌發狀況方差 F 值Table1Analysisofvariance F valuesforthegerminationstatusofSuaedasalsa(L.)Pall.seeds

注:*表示在0.05水平差異顯著。 Note: *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O.O5level.
2.2不同NaCI引發濃度對鹽地堿蓬種子萌發的影響由表2可知,低濃度NaCl引發的鹽地堿蓬種子萌發率顯著高于高濃度NaCl引發的種子; 50mmol/L 引發濃度發芽勢最高,達 47.33% , 100mmol/L 引發濃度下降至 29.33% ,200和300mmol/L 引發濃度上升至 36.50% 和 36.17% ;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最優為 50mmol/L 引發濃度,其相對鹽害率也較低,為 15.45% : 100mmol/L 引發濃度相對鹽害率最低,只有15.17% 。
表2不同 NaCl 引發濃度對鹽地堿蓬種子萌發狀況的影響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濃度間差異顯著(
。 Note:Differentlowercaselett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rencebetweendiffrentconcentrations( (Plt;0.05)
2.3不同 NaCl 引發時間對鹽地堿蓬種子萌發的影響由表3可知,4和 8h 引發處理萌發率比對照組降低7.16百分點和19.58百分點, 4h 引發處理發芽勢、發芽指數、活力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 8h 引發處理萌發率、發芽勢、發芽指數、活力指數和相對鹽害率均顯著低于 4h 引發處理
表3不同NaCI引發時間對鹽地堿蓬種子萌發狀況的影響
Table3Theeffects of different priming times toNaCl onthe germinationstatus of Suaeda salsa (L.)Pallseeds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濃度間差異顯著(
。Note:Differentlowercase letters inthesamecolumn indicate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differentconcentrations( (Plt;0.05) (202
2.4不同NaCI引發處理對鹽地堿蓬種子萌發影響的比較由圖1可知, 50mmol/LNaCl 引發 4h 的處理中,萌發率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的趨勢,在 0.200mmol/LNaCl 脅迫下萌發率較高,分別達 88.33% 和 86.67% ,其中,在 0mmol/L 鹽脅迫濃度下,發芽勢、發芽指數、活力指數和相對鹽害率較優, 200mmol/L 次之。
由圖2可知,引發4和
的處理萌發率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的趨勢,萌發率較優的處理為引發 4h 在100mmol/L鹽脅迫下和引發 8h 在清水中,分別為 73.33% 和76.67% ,其中引發 4h 在 100mmol/L 鹽脅迫下,發芽勢和活力指數最高達 50% 和11.65,引發 8h 在清水中的發芽勢為33.33% ,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為27.57和 9.20
由圖3可知, 200mmollNaCl 引發 4h 的萌發率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萌發率在清水中最高為 71.67% ,隨著鹽脅迫濃度的增加呈下降趨勢,在 200mmol/L 鹽脅迫下最低,降至 33.33% ,而 300mmolL 鹽脅迫又上升至 58.33% :200mmol/L 引發 8h 的萌發率在 300mmol/L 鹽脅迫下上升至 61.67% ,且發芽勢、發芽指數、活力指數和相對鹽害率最優。
由圖4可知,300mmol/LNaCl引發 4h 的萌發率隨著鹽脅迫的增加呈上升一下降一上升的趨勢,在 100mmol/L 鹽脅迫下萌發率達到第一個峰值 71.67% ,且發芽勢、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最優,隨后在 200mmol/L 鹽脅迫下萌發率降至56.67% ,在 300mmol/L 鹽脅迫下萌發率最高達 76.67% ,相對鹽害率最低,只有 1.94% ;引發 8h 的處理中,萌發率最高為清水處理,達 55% ;引發 8h 在所有鹽脅迫下,發芽勢、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均較低,相對鹽害率較高,其中 300mmol/L 鹽脅迫下,相對鹽害率達 59.58% 。
圖150mmol/LNaCI引發的鹽地堿蓬種子在不同濃度鹽脅迫下萌發狀況比較

圖2100mmol/LNaCI引發的鹽地堿蓬種子在不同濃度鹽脅迫下萌發狀況比較

圖3 200mmol/LNaCl 引發的鹽地堿蓬種子在不同濃度鹽脅迫下萌發狀況比較

圖4300mmol/LNaCI引發的鹽地堿蓬種子在不同濃度鹽脅迫下萌發狀況比較

2.5鹽地堿蓬胚導管電子顯微鏡觀測由圖5可知,0、50、100mmol/LNaCl引發的鹽地堿蓬種子,在清水萌發過程中胚導管較細;當鹽脅迫濃度達 50mmol/L 時, 50,100mmol/L NaCl引發的鹽地堿蓬種子,胚導管逐漸在個別區域增粗,呈現粗細不均的排布,隨著鹽脅迫濃度的增加,2組引發處理分別在200和 100mmol/L 鹽脅迫下胚導管呈現出較為均勻的分布;當鹽脅迫濃度增加至 300mmol/L 時,2組引發處理的胚導管中均觀測到胚導管破裂的現象200mmol/LNaCl引發處理中,在清水萌發過程中胚導管呈現出均勻排列,隨著鹽脅迫濃度的增加,胚導管逐漸變粗,且呈現出粗細不均的分布,當鹽脅迫濃度增加至300mmol/L時,胚導管明顯增粗且排列更加均勻。
300mmol/LNaCl引發處理中,在清水和 50mmol/L 鹽脅迫濃度下胚導管粗細分布不均, 100mmol/L 鹽脅迫濃度下胚導管明顯增粗,但仍存在粗細分布不均的現象;200mmol/L鹽脅迫濃度下觀測到胚導管的阻斷現象;在300mmol/L鹽脅迫濃度下,胚導管分布相對均勻。
圖5鹽地堿蓬胚導管電子顯微鏡觀測
Fig.5Electronmicroscopeobservationof embryo in Suaeda salsa(L.)Pall.

3討論與結論
該試驗中, 50mmol/LNaCl 引發 4h 的鹽地堿蓬種子,在清水和 200mmol/L NaCl中萌發率最高,達 88.33% 和86.67% 。
種子在NaCl引發 4h 處理后,萌發率隨著鹽脅迫濃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引發處理后種子更適應高濃度的鹽脅迫。在 50mmol/LNaCl 引發濃度中,萌發率、發芽勢、發芽指數、活力指數和相對鹽害率均最優。此外,引發 4h 處理的種子萌發指標明顯優于引發 8h 處理,這表明NaCI引發濃度不宜過高,引發時間也不宜過長,這與蘇昀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50、100mmol/LNaCl引發處理中,萌發率隨著NaCl濃度的增加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的趨勢,第一次下降為胚導管在鹽脅迫過程中引發耐鹽機制的啟動,使得導管逐漸增粗,導管結構的變化可能是植物適應鹽脅迫帶來的損壞作出的響應[12],這一過程會消耗植物體內的代謝產物[13],這可能是萌發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當胚導管整體變粗、變均勻時,不再過度消耗代謝產物,且導管增粗使得水分傳導能力增強,萌發率明顯提升;第二次萌發率下降主要是因為在高濃度NaCI脅迫下,胚導管呈現阻斷和破裂現象,導致種子無法繼續萌發。 100mmol/L 引發 4h 處理后, 300mmol/L 鹽脅迫下觀察到大量導管破裂的現象,原因可能是在高濃度NaCI脅迫下Na+ 的滲透迫害作用[14]
200.300mmol/LNaCl 1引發處理中,沒有在低濃度鹽脅迫下觀測到導管纖細的現象,可能這一過程在高濃度NaCl引發過程中完成,這也解釋了萌發率呈先上升的趨勢;萌發率到達第一次峰值時下降是胚導管呈粗細不均時;且在300mmol/L萌發濃度中沒有觀測到胚導管破裂現象,說明這2組的引發濃度使種子更適應在高濃度NaCl中存活,這也解釋了萌發率下降后還能再次上升的原因。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總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25卷第2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135.
[2]郭偉,薛帥,張哲超,等.生物技術修復鹽堿化草地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20,36(7):200-208.
[3]CUIBS,HEQ,ZHAOXS.Ecological thresholdsofSuaedasalsatotheenvironmental gradientsofwatertable depthand soil salinity[J].Actaeco-logica sinica,2008,28(4) :1408-1418.
[4]曹晨晨,蘇芳莉,李海福,等.遼河口鹽地堿蓬濕地景觀破碎化及驅動機制[J].生態學報,2022,42(2):581-589.·
[5]李勁松,郭凱,李曉光,等.模擬干旱和鹽堿脅迫對堿蓬、鹽地堿蓬種子萌發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8,26(7):1011-1018.
[6]曹占鳳,蔡子平,王宏霞,等.引發處理對鹽脅迫下菘藍(IsatisindigoticaFortune)種子萌發與幼苗生長的生態響應[J].時珍國醫國藥,2022,33(2) :454-458.
[7]毛培勝,張曄,宋玉梅,等.褪黑素引發對鹽脅迫敖漢苜蓿種子發芽特性的影響[J].種子,2019,38(6):36-42
[8]王莉,管博,周沫,等.種子引發對甜高梁和玉米種子耐鹽性的影響[J].種子,2015,34(6):72-77.
[9]肖雪峰,劉麗,郭巧生,等.種子引發對 NaCl 脅迫下通關藤種子萌發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2):218-225.
[10]邸娜,韓海軍,鄭喜清,等.種子引發對鹽脅迫下向日葵種子萌發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2):49-52.
[11]蘇昀,王建軍,邢燁,等.食鹽溶液對青稞種子的引發效果[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20,35(2):366-370.
[12]龍鳳,戶萌菲,陳勝,等.堿脅迫下內生真菌對宿主布頓大麥顯微結構的影響[J].草地學報,2023,31(2):358-364.
[13]代莉慧,蔡祿,周耀龍,等.NaCl和 Na2CO3"脅迫對內蒙古河套灌區鹽地堿蓬種子萌芽生理指標的影響[J].種子,2013,32(7):14-17.
[14]閆留華,陳敏,王寶山.NaCI脅迫對2種表型鹽地堿蓬種子萌發的滲透效應和離子效應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8,28(4):4718-4723.